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我国当前的新闻舆论监督
张红燕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阜阳 236032)
摘要:中国当前新闻发展及其舆论监督,在监督过程当中,其方法尺度都是非常重要,反正监督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越位情况,定位好新闻舆论在监督中的角色,国家制订了一系列的法规来保障新闻监督的有效实行,但也要注意在法律的允许下,坚持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把新闻舆论监督活动做好,使其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
关键词:新闻舆论、探讨、方法尺度、角色定位、制度保障
一、中国新闻舆论的现状
“舆论监督”是中国共产党正式文件确认的概念,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1992年党的十四大、1997年党的十五大,2002年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均有这个概念。从党的工作角度,舆论监督被视为一种对党政权力组织的公开的监督形式。
本来意义上的舆论监督,是指公众对各种权力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等等,自由表达看法,从而对议论客体成①形的一种客观效果。这种监督是一种自在的、无形的精神性力量,监督渠道多样,意见表达包括赞扬、批评两个方面。
在我国,通常所说的“舆论监督”与本来意义上的舆论监督有较大差别,它指的实际
姓名:张红燕 性别:女 学号:084020122 专业:传媒策划与管理 届别:2008 籍贯:皖安庆市枞阳县 出生年月:19890920 指导老师:刘牧
上是“传媒监督”,因为大众传播媒介通常被视为“舆论界”。“舆论监督”成了“传媒监督”,在此有必要强调的是,二者实质上是存在差别的:舆论监督是自然存在的公众集合意见造成的某种效果,而传媒监督就不能不带有媒体自身的主观意图,以及媒体背后政治、经济因素对其的控制。大众传媒在理论上应代表舆论,但是否真正代表舆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我国传媒所有权和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决定了舆论监督的特殊性。大众传媒在我国属于国有资产,党和政府直接领导主要媒体并给以经济扶植,其他媒体也都分属主要媒体或传媒集团、各个党政机构或党领导的团体。媒体的重大批评报道,通常得到主管机构的指示;一些由记者首先发起的重大批评报道,则要在事后得到主管机构的认可才可能继续。媒体在一些较小的问题上,拥有一定批评自主权,例如针对某些基层权力组织的批评、针对小型企业和违法事件的批评等。总体而言,传媒监督在我国,某种程度上是党政权力的延伸或对这种权力的补充。
从理论上说,传媒监督只是舆论监督的一种形式。传媒监督的正当性来自公民所享有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传媒作为公民知晓信息和发表意见的公开平台,代行公民舆论监督的职责。传媒批评的权利不应是一种特权。
鉴于我国的传媒监督是一种党政权力的延伸和补充,我国的舆论监督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人们常常将媒体批评视为某一级政府或党组织的意图,因而,这种监督具有十分强大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往往对被监督者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其次,由于媒体的一些报道是各国家机关、党的部门联合下文件要求媒体配合进行的(例如“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道路超限超载检查活动等等),因
而这时的“传媒监督”其实是党政权力和传媒职能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党政行为性质。
第三,由于体制问题,除了中央级的传媒,目前各地传媒监督的报道直接涉及到本地的人和具体单位的很少。
第四,有效推进舆论监督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监督得到具体的党政权力机构主要负责人的支持,鼓励传媒积极监督下属机构和工作人员;二是具体的地方立法机构制定舆论监督的法规,以支持传媒的监督;三是跨地区的传媒监督。
由于我国当前舆论监督的实际范围较宽,舆论监督目前的职责范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保证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促成并维护以法治国的社会机制、遏制腐败的滋生和蔓延。
二、关于有效开展新闻舆论监督问题的探讨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是人们群众通过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如果是领导重视、群众关注而又普遍存在的问题,就会引起舆论强势,从而引发其他形式的监督,所以其监督作用是其他监督形式不可比拟的,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新闻舆论监督呢?以下几点是我们要注意的:
1)、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2)、坚持 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
3)、把握新闻舆论监督的“度”
三、讲究方法把握尺度搞好新闻舆论监督
(一)、新闻媒体要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方法、策略、尺度都十分重要。
首先,明确新闻监督正确的价值取向,从有利于团结、稳定、鼓劲的原则出发,把握分寸,避免出现因报道不妥而引发的不良反应。第二、抓党和政府正在解决的、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造福。第三、新闻要求真实性和公正性相统一,记者进行与监督的出发点应该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维护个人、小团体的局部利益;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要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一项根本原则。第四、新闻工作者进行舆论监督时要懂得寻找靠的住的机构,比如争取一些司法、监察或其他相关机构的支持;还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增强自身的信任度。
(二)、怎样解决新闻舆论监督困难这个大难题
说新闻舆论监督难,它到底难在哪里?1、因为舆论监督要督察人的言行是否符合国家法律和工作纪律,是否符合做人的原则和社会的道德。2、因为舆论监督要督促人端正思想、纠正言行、肃清影响,被督促者想躲避,于是出想出很多方法来阻挠,有时会使受监督陷入困境。3、因为舆论监督具有公开性、可靠性、直接性、权威性等特点,受监督的人和管理这些人的人或机构也进入被监督的失业,所以这就使监督更加增添了难度。
