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职业教育的主要课程体系

2020-09-13 来源:好走旅游网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职业教育的主要课程体系,分析了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实际情况论述了电工类专业职业的特征与职业范畴的变化,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体系——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并通过电工类专业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的一些实例对其课程开发程序、模块结构分析、大纲建设等作以说明。最后结合某部A类课题“**学校学习网构建与应用”的建设和实习室建设指出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并提出课题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 模块式 课程体系 学习网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目录

摘要 .............................................................. I 一、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的背景 .................................. 1

(一)课题研究背景 ..........................................................................................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1.学科式课程体系 ..................................................................................... 2 2.能力本位模式 ......................................................................................... 3 3. 学习理论导向的课程模式 ..................................................................... 4 4.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 ..................................................................... 5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5 (四)本文所做的主要内容 .............................................................................. 6 二、电工类专业职业范畴及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实践 .................... 7

(一)专业教学背景 .......................................................................................... 7 (二)电工类专业基本情况 .............................................................................. 8

1.专业就业结构的变化 ............................................................................... 9 2.专业教学管理背景 ................................................................................. 12 (三)专业建设思路 ........................................................................................ 12

1.职业分析与职业定位 ............................................................................. 14 2.课程模式选择 ......................................................................................... 16 3.课程建设与开发 ..................................................................................... 17 4.模块式课程的教学组织 ......................................................................... 21

II

目录

5.课程评价与修正 ..................................................................................... 23 (四)原有一体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 24 (五)电工类专业课程建设实践 .................................................................... 25

1. 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 ....................................................................... 25 2. 电工类专业课程建设 ........................................................................... 29 (六)机电类学习网建设思路与实践 ............................................................ 33 (七)专业实习室建设 .................................................................................... 39 三、总结与展望 ................................................... 40

(一)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特点 .................................................................... 40 (二)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2 (三)展望 ........................................................................................................ 43 参考文献 ......................................................... 45 附录 小车自动往返PLC控制子模块教学讲义 ......................... 46

小车自动往返学习单元组成示例 .................................................................... 47 模块工序计划 .................................................................................................... 48

→工序01 收集资料,画出对应的电力拖动控制电路图 ................... 49 →工序02 列出元件明细表 .................................................................... 52 →工序03 画出对应的PLC I/O分配图 ................................................ 54 →工序04 确定PLC 与外部电路的板面布臵、接线图 ...................... 56 →工序05 写出对应的PLC程序 ............................................................ 57 →工序06 PLC程序的工作原理分析 ..................................................... 58 →工序07 PLC程序的输入、模拟运行与验证 .................................... 60

III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工序08 硬件电路板面布臵图与接线图 ............................................ 61 →工序09 PLC的调试与运行、检查 ..................................................... 63 →工序10 评议 ........................................................................................ 64 →工序11 知识扩展与讨论 .................................................................... 65 模块实际操作步骤循环图 ......................................................................... 66

IV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一、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的背景

(一)课题研究背景

当今中国职业教育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和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加工制造业到流通服务业,从企业管理到社会活动,都离不开技能人才,因此也就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活动围绕职业技能的需要而展开,满足学生就业和个性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催化剂,尤其是成为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基础。

时间进入21世纪,职业教育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0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国家进一步推行以就业为导向、继续实行多形式的人才培养工程和推进职业教育的体制改革与创新,提出“职业院校要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合力调整专业结构”。随后各省又陆续召开省级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细化和落实国务院决定的精神。

新时期下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变型也带来对人才需求和人才观的新变化,原来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人才的狭隘人才观,已逐步被“学历与技能并重,高技能人才也是人才”的科学人才观所代替。技能人才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的匮乏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使得社会对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以传统学科式职业教学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无论从数量、结构和质量都不能很好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满足社会的需要才是职业教育最终目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也促使职业院校必须树立向市场靠拢的职教理念,探索与之对应的职教模式。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普高扩招的挑战。在新形势下,进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改革现行的培养体系、课程模式、教学内容、

1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教材教法,培养造就技术素质优秀的劳动者,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最终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建国以后我国职业教育缺乏相应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主要按照前苏联模式建立起学科式课程体系并一直沿用下来,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在中等职业教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我国引用的国外职教课程模式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世界劳工组织的MES模式、加拿大CBE模式等。 1.学科式课程体系

目前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主要还是采用专业学科式课程体系,又称单科分段式或三段式,各类课程按照学科知识内容的顺序分阶段递进排列,组成一个各门课程相互衔接又各自为政的结构庞大的体系。这种模式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专业理论分析能力的考核,理论与实践课程并列,强调重视文化基础知识,实践课单独设课自成系统,实践课程以验证性为主。

学科式课程体系带有明显普教的特点,其优点在于:逻辑性强,有利于学生最有效地掌握已为人类所获得的知识;专业学科系统性强,有助于学生系统地继承和接受人类的文化遗产;学科课程多以传授知识为基础,学校易于组织教学和进行课程评价。但学科式课程体系缺乏职业教育特点,存在以下缺点:

(1)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不适应科学技术和产业的迅猛发展的需要,内容常年保持不变。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在教学中体现少,教材更新频率低;

(2)教学大纲的内容已经不符合就业的需求,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技能单一,很难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位臵。在办学上,存在政府、学校“热”与企业“冷”的矛盾;

(3)重理论知识轻操作技能,由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职业能力;重课堂教

2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学轻现场实操,在教学方法上偏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不利于因材施教;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常常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2.能力本位模式 (1)双元制

德国“双元制”是以职业实践活动为核心组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企业为“一元”,学校为“一元”,以企业为主;学生一方面是学徒,要与企业签订合同,接受企业的技能培训,另一方面作为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相应的理论学习。其主要特点是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动脑与动手、教育与就业、专业与职业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重视宽基础复合人才的培养等等。促进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设臵学科专业,强调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实行“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专业设臵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利于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在职业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大大缩短学生毕业进入企业的“适应期”,降低企业的培训和质量成本。实现了校企双方双赢的合作目标。

但在我国由于双元制需要学校资金、场地、设备投资规模较大,专业招生人数不能太多,前期协调需要人力大,而最主要的是国内企业这“一元”往往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而希望直接从社会招收相关人才,因此尚处于实验推广阶段。 (2)MES模式

“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即模块式教学模式,它以技能分解为框架构建模块及模块组合。MES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国际劳工组织(ILO)在综合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出的一种先进教学模式。原国家劳动部1987年从国际劳工组织引进,在全国各行业部门的职工教育和技工学校、职业高中进行推广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十几年来的事实证明了MES是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尤其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变型以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显出MES在职业教育领域内所具有的特点

3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和长处:

①模块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以职业岗位需求(知识、技能和态度)为体系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更贴近生产、贴近实际,缩短了教育与就业的距离,真正体现了教育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宗旨。

②模块教学模式的教材是按工程实践,通过对工作、任务和技能进行科学分析而开发出来的,教材的形式图文并茂,符合直观性的教学原则。

③模块教学模式使教师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管理者和推动者。教师注重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掌握知识和岗位的迁移。并强调教学生“会学”,也就是教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④模块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自定进度、自我评估: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体现了现代个性教育的特点。

⑤模块教学模式逐渐加大了现场教学的力度,而将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授课形式弱化了,使师生更容易沟通和交流,提高了教学质量。

⑥模块教学模式采用了新型的教学方法如程序教学法、案例法、模块法,还可以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CBE模式

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称为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它以能力分析为依据组建模块,它强调的是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掌握和运用,以职业或岗位所必须的知识、技能、行为意识为从业的基础,以能力表现为教学目标、教学进程的基准。它以职业分析为起点,并把职业能力看作是职业教育的基础,以职业分析表所列的专项能力从易到难地安排教学和学习计划,其本质在于教学内容的取舍决定于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模块化是CBE模式课程结构的基本特征,教学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真正因材施教,且实行开放式教学,只要达到考核标准即可。这种教学模式以行业需求为基点,充分考虑行业和企业的建议,培养出来的学生深受欢迎。 3. 学习理论导向的课程模式

学习理论导向的课程模式是按照学习理论确定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方

4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法,将教育目标定位于学生认知能力、一般行动能力和个性的发展,把有效的学习过程作为主导思想。这是一种典型的从普通教育直接移植过来的素质教育的课程模式。在我国得到改良的主要有“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结构:将全部专业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宽基础阶段,即教学内容不针对具体的职业岗位,而是集合了一群相关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期为今后的转岗和继续学习奠定“知识和技能”基础;第二阶段称为活模块阶段,其功能是学生在选定好模块后,针对相对确定的一个或几个就业岗位进行训练,为就业做技能方面的准备。

该课程模式遵循学校现有的教学管理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应现有学校教学管理的机制和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理解程度;但也存在学习内容与职业行动的联系不够紧密,仍是学科课程体系等弊端。 4.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每一工作程序一般由工作人员、工具、产品和工作行动四个要素所构成。生产复杂的产品可能需要经过多个“工作过程”,这多个“工作过程”则构成了生产该产品的“工作过程系统”。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根据产品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领域”后,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一种课程方案。它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的、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学生首先对所学职业内容和工作的环境等有感性的认识,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都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技术和专业理论不再抽象,而是企业、社会和技术工人个人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教学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改变“实践是理论的延续”,按工作过程的需要的知识点设计课程。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综合以上国内外各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后,结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育中一种新的课程体系,它以专业培养目标为职业定位,参照对应的职业分类与职业标准进行职业分

5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析,结合专业岗位群的特点,以职业活动为中心,以职业技能为主,以职业的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和组织教学,教学上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起以职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为基础的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

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教学体系,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生产、贴近实际,缩短教育与职业之间的距离,通过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逐步用模块式课程取代某些学科式课程:用具有特色和职业氛围的岗位模块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用形象思维的职业教育替代逻辑思维的学科教育,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取代学科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用学习网新型学习模式获取模块所需综合职业知识,培养出更多适应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

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选择从工作出发(不是像学科式课程体系选择从教育出发),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技术的手段,选择满足工作的需要并选择相应的技术,以职业内涵规范职业教育标准,从需求出发,以职业应用作为教学课程内容的基础。应用职业模块式课程模式可以解决学科课程体系中学习内容与职业活动的联系不够紧密,无法提供符合职业成长规律的工作经验的缺点,缩短教学时间、降低教学成本,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可以结合学生个性要求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接轨。 (四)本文所做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结合电工类专业建设实际,提出按照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进行专业建设的思路,并结合某部A类课题“**学校学习网构建与应用”进行电工类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并对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以剖析。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介绍; (2)职业及电工类专业职业范畴介绍;

(3)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开发的具体步骤;

