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
贵州茅台酒独产于中国的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三大蒸馏名酒之一,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也是中国的国酒,拥有悠久的历史。
商业部叫停国字头商标审批
茅台厚重的历史
茅台酒之所以称之为“国酒”,是由其悠久的酿造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上乘的内在质量、深厚的酿造文化,以及历史上在我国政治、外交、经济生活中发挥的无可比拟的作用、在中国酒业中的传统特殊地位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是三代伟人的厚爱和长期市场风雨考验、培育的结果。亦得到人民群众在实际的生活品味和体验中的赞誉之声,因而当之无愧。
史载:枸酱酒之始也。早在 2000 多年前,今茅台镇一带盛产枸酱酒就受到了汉武帝 “ 甘美之 ” 的赞誉,此后,一直作为朝廷贡品享盛名于世。茅台酒历史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饮到南越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带)所产的构酱酒后,将此酒带回长安,受到汉武帝的称赞,并留了“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的传说。据清代《旧遵义府志》所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184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赖茅”就是现在的茅台酒的前身。
茅台酒,被尊称为“国酒”。它具有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绵、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的特点,人们把茅台酒独有的香味称为“茅香”,是我国酱香型风格最完美的典型。
中国的国酒
1915 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参展代表掷茅台酒酒瓶震国威,一举夺得金奖,从此跻身世界三大名酒行列,成为中华民族工商业率先走向世界的杰出代表。
1935 年遵义会议后,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当地群众多次以茅台酒慰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红军战士,饮者无不大加赞赏。周恩来总理曾说红军长征的胜利,也有茅台酒的一大功劳。
1949 年开国大典前夜,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会议,确定茅台酒为开国大典国宴用酒,并在北京饭店用茅台酒招待嘉宾,从此每年国庆招待会,均指定用茅台酒。在日内瓦和谈、中美建交等历史性事件中,茅台酒都成为融化历史坚冰的特殊媒介。党和国家领导人无数次将茅台酒当作礼物,赠送给外国领导人。
迄今,中国驻外大使馆设宴,仍然规定大使级以上宴请茅台酒才可上桌。
因此,茅台酒一直享有外交酒、友谊酒等美誉。 1975 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在一次全国性会议上正式宣布:贵州茅台酒是我国(中国)国酒。
1978 年,当粉碎四人帮的喜讯传来之时,邓小平高举盛满茅台酒的酒杯,对长期共事的老师和身边工作人员说:让我们仰首把这绝世内乱一口喝干!
1984 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学范为茅台酒题词:贵州茅台,玉液之冠。
1999 年,原轻工部部长杨波撰文指出,茅台是当之无愧的“国酒”。
历次全国名酒评比,茅台酒均无可争议地荣登榜首: 80 年代,又被评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第一名)。 2000年茅台酒作为历史见证与文化象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犹如中国发给世界的一张飘香的名片,茅台酒创造了内销川省千户饮,外运五洲万人尝的百年辉煌,为人争相畅饮、收藏,外电评价其为中国唯一大规模进入西方主流(上层)社会的商品。
茅台狼酒
中国狼酒这杯由八百年历史、陈酿秘藏老酒、五千年酒神精神、无羁之“英雄气概、狂放气质”勾兑而成的好酒,概莫如此。
穿越八百年历史风云而来的中国狼酒,顺应中华天时地利人和,汲取茅台镇天地精华,将成为酱酒传奇之典范佳作。
中国蒸馏酒始自元代,明代药学家李时珍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元代文献《饮膳正要》第一次明确记载了蒸馏酒及蒸馏器使用。
八百年前。元时代。
历史回溯到公元1219年,此年,“苍狼之子”成吉思汗颁布法令《札撒大典》,高举征服世界的旗帜西征,蒙古大军或横扫或席卷,或摧枯拉朽或风荡残云,多少强悍勇猛的部落、国家,凡铁军兵锋所及,几乎都是立时坍塌,顷刻瓦解,历经无数次战争,札撒狼铁军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建立了世界历史上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
国。而成吉思汗被称为“人类帝王”,札撒狼,人类的精神图腾!
