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卷 第2期 鄂州太学学报 2002年4月 V0I 9 N0 2 JournaJ o Ezbou Un¨rerreD) Apr.2002 网络中的人、自由及文化 蓝 江 (阜巾师范太学政击学院一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人在网络的存在是基于现实的存在.网络生活只连现实生活的一部分.不可能成为取代现耍生活的力量 人在 日络空间中的自由不是虚灯的.同样必额垂从现实社备出发束理解才有意义.从个体角度理辉网络中人的自由只套为整 十社会带来更太的混乱。网络文化是回络技采 现夹文化相蛄台的产蜘一最终它也不可能盹离现实的存在,它的彤成时 传统文化的挑战是一种必然 关键词.网络{人;存在{自由;文化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 9004(201}S)01…0074 03 互联网的兴起引起了人们对这片新的领域的极太关 字组成的虚拟杀来 这股狂热的潮流开始人侵哲学.一些学 注 一时间 午多新生词汇占据丁我们的头脑 如赛博空阀 者为丁所谓柏适应时代的篮展号召哲学转向.陈志良先生 E mail、BBS、MUD、黑客等等。人们对网络的关注主要来自 认为 虚拟是人类新的生存平台一将成为人类新的元起 网络空间所形成的特琳的人的存在方式和交往方式 及由 点 --. ’,而现实性哲学正在发生巨太的历史转换一不 此而产生的不同于以往的文化及社会环境 学术界对网络 可逆地走向虚拟性哲学 与这种观点相对应t另一部分人却 社会的讨论也日趋自热化,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预示劂 认为日渐兴起的网络将对现实及人类生存构成威胁。马克 络技术将引起的社会未来 设有人会否定舟络的出现 对于 ・斯劳卡认为: 在最新计算机技术的催生下,……我们将 人樊划时代的意义。然而.在弼络日盘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 亲眼目睹它们怎样侵蚀现实 一场席卷整十发达国家的所 的今天,有…些问题是不得不思考的:(1)人在网络空间中 谓 数字革命’一极太地推动了业已开始的通向非现实的过 的存在方式如何 (2)人及其交往在网络中是否具有更大的 程=” ‘两种观点对同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实社会的 自由 (3)人类在网络空闻中是否会形成一种全新的文化机 影响的理解都带有厄洛斯的色彩.是一种倾向于个人感情 就.选种文化机制对传统文化是否形成挑战 的非理性.而厄洛斯将引导走向逻各斯一用理性的眼光击重 新审视网络究竟为我们的生存及自由带来什,厶影响 与弼络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是虚拟自我与现实自 人是社台的梭心,人类的一切重大成就都是围绕这个 我之间的关系 中国道家和禅宗都曾把人的肉身当作对人 棱心来发展的。阿络的出现也是一样。在人类的发展过程 的灵魂发展的限制,这种观点似乎在网络空间中得到复活. 中.人类似乎总是逐渐摆脱不自由的限科,向更高的自由领 在网络空间中.人们翱翔于其中似乎与自身的身躯毫无关 域拓展 在人同自然的关系中.人类能够利用其它生物无法 系 迈克尔・海姆指出.网络空间“将我们从我们的无力身 比拟的创造力去改变人同自然竞争的生活环境.所 ,当科 份强加的限耕中解放出来 《 在迈克尔・海姆那里. 学技术的每一次巨太飞跃.总会引起一些人对之欣喜若狂。 人的身体简直就是人自由发展的空虚狱.“同络空间的替身 在人自己的思维发展中.科技革命也带来丁人自身的升华。 生栝使肉体感觉像牢赦.失去体面的堕落.坠人黑暗的 混 科学技术似乎成为人们获取自由的一把萃町刃。工业社会的 乱不堪的实在 从肉体的生活之坑米看.虚拟的生活好像才 进一步蛙艇揭示丁位于科技之中的对人的自由的否定性的 是有德行的生恬 ” “ ””很多有过 嘲经历的人太多都有 因索 对科技最洋溢的批判来自于马尔库塞.在其《单向度 这种体验,的确我们可 像燕子~样在天空中自由地到达 的人,中-他指出 “生产力破坏了人类舶需要和能力的自由 任何一个地方,而沉重的身躯却成为我们网络自我在现实 发展。”…。 科学技术在一方面推动人娄社台的进步.另一 社会一个实在之锚 然而,有一个重要问题却被忽视了・『殳 方面又对人的自由有所压崩.选就是科学技术的双刃功能 有实在的自我.虚拟的自我也将不复存在.不管虚拟世界中 同络技术作为新兴的科技自然也不会脱离这个限制 休有多,厶辉煌.最终也逃不过现实的实践法则。一位漫画家 然而.我俐对网络技术的把握却因为某种狂热而缺乏理性. 用犀利的画笔袭现了网络中现实与虚拟的关系.一位乞丐 造仿佛小弦发现一件玩具特琳作用.便会对之爱不释手一 仅仅有五元.他宁可不吃饭去上网.他在网上家财万贯.其 样 然而.对网络的崇拜却超乎我们妁理解。 计算不再只和 他人对他前呼后拥.然而在现实中他仍旧是乞丐.最终还是 j 算有关.它将决定我们的生存。HI ” 尼葛洛鹿帝的这句 饿死了 人在网络中只是自己精神上的一种解脱.即让自己 网络社会的启谕激起了众多网络狂热者,人们不再单纯立 在现实中不可能的一面在网络中尽情地发挥.实现的只是 足于现实世界的未来.他们还要开拓另一个未来一由敛 一种心理满足,这种心理瞒足会让人们沉橱其中.