(4)中等职业电工类专业职业模块课程学习网开发的构建于应用; (5)电工类专业实习室建设与职业模块教学课程体系及学习网结合的情

6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况。

二、电工类专业职业范畴及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实践

(一)专业教学背景

电工类专业作为目前一个通用性极强的职业工种,由于初期投资小,且部分课程往往能与结合或服务于其它专业,社会需求量大,因此工科类型的中等职业学校许多都开设电工类相关专业。

传统的电工类专业由于投资上的限制,教学内容主要集中于电工电子及电气控制这两方面,以电为主,以机为辅。而随着计算机等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电气领域,原有的电工类专业的专业内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归纳起来有以下特点:

1、专业的技术发展迅猛。由于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发展,使得电气控制系统功能更强,技术含量更高,体积更小,价格更低,使用更便捷,现代企业对综合自动化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工电子的应用也就越来越广泛。传统技术正在逐步被更新,如继电器控制正在被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所代替;传动装臵由直流调速系统为主向交流调速系统为主过渡;控制系统由模拟式向数字式过渡;单机控制向网络控制过渡。电气控制装臵向系列化、模块式、小型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的设备日趋增多,强弱电界限变得不分明,机械与电气的界限模糊了,专业周期有加快趋势。

2、电工类专业范畴和专业服务面日趋扩大。入世以来,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将其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我国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制造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蓬勃兴起、科技的不断进步产生更多的新岗位、新职业,电工类专业的范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电气控制,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机械技术、控制技术(智能化控制、工业网络控制)都已经融入到原有的专业领域中。这使得专业服务面更加广泛,专业的内涵也随时代发展而变化。专业服务的行业也从

7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向制造业与电信、酒店、物业公司等第三产业并重的方向发展。原来的单一技能就业要求被多工种、多技能的社会新要求所取代。

3、学生就业岗位发生变化。90年代中职学校毕业生许多都从事技术岗位,部分还从事管理岗位,而随着高校扩招和高中扩招以来,致使中职学校生源的质量比以往大大下降,而国家经济转轨又造成劳动力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就业局面,高职生、本科生也加入到一般专业技术岗位竞争的行业来,造成近年中职毕业生就业岗位性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就业层次有所下降。电工类专业中职毕业生大部分都是作为电气技术工人,直接从事操作、维修等一线工作,只有少部分毕业生能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岗位。

电工类行业发展是专业教育发展的动力,行业和专业技术的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机遇,注入了活力。 (二)电工类专业基本情况

中职学校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学科式课程体系进行专业教学,有人戏称中职教学内容是大学和高职的“压缩饼干”,其特点是课程结构按照基础课→专业基本课→专业技术课的三段式进行,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又割裂为理论课教学和实习课教学两部分。这种课程结构方便教师教学和组织管理,教学成本低。我校教学上多年来一直延续学科式教学模式,前一年半进行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学习,后一年半是实习。由于高中的扩招和就业用人制度的改变,中职生源质量普遍较差,文化理论课基础不扎实,学习不很努力,常规的填鸭式文化理论课教学,学生普遍感到空洞、枯燥,觉得与初中教育差别不大,厌学现象严重,上课睡觉、讲话时有发生,甚至旷课逃学。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结束时,不及格率也高的惊人。进入实习阶段后,前面学习的理论知识又忘记了,需要实习指导教师重复讲解,占用更多的课时,效果不佳。其主要缺陷表现为以下几点:

(1)课程的设臵不合理:由于原有课程体系是以学科课程为主,辅以一定的活动课程,偏重理论知识和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因此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考虑就少了,教学大纲常年不变,与地方或行业的发展结合少,针对性弱。课程设臵重复,实用性较差。仅万用表的使用就在《电工技能训练》、《电工仪表与测量》、《电子技术基础》等多门课程中重复讲述。

8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2)教材建设滞后:表现在教学内容不能反映当今专业主流技术和科技最新成果,教材编写仍旧按照学科体系进行编写,每四、五年才新版一次,教材形式单一,可读性、可自学性较差。一体化、模块化教材少,教材之间的衔接不好,且主要集中于中级工层次。

(3)教学方式呆板,教学内容滞后:文化课、基础课起不到为专业课服务的作用,各门课程自成体系,专业课程没有一个明确和集中的总教学目标,更谈不上为其服务。教材也决定教师教授内容和讲授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专业课教学与实习课教学形成了“你教你的,我练我的”的局面,不能合理地调配使用教师,更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4)实践环节薄弱:表现在教师的教学任务单一,专业课教师动手能力不强,实习指导教师理论水平不高,并且专业课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电工职业鉴定内容的最新操作技能,教师缺乏工程实践背景,讲授内容只能照本宣科,缺乏生产实践环节的检验,忽略学生职业态度的培养。另外实习环节还存在实习设备技术含量低、数量不足等问题。

(5)学生对理论课程的认知程度差:十多年来,中职学校学生的入学分数直线下降,而教学体系仍然保持不变,相反从另一方面,专业技术知识由于继承与发展的原因使得内容逐年增加,在学习理论专业课时,学生不是感到枯燥无味、不易接受,就是好不容易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等到实际应用时却因时间的迁延而大都忘却,这种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分开进行的模式,使得学生学习理论时学习兴趣不高,针对性不强,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

(6)难以满足学生学习和就业个性化的需求。现行的课程结构以学年、学期等为基本的学习时间单位,虽便于课程的编制及组织教学,但所有学生学习知识内容一致,进度一致,忽略了不同背景入校学生的个人潜能的差异、个性化发展需求,不利于学生灵活选择学习内容,抑制了个人特长、兴趣爱好的发展,影响了职业教育的人才观。 1.专业就业结构的变化

我校电工类专业原有专业定位于“以电为主,以机为辅,机电交叉融合应用”,培养目标按照劳动部部颁教学大纲执行,即: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

9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方面发展的,从事电气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的中级技能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在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数学、外语、计算机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电力拖动等基础理论,熟悉本工种主要电气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熟悉基本检测线路,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熟悉本专业工种常用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使用维护和检测维修,达到中级维修电工的技能要求。

电工类专业毕业生最初就业目标是面向各类企业,从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以及供用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也可从事一般电气技术管理和改造工作,担任中级电气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中职生综合素质相对较高,毕业生很多都能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主要担任的工作包括:电气控制设备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与维护;电气产品生产现场的设备操作;工程项目的电气设备施工、维护和技术服务;电气电子类产品获工程的售后服务。

进入新世纪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气控制技术发展迅速,综合自动化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在企业应用越来越广泛,生产设备也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技术的含量越来越高,制造业、第三产业需要更多掌握现代知识的电气技能工人。电气工人中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比例下降而从事第三产业人数比例增加较快,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从事物业和酒店行业的人数大幅增加,表2-1显示这种就业情况。

表2-1 2006年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表

单位性质 比例 从事行业 比例 国有 23% 酒店 13% 集体 18% 物业公司 15% 三资 24% 制冷空调生产安装厂家 11% 私营 27% 电力电信 22% 机电企业 23% 其他(升学、参军) 8% 其他 16% 近年来,我校电工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也发生改变,从技术岗位为主向操作、安装维修岗位为主转变,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性质如表2-2所示:

表2-2 2006年毕业生工作岗位分布表

岗位 比例 技术 16% 管理兼技术 营销、售后 安装、操作 7% 14% 48% 其他 15% 10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从近几年就业推荐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调查,普遍反映毕业生的一个突出优点就是实践动手能力强,塌实肯干。用人单位对所接收的中职毕业生总体评价如下:

(1)中职毕业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系统性和技能水平层次比社会上学徒培训的员工素质要高很多,专业技术知识掌握较系统、全面,上手快;

(2)与高职毕业生和大学生相比,中职毕业生更能安心一线工作尤其是技能型工作,稳定性较好;部分有潜力的毕业生单位将按技术骨干进行培养;

(3)部分中职生不安心从事技术含量低的机械重复劳动,高技能的工作目前又做不来。一些综合技能的工作还不能放手让中职生完成;用人单位希望学生具备掌握同一职业的不同岗位多种技能的能力,具备一定跨岗位技能迁移的能力。

表2-3体现了新形式下现代企业对员工的新要求:

表2-3 现代企业劳动组织方式对员工的新要求

传统企业劳动组织方式 现代企业劳动组织方式 现代企业对其员工的素质要求 每个人都必须对等级分明,决策由中央领导机构领导层减少,决策能力、责任心、组织领导一定的行为负责,具有一定的能力 做出 权限 分工明确 、任务单一 通过采用新技术而发生跳跃性发展 通过不断革新而逐渐发展 创造性、工作积极性 常以小组作业方式工作,需跨合作能力 、方法能力、灵活性专业、跨工种工作 自信心 缺陷和错误在终了时被发现,浪缺陷和错误由工作者本人发质量意识 、自我批评能力 现并排除,浪费小 费大 工作时间固定 工作时间灵活 纪律性、责任心 而在对毕业生回访中,大多数毕业生也反映在生产实习时,实践动手能力强是其最满意的收获,最大的不适应是在校时学习教学内容和生产工程实践存在较大区别,且有脱节的现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传统技术有余,而反映先进技术不足,另外,调查表明,电工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企业已经跨越不同的行业,专业技术应用背景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扩展到面向整个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教学内容需要扩大专业的适应面。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强劲要求。

11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2.专业教学管理背景

2000年后,我校将原来教学部门由教务科、实习科平行管理模式调整为以专业科管理为主,教务科负责总体教学协调的新模式,学校教研室、教务科实行对教师和教学的宏观管理,而专业科及其下属教研组进行教学的具体实施,新的校、科两级教学管理体系更加有利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转变。

实施专业科管理模式之初,电工类专业教师的整体情况:1、学历水平整体偏低,尤其是实习指导教师文化程度中技中专程度偏多,但工程实践经验丰富,整体技能水平较高;2、理论教师技能水平较低,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的思想;3、教师教研能力不强,由于专业教师分属不同部门,教师间缺乏教研氛围,难形成合力。

最初的三年,我们也进行了专业课程的改革,主要集中于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将以前的理论、实习割裂进行的模式向主干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同期也进行了实习室的同步建设。这个过程,主要是对教师的教法起一个转变作用,使实习教师需要不断进行理论知识的再学习,并不断提升学历层次,而理论教师则要求不要仅仅满足于上好理论课,要真正接触实践、接触工程,了解实习课程需要的理论知识点,同时对技能的提升也提出硬性要求——必须达到高级工技能等级。 (三)专业建设思路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在原来所欠缺的环节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在逐步积累经验的同时,我们逐步实施电工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而不再局限于某门课程或某个单元,而以整个专业科所属专业课程作为研究对象,使一体化教学逐步脱离原来的学科型课程体系。

