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康复实施方案

2022-11-30 来源:好走旅游网
 篇一:残疾人康复工作实施方案

残疾人康复工作实施方案

来源:金昌市卫生局 | 发布时间:2010-05-13 | 阅读次数:330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19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

总体目标:力争用两年时间,构建一个基本覆盖全市,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医疗技术,康复训练兼容,系统完善的康复网络。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全面设计、统筹规划全市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重视社区康复,着力完善管理、指导和服务统一协调的基层康复工作体系;坚持全面康复,以医学康复为重点,适当兼顾教育、职业、社会康复;坚持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个别指导,大力推广“社会化、个性化、综合化、开放式”

家庭康复模式,构建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互联互通、保障有力的残疾人康复平台。

阶段目标:以政府为主导,残联、民政、卫生、公安、财政、计划、劳动、社保、教育、宣传等相关部门协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合理利用社会资源,资金经费落实到位,全面完成残疾人康复评价指标体系,保证残疾人基本器具配置率达到90%以上;聋儿康复训练率达到70%以上;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达到90%以上;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率达到85%以上;康复知识普及、康复服务满意率95%以上;社区康复协调员配备率社区达到100%、村达到70%;残疾人康复服务率、建档率达到100%;社区康复培训合格率98%以上;加大和完善无障碍环境改造工程建设,为我区残疾人提供和谐、文明、安全的社会环境。

二、范围和内容 (一)范围

2010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实施。 (二)项目实施内容

详见附表

三、 组织管理与实施 (一) 组织管理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残联具体负责对康复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实施。

(二) 职责分工 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下达任务指标,组织宣传工作,落实经费;协助残联做好受助机构和对象的审批、数据统计、检查验收等工作。

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实施细则,协助残联筛查确定受助对象和受助机构,做好数据统计,总结及检查等

工作。

(三) 实施 1.制定方案,县(区)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该实施方案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2.确定受助对象,协助县(区)残联严格按照方案确定的条件和要求,确定受助对象和受助机构,填写相应的登记表,逐级审批上报。

四、督导与评估 (一)督导内容

管理督导主要内容包括:实施方案、质量控制方案、督导方案及督导记录、工作进度、完成质量和总结报告。

技术督导主要内容包括:辖区残疾人的登记、随访及个案管理记录等。

(二)考核评估 县、区级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应每季度组织开展自查1次,每年进行1次综合评价,并将项目年度总结、考核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报市卫生局。市级每年至少进行2次督导检查。

附件

残疾人康复工作任务分解及进度计划表

篇二:残疾人康复工作方案

***市*******镇

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促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全力确保**市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的任务顺利完成,认真做好我镇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奋斗目标,全力以赴,确保**市达到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各项工作标准,圆满完成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的创建任务。

二、 任务目标 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我镇经济发展规划、建设规划、卫生管理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形成“镇为主导、卫生院配合、社会参与、资源整合”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使我镇残疾人、老年人都能够享受到康复服务。

三、 基本原则

1、以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为重点。从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出发,兼顾多样性康复需求,紧紧围绕覆盖面广、实效性强、残疾人迫切需求的康复项目开展工作。

2、坚持**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以**为主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做好康复工作的有效方式,共同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

3、实施重点工程与提供普遍服务相结合。选择残疾人迫切需要又有可能做得到的康复项目,实施一批重点工程。推行社区与家庭康复,推广实用、易行的康复方法,普及康复服务,使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4、因地制宜,开拓创新。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工作。拓展康复内容,增加服务项目,注重高新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5、康复对象主动参与 。与康复对象积极沟通,鼓励、动员他们树立自我康复意识,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参与社区康复服务工作,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学习、认真康复、掌握劳动技能,早日自食其力,贡献社会。

四、工作措施 (一)组织管理 1、成立****残疾人社区康复领导小组,做好我***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具体人员如下:

组长: *** 副组长:*** ***

成员: ***

*** **** ****

康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康复管理工作,办公室地点设在场工会,主任:****;副主任:**** *** **** 2、 成立******残疾人社区康复室

残疾人社区康复室设在***卫生院,配备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一批,日后***卫生院将根据实际适当添加其它相关器材,进一步完善康复室的功能。

康复指导员:*** 康复协调员:*** ****

在**卫生室和***卫生室设立残疾人***级康复站,康复指导员由***和***任担任。镇各基层单位相应配备一名康复协调员,除了****村外,其它基层单位的康复协调员由本单位相关领导担任。