甚至会让 峻稿日擀 作者简介 7 .棚 L 州人.华中 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兜所在读博 1:研究生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蓝江:丽络中的人、自由及文化 人产生阿络空间与现实相颠倒的欲望。但欲望终归是欲望- 点现实而不得不作出巨大牺牲 如果《黑客帝国¥还只是一 人们还是生活在现实中,精神的满足不代表物质的解放一同 个新的技术恐怖的预言.而可信性危机已经开始威胁到^ 类社会的一个基础~信任。众所周知,人与^之间的变往 样的.网络生存也不可能替代现实生存。 人们的存在才可能具备更 然而.网络确实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本身也是现 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实的存在。我们不能够将网络与现实社会截然分开一部分 大的自由.倘若一个社会没有最基率的信用.每个人都不得 这样.个体越来越在 人的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与网络打交道,如网站的工作人员. 不谨慎地提防他人对自己的硷恶用心,社会越来越像是个体零碎的集合 而咧络不正 他们理婿当然地将网络视为他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 在夸 社台中孤立、后的发展中,阿络对我们的生括愈加重要-我们上网,就如 是在缔造这样一个可信性的危机!一个人在嗣上可 改变 同现在看电视一看报纸一样重要.它可蹦是一种全新的互动 自己的相貌、性格甚至性别,对蒙骗了其他人而津津乐道. “网络是一堆假话和废话的 的媒介.但不可能成为取代现实生存的方式。也就是说网络 难怪有的网友会这样批注网络:生活是我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共存 集合 ”但是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从媒体上我们还可以获 的.我们既不能听从数字教父的福音去超脱现实社会去追 悉一系列关于这种虚假所带来的种种骇人听闻的事实,如 用网恋引出网囊.然后进行敲诈或者抢劫= 求灵魂自我,也不能让“拒斥网络”的口号在现实中作梗 我 有^冒充美眉一们一方面要勇于接受网络为我们生活带来的种种革新一另 这种趋势一旦持续下去.人们将在自己自由的道路l 付出 方面也要对网络改变我们现实的能力的期望有所保留 更大的代价。更值得注意的是.迷恋于网络的人往往台疏远 因此.对阿络的正确理解应该建立在^们的实践经验上一这 现实的社会关系。一个网友指出.他只有在网上才能和自已 一现实已经成为周迷们漠不关心的角落 这 种实践是现实实践与虚拟实践的融台,任何将两者断然分 的妻子正常交谈,在无法形成新的有序的网络社会美系的基础上,现实社 离的做法要幺陷人盲目的网络拜物教,耍/厶对未来的网烙 样.发展充满种种敌意。 会关系又遭到弱化,人在其人际交往中愈加发现他们所得 的更多是虚无,在这种虚无面前,根率不是个人价值的自我 宴现.而是一种自由的沦丧。 另一个值得美注的概念是人的自由。^的自由体现在 究竟在网络与现宴之间用一种什么样的尺度,才能够 两个方面.即人在自然界中的自由以及人在与他人交往过 真正体现人的自由,或者说面对同络的发展,我们用什幺样 程中的自由一我们在这里所关心的是自由的后一种涵义。自 的态度去处理网络^际关系?网络只是作为现实生活的一 由的概念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作为一种新的理念被提出 部分.不可能代替现实舶^的存在.因此.人的自由的发挥 来.到现在.人的自由还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结论:人在其 必须是基于现实的.而不是转而求助于虚幻的网络空间,尽 现实中.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获得自由。^的本质 在其 管它可以为我们剔除现实的羁绊 基于现实的态度.有和于 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l_l 因此.对这个 哉们将两者统一起来.I避免虚拟人格与现实^格的二元羽 问题的回答,必须将人置身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讨论在现 立。但是,我并不主张人n网络空同的撤退.而是用现实的. 实社会中具体的人的自由。将这个问题延伸到网络社台.^ 非虚拟的人格立足于网络社会 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网持 的自由在网络中究竟是拓展了还是缩小了,这一点也必须 社会是一个需要规范和有秩序的社会一但实际上它惜惜是 在人们在网络中的实际人际交往中来考察= 难 规范、经常姓于无序状态 …一然而.现实社会还存在 在这个问题上,更多的人是看到了人的自主性在网络 着不同利益的争夺.不同的网络主体必然存在着利益冲 空问中的巨大延伸。传播学巨匠麦克卢汉毫无讳言地宣 突 ”” ” 现实的法则同样为网络空间而立}击 我们的人 称: 由于电脑的问世,意识的延伸已经开始.” “ 新的电 格必须基于现实基础.