改造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首先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即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变化和专业发展的趋势,再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中职学校教育发展的形势,我们认为中职学校电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由中等电气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改为中等电气技能人才。将电工类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于“以电为主,以机为辅,电、机、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应用,多层次、多方向,以人为本,服务地方和行业”。其中电、机、信

12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息技术的交叉融合应用指出专业发展的方向是传统电气控制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合、共同发展;而多层次是指我校培养学生的层次不再局限于中级工,而是中级工、高级工并举;多方向是指学生就业职业的多方位;以人为本说明职业教育不是被动地适应工作岗位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应该是通过职业教育,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设计自己的个性化职业发展道路;服务地方和行业是指学生学习内容要与当地经济建设和行业建设发展水平相适应。

结合我校和电工类专业的职业特点和就业特点,以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作为专业建设、培养的核心。

由前文可知,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属于能力本位模式的一种,它融合了多种课程模式的优点。它以实践活动为纽带,着眼于职业的目标,强化从业能力培养,对教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等空间、时间要素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个个学习单元或学习包。教学组织上采用模块式,即将实现职业培养目标有重要作用的各学科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内在的逻辑整合成相对独立的知识单元,打破学科课程过分知识化、系统化的倾向,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学生的技能活动为重心,着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培养方向将相关单元组合成模块,不同模块的有机结合便形成了不同目标的课程体系。

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由技术标准与技术支持子系统、组织实施与运作子系统、质量保证子系统组成。按照:职业分析与职业定位→课程模式选择→课程建设与开发→教学组织→课程评价与修正的顺序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如图2-1所示。

13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国家职业标准 对照 职业分析 专业培养目标 就业职业岗位 修正 否 课程模式选择 职业定位 是 OK? 教学大纲那 下一目标 课程开发 课程评价 课程模块内容 组织教学 技术标准与技术支持子系统 组织实施运作子系统 质量保证子系统

图2-1 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结构总图

下面就对课程体系中各环节进行详细的说明: 1.职业分析与职业定位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曾经出现一段以培养岗位需要的“单能”人才时期,但进入90年代以后,劳动力市场长期以来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尽管目前出现的“技工荒”,但这种“技工荒”是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综合化程度提高后高技能技工、复合型技工和熟练型技工的短缺,是技工结构性短缺,而非简单技能劳动力短缺。因此单一“岗位需要”的课程目标体系必然要转变为培养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能适应相关职业或岗位群需要的即满足“广泛就业需要”的新课程目标体系。

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是建立在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的基础之上,以职业的若干要素作为模块式导向进行开发。

14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1)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以职业分析作为起点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职业的定义如下: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可见职业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专业对学生今后职业的发展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时就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好今后职业规划与定位,再根据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要求进行专业课程和结构的设臵。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必须进行必要的职业分析。只有经过职业分析后开发的课程,才具有针对性,才能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与无序性,不至于又回到学科式课程体系结构中。

进行职业分析可借鉴“双元制”、CBE、MES等国外职教模式的成功经验,对开设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和对从业者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详细的分析,要深入就业岗位进行认真调研.同时要借鉴劳动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职业资格的技术等级标准,并进行细化分解.这样可以使培养目标更加具体化。

(2)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以职业任务为驱动

今天的学习者是明天的工作者,学生毕业后应能熟练从事所定位的职业相对应的实践产品(生产活动或服务活动),因此教学活动必然要为实践产品服务,教学的设计应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即学生如何完成职业任务,而不是常规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职业任务时学生学习是被动的,新的课程体系中要让学生主动想方设法去了解职业任务,掌握前期知识直至最后完成职业任务。

由于学生就业岗位具有多种选择,而且即使就业岗位确定以后,岗位内容也有可能包含多个方面,由于竞争机制使人不可能一生维系于静态的一次性岗位而不变,因此课程体系建设时既要考虑到第一就业岗位的需要,还必须兼顾第二就业岗位或第三就业岗位的需要,要让学生“精一门,通两门、知三门”,具备多方位就业转换能力,我们要将广泛适应就业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综合型人才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定位。因此这种课程体系不再专门针对单一岗位或工种作岗位进行定向式培养,而以专业相近的岗位群或工种群作为职业培养的目标。比如物业公司工程部维修人员,其生产任务不再拘泥于物业电气维修工作,而是保证小区物业的正常有序运转,因此工作

15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内容可能涉及电气、安全、给排水、制冷、智能化、机械甚至木工等多个模块内容。

(3)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基础

模块式课程体系的基础是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专业能力: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和综合的技能与知识。专业能力包括工作方式方法、对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及其使用和劳动材料的认识等。在职业教育中,主要是通过学习某个职业的专业知识、技能、行为方式和态度而获得的专业能力。

方法能力: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如在给定工作任务后,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等。方法能力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社会能力: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群众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因此在课程体系中除专业能力外,模块中也要体现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诸如职业安全、协作精神等在课程程序开发中均要作为一个重要部分得到体现。

(4)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围绕职业定位进行展开

职业定位应从区域经济发展、行业特点出发,企业对所需岗位人才提出多元化、高技能、智能化、复合型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角,因此课程体系的设计要紧紧围绕职业定位展开,分析课程在技能、应用、实践等环节的岗位能力和能力要素组成。 2.课程模式选择

确定职业定位后,便需要选择所采用的课程模式:一是选择什么作为学习的内容,即确定课程内容;二是如何组织和安排所选择的学习内容,即课

16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程的组织结构。

中职学校专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的特征。典型的应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课程设臵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不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选取职业岗位需求知识作为学习内容,采用模块式进行学习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可以满足这种需求。

由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职业活动(的工作内容)为导向、以职业能力(职业活动所必须的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目标,考核内容包括:职业技能、相关知识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基于职业资格与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所达到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因此可以将职业资格内容作为模块引入模块式课程体系中,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标准。

在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中,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教学模块单元,确定每一教学模块单元所承担的功能(应知应会知识、能力、考核方法),对模块间重复、交叉内容重新组合。除职业定位所确定的总目标外,还应对构成职业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并确定对应的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按照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划分,并确定对应课程模块的内容。

课程的组织结构主要体现在以模块式的形式对学习内容进行组织和安排,通过不同的模块组合满足不同的就业需要,职业学习目标应体现以能力为重点,以满足职业岗位目标需求为原则。模块的学习顺序按照工作顺序建立。

3.课程建设与开发

在对课程建设之前,先了解模块的含义和一些基本概念:

①职业领域:按照生产和任务将人类所进行的社会生产活动划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即为一个职业领域,如电气工程、制冷工程、机电工程等。

②工作范围:按照工作的环境、条件及相互关系,将其职业领域内的工

17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作划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即为一个工作范围,如电气工程的电气安装、变配电操作、电气维修与检测等。

③工作:在某一工作范围内,按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所划分出来的一个部分。如电气施工范围内的维修电工、制冷工、进网电工等。

④工作规范:通过对某一工作任务和技能进行分析而制定出的工作标准。如《建筑电气施工规范》、《制冷作业施工规范》等。

⑤职业技能模式:指用模块的形式所表示的对应一个工种或岗位的工作规范,如电气工程的上岗证技能模式、识图与CAD技能模式、故障检测与维修技能模式等。

⑥模块:是指在某一职业领域或工作范围内,将一项工作(对应工种或岗位)按照实际的程序和规范分成若干部分,这样划分出来的每一部分即为一个模块。模块内的活动以技能为主线,辅以必要的理论知识。模块必须有一项输出一种产品、一项服务、一个决定。如电工上岗证模块可以划分为6个模块。

⑦学习单元:其一是指组成模块的基本要素,其二是指各自独立而又内容相关的教材。

以下为模块式课程的开发程序步骤: (1)确定职业所需模块

确定模块的原则:要符合企业生产(或工程、服务)的实际工作程序和规范;要有清楚的开头和结尾:模块的名称要用准确的术语来描述;模块具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并通过一种输出(产品、工程或服务),经过适当的考核题目来确定是否掌握本模块知识。

在MES中模块的确定是采用技师、工程师和教师的开发小组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以确定每项工作(专业的、工种的或岗位的)所需的模块。在目前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之前,确定模块的内容主要是依据:1、国家各级各类技能鉴定标准或考核标准(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专业课程标准;3、社会和企业对职业需求;4、学生特点;5、四新技术(学科前沿技术);通过以上内容进行模块工作任务分析,参考,协商后进行开发。

(2)确定模块所需学习单元

由于学生就业岗位存在的不确定性,迫使学生就业目标要从具体职业岗位向职业领域转变。职业领域侧重于生产性质和生产任务,可以由若干相关

18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联的岗位群构成,而岗位又由若干模块组合而成,上一级模块中可以包含若干个下一级子模块,如这些模块中可以由若干主模块和辅模块构成,主模块的工作是必须熟练掌握的,辅模块的工作初步掌握即可。每一个模块本身是独立的,可以将其进行不同的组合形成更大的一个模块,原来处于基础的模块又称为子模块,而构成子模块的基本内容组合称为单元(或学习单元)。职业模块结构体系如图2-2所示。

基本技术 编制教学大纲 单元1 单元2 … 单元n 子模块任务分析 子模块1 子模块2 … 子模块n 模块任务分析 模块1 模块2 … 模块n 核心技术 关键技术 职业技能模块 图2-2 职业模块的构成

模块化确定了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通过对某一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进行分解,将其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设计为专业通用课程模块,再将该职业范围内适用于各个具体工作岗位的技能设计为满足就业需要的职业方向课程模块。每一个单元和模块都是标准化的,有严格的指标要求,否则就无法与其它模块进行不同组合。模块之间并非孤立不相关的,而是环环相扣、层层递

19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进、螺旋上升,做到逐步提高技能培训的层次。职业方向模块易于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衔接,专业通用模块和多个职业方向模块组合成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

模块确定后要进行模块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对应专业的综合能力,就是先确定模块的操作步骤,然后再分析各个操作步骤,看每个步骤涉及到哪些知识和技能。模块或学习单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基本技能:作为模块应掌握的基本职业素养和能力; ②核心技能:本模块应该实现的技能目标;

③关键技能:本模块区别于其它相关模块的新知识或关键点。 学习单元的组成基本情况如表2-4所示:

表2-4 学习单元的组成

项目 工作安全 内容 一般安全知识、 专项安全知识 职业训练内容 安全文明生产、安全规程 技能类型 基本技能 核心技能 关键技能、核心技能 关键技能、核心技能 关键技能、核心技能 图表资料 电路图、机械图纸、图表等 资料分析能力,再学习能力 学习单元 技能操作 实际操作项目、操作规范 质量控制 检查、评估与考核 理论知识 完成技能操作对应基础理论知识 场地、教学手段方法、元器件材料 专项工具、设备 职业技能、技术规程 职业技能 必需、够用的知识点集合 活动领域 工具设备 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设备规程 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 (3)编制模块教学大纲