因战争“将环绕禁苑的墙垣吹倒并将树木连根拔起的风暴,却将鲜花的种子从一个花园传播到另一个花园”(法国/格鲁塞《草原帝国》),战争引发了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带有明显强制性的碰撞和交融,但其优秀成果之一就是中国的蒸馏白酒诞生了。札撒狼铁军纵横世界各地,历年战争中,蒸馏酒技术工艺通过阿拉伯人带到了欧洲、蒙古、中原、四川、贵州、直至茅台古镇,西域蒸馏提纯与中国传统的曲药酿酒技术在中华大地发生碰撞、技术融合发展,从而诞生出中国新白酒,后世的人们开始享受札撒狼成吉思汗古帝国所带来的正面影响。
经数百年沉酿发酵,中国白酒遂成为蒸馏酒的一个杰出代表。中国茅台被国际一致公认为与白兰地、威士忌比肩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中国狼酒,即出自酒都茅台镇的一枝奇葩。
如今,在茅台古镇,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历史以其神秘、传奇、不可思议之态再现奇迹,中国狼酒的秘藏壹号、征服之矛、征服之戈、征服之剑四款白酒挟八百年前札撒狼大军的辉煌战史荣耀回归,震撼上市。
现在,我们追溯新概念白酒--中国狼酒的历史,可以依稀仰望八百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风云,可以体验札撒狼狂野征服霸天下的豪情,可以再次震撼“王者归来,谁与争锋”的那种凛然气势。
专家赞誉:中国狼酒、茅台酒同宗同源,承继千年底蕴,融入大师现代工艺,将一举成为国人的骄傲,走向世界。可以说我们翻开狼酒的历史,就等于翻开了整个中国白酒的历史。相信中国狼酒一定会成为我国白酒行业新的里程碑,揭开白酒行业崭新的一页。
地名-茅台镇
贵州茅台酒厂位于仁怀市西北六公里的茅台镇,地当赤水河东岸、寒婆岭下、马鞍山斜坡上, 群山环峙,形势险要,依山傍水,海拔450米。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地
处贵州高原西北部,大类山脉西段北侧,北靠历史名城遵义,南临川南。 赤水河航运贯穿全境,仁蔺、茅丹、茅习、遵茅公路汇聚于此,是连接川黔的重要枢纽和连接历史名城遵义和国家级风景区赤水的通道。全镇总面积87.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7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城区人口1.6万)。茅台镇历来是黔北名镇,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繁华写照;域内白酒业兴盛,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从此茅台镇誉满全球;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茅台三渡赤水,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诗篇。茅台镇集厚重的古盐文化、灿烂的长征文化和神秘的酒文化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是茅台酒的故乡。
平均海拔高度880米,年平均气温16.3℃,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无霜期311天,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
从上世纪末以来,茅台镇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实现16.5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003年实现16.5867亿元,镇级财政税收2003年实现2260万元,增幅都在30%以上。近两年来,茅台镇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社会事务、医疗卫生、社会稳定、非公有制经济、城市管理、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茅台镇拥有“全国村镇重点建设集镇、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全国投资环境优良镇、全国财政体制改革试点镇、全国科学建设百强镇等众多金字招牌。
茅台酒文化
茅台酒是世界三大名酒之一,已有800多年的历史。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奖状。建国后,茅台酒又多次获奖,远销世界各地,被誉为世界名酒、“祖国之光”。
酿制茅台酒的用水主要是赤水河的水,赤水河水质好,用这种入口微甜、无溶解杂质的水经过蒸馏酿出的酒特别甘美。故清代诗人曾有“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东下”的咏句赞美赤水河。