才能在网络的无序中去邀游,才能莸 子媒介将是人的神经中枢系统柏延伸。有人曾将现实中的 得最大意义上的自由。 ^比喻成井底之蛙.而网络的出现将^们拉出狭隘的井壁, 看见辽阔的天空 的确,在网络中.我们接触到许多以前不 曾想像的事物;在网络中,我们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节 网络空间是否形成了新的文化机制,这种文化机制立 点驻足:在阐络中.我们将无所畏惧地摆脱现实的自然和社 足点是什幺.它耐传统文化的挑战卫蕴含着什幺样的寓意? 会的限制。马克・波斯特指出.在新的信息方式下, 我们面 我国的很多学者肯定了来自网络的文化挑战.但是他 临着主体昔遍性的去稳定化.信息方式中的主体已不再居 们都认为网络中的文化挑战不是来自于阿络,而是西方国 于绝对时空的某一固定的制高点 ” l ^的主体可以随 家的文化霸权主义,I特别是网络无国界。西方国家为了和平 意分散在一个节点或者几个节点.如我们可眦在阅读搜孤 演变的需要.此我们先建立起完善的网络体系.然后进行扩 新l 的同时.可以冒充一个美眉和一个台湾的网友聊天.同 张 在他们的论据中.他们无不谈到了英语网站在互联网中 时我还可 在美国的网站上下载新的MP3 因此.超越物 占95 蹦上 不可否认.西方国家在发展互联网上具有这 理界跟,^在网络中显现为去中心化.人在现实中的人格在 种先决优势,我们国家也需要大力加强互联网建设。但是值 网络中墼毫不受限制,因此,这些^便宜静“网络社会颠覆 得怀疑的是.是否这种文化威胁都是因为西方文化霸权主 和解构现实存在”.大声痍呼“网络即自由”. 义的扩张而引趁的 事实上.在西方国家.特别是英国.网络 而遮一切都是从个人的角度而阐发的.当这一切应用 中新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挑战也是存在的.如伯克菠认为. 到更广嗣的社会存在.即从整个人类社会角度来看待这个 “从印刷文化向电子文化的转变会导致语言的桔蝎.电子传 问题・是否还会有同样的结论呢?这些人热窟于将现实比喻 播导致一种电报似的苍白语言 川 ”这种 语言的枯竭” 为柬缚自由发展的绳索.然而,他们能否确定进人到网络中 本身就是互联同对美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因此.网络对传统 的个人或者说是人类不会杖新的绳索羁绊?电影《黑客帝 文化的撞击可能来自于其他新囡紊.即我们需要从阿络的 国》精于盲目祟信阿络的人一个深刻的警示.网络在创造新 发展中击寻找。 的抻话的同时,也有能力奴役人类 而最后人们为了那一点 网络的确为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了革新,最豌显的革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6 鄂州大学学报 第9卷 新体现在文化方面。数字经济学家唐・泰普斯科特指出: 所有的文本事实与参考文本和注释便融为一体.传统意义 新的青年文化正在 起,……它是一种垒新的文化教育, 上的原文、注释和参考文献形成的逻辑结构在超文本面前 包括社会上普遍流传的共同的行为、习惯、态度、默许符码、 崩溃了。超文本的跳跃性不仅表现在文本上,连同作者与读 信念、价值、艺术、知识及社会形式等。这种新文化主要根植 者的思维也发生了变化.“超文本打乱了思维的逻辑轨 于身为青年与有史以来最大多数世代的经验,但更重要的 迹”_10 .我们的思维不再是传统式一步一步的,而是跳 是.它是由网络时代使用互动式数字媒体而产生的文 跃的 至此,人们的思维被撕碎了.在网络的文体中,逻辑结 化。 l 】l I可见+在网络空闻中的确诞生了一种新型的文 构的整体性受到质疑,人们更倾向于处理非线性的逻辑。 化.根据唐・泰普斯科特论述,它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身 3互动方式。网络中的作品作为单独的作品很少一一篇 为青年和以前人们经验总结的现实基础.另一个是网络新 作品在网络中被传来传去.经过多个潜在的作者讨论,在不 的交流方式的出现,因此,网络文化的出现是现实社会与网 同的时间和空间中,作品被修改和编辑,作品越来越是集体 络相结合的产物.是文化发展的新的阶段.它势必以巨大的 的结晶,尽管网络作品还是有署名的.但这种署名已经成为 生命力取代传统文化 一种代表符号,而不是意义上的。同一个网络作品也可 有 网络文化的发展与网络自身的一些特性密切相关.这 多个版本,我们在网络中可以听见一个故事有多个不同的 些特性包括电子书写、超文本和互动的交流方式。 表达.结局也可能大相径庭 这就是互动的阿络作品的特 1电子书写。电子书写太有逐渐取代传统的笔书写和 色,它的优势在于,每一个网民都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思维 印屠Ⅱ书写的主导地位的趋势.电子书写有着传统书写无法 的原动力,给予作品最个性化的结局。 比拟的优越性 电子书写“使其书写痕迹失去了物质 另外必须谈到的是,尽管网络文化的诸多新的优势使 性”【l。一 冲}境的书写所形成的物质符号无法被改变或涂 文学创作的面貌焕然一新,这种新的文化特色并不是脱离 抹.而且每一个砾然纸上的文字都是作者深思熟虑将思想 现实的存在。