确定完职业模块结构与组成后,通过教学计划来定位就可以汇编模块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的构建原则:遵循中职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按照专业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认知定向阶段、掌握操作技能阶段、动作协调完善阶段,以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以岗位(群)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和品格为依据,对感知技能、操作技能、心智技能各自对应的模块进行划分与组合,开发课程,突出适合性和针对性。确定对应的技能培养目标。

20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4)编制具体模块讲义和学习单元讲义、课件

在讲义内容设计上要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进行。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教师可以轻松,相反教师需要将时间大量花在研究学生的认识和学习规律,并重点考虑如何安排各种岗位任务,使之与学生的学习规律保持一致。

教材(讲义)的建设:由于模块对应的知识点并非按照学科体系进行,因此教材必须将本模块对应的职业技能核心技能、关键技能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现出来。讲义的开发可以参照表2-4进行。讲义中应涵盖完成一个模块教学所需要的全部教学材料的集合体,包括模块教学目标、设备、材料及辅助教具清单,教师指导材料,学生指导材料,组成模块的若干学习单元,模块考核题目。由于课程的衔接不再以学科为主线进行,而以职业所需技能(一般是通过一个具体的职业任务的完成来实现)为主线,进行子模块之间的衔接。而原来的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被“必需、够用、符合专业技能培养要求”的原则所代替,基础知识教学强调“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用有所学、学有所用”,主要为职业核心技能和职业关键技能的发展服务。模块突破了原来课程体系的条条框框,实现了不同课程的融合:如将原来分属于《电力拖动基础》、《安全用电》、《电工仪表与测量》的内容整合为电工上岗证模块,学生不必掌握原来各门课程系统知识,而只需要掌握特定的技能就可以获得相应证书。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应进行优化组合,加以综合化改造,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坚决取消重复的教学内容。综合化课程要突出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4.模块式课程的教学组织

课程的内容与组织结构在某种意义上体现着学生的知识面与能力结构,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其着眼点是通过一个或若干个模块单元的组合学习,使学生获得社会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一种实际技能,通过模块灵活组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面对社会人才竞争的应变能力。

传统的教学组织是传授式学习方式,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在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中讲求探究式教学,学生要能充分、自主地开展学习。

21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从我校电工类专业理论、实习分开教学到后来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的组织还是主要围绕专业学科体系进行,而职业模块式教学组织以职业岗位群、复合技能、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按照职业功能模块组织教学,它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新要求:

(1)师资的建设:在整个职业教学体系中师资处于一个重要的环节。职业课程体系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较好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的能力结构。就目前的职业教育体制看.大多数中职学校教师是按照专才的模式培养的,知识领域比较狭窄。教师需要精通职业相关学科的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才能将这些知识技能成功整合起来。缺乏企业工程技术背景的教师需要下厂锻炼,获得专业职业体验经历。只有教师对职业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和借鉴他人的经验编写职业模块化讲义、实施课程模块教学。目前教师队伍中“知识型、技能型、探索型、科研型”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师资队伍从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诸方面均有待优化;职业技术所包含的岗位群教学还不得不考虑到现有的师资情况,而不能完全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来进行教学。

(2)实习场地的建设:由于模块式是以工程或服务实践作为参照,因此在实习场地、材料配备、工具使用上都比原来一体化提出更高要求,实习室不再是按课程内容进行设备、元器件的配备,而是按照模块所包含的内容进行配臵。如《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中机械手模块就是钳工、机加工、电工、PLC、气动、计算机多工种的融合,对设备配备要求较高,需要配备钳工台、钻床、气缸、PLC、计算机等一系列设备。实习场地的布臵上要尽可能模拟生产实践,体现出职业特点和职业氛围。

(3)实习设备的建设:实习设备要体现当今职业发展的总体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要能较好地模拟生产实践,应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要有充足数量的实习设备供学习所用。

(4)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新的教学规章制度与之配套。由于教学中注重职业特征,因此教学过程上要注重职业道德、职业安全和质量管理,而教学评价制度也与传统的学科式相距甚远,将更注重输出结果。作业形式更加灵活多变。学生通过适应新的规章制度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22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实现模块教学目标的过程,既是学生们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获得职业经验的过程。同样也是教师教学方法变化的过程:教学要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工程实践为主体的轨道上来。具体的职业任务促使学生为完成任务展开一系列学习和实践活动。模块中需要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很多,从信息的搜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模块的总况,又清楚了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承担不同角色,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问题最终获得解决。教师成为学生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的一部分,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和组织者。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操作失误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而学生也可以从自己的失误中吸取教训,获取经验。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在模块的完成过程得到张扬,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发挥。

模块化不是理论和实习过程分离的模块化,也不是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的简单混合,而是两者有机结合的一体化。一体化对职业教育来讲,追求的则是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工作过程指的是志在实现确定目标的生产活动或者服务活动的顺序,工作过程导向的目的,在于克服学科体系结构化内容的学习,而有利于与工作过程相关的内容的学习,这正是职业教育中以工作过程作为导向重要的特征。 5.课程评价与修正

根据职业标准所开发出来的模块经过教学过程的开发完成后需要不断进行课程的评价与修正。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专业技术知识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职业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四新技术的应用要能及时体现在课程模块开发中,以职业为核心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课程体系,能随时吸纳先进技术为我所用;

(2)专业学生就业岗位或岗位群不是一成不变的,影响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因素很多,如用人单位或市场的变化乃至政策变化、学生兴趣的变化都会造成课程内容需要能变化;

(3)模块式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完成模块的设计过程中会

23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有许多改进意见或新观点,值得吸纳进模块中,部分学生甚至会成为课程的设计者;

(4)考虑到生源素质可能出现变化:如以前的模块上大家认为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现在却不能过关,就需要补充相应的知识;而在高级班中可能又会出现原本需要讲述的内容,现在已成为通用知识,在课程开发中就需要减少。

课程评价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类:1、班级层面的评价:主要由学生个体或小组对教师的教学组织情况进行评价,同时也由教师对学生个体或小组在职业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2、学校层面的评价:主要有教研组、专业科、教学科室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也有校内组织的各类竞赛、考试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3、劳动、教育和行业部门的评价:主要有上级各类主管部门组织地区性的统考、技能竞赛,由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组织的特种作业上岗证考核、由劳动鉴定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由各类教育部门和专家组的评价;4、社会评价:主要有用人单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综合评价,家长对学生评价及其它行业部门评价。

其中职业技能鉴定、用人单位对学生所学专业技术的评价反馈是以上评价体系中最重要、最权威的评价,也是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综合以上各环节,通过关注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调整课程模块的设臵,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设计、整合教学内容,使模块内容围绕工作需求。专业课程体系中学生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所有设计最终是通过学生完成和得到体现,要使学生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中,实现在“做”中“学”; 让学生经历从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整个工作过程。

(四)原有一体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校从1998年尝试进行一体化课程教学,近年来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习经验,实现了任课教师的一体化、教学场地的一体化、授课过程的一体化,一体化教学通过课程的整合,实现专业教学总课时的减少、教学课程门数减少而实操比例增加的“两减少一增加”优点,但教学形式的一体化并没有解决原来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24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1、教学中职业特色体现不强烈。由于生产实习条件以及长期职业教育的惯性,一体化教学的内容仍沿用单科分段式学科课程体系,片面强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造成知识在学科间交叉重复,且缺乏联系,容易造成教学内容脱离职业岗位的实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如体现职业特色的职业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中就十分缺乏。

2、尽管教学的形式从原来的理论、实践环节分开独立教学转变到理实一体化教学,但教材建设没有形成一体化体系。如专业课程中将某门课实现一体化而其它课程仍是理论、实习分开;或者理论与实习只是一种简单的混合,而不是有机融合。教学仍是从专业学科本位出发组织教学,其中再掺杂实习内容,构成专业教学的主干,整个教学体系的本质仍然是学科式。

3、教学方法上始终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备教材、备设备、备教法,而往往忽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由于教师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不同,最后在课程讲授上出现教师授课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教学目标不确定。对教师授课效果检验的时效性不强、标准难量化。

4、检验教学成果的方法仍是采用统一的标准,学生的个性发展、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特征在教学评议过程中很难得到体现。 (五)电工类专业课程建设实践

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能在电工类专业进行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相关尝试。由于电工类各专业均考取维修电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且其为专业关键技能,我们选取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为例进行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相关概念的说明和分析具体建设内容及步骤。

1. 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

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分类8大类1838个职业。国家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工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由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会导致职业发生变化,因此按照职业功能分析建立起来的职业分

25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类和职业标准是动态的。

国家职业标准由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部分组成。其中工作要求是国家职业标准的核心部分。

职业概况:对本职业的基本情况描述。

基本要求:包括职业道德和基础知识。其中职业道德是指劳动者从事本职业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观念、意识、品质和行为要求,一般包括职业道德知识、职业态度、行为规范;基础知识是指本职业各等级从业人员都必须掌握的通用基础知识,主要是与本职业密切相关并贯穿于整个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关法律知识和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知识。

工作要求:是在对职业活动内容进行分解和细化的基础上,从知识和技能两方面对完成各项具体工作所需要职业能力的描述。它包括职业功能(一个职业要实现的活动目标)、工作内容(完成职业功能应做的工作)、相关知识(与技能相对应的技术要求、法规规程、安全知识和理论知识)、技能要求,其结构如图2-3所示。 职业 1 功能职业功能2 职业功能n 工作内容1 工作内容2 工作内容n 技能要求1 技能要求2 技能要求n 职业功能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 工作要求 图2-3 工作要求结构图

比重表包括理论知识比重表和技能比重表,理论知识比重表反映基础知识和每一项工作内容的相关知识在培训考核中占的比例,技能比重表反映各项工作内容在培训考核中占的比例。

下面是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的一些内容: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维修电工。

1.2职业定义:从事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等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的人员。

26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1.3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

1.4职业环境:室内,室外。

1.5职业能力特征:具有一定的学习、理解、观察、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并能高空作业。

2.基本要求 2.1职业道德

2.1.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1.2职业守则(从法律法规、责任心、协作精神、执行操作规程、爱护工具到着装)

