关于一不做二不休的成语故事
一不做二不休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性做到底。那么这个成语是出自什么故事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一不做二不休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一不做二不休成语故事
唐末安史之乱的时候,大将王思礼奉命率军平叛。在一场大战混乱之中,他的马被敌将射死,王思礼摔倒在地。万分危急之际,骑兵张光晟骑马赶来,他跳下马把王思礼扶上自己的坐骑,使他逃脱大险。
叛乱平定后,王思礼升了高官,不忘张光晟的救命之恩,和张结为兄弟,并一再向朝廷保举,从而使张的官越做越大。
京师长安发生军队哗变事件。唐德宗仓皇出逃奉天(今陕西省乾县),叛军推立太尉朱沘为帝。张光晟依附了朱沘,做了他手下的节度使。
朱沘自称大秦皇帝,领兵进逼奉天,张光晟当了他的副将。不料出师不利,围城一个多月未能攻克,而各处来援救德宗皇帝的军队纷纷赶来。在这种情况下,朱沘、张光晟只能退回长安。次年,朱沘又改国号为汉,自称汉元天皇,封张光晟为宰相。这时,唐军将领李晟等已迫近长安。张光晟见
朱沘大势已去,便暗中派人与唐军将领李晟取得联系,希望归降朝廷,李晟表示欢迎。
张光晟作为内应,劝朱沘赶快离开长安,并亲自护送他出城。待朱沘逃远后,张光晟又返回长安,率领残部向李晟投降,李晟答应奏告朝廷,减免他叛变投敌的罪行。
但是,后来德宗皇帝却颁下诏书,处死叛逆张光晟。李晟无法再为张光晟说情,只好执行。
临死前,张光晟悲哀地说:“把我的话传给后世的人:第一不要做,第二做了就不要罢休!”
后人把他的话简化为“一不做,二不休”的成语。
一家之言成语故事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曾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周密的调查,在20岁时就踏遍了祖国东南部的山山水水,后来入朝为官,借经常出使外域之便,接触大量宫廷史册,考查史证。公元前120xx年,司马迁42岁时,就开始撰写《史记》。前后近20xx年的时间,他撰写130篇,计52万余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3000多年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史记》的撰写过程中,司马迁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努力按事实撰写历史,对好的和坏的,尽量不虚夸不隐讳。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不以“圣人”之是非为标准,都以自己的独特见解予以评价。公元前93年,他写了一篇自传式的长信给他的好友任安(字少卿),记述自己的思想和遭遇。其中在谈到他写《史记》的目的时说:写这部书,是为了研究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寻求社会变迁的原因,成为自成体系的学术著作。(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一寒如此成语故事
春秋时秦昭王的丞相张禄,原名范雎,是魏国人,他跟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时,由于齐襄王很赏识范雎之才,而且厚礼相赠,因此须贾就诬告范雎泄露了机密给齐国才获得厚赐。魏王听信谗言对范雎施以重刑,范雎假死而逃到秦国。
一次,魏国听说秦国将要攻打自己,派须贾去秦国打探消息。范雎得悉须贾来到秦国,便穿上破旧的衣服去见须贾。
须贾见了大吃一惊,问:“范叔是否到秦国来做说客的?”
“没有,我是逃到这里来避祸的,怎么还敢到处游说呢?”
须贾听说他靠做小生意为生,很同情他的遭遇,便留下范雎喝酒。几杯酒下肚,须贾长叹一声:“想不到范叔竟然一寒如此!”就取一件绸袍送给范雎。须贾向范雎打听秦国丞相张禄的情况,并表示要见张禄。范雎答应了,当后来须贾认出张丞相就是范雎时,吓得急忙磕头谢罪。
范雎因须贾有赠袍之谊,遂放须贾返回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