电子书写只是提供了更准确反映作者思维的 加工成符号的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作者的思维受到限 方式;而超文本打碎了传统的逻辑联系.但投有破坏创作的 制。而电子书写免除了思想分娩的痛苦,作者可以在电脑上 现实资祸l;互动方式的多作者来源的创作也不是凭空而发, 将所思所想垒都列举出来.再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增删,电子 也与每个人的现实经验密切相关。因此.没有现实.就没有 文本抹去作者思绪上痛苦的痕迹,所传达的是与作者思想 创作的源泉,现实之锚决定了网络创作与现实的不可分离 最相近的表达 于是,电子书写比传统书写更接近于主体的 的关系。 思维,淡化了存在于作者与读者在表达上的思想隔阂 最终回到我们的主体,网络文化也是根植于现实基础 2超文本。超文本的概念与电子书写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所谓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是对传统创作方式的 超文本原意指用一个链接将文本注释同所需要阐释的语言 扬弃,而不是取而代之。网络文化的出现是网络技术发展的 连接起来、而超文本链接并不满足于充当一种参考根据,超 必然现象.我们需要正视新的文化现象而不是拒斥它.况且 文本链接表明文本中闻暗含其他文本.并能将它们立即调 网络文化井不是现实文化的对立面+相反,它比传统文化更 出米。在这个意义上,它意味着跳跃,有了跳跃的概念之后. 清楚触摸到人类思维的痕迹。 【参考文献】 [Ij马卑库黛.单向度的^EM].重庆:重庆出版社,i988 [8 何道宽媒介即文化壹党卢投媒介理请批评[] 现代传播, [z5尼葛洛鹿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2000<6) [3]陈志良.盘拟:凡粪中舟系境的革奇[j].中罾人民大学学报, [92马克・被斯特.信息方式[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2O00(4) [1O]鲍宗索网络与当代杜会文化[M].上海:三联书店,200] ]马克、斯劳卡太冲突赛博空问和高科技时现实的威胁 】1j祆蚺・赛福林/d,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酥、 法与应 [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用 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凸]选克 ・海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 [12]唐・泰普斯科特数字化成眭网络世代的幅起[Mj 1主脊: [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杜.1999 ]迈克洋一海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问一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 [13]马克・披斯特.信息方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1 4]近克尔・海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间一虚拟实在的形i『『『【二学 [7]马克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尾出版 [M 上海:上海科拄教育出版杜,2000 杜.】995 The Person,Liberty and Culture in Internet LAN Jiang Abstract:Personal existence in Internet is based on reality.Net lire,being a part of real life,can’t become a power to replace reality.Liberty of person in[nternet is not visiona1.It i meaningfu1 1ust t0 be comprehended from reality.If it is comprehended from individual,the whole societv will be traPPed into heavier chaos.Net culture is also the production,which is bonded fr01711 net techno1ogv and cuitu re in realitYtand it,not deviating from the reality,will challenge traditiona1 culture at last. Key words:Internet;person;existence:liberty{cu【tur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