2.2基础知识 2.2.1电工基础知识 2.2.2钳工基础知识

2.2.3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 2.2.4质量管理知识 2.2.5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基础知识的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电工基础知识:交直流电路及电磁知识、电气识图、电机变压器、电子技术、 电气控制线路、仪器仪表及工具、供电用电 钳工基础知识:锯削、锉削、钻孔、攻螺纹、拆装电动机 基础知识 安全文明生产:文明生产、安全操作、环境保护 质量管理知识:企业的质量方针、岗位的质量要求、岗位的质量保证措施与责任 法律法规知识:劳动法、合同法 3.工作要求

以中级为例,其工作要求如表2-5: 4.比重表(略)

从以上各相关内容可知一名合格的维修电工应该是经过训练后熟练掌

27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握职业工作规范,相关技能和一定技巧,具备安全生产素养的电气维修技术工人。

表2-5 中级维修电工工作要求内容

职业功能 工作内容 工具、量具工作前 准备 及仪器、仪表 能够读懂X62W铣床、MGB1420磨床等1.常用较复杂机械设备的电读图与分析 较复杂机械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气控制线路图 2.较复杂电气图的读图方法 1.能够正确使用示波器、电桥、晶体1.示波器、电桥、晶体管图管图示仪 示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电气故障 检修 2.能正确分析、检修、排除55KW以下交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特种电机故障 3.正确分析、检修、排除交磁电机扩大机、X62W铣床、MGB1420磨床等设备控制系统的电路及电气故障 装调2.直流电动机、特种电机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与拆装方法 3.交磁电机扩大机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及控制电路知识 能够根据工作内容正确选用仪器、仪表 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种类、特点及适用范围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 1.能按图样要求进行复杂设备的主、控制线路配电板的配线及整台设备的与 1.明暗电线及电器元件的选电气安装工作 维修 配线与安装 2.能按图样要求焊接晶闸管调速器、用知识 2.单相晶闸管变流技术 调功器电路,并用仪器、仪表进行测试 测绘 能测绘一般复杂程度机械设备的电气部分 电气测绘基本方法 调试 能独立进行X62W铣床、MGB1420磨床等设备的通电工作,正确处理调试中较复杂机械设备电气控制调的问题,经过测试、调整,最后达到试方法 控制要求 国家职业标准给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一个参照系,体系中的各部分均围绕其展开。综合专业建设思路,将我校电工类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可以细化为:具有中级维修电工技能水平(专业关键技能:掌握电器设备工作原理及其机电结构关系,能正确使用测量仪表与工具熟练进行电气安装及电气故障诊断,

28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能熟练应用各种手册、图表、设计表格、各种国家标准等技术资料进行选型),并掌握相关岗位群(机械、制冷、高压进网、计算机、钳焊技术)知识,具有利用资料、网络等资源的自学习能力和再学习提高能力,具有职业道德与职业安全(电气安全与其它安全)素养和社会融合能力(求职技巧、与人交往)的技能型人才。 2. 电工类专业课程建设

工种和岗位是职业按照不同的需要和要求进行的具体划分。工种是根据生产劳动的性质、工艺技术的特征或服务的特点而划分的工作类种;岗位是根据实际需要而设臵的工作位臵。一般来说,一个职业包括一个或几个工种,一个工种又包括一个或几个岗位。

由前文可知电工类专业就业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尽管职业领域仍然以电气工程为主,但各有特点,具体情况如表2-6所示。

29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表2-6 电工类学生职业能力分解表

培养目标 岗位 应具备的能力 支撑课程模块 机械模块、电工中级工模块、机电设备模块、 液压与气压传动模块、 电气控制与PLC模块 电气设备安装基础模块、电缆线路施工模块、就业单位类型 培养具有中级维修电工技能水平,并掌握相关岗位群知识,具有利用资料、网络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 系统的操作、操作工 安装、调试与维护能力 各类企业 电气设备 安装工 机电设备的变配电设备安装模块、操作、安装、电动机安装模块、配电工厂、机电安装公司 调试与维护箱安装模块、消防自动能力 报警系统安装模块、电气调试与运行模块 楼宇机电设等资源的备的操作、安钳工模块、管工模块、自学习能制冷工模块、星级宾馆、酒店 物业工程部装、调试与维焊工模块、护能力,智能楼宇智能化模块、电工力和再学维修员 物业公司 化监控设备中级工模块、计算机技习提高能的操作与简术模块 力,具有职单维护 业道德与计算机技术模块、电子职业安全素养和社会融合能力的生产一线技术工人。 电子、电信设技术模块、楼宇智能化电信工程 模块、综合布线模块、备的安装、调电工安装模块、机械电施工员 试与施工 气识图模块、机械安装模块 家用制冷设制冷工程 备安装、维修施工员 及大型制冷设备安装 电信部门 电子技术模块、电气控制冷工程公司、制冷制技术模块、机械安装设备厂,酒店、物业模块、空调模块、电冰公司 箱模块、中央空调模块 说明:表中黑体表示该模块为主模块,非黑体表示该模块为辅模块。

除了根据岗位工种进行课程模块划分,也可以根据各个职业方向的不同要求.设计出职业方向课程模块.并与相应的证书进行模块划分,每一个工种或证书即对应不同的岗位群,这些岗位群拥有共有的基础技术和基本技能,以电工类职业常见的证书进行模块划分情况如表2-7所示。

30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表2-7 机电类岗位群与模块划分表

证书类别 (工种) 维修电工中级工 模块 支撑课程模块 仪表技能模块、电力拖动模块、故障检修模块 电子技术模块 电机变压器技能模块 安全用电技能模块 应具备的能力(培养目标) 可从事岗位群 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和电气测量技术,正确使用仪器仪表并进行维修保护,企业、事业单位机电设能进行较复杂电路的设计、安装、调备安装、维修,供电部试与进行常见电气故障检修,遵守安门 全规程 掌握电工基础知识,掌握电气安全操作规程,掌握照明电路安装技能,熟悉一般设备的电气安装与故障检修方法,学会仪器仪表及工具的正确使需持证上岗的岗位 用,掌握触电抢救的方法,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培养安全文明生产的作风。 掌握电气理论及电力系统运行知识,能进行电力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供配电系统的操作、维和管理,掌握进网作业安全规范、规护人员,电力部门 程。 1、看懂零件图、部件装配图,绘制简单零件图,掌握刮削、钻削、研磨及金属板料、棒料的矫正和弯形方机修 法,按规程进行部件装配与机械总装; 2、安全文明生产; 掌握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制冷装置控制电路原理、制冷原理,掌握安全操制冷空调生产厂家、售作规程,能对制冷压缩机重要零部件后服务商家、制冷工程识别、拆装、检修,熟悉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调整、拆装、故障判断,并正安装公司 确使用专用仪表工具进行检修。 电气安全操作技能模块 电工操作照明线路安装模块 电气仪表技能模块 证模块 供电模块 电力拖动模块 安全用电技能模块 变压器模块、电工测高压进网量仪表模块、高低压电器模块、供配电模作业证模块 块 高压保护模块 运行操作模块 机械识图模块 钳工技能 金属工艺学模块 公差配合模块 模块 测量技术模块 钳工加工技能模块 电工技术模块、制冷电气控制系统模块、制冷工中焊工模块、安全知识模块 级工模块 空调安装检修模块 制冷设备维修模块 制冷工具仪器模块 31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电子技术模块 楼宇智能计算机技术模块 电工技术模块 化模块 智能设备运行检修模块 焊接技能 气焊模块 电焊模块 模块 氩弧焊模块 掌握智能化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元件检修、掌握智能化小区物业公司、酒店 管理与监控系统的操作,了解小区综合网络系统,并具备综合布线能力。 1、正确操作焊机,掌握常见金属或合金的手工电弧焊焊接方法,能正确处理焊接缺陷,形成良好的焊接安全企业焊工、不锈钢行业 习惯; 2、掌握焊接特点并进行正确操作; 在课程开发部分已讲到模块可由子模块构成,子模块在课程开发中更易完成,具有内容相对集中,对应课时少,易掌握等特点。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教学模块单元中,确定每一教学模块单元所承担的功能,应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相应的配套实践教学环节,每一教学模块单元主干课程的内容组成,每一课程要传授的知识、能力以及考核学生的方法。不同子模块组合后可适应不同的职业需求。下面以电工类专业最常见的电力拖动基本控制子模块为例介绍其组成。具体内容如表2-8所示,而构成子模块的学习单元具体内容如表2-9所示。

表2-8 电力拖动基本控制模块组成

职业子模块 学习单元 1、低压元器件 2、电动机的正转控制线路 3、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 电力拖动基本控制模块 4、位置控制与自动循环控制线路 5、三相异步电机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6、顺序控制、多地控制线路 重点 低压元器件作用、适用场所、拆装、选型、检修 识图、线路安装规则,线路安装 接触器、热继电器的使用,线路安装 行程开关、继电器,线路安装、检修 时间继电器,线路安装、检修 晶体管式时间继电器,线路安装、检修 7、三相异步电机制动控制线路 能耗制动,线路安装、检修 8、多速异步电机的控制线路

双速异步电机,线路安装、检修 32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表2-9 学习单元组成示例

学习单元名称 工作任务 工作安全 内容 要求(技能、知识) 技能类型 基本技能 一般安全知识、现场安全清洁、用电安全措专项安全知识 施 1、读懂电路图 电路图、机械图图表资料 2、会画接线图 纸、图表等 3、查阅相关应用资料 顺序控制与多地控制线路的安装 对应专项基础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 材料 技能操作 实际操作项目 1、确定安装方案;2、板面布局设计;3、布线设计;4、安装;5、检修 识别中间继电器,掌握其用途,掌握控制线路工作原理 基本技能 核心技能 关键技能 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 场地、教学手段学生备料(导线、元件)及方法、元器件 选型、备场地 工具设备 专项工具、设备 选择安装、检修工具 由两个表格可以看出在编制模块和单元时可以按照固定的结构或模式对其内容进行细化。通过一些基本的格式后,可以从上至下确定整个专业在不同岗位群时不同的课程内容,尤其是要确定好子模块的内容。 (六)机电类学习网建设思路与实践

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仍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2004年某部**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确立A类课题《**学校学习网构建与应用》由我校负责实施,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手段上对原有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提升和总结,教学上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核心内容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传授以“必须、够用”为度,重视学生的能力训练。要求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手段、现代化教学技术和网络资源实现教学目标。我机电专业科承担其中骨干专业机电类专业学习网的子课题项目,试图解决教材和教法这两个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学习网课程设计上由各专业科根据专业特色、科室特点设计适合本专业职业的发展模式,基于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与学习网的思想内涵及目标存在许多共性,我们在电工类专业和其它专业上进行两者结合的尝试,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在课题建设过程中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学习网的构

33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建服从和服务于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的建设,机电类专业学习网建设思路主要如下:

1、学习网开发目标是以职业能力体系取代学科体系、以模块式组织一体化教学,每个模块具有相应的知识点,重点突出。学生培养目标为具备本职业岗位群技能及素质发展的其它知识,具备自我学习和协作精神的生产服务一线工人。

通过学习网建设实现课程结构的改革,建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教学中以讲义为主,教材为辅。讲义内容讲求本体化,内容不刻意向其它学科扩展渗透,而偏重于岗位模块组合后产生的岗位群综合效应。在课程体系的建立上将原来的公共基础课程也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中,并突出其职业特色。如原来的语文课程将鉴赏、分析为主调整为以说、写为主,要求学生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见,能掌握各类应用文的写作;数学课程调整为《电路数学》,只取三角函数、复数等内容精心讲解;体育课程中增加职业病防护、青春期健康等内容;政治课程更加注重职业安全、劳动法律法规、就业观、服务观等知识的培养,如在政治课程中增加“职业道德与职业安全”这一模块内容,包含职业安全和职业道德、职业习惯的培养子模块,主要从安全生产的内涵、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危险分析与事故预防(个人防护)、安全技术基础知识、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预防、常见事故伤害现场急救等方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模块组成情况如表2-10所示。

表2-10 职业安全子模块组成

职业子模块 学习单元 1、安全生产的内涵 2、职业安全与职业道德 3、安全生产综合管理 职业道德 与职业安全 4、危险分析与事故预防 5、个人防护装备 6、安全技术基础知识 重点 安全生产的意义、工作方针、任务及要求 职业安全卫生理念、职业道德与职业安全习惯 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安全生产监督、责任追究 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与正确防护 五官、手臂、躯体、皮肤的防护,防坠落用具 机械、电气、运输、防火防爆等安全技术知识 7、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预防 粉尘、辐射、高温、噪音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 8、常见事故伤害现场急救 应急救护与逃生自救技术 2、学习网参与的教师面要广,要以学习网建设促教师理论与技能的综

34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合提高。学习网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平台,也使教师做到资源共享,实现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提高。青年教师缺乏实际工程经验,缺少教学经验,对大纲、教材的理解、把握的能力尚待提高。但他们善于学习,肯学习,对新技术掌握快,而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对课程见解独到,而模块式课程体系正好可以尽可能调动所有教师的潜能,每个教师都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通过合作、学习、创新得到提升。探讨、合作是学习网建设过程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在学习网建设过程中的提高是其它方式难以达到的。

3、学习网采用案例教学法解决模块知识的学习。在某些课程,一个独立的工作项目涉及多项知识,当其满足:(1)具有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2)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3)能使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也可以构成一个子模块,通过由典型案例构成模块的分析,将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技术实践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法集启发性、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示范性和先进性于一身。

如初级钳工子模块的实现就是通过加工一个金属小锤完成,即通过金属小锤的制作实现各环节目标。其教学目标如图2-4所示,它将《金属工艺学》、《钳工技能训练》等课程整合,以制作金属手锤的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再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获得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综合能力。模块组成及其内容如下:

机械识图模块:读零件图、识装配图 金属工艺学模块:材料性质、选取,工具选取 钳工技 能模块 公差配合模块:螺纹、装配 测量技术模块:测量、量具使用 钳工加工技能模块: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攻丝

35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金属小锤制作 锤体制作 锤柄安装 锤柄制作 錾削长方体 锯削锤体 锉削锤体 矫正 钻孔 攻丝 套螺纹

图2-4 金属小锤制作案例教学内容

结合模块式课程体系,实际完成的学习网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专业(职业)模块课程体系大纲;2、教学计划;3、模块讲义及阅读资料;4、各类表格、图纸、实习报告(或作业图样);5、课件、视频资料、软件;6、教案、试题库、习题库;7、其它相关资料。

我校学习网是边建设、边使用和修正,主要用于我校日常教学、远程函授教学、社会培训等方面,社会反映良好。归纳起来学习网具有以下特点:

1、学习网是将日新月异、逐年增加的专业技术知识与素质逐年下降的中职生源结合的一个最佳切入点。既要将新知识介绍给学生,又要让学生容易理解和吸收,学习网提供一个平台,使学生可以做到个性学习、反复学习、帮助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也能系统地把学科前沿的最新信息介绍给学生,目的不是介绍理论知识,而是通过学科前沿信息的介绍,让学生领悟渗透在这些信息中的新的思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职业岗位技能的提升与此紧密相关。由于学习网结构上以模块式为主,讲求职业问题的解决,而对知识的前因后果不作太多的分析。因此教学内容既是对多课程的综合,又是对无关知识的扬弃。降低学习难度,容易为学生接受。

2、学习网便于实现分层次教学目标。学习网遵循递进性的原则,根据不同阶段职业水平确定不同的职业水平主题。如初级阶段的上岗证模块、中级阶段的中级工模块和更高阶段的高级工模块。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职业主题,模块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实现不同的职业目标,它适应生源水平的差异性和订单式职业教育的不同需求。由于中职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千差万别,就业取向也各不相同,通过开设模块选修课,不仅满足社会(用人单位)

36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需求,也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是实现分层次教学的良好载体。在编制模块时一些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也可以按照专业要求、等级差别设计选修和必修环节,从而构成新的模块体系。如机械模块即根据机电专业、汽车专业、电工专业和轮机专业对知识点要求的不同划分为若干个子模块。

3、学习网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升。解决教师问题,让教师迅速提高教学水平,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学习网除注重学法外也要有意识地在向教师渗透教法。“既重教,又重学”,既是教本,指导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又是学本,是教师和广大学生自学之本。学习网也给教师留下创新、创造性工作的空间。学习网与时俱进,充满活力,随时将新的教学科研成果增加到其中,将实践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师也在编写模块和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的广度、深度、更新速度,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

4、学习网可以使教师有效减负。通过网上统一教案、教学计划实现教师教学资源的共享。不仅使教师用于前期教学准备的时间大为缩短,而且由于教学培养目标更清晰,教师工作量得到降低。

5、学习网是一个开放、交流的平台。将近年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中的成熟内容和最新研究成果,不断融入学习网的建设中。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带来学习视野极大拓宽,学习网可以借鉴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我所用,将新科技引入其中,将教学教研的新成果落实到其中。同时学习网本身在运行过程中也接受来自学生、教师和其他群体的评议和意见,给大家提供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为学校开放式办学积累经验。通过学习网的学习是不受学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包括学习时间、空间不受限制,学习内容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学习网体现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指导思想。学生和教师在建设和使用时扮演不同的角色。

学生在学习网中的地位:

(1)学习网的设计、编写和使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学习网摆脱了“教以讲授为主”,“学以听为主”的旧框框,变教师手中的教材、教案、课件等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材料。学习网上的各个模块提供大量问题,通过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面对问题的自主意识,教师的辅导虽然必不

37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可少,但过多的辅导会影响学生的自主性。

(2)学习网的编写理念是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成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黄炎培先生说:“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名曰职业教育”。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网络资源。学习网通过声音、视频、游戏等多媒体形式将原本枯燥的学习形式生动化,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浅显易懂、感染力强,内容的编排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素材具有趣味性、可读性、挑战性等特点。如《安全用电》模块中许多内容来自生活,动画、影像资料富有趣味性,容易吸引学生;《电力拖动与控制线路》中的模拟控制线路连接等等,都需要学生通过个人或合作学习、研究、实验、活动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3)学习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学习网部分讲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使学生达到“会学习”的目的;学生职业技能的获取是在反复的尝试与探索中积累起来的,学习网不追求速度和正确率,允许学生反复尝试,包括尝试错误。通过反复尝试、反复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比较、观察、分析、联想与判断中找到正确的方法与结果。鼓励学生反复练习才会使学生愿意去探究。

(4)学习网提供一个供学生自我测控的平台。如我们开发的《维修电工中级理论》和《电工上岗证理论》测试软件,可以让同学们反复练习,每道题有多个选择,选择正确或错误都有声音或图画显示,且可以综合组卷,随即抽题,考试完毕自动给出分数。学生练习完毕即可了解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确认,有助于学生形成检查学习成果和工作成效的良好习惯。

教师在学习网中的地位:

(1)教师是学习网的设计者之一,在学生使用时起引导的作用。通过制定阶段学习目标,教师的分析使模块内容具体化,使学生觉得模块可以理解、能够掌握,通过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获得职业经验,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学到了解决职业问题的方法,而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38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2)学习网的设计体现师生互动。教材提供学习素材,创设学习情境,把学习活动放在一个社会环境中,让学生自主地从情境中和互动中去形成知识,增长能力。学习网讲义体现了学什么和怎样学,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调节学习,并把学习持续下去。教师通过质疑、追问而不是直接提供答案来发现学生学习的盲区,针对性更强。网上互动则使课堂延伸到无限时空。 (七)专业实习室建设

学习网提供一个学生获取资料的平台和继续学习的平台,但技能的实现和提升主要还是依靠实践环节来完成的。中职学校实践离不开专业实习室建设的配套,实习室建设要体现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的需要。模块式教学对常规的实习室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模块教学内容不再按学科要求来安排,而是按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因此实习室规划上更具综合性、突出针对性。

我校也进行相关的探索,在电工类专业学校先后投入一百多万,建立了功能完善的电子技术实习室、电工上岗证实习室、电力拖动实习室、故障检修实习室、工业控制网络实习室、制冷实习室、变频调速实习室等;其中由我校自主开发、设计的工业控制网络实习室可以完成低压电器子模块、电力拖动子模块、PLC子模块、变频调速子模块、人机界面子模块、CC-Link工业控制网子模块、网络通讯子模块等多项内容,子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可以通过组合形成更高级的模块。

经过几年的实习室建设,有如下体会:

(1)建设具有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特征的实习室应具备自我学习功能,突出表现在除可以查阅学校学习网资料外,还应能查阅各类专业网络信息和图书信息,因此实习室中应配备能上Internet的计算机已变得必须;同时实习室还应配备一定的专业图书资料、基本元器件,供学生阅读、使用。

(2)实习室的格局应不再按照教师为中心进行一排一排的布臵,加之实习室内具有模块组合的功能,因此实习室中设备不能太大,应能灵活组合、移动;实习室中应能同时完成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格局布臵上应具有职业氛围,应尽量与生产实践一致或类似,使学生通过情景获得职业经验。实习

39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室格局布臵也不再是将同一类设备臵于同一间实习室,按照学科式体系布臵,而是按照工作的顺序进行实习设备的布臵。

(3)实习设备要能接近或超前于社会职业发展设备平均水平,能反映时代的脉搏,同样课程的内容始终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保证课程内容的时代气息和前沿品质。