(二)工作要求

***残疾人社区康复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

1、负责制定社区康复工作计划,做好我镇各类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统计工作,并建档造册,分类保管。 2、做好康复服务档案、工作记录,动态掌握康复需求与服务情况,残疾人康复服务建档率达到80%。

3、根据康复需求调查情况做好康复治疗训练计划安排,指导康复指导员与协调员做好康复技术工作。

康复办公室的工作要求:

1、 做好康复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康复室的清洁卫生工作。 2、协助康复指导员做好康复对象训练情况记录,管理好康复室里的各类档案。

3、协助康复领导小组做好社区康复工作。

康复指导员与康复协调员的工作要求:

康复指导员要根据康复需求调查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指导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传授康复训练知识与训练方法,开展康复咨询服务。

康复协调员要了解本单位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协助**残联随时关注本单位的残疾人及有发展为残疾的人员动态情况,做到早期发现各类残疾,掌握单位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做好残疾人的转介服务。 此外,***卫生院在日常工作中,也要利用现有医疗条件,关注****辖区内的病患者情况,特别是老年人、妇幼人员,协助**残联做好如白内障、低视力、精神病患者的调查了解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更好地为**的残疾人、弱势群体服务。

2012年7月5日

篇三: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方案

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方案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是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最终目标,是“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体系,才能使“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得以实现。为了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中心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对残疾人康复工作设计以下工作方案:

残疾人康复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加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中心辖区内共有残疾人1394人,在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残疾人康复服务,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康复服务的整体效果不理想。

一、康复服务工作形式

康复服务工作形式的多样化将赋予这项工作具有生命力,我们将在三个层面上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康复服务,避免出现重复单一的机械式的工作而被残疾人否认。三个层面分别为“中心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关爱”。

1、中心康复 中心康复是指适用于一些具有生理功能恢复可能性较大且功能恢复后对提高生命质量有很大帮助的残疾人,但是康复过程需要一定的康复器材而且这些器材是不可能上门提供的,需要残疾人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站来进行康复训练的。

2、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适用于大部分残疾人,这些残疾人一般不需要专业的康复器材,可以通过参加健康体检、健康知识讲座、健康行为指导、个性化心理疏导等各种形式的服务,从而达到生理及心理上的康复。这类形式的康复服务由社区康复指导医生及残联专干共同完成。

3、家庭关爱 家庭关爱可分为二个阶段循环地进行。首先,每年在确定康复服务人群前进行一次摸底,了解残疾人的基本需求及特殊需求,同时进行一些必要的针对性的体格检查,这项工作一方面体现了我们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另一方面为我们确定被康复对象有了科学的依据。其次,我们可以有条件地选择一些卧病在床且到中心康复有困难的残疾人进行家庭康复。

二、主要工作要求

(一)、掌握残疾人功能障碍情况及康复医疗、家庭病床、双向转诊和健康指导等基本需求,纳入居民健康档案。 (二)、对各类残疾人提供相应社区康复服务:

1.为辖区内患偏瘫、截瘫、小儿麻痹症、骨关节疾病等肢体功能障碍者制订训练计划,指导在残疾人家庭开展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并定期进行康复评估,调整训练计划。

2.提供精神卫生和心理咨询服务,早期发现疑似精神病患者,动员亲属及时送精神疾病专科医院诊断治疗;对康复期的患者,定期门诊治疗和综合性康复,监护随访病人,要求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按需服药。通过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各类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残疾人亲友要理解和关心残疾人。

3.为视力障碍者服务,对需复明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及时转介有关医疗机构实施手术复明,对低视力的患者,及时转介到医院眼科或开展此项服务的康复机构接受助视器使用训练。

4.结合儿童保健服务,对新发现的疑似聋儿,及时转介到有关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对治疗后无法恢复的聋儿,及时转介到专业机构进行助听器验配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对发现发育迟缓儿童,及时转介到上级康复中心进行生长发育测评、治疗和训练。

(三)、将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普及纳入居民健康教育中,举办培训班,发放科普资料,开展康复咨询和指导。

(四)、无偿租赁康复训练器材和用品用具。

(五)、开展妇幼保健服务,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发生;进行新生儿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加强计划免疫和慢性病监测,减少疾病致残;开展新婚夫妇、孕妇、哺乳期妇女和0-2岁婴幼儿等特殊人群补碘宣传;合理用药,减少药物致残。 篇四:中医药社区康复实施方案1

