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嫦娥奔月》教案

2021-03-18 来源:好走旅游网

  由来:

  刚刚度过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假期,孩子们还沉浸在吃月饼、看月亮的喜悦之中。我班幼儿大多数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但还有一半左右的幼儿固定拍感不强,节奏创编也是新的尝试。

  目标:

  1. 根据歌曲律动,感应并表现歌曲中的上/下行。

  2. 通过二声部合奏提高幼儿节奏的稳定性。

  重点:感应上/下行

  难点:顽固伴奏的创编

  准备:丝巾、飘带(皱纹纸条)、节奏棒、铃鼓

  过程:

  一、准备部分:

  1. 幼儿唱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敲节奏棒走进教室。

  2. 故事导入:嫦娥吃了王母娘娘的长生不老药,吃了一颗不够,她又吃了第二颗……我们跟着音乐听一听,嫦娥吃了两颗仙丹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音乐活动:

  1. 教师带领幼儿聆听歌曲,并拍出固定拍。(提问:嫦娥偷吃了几颗仙丹?吃过以后飞到哪?)

  2. 再次聆听歌曲,根据歌词创编单人舞蹈,并在最后两句做滚手上、下行,感知音阶上行和下行的走向。(提问:老师在歌曲最后两句做了什么动作?)

  3. 双人律动:幼儿两人一组,手持纱巾(彩带),模仿嫦娥做飞翔状;在歌词最后两句处,运用肢体表现音阶的上下行。

  三、顽固伴奏

  1. 出示十六宫格节奏:塔 踢踢 塔 塔

  2. 请小朋友给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起来发出好听的声音,如“唔 七七 唔 唔”,小朋友和他一起拍一拍,读一读。

  3. 老师也给小音符起个好听的名字:“塔 踢踢 塔 塔”幼儿跟着拍读。

  4. 语词创编:用出示的节奏,创编语词。如“飞 上了 月 亮”

  四、乐器演奏

  1. 全体幼儿分为两组,一组拿铃鼓和一组拿节奏棒。

  2. 分组练习:铃鼓演奏固定拍,节奏棒顽固伴奏。

  3. 尝试两组合奏。

  五、集体表演:听音乐做律动

  反思:

  今天是我们班奥尔夫的第一次活动,不管是老师还是孩子,可以说都是第一次尝试,除了感到新奇好玩,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第一.孩子的好奇心太强,常规没有建立。

  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到音乐教室上课,所以对于这个新环境,孩子们感到很兴奋、很好奇,再加上与以往上课不同的组织形式,孩子们的兴奋劲就全部显现出来,有的坐着,有的趴着,有的喊着,有的叫着……活动一度呈现混乱状态。

  第二.活动前幼儿的经验准备不足。

  之前,孩子们虽然也使用过打击乐器敲击简单的节奏为歌曲伴奏,但对每一种乐器也只是停留在见过、玩过的层面,而并没有深入的探究这种乐器到底怎么演奏?它适合什么样的节奏等问题,所以孩子们拿到乐器后,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都来了,这敲敲、那打打的,根本就不听老师说什么了。

  第三.幼儿的稳定节奏感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在平时的音乐活动中我就发现,我班幼儿的稳定节奏感不强,只有一小部分幼儿能跟着音乐的节奏用肢体语言做律动,大多数孩子,虽然也能参与到活动之中,但节奏感并不强,需要在以后的活动中逐步的培养。

  改进措施:

  1.逐步建立孩子的音乐活动常规,从练习怎么坐开始,逐步到乐器的取放和使用。

  2.给孩子充分的探索空间,让孩子一种乐器一种乐器的探索:探索乐器怎么发出好听的声音?适合演奏什么样的节奏等等。

  3.在日常的音乐活动中,多让孩子拍一拍,瞧一瞧,逐步培养幼儿的稳定节奏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