茅台镇还具有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它位于贵州高原最低点的盆地,海拔仅440米,远离高原气流,终日云雾密集。夏日持续35~39℃的高温期长达5个月,一年有大半时间笼罩在闷热、潮湿的雨雾之中。这种特殊气候、水质、土壤条件,对于酒料的发酵、熟化非常有利,同时也部分地对茅台酒中香气成分的微生物产生、精化、增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离开这里的特殊气候条件,酒中的有些香气成分就根本无法产生,酒的味道也就欠缺了。这就是为什么长期以来,茅台镇周围地区或全国部分酱香型酒的厂家极力仿制茅台酒,而不得成功的道理 。酱香型白酒是我国白酒中较为珍贵的一个大类,茅台酒是我国大曲酱香型酒的鼻祖,被誉为国酒、礼品酒、外交酒。它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丰满、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特点。其优秀品质和独特风格是其他白酒无法比拟的。
茅台酒的传统制作方法,只有在茅台镇这块方圆不大的地方去做,才能造出这精美绝伦的好酒。茅台酒厂区建于赤水河上游,水质好、硬度低、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且无污染。
峡谷地带微酸性的紫红色土壤,冬暖夏热、少雨少风、高温高湿的特殊气候,加上千年酿造环境,使空气中充满了丰富而独特的微生物群落。
茅台酒的酒窖建设也颇有讲究。从窖址选地、窖区走向、空间高度,到窖内温湿度控制、透气性能,以及酒瓮的形式、容量、瓮口泥封的技术等,都极为严格。这些都是关系到成品酒的再熟化、香气纯度再提高的关键。酒窖里每天要有人检查,开关透气孔,控制温湿度。据说连看守酒窖的人也必须衣着洁净,人品端正,不得在窖内污言秽语,起哄打闹,否则将影响酒的质量。当然,人的一般衣着言行与酒的质量无必然联系,这只不过反映了人们对茅台酒的敬重、崇尚之情和鼓励做好人、制好酒的良好愿望罢了。
茅台酒的高质量多年保持不变。全国评酒会对贵州茅台酒的风格作了“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的概括。它的香气成分达110多种,饮后的空杯,长时间余香不散。有人赞美它有“风味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芳”的魅力。茅台酒香而不艳,它在酿制过程中从不加半点香料,香气成分全是在反复发酵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它的酒度一直稳定在52°~54°之间,曾长期是全国名白酒中度数最低的。具有喉咙不痛、也不上头、能消除疲劳、安定精神”等特点。”他还说,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帮助他成功的有“两台”:一台是指茅台酒,另一台是指当时在那里放映的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会议期间,周总理用此酒此片招待了参加会议的外国首脑和使团。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盛赞“茅台酒能治百病”。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誉称茅台酒是“美酒”。广大群众、港澳同胞和旅居海外的侨胞把茅台酒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将它视为“国酒”、“外交酒”和礼品酒。
茅台酒的酿制技术被称作“千古一绝”。茅台酒有不同于其他酒的整个生产工艺,生产周期7个月。蒸出的酒入库贮存4年以上,再与贮存20年、10年、8年、5年、30年、40年的陈酿酒混合勾兑,最后经过化验、品尝,再装瓶出厂销售。
装茅台酒用的酒瓶,最初是用本地生产的缸瓮,从清朝咸丰年间起,改用底小、口小、肚大的陶质坛形酒瓶,按现在说有装0.5公斤、1公斤和1.5公斤的型号。后曾一度改为微扁长方形酒瓶。1915年以后,改用圆柱形、体小嘴长的黄色陶质釉瓶。建国后,才改为白色陶瓷瓶和现在人们见到的乳白色避光玻璃瓶,古色古香,朴实大方。
茅台酒的商标,最初用木刻印刷,只是在一个花瓣形的图案内,书写“贵州省茅台酒”几个楷书字样而已。后来才改为连史纸铅印。商标定名:成义酒房为“双德牌”,荣和酒房为“麦穗牌”,恒实酒房为“山鹰牌”。1952年统改为“工农牌”。1954年后,分为内销和外销两种商标:内销为“金轮牌”(又名“工农牌”),外销为“飞仙牌”。文革时期曾一度改为“葵花牌”,旋又恢复“金轮牌”、“飞仙牌”,一直沿用至今。
茅台酒蝉联五届国家名酒金奖,实现了国内金奖五连冠,连续荣获四次国际金奖(包括亚洲之星包装奖和第三世界广告一等奖)。产量逐年上升,销售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