(三)、防止越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也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当然了,新闻舆论监督并不完全等同于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客观存在的公众意见的反映,而新闻舆论监督就不能带有新闻媒介本身的主观意图,同时,媒介本身是社会的
组成部分,因此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也在接受舆论监督的范围内。所以新闻舆论监督需要媒介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另外监督过度和监督不当,也是新闻舆论监督不允许出现的情况。新闻媒介有权对报道监督对象的成绩和失误作出客观报道,但新闻媒介部能向任何机构和个人发号施令,同被批评对象之间没有任何上下级关系,因此,媒体在实行舆论监督时,要避免“权利越位”现象的产生。因为从根本上来看,传媒的监督只是软性的,而法律则是刚性的。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①对于拒绝采访、暴力抗拒采访的人或单位,要依法处理;对记者不能实事求是报道,甚至对当事人及其单位进行诽谤和诬陷,给当事人及其单位造成政治、经济损失的,也要追究记者的法律责任。所以新闻监督中尺度的把握是相当重要的,把握新闻舆论监督的尺度要几点:1、正确的舆论监督必须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前面我们讲到过新闻舆论监督要把握两种意识,其中一点就讲到了群众意识,群众的作用是十分大的,所以群众基础要打牢。2、坚持正确的舆论监督必须顶住各种压力。压力不仅包括记者自身的压力,还包括社会舆论本身具有的压力所以就需要记者勇于面对压力和阻力,用事实、法律依据做好监督工作。3、正确的舆论监督必须“一碗水端平”。所谓“一碗水端平”是指新闻记者在进行舆论监督报道时,切记记者只是如实报道某一事实的行为而不是决策者,不要把自己的主观臆断体现到报道中。如《林城晚报》刊登的一篇《她的卵巢该不该摘除?》的报道。报道中讲到丈夫声称当地一家医院不负责任将其妻子的卵巢摘除,并拿病例给记者看,记者当时未急于采访,而是来到上级医院,从专家那了解到其妻子在那种情况下该不该摘除卵巢的问题,报道后来出来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患者和家属看过记者那篇报道后,予以了理解。这篇报道平息了一起激烈医疗纠纷,院领导对记者准确把握分寸十分敬佩。这个例子就说明了舆论监督中固然有很多难点,只要能理性的去分析其成因,从多方面寻找其突破口,问题终究能够解决。
四、论新闻监督的角色定位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大众媒介,对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中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社会道德的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我国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在广大受众眼中威信很高,但不是因为它的威信高,它就可以肆无忌惮,它也必须遵循自身行业道德,不能违背法律法规。
为了防止越位监督,国家就颁发了相关法律来规范媒体的舆论监督,具体如下:“(一)媒体对涉及国防、外交等国家安全领域的问题主要以内参等形式开展舆论监督,不宜采用公开的新闻舆论家督 。(二)对司法的新闻舆论监督要把握“度”。我国现阶段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的现象仍然存在,所以保持新闻媒体对司法的舆论监督是很必要的,但我国实行的是独立审判制度,新闻媒体应该尽量不干扰司法独立,防止越位,一般来说,对立案前和结案后的案件,新闻媒体可以报道和评论,而对于正在审理中的案件则不宜做出相关评论,如果要评论,应该把要评论的焦点问题集中在审判程序是否违法和司法人员办案作风上,监督审判工作在法制轨道中进行。
当前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部不平衡城乡差距以及法制不健全等所引起的社会矛盾、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新闻媒体只有充当不缺位也不越位的角色,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功能,才能为社会贡献属于其自身的一份力量。
五、论新闻舆论监督的制度保障
新闻监督不仅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影响日益扩大而且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它要能正常进行必须有相应的保障。就我国现阶段的新闻舆论监督而言,新中国成立6O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1年来,祖国的新闻舆论监督事业与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一样都获得了长足发展,硕果累累。②例如《宪法》中就明确提出了,宪法第5条明确规
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实质,在于任何个人、组织、法人团体等的日常活动,都要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新闻媒体的新闻舆论监督工作,更需要相应的法律来规范。舆论监督不是新闻界和广大
公民的一种任意行为,也不是他们仅仅出于社会责任感而实施的,它是一种宪法权利。
③但是,在看到成果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工作与科学发展观的要
求还相差较大距离,新闻监督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很顺利,存在的问题很多,首先从其自身来看,选题难、采访难、取证难、报道难、发稿难。如今获得信息的渠道一多,信息鱼龙混杂,很难从中筛选出比较合适的选题,这是选题难,采访难表现在记者要采访的选题是负面的,会受到有关部门的百般阻挠,大部分领导喜欢吹捧,给舆论监督设置了种种禁区,记者也无能为力,这就既消弱了新闻媒体的监督力度还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声誉。所以新闻舆论监督法律保障不健全、新闻舆论监督外部环境尚未真正形成,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比较浓就更增加了新闻舆论监督的难度了。
因此,必须坚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法规制度,推行舆论监督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
六、新闻舆论监督的关键词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国家创新基地主任童兵博士对新闻舆论监督做出系列探讨,其中《新闻舆论监督的五个关键词》就是其中一篇,这篇论文中强调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围绕新闻舆论监督展开较为深入的研究,这里的五个关键词包括:舆论、监督、舆论监督、使命、以及机制。