(4)实习室建设应与模块化内容有机结合,并注意合理控制教学成本,因此要求所选择的模块课题单元应具有典型性、经济性,不计成本的职业教育模式不适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的训练方法、设备组合方法可以使实习场地和设备的利用得到优化。实习过程的成本控制、经营核算也可以让学生全程参与,增强学生产品的成本意识。

(5)实习室建设应该有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作为依托,毕竟实习室只是对生产实践某种程度的仿真。学生职业经验的获得许多是需要从生产实践中才能获得,如学生要对真实的工程环境的了解、职业技能掌握的检查与验证、企业组织结构和组织形式的体验、企业生产的质量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必须通过校外实习生产基地与生产实习来解决,校外实习是校内实习的继续与必要补充。校企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具有职业群典型特征的实习基地将有力促进专业建设和发展,我校也通过与某物业管理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专业校外实习生产基地,拓展实习内容与方式,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实习室应具有研究型功能和探究性学习功能,以满足教师和学生自我提高的需求。

三、总结与展望

(一)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特点

经过三年来的课程开发、学习网建设、教学实践和实习室建设和今年上半年我校学习网的验收,我们深刻体会到行为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既符合我国教学改革的方向,也符合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它融合了目前在我国广泛推广的多个课程体系的优点,与传统的课程体系相比较,课程具有

40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内容职业化、课程综合化、理实一体化、体系模块化”的特点。此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独立性;模块是指在一个职业领域内,将一项工作划分成符合实际工作程序或规范的、有清楚开头和结尾的若干部分,每一职业(工种或岗位)所要求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职业分析、工作任务分析而开发出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针对性:模块式教学目的非常明确。除了总体目标之外,每个模块、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可测量的学习目标。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完成每一个学习环节将要达到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学生自学为主、以现场教学为主,这充分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3、适用性:采用模块式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增强了学生的就业和生存能力。学生每学完一个单元,就能掌握一种技能(或知识),学完一个模块就能掌握一组技能(和知识),学完若干个模块就能掌握一项综合技能。

4、动态性:阐明了课程体系适应变化的显著特征。动态性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职业方向模块的设臵与市场需求的变化保持一致,体现出课程设臵的动态性;二是根据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率的变化情况,可调整选修相应职业方向模块的学生人数,体现出课程选择的动态性;三是适应新技术发展,模块可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随时调整,并体现继承性、稳定性和变化性的关系。

5、创新性:长期习惯于让学生采用收敛型的思维方武,通过一步一步的求证,继承传统的知识,而不善于启发学生采用发散型的思维方武,针对给出的问题,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模块式教学体系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自己去实践,以解决问题作为评价标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结构是动态的,课程结构和模块内容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及时调整。尽管职业模块的教学目标没有改变,但中间课程具体内容或学习单元可能会发生变化,模块式课程体系通过外部的评价得到不断的修正,不断在循环改进中

41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形成一个成熟的体系。

其主要推广价值重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通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课程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使课程结构、教学结构、目标结构等均发生质的飞跃。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倡导的综合职业素质质量观,张扬个性的教育观、主动探索的学习观、提高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观等都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具有先进理念和教学模式。它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学习主体,以职业岗位需求就方向的新型课程观。

3、为广大教师、广大学生和管理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升级平台。从教师来说,开发和使用的过程也是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再学习过程;从学生来说,可以在职业氛围平台上,从简单“复制型”人才加快成长为“自主型”人才;

表3-1表明职业模块式与常规一体化式教学模式主要内容对比。

表3-1 职业模块式与常规一体化式教学模式对比

项目 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 学科式一体化课程体系 单科分段式、知识本位 课程类型 模块组合式、职业能力本位 具备岗位或岗位群职业技能的操作型技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管理人课程目标 术工人,侧重研究能干什么 员,侧重研究学什么 课程标准 社会生产和职业需求技能为标准 课程模式 以专项技能为目标,讲求过程 课程内容 职业所需作风、技能、理论 课程开发 课程特点 教育或劳动部门专家制定 以理论知识掌握为目标,讲求结果 理论和操作技能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以行政部门发行教材为主,静态 而开发的模块课程,动态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授演示为主 帮助指导 统一进度,刚性、整体 终结性评价,一次 教学实施 个性化、模块组合、通用化 课程评价 过程评价,多次 (二)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讲义作为模块式课程教学中的灵魂,无论是数量还是编写特色都有待提高,由于模块内容多、范围广,加之经验不足,且没有现成的专业模块教材,因此模块化讲义编写还不能全面铺开,部分讲义工程技术特色还有待

42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加强;教材的深浅度、内容的增删取舍尚须深入研究。课程及教材开发人员还需进行相关的培训,最好能有企业广泛程度的参与。

2、缺乏一个科学、可以量化的评价体系。职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还是一个探索,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课程综合化方案的评价,主要是针对模块的功能、结构和内容综合程度、课程综合化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价。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具有诊断课程综合化方案的问题、调控课程综合化方案设计、监督课程综合化方案的实施、推进课程综合化方案优化完善的功能。但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权威评价体系。

3、学生学习完模块后的职业素质虽然有很大提高,但在专业理论、文化素养等方面存在后劲不足的问题,存在需要继续教育的问题。如何开发职业群后续模块还有待摸索。

4、学习网使用过程中教师如何处理好人与学习网的问题考验着教师对职业目标的理解。教师要处理好教学内容的把握、合理使用学习网而又不被学习网所局限存在认识和水平上的差异。

5、教学手段和实习条件制约课程体系效果的发挥:由于场地的限制,实习室建设目前主要按小组进行教学,相对应的配套讲义、图表不可能全面,影响到教学效果;实习设备与当今企业主流设备相比还存在差距;同时学生从被动学习转移到主动学习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6、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中既要注重了过程和局部,也要注重模块组合以后产生的整体效应,而对整合教学中模块之间衔接处理、类似知识点的整合、岗位群所要求的模块内容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磨合。

7、职业能力体系的建立离不开生产实习的检验,如何做好生产实践与教学体系的结合并修正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的摸索。 (三)展望

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根据社会需求设臵专业、开发培训项目,推进精品专业或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43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实施职业模块式教学适应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符合国家“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的精神,也体现了现代终身教育、个性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的能力观,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位,突破了原来以学科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初步构建了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框架。

相信经过更多学校的参与与探索、企业的合作、教师的企业调研和就业市场跟踪,在消化、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后,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转变观念,统筹规划,完全有可能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内推行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找到一条适合我过国情的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新路子。

44

附录

参考文献

[1] 段玉生. 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与职业教育

[2] 刘明. 中等职业教育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公路技工教育. 2001年第4期

[3] 李春明. 以就业为导向开发技能培训模块教材

[4] 吴必尊. 几种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基本特征.广州教学研究.总第383期 [5] 赵志群等.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回顾. 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25期

[6] 北京一轻高级技术学校.职业技能模块和复合型专业的课程开发--技校维修电工专业模块课程教材开发和应用的研究 [7] 赵志群.职业教育教育方法改革的新趋势

[8]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编写.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9] 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 [10] 张晓东.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职教论坛. 2002年第4期

[11] 龚小勇. 就业导向的模块化动态课程体系构建及实施. 职教论坛. 2005年10月下

45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附录 小车自动往返PLC控制子模块教学讲义

现代生产企业为提高生产车间物流自动化水平,实现生产环节间的运输自动化,使厂房内的物料搬运全自动化,许多企业(如海尔)在生产车间广泛使用无人小车,小车在车间工作台或生产线之间自动往返装料卸料。同时,许多物流公司在自动化仓库管理也很多使用物料控制系统,包括电梯的垂直升降控制和水平方向的往返控制。

由于小车自动往返既具有实际意义,而且随着不同企业不同的要求,控制的难度可以不同,因此小车自动往返可以作为一个典型案例进行模块分析、教学,且随着控制难度的增加,可以进一步学习《电力拖动与控制线路》、《安全用电》、《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等多门课程综合内容,本模块主要学习PLC控制其它指令用法与实际接线、运行。最简单的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示意图如附图1所示:

SQ2

SQ1

(Y1,KM2) 左行 右行(Y0,KM1)

附图1 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示意图

本模块计划学时:6学时,其中不包含前期准备工作时间和后期扩展训练时间。

教师应提供制作完毕后的小车自动往返控制板模型,并进行模拟运行。其主要目的为:

1、使教学由抽象变得具体,使学生通过形象化物品理解教学内容的功

46

附录

能;

2、可以使学生获得不同的经验;

3、可以消除学生“太难了,我们做不了”的感觉。

小车自动往返学习单元组成示例

附表1 小车自动往返PLC控制学习单元组成 学习单工作元名称 任务 内容 要求(技能、知识) 1. 现场安全清洁(安装板的板面清洁,实习场地的地面清洁); 2. 用电安全措施与规则(试电前申请与试电完毕离开时的断电) 1. 查阅《电力拖动》、《安全用电》《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等教材或参考资料,绘制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电路图、安装接线图; 2. 列出实习所需的元器件表、材料清单; 3. 根据电路图设计对应的PLC I/O分配图; 4. 画PLC I/O接线图; 1. 材料准备; 2. 安装板板面布局设计,确定元件位置; 3. 布线设计; 4. 安装; 5. 模拟运行与调试; 6. 正式带电运行,检修 1. 电力拖动正反转控制电路基础; 2. PLC基本指令与软元件知识; 3. PLC程序的传输、内外部接线方法及运行知识; 1. 学生备料(导线、元件)及选型; 2. 备场地(教师协助); 技能类型 工作一般安全知识 安全 专项安全知识 基本技能 图表电路图、机械图资料 纸、图表等 基本技能 小车自动往返 1、工作前准备:技能工具、量具及仪操作 器、仪表选用 2、配线与安装 核心技能 理论对应专项基础知识 理论知识 材料 场地、教学手段方法、元器件 关键技能 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 工具专项工具、设备 选择安装、检修工具 设备

此表需提前一次课发放

47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模块工序计划

请同学们按小组讨论结果自己填写模块工序计划(格式如附表2),交教师,讨论后按修改结果执行。(本表内容空,由学生结合本小组情况填写)

附表2 小车自动往返PLC控制模块工序计划表

工序序号 工序01 工序02 工序03 工序04 工序05 工序06 工序07 工序08 工序09 工序10 工序11 内容 收集资料,画出对应的电力拖动控制电路图 列出元件明细表 画出对应的PLC I/O分配图 确定PLC 与外部电路的板面布置、接线图 写出对应的PLC程序 PLC程序的工作原理分析 PLC程序的输入、模拟运行与验证 硬件电路板面布置图与接线图 PLC的调试与运行、检查 评议 后续知识学习与实习 时间 课前 课前 课前 课前、课中 课前、课中 课前、课中 课中 课中 课中 课中、课后 课中、课后 小组分工 负责人 问题:请各小组注意工序中哪些是可以对前后顺序作适当的调整,而哪些是不能调整的?