中医药社区康复实施方案

根据市残联的要求,满足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在区残联、街道办事处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结合本地区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制定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全覆盖实施方案。

一、社区康复服务宗旨

增强服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坚持社会化的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康复需求,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工作质量,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一目标奠定基础。

二、社区康复5 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依靠社区的康复力量,使残疾人在社区和家庭通过康复训练,生理功能得以恢复心理障碍得以消除或接近健康人水平,为他们树立自信,战胜残疾,重返社会,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打下扎实基础具体措施:

1.不断完善康复中心的建设,购置各类康复仪器,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动员残疾人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参加康复训练。

2.开展中医药参与社区康复,各社区点利用中医适宜技术为残疾人康复服务如:针灸、推拿、拔罐等。

3.对不能来中心残疾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发挥社区卫生站的优势,在站内设置简易康复器械,方便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对卧床不起残疾人与其家属共同商定康复内容,并开

展残疾人辅助器具及康复普及读物租借活动,让残疾人在家中也能进行康复活动。

4.开展中医保健知识讲座,并发放中医保健养生的相关读物。 篇五:精神病防治康复实施方案

精神病防治康复实施方案

按照中国残疾人精神病防治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以及“遵义

市残联2008年工作安排意见”精神,结合我县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实际,特制定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实施

方案。

一、任务目标 为使我县精神残疾人得到更好的康复服务,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使我县广大精神病患者有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通过“十一五”期间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开展,精神病人的监护率达到90%,显好率达到60%,社会参与率达50%,肇事率下降至0.3%,调查检出率达到6‰。

二、主要措施 1、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

2、组织管理 成立以县民政、卫生、残联和相关精防医生为成员的县精神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负责对全县精神残疾人康复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1)民政部门及时收容和治疗社会上无法定抚养人和瞻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精神病患者,在医疗、康复、就业、扶贫救济、社会服务等方面对贫困精神病患者予以扶助。

(2)卫生部门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内容,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组织所属精神卫生机构及各级医务人员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指导康复训练。

(3)残联做好宣传、发动、组织、服务工作。组织精神病患者治疗后的康复训练,配合卫生、民政等部门,对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救助,维护

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组织乡镇(区)残联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统计。

三、提供精防康复服务

以精神卫生机构为依托,以社区(乡镇)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发挥村卫生室和精神病院的作用,从而形成住院、门诊、家庭病床、家庭看护相互配合的治疗系统。

多方筹措资金,加强精神病康复机构建设。利用社区服务设施,对精神病人开展心理疏导、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康复活动。 对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

将贫困患者纳入定期免费服药范围,对特别贫困的急发性精神病住院患者实施救助,并填写《“十一五”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登记表》和《“十一五”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住院登记表》。

对从事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管理人员、社区医生、康复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为精神病患者服务的能力。

利用“助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活动,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

传教育,反对歧视精神病患者,为患者回归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加强督查 确

保精防工作顺利实施

通过县精防机构和技术指导服务网络的建设,定期对全县精防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技术指导、考核评估,确保精防工作在我县顺利完成。

五、康复训练 1、社区康复

主要由监护人负责,社区(村)委会干部、社区精防医生和志愿者配合。根据被看护精神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在精防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根据康复训练计划,对康复者进行有效的看护,在医生的指导下督促按时服药,并进行心理疏导以及体能训练、家庭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定期随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密切注意病人病情,如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协助家属送病人入院接受治疗。

2、机构康复 ⑴社区(村) 采取多种形式,接收、安排精神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开展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和文体娱乐活动、精神卫生知识讲座,进行医疗看护和心理康复,为精神病人提供康复、管理、就业等服务。 ⑵长期养护

对于家庭无看护能力且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对有需求的精神病患者实施养护为主,兼顾医疗、康复、职业培训等综合性的服务。

3、其他

针对康复后有能力参与社会正常生活的精神病患者,在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积极组织社区内精神病患者参加文化、体育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融入社会生活,扶持病情稳定、恢复较好的患者就业。

六、工作流程 1、乡镇(区)残联和社区(村)干部要定期随访,向精防医生反馈病人情况。

2、精防医生根据反馈情况作相应处理。

3、精防医生对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技术指导。

4、社区(村)根据医生的指导,及时调整康复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