(一)、舆论广义上讲究是公众的意见,这些意见涉及多数人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而
表达这些意见的人们具有大致相同的利益诉求,同时这些意见必须要有其载体,那就是新闻媒介。
(二)、第二点的监督,意思是紧跟着舆论而来,舆论不可能任其发展,它需要被监督,有的学者认为,监督可分为以权力制约权力、道德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三种机制,有的学者认为,监督可分为以权力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三种机制。④
(三)、舆论监督并不是说就是前两点的综合,它更加全面,我们认为舆论监督就是公民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与社会各界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发表意见和评论,形成舆论,从而对国家、政党、社会团体和公务员行政行为以及社会上一切有悖于法律与道德的行为实行监督与督促。⑤(四)、使命指的是整个传媒对新闻传播的使命,新闻传播需要新闻媒介来完成,而新闻媒介的使命又指特定阶级、阶层、社会团体等委托媒介完成其某些特定的重大任务或指令其承担某些重大责任。所以说新闻传播的使命就是传媒通过新闻媒介来完成的某些特定任务。
(五)、机制原来是指机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也指某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化学规律,其实新闻舆论监督作为一个社会工作系统,它就像一台机器一样,有着同样的运行特点、运作过程和作用结果,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讲,如何合理操作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掌握正确实施舆论监督的过程与方法、方式,这样才能保证新闻工作的顺利展开。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大众媒介,对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中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社会道德的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我国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在广大受众眼中威信很高,但不是因为它的威信高,它就可以肆无忌惮,它也必须遵循自身行业道德,不能违背法律法规。
为了防止越位监督,国家就颁发了相关法律来规范媒体的舆论监督,具体如下:“(一)媒体对涉及国防、外交等国家安全领域的问题主要以内参等形式开展舆论监督,不宜采用公开的新闻舆论家督 。(二)对司法的新闻舆论监督要把握“度”。我国现阶段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的现象仍然存在,所以保持新闻媒体对司法的舆论监督是很必要的,但我国实行的是独立审判制度,新闻媒体应该尽量不干扰司法独立,防止越位,一般来说,对立案前和结案后的案件,新闻媒体可以报道和评论,而对于正在审理中的案件则不宜做出相关评论,如果要评论,应该把要评论的焦点问题集中在审判程序是否违法和司法人员办案作风上,监督审判工作在法制轨道中进行。
当前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部不平衡城乡差距以及法制不健全等所引起的社会矛盾、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新闻媒体只有充当不缺位也不越位的角色,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功能,才能为社会贡献属于其自身的一份力量。
八、拓展新闻舆论监督的空间
现实中人们有一个思维定势,一讲到舆论监督就是批评报道,其实新闻舆论监督看起来像是一种批评性报道,但其实不然,这里有个例子讲得是《衢州日报》的一个专栏,其主要内容是两会议案提案办理追踪,办理人民代表大会议案和政协会议提案,是每年各级“两会”后政府等有关部门的重要工作。但是,从以往的办理情况看,一些部门存在“重答复、轻落实”, “图形式、摆花架”的现象; 有些单位的办理工作是“走过场”,对要求解决的问题不作深人的研究,不给明确的答复,只是讲大道理,兜大圈子,敷衍应付了事,办理的“解决率”和满意率不高。如何改变这一状况? 人民代表的意见是: 关键是加强监督。鉴此, 《衢州日报》与市人大、市政协协商,市“两会”一结束,就在报纸上开辟“两会议案提案办理追踪”专栏,对政府及有关部门承担办理的议案提案的结果进行追踪,公布于众。不料,这一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困扰乘客多年的客车出城绕圈拉客的问题解决
了,克扣建筑工人工资多年的企业把工资发给了工人⋯⋯到7月份,今年市“两会”提出的468件建议、提案都得以解决,或给了代表委员满意的答复。从以上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舆论监督它不一定都是批评报道,也属舆论监督的范畴,这类报道如果运用的好也会起到很好的监督效果的,为了更能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我们要拓展其发展空间,怎么拓展呢?首先我们要分析其发展的优劣势,再适当拓展,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不是本来意义的新闻宣传了。它的一个最大的特征是新闻舆论监督的“源”直接来自民间、民众,是民心的另一种表露形式。还需要看到的是,我们的领导机关,也愈来愈感到舆论监督的重要,在支持新闻舆论实施监督的同时,在一些方面亦能主动地培育舆论监督的氛围。⑥
结束语:感谢我的刘老师,这片论文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你的细心指导。而你开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快的融入我们这个新的实验室。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这份毕业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①
http://www.148cn.org/data/2006/0508/article_1814_1.html ②
http://www.dzwww.com/rollnews/news/201004/t20100415_5995439.html ③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BlogThread.aspx?EntryID=108133 ④
http://www.zjcooker.com/hl/vr/169439_3.html ⑤
http://www.docin.com/p-30989405.html ⑥
http://www.jy90.com/OnSo_View.asp?ID=19775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