48

附录

→工序01 收集资料,画出对应的电力拖动控制电路图

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电路图如附图2所示,这种控制电路有个缺点,就是要反转时,必须先按停止按钮后,再按另一转向的起动按钮。

L1 L2 L3QS FU2SB1FRKM1SB3FR KM2PEFU1 KM2KM1SB2KM1KM2KM1KM2M 3~ 附图2 接触器互锁正反转继电器控制电路图

可以考虑采用了复合按钮互锁,即将两个起动按钮的动断触点分别串联到另一接触器线圈的控制支路上。这样,若正转时需要反转,直接按反转按钮SB2,其动断触点断开,正转接触器KM1线圈断电,主触点断开。接着串联于反转接触器线圈支路中的动断触点KM1恢复闭合,SB2动合触点闭合,KM2线圈通电自锁,电动机就反转。这种电路叫双重互锁控制电路。 请在下面画出双重互锁控制电路的控制电路图。

49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若增加行程开关(两个或四个)自动往返控制,请画出对应的控制电路图。 (附图3为教师参考图,学生需自己依靠资料做出)

QS FU2FRSB1SQ3 SQ4KM2KM1FU1SQ2SB2KM1KM2KM1SB3FR KM2M 3~ SQ1KM1KM2 附图3 四个行程开关互锁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图

50

附录

相关信息知识

一个项目的资料往往通过图纸来说明。学生识图和绘图是职业基本技能之一。

正反转控制电路既具有典型特征,而且是自动往返控制的基础; 画图分3步:

1、最简单的按钮正、反转控制; 2、复合按钮的按钮正、反转控制; 3、自动往返的行程开关正、反转控制; 引导问题

01. 电路为什么要互锁?接触器互锁存在哪些不足 ?如何改进?

02. 为什么按钮接触器互锁可以改善不足 ?

03.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与常规正、反转控制电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1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工序02 列出元件明细表 请按要求填写附表3、4。

PLC中对应量 - - - - X5 X0 X1 X2 X3 X4 Y0 Y1

附表4 工具表

序号 1 2 3 4 5

名称 万用表 一字螺丝刀 十字螺丝刀 老虎钳 铁皮剪 数量 1 1 1 1 1 作用 测量、检修 安装 安装 安装 安装 序号 6 7 名称 剥线钳 手锤 数量 1 1 作用 安装 安装 代号 M QS FU1 FU2 FR SB1 SB2 SB3 SQ1 SQ2 KM1 KM2 PLC PC 附表3 元件明细表 名称 型号 电动机 Y112-4 组合开关 熔断器 熔断器 热继电器 主电路导线 控制电路导线 按钮线 接地线 走线槽 控制板 螺丝 按钮 按钮 按钮 行程开关 行程开关 交流接触器 交流接触器 可编程控制器 FX2N-48MR 计算机 规格 数量 1 1 3 2 1 若干 若干 若干 若干 若干 1 若干 1 1 1 1 1 1 1 1 1 52

附录

引导问题

04. 画出你确定的控制电路图。

05. 当电动机功率确定后,请确定其它元器件型号、规格。请写出你确定的依据和计算公式。

53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工序03 画出对应的PLC I/O分配图

按下正转起动按钮X0或反转起动按钮X1后,要求小车在左限位开关X3和右限位开关X4之间不停地循环往返,直到按下停止按钮X2。附图4中Y0控制右行,Y1控制左行。

右行KM1右行启动 左行启动 停车 左限位 右限位 SQ1 SB2 X0 SB3 X1 SB1 Y0 KM2 KM2 X2 X3 Y1 左行 COM AC220V KM1 SQ2 X4 FRX5 COML N AC220V 附图4 PLC I/O分配图

(附图4为教师参考图,学生需自己依靠资料做出)

请列出附表5中对应内容。

附表5 输入输出设备及PLC I/O分配表 输入设备 代号 SB1 SB2 SB3 SQ1 SQ2 功能 手动右行启动按钮 手动左行启动按钮 停止按钮 右行到位限位开关 左行到位限位开关 PLC输入继电器 X0 X1 X2 X3 X4 输出设备 代号 KM1 KM2 功能 小车右行 小车左行 PLC输出继电器 Y1 Y2 其它编程元件的地址分配: 辅助继电器M0 自锁控制 定时器T0 K值 作用

54

附录

引导问题

06. 停车按钮接常开状态好还是接常闭状态好?为什么?一般情况下是采用哪种形式?

07. 停车按钮若采用常闭按钮后梯形图与常开按钮的梯形图区别在哪里?

08. 输入不同梯形图后观察其模拟运行情况。

09. PLC的输出COM1公共点应该接电源的L线还是N线,为什么?请画出具体的接线图。

55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工序04 确定PLC 与外部电路的板面布臵、接线图

L1 L2 L3 N QS2FU2LNCOM右行 KM1 COM1 QS1FU1右行启动 左行启动 停车 左限位 SB2 X0SB3 X1 SB1 SQ1 SQ2 FR KM2 Y0 KM2 X2 X3X4X5Y1 KM1 左行 KM1KM2右限位 热继电器 FR PEM 3~

附图5 PLC 与外部电路接线图

(附图5为教师参考图,学生需自己依靠资料做出)

相关信息知识 引导问题

10. 为了避免由于操作或接线错误而烧毁元件或设备,需要增加哪些安全措施?请说明你采用的理由。

56

附录

→工序05 写出对应的PLC程序 梯形图: 指令表:

步序 助记符 操作元件 功能说明

引导问题

11. 程序最后为什么常常要加END,不加有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12. 程序中出现NOP对编程有没有影响?

57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工序06 PLC程序的工作原理分析 根据梯形图写出对应的编程元件动作顺序: 左行工作过程分析:

右行工作过程分析:

停止功能分析:

58

附录

相关信息知识

硬互锁:防止因为噪声在PLC内容引起运算错误,导致两个接触器同时动作造成短路。

软互锁:防止发生因触头灼伤粘连等外部故障,本应断开的接触器因故障而未断开,PLC又对其它接触器发出动作信号,使两只接触器同时通电 引导问题

13. 如何改进程序可以使梯形图的可读性增强?

59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工序07 PLC程序的输入、模拟运行与验证

合上电源开关QS,将PLC用户程序存储区清空状态下,重新输入自己编写的程序,并将RUN/STOP臵于RUN,分别按下SB1、SB2、SB3,并结合SQ1、SQ2的变化,观察并写出PLC上输入、输出指示灯的工作状态: 引导问题

14. 请写出将PLC内存清空的步骤。

15. 输入PLC程序时,RUN/STOP应处于何处?

16. 如何在不带负载的情况下进行模拟运行,如何判断运行的结果是否正确?

60

附录

→工序08 硬件电路板面布臵图与接线图

根据确定的控制电路图画出对应的板面布臵图和接线图如附图6(下图)。

QS L N COM X0 X1 X2 X3 X4 X5 X6 X7 FX48MR 2N-COM Y0 Y1 Y2 Y3 COM1 Y4 Y5 Y6 Y7 FU1FU2KM1KM2FR1TXM~电动机61

SQ1SQ2控制柜SB1SB2SB3外围设备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引导问题

17. 板面布臵上要求同类性质的元件臵于同一处,请列出板面上哪些元件是同一类?

18. 在接线图中有没有用到KM1、KM2的常开辅助触头?为什么?能不能也不使用常闭辅助触头?为什么?

19. 热继电器的常闭触头作为一个输入接入PLC输入点中,如果触点不够,能不能不将其接入输入而接到输出上,如何可以实现相同的控制功能,请作出对应的原理图。

62

附录

→工序09 PLC的调试与运行、检查 请写出对应步骤与结果 引导问题

20. 在监控状态下,程序能否正常运行,哪个步骤不能继续执行下去?能不能分析原因。

21. 观察各按钮动作时Y0、Y1的亮、灭情况:

SB1 ,SB2 ,SB3 ,SQ1 ,SQ2 ,Y0亮 SB1 ,SB2 ,SB3 ,SQ1 ,SQ2 ,Y1亮 22. 在RUN/STOP处于STOP状态时,用万用表测量COM与Y0之间的阻值R0= ,COM与Y0之间的阻值R1= ,R0、R1应该为 才是正常的。

23. PLC的调试与运行过程中出现哪些主要问题,如何进行解决?

63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工序10 评议

请小组同学和教师分别填写附表6。

附表6 评分表 工序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配分 性能及目测 学生 10—9—7—5—0 分 合计 老师

评估等级:

其中:100~92:优;91~81:好;80~67:较好;66~50:一般;49~30:较差;29~0:不良

24. 请问小组评估成绩与教师评估成绩差别大否?主要分歧点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

64

附录

→工序11 知识扩展与讨论

可以扩展的内容,控制的难度可以不同,因此通过PLC控制也可以学习其中各个等级的指令用法与实际接线。包括:

要求小车运行有以下几种运行方式: 1)手动:即每个动作均由按钮操作。

2)单周期:即小车往复运行一个工作周期后停在后端,等待下次再起动。 3)连续:即小车起动后自动往复运行,并不断循环。 4)单步:即每次起动一次只完成一步动作。

5)循环二次:即起动后自动往复运行,循环两次后停在后端。 6)步进运行:当满足步进条件后自动实现周期运行。

7)工作台能自动往返的行程控制电路,若要求控制台退回到原位停止,怎么办?

8)若行程开关失灵会出现什么后果(行程开关的机械结构决定它肯定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9)若小车到达停止点后需要延时进行人工装卸,这样解决延时问题? 10)若装卸是由电动机控制,如何解决延时?

11)若工作台不是2个而是3个、4个或更多,如何解决? 12)若每个工作台增加呼叫功能,如何解决?

13)若小车运行由左右允许变为上下运动,可以实现物品的上下搬运,上下将存在停止点定位问题,请问如何可以实现准确定位?

本节内容作为选修内容,供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按照模块工作流程重新进入下一模块学习。

65

2006年全国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模块实际操作步骤循环图

本模块按照收集资料→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收集新模块资料的顺序不断循环。如附图7所示。

1. 应该做什么 ?

收集资料

6. 下次要改进什么? 1.收集资料 与老师讨论 6.评估 计划 5. 作业达标否 ? 5.检查 3.决策 质量控制 4.实施 4.工件 完成任务

附图7 模块操作循环图

66

2. 如何做 ? 计划工作 3. 确定工作程序和工具 与老师讨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