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考冲刺】2023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模拟生物试卷(附答案)

2020-08-15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23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模拟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对生物学实验的相关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用显微镜——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 B.检测蛋白质——滴加碘液——呈现紫色反应

C.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滴加双缩脲试剂——胚乳部分呈现蓝色

D.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滴加生理盐水——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2.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有关实验设计和分析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甲装置中叶片的遮光和非遮光处理形成对照 B.乙装置中试管收集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丙装置中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会逐渐变浑浊

D.丁装置中的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①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与呼吸作用需要的气体是相同的 ①向贮藏粮食的仓库充入CO2是为了抑制呼吸作用 ①常给植物松土是为了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①植物体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动力主要来自呼吸作用 ①保持大棚中温度恒定,有利于提高蔬菜产量 A.①①①

B.①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①

4.如图可用来描述人体的某些生命活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若a为传入神经元,b为传出神经元,则A表示神经中枢

试卷第1页,共5页

B.若a为食物中的蛋白质,b为氨基酸,则A表示小肠 C.若a为入球小动脉,b为出球小动脉,则A表示肾小囊 D.若a为二氧化碳和水,b为有机物和氧气,则A表示叶绿体 5.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常抠鼻孔会损伤鼻黏膜,破坏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B.血吸虫是血吸虫病的传染源

C.我市市民积极响应号召注射新冠肺炎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新冠肺炎 D.目前,艾滋病主要是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的

6.人们常用流程图表示连续发生的人体生理过程,以下流程图表示错误的是( )

A.氧气进入机体及运输路径:肺泡中的氧→肺泡壁上皮细胞→肺泡壁外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组织细胞

B.葡萄糖的吸收及运输路径:小肠中的葡萄糖→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组织细胞

C.尿素的主要排出路径: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输尿管→膀胱→尿道 D.皮肤痛觉的产生路径:刺激信号→皮肤痛觉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大脑皮层感觉中枢

7.下列实例与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 ) A.超级鼠﹣﹣转基因技术 B.高产水稻﹣﹣杂交育种 C.“多莉”羊的诞生﹣﹣克隆技术 D.快速繁育无病毒植株﹣﹣嫁接技术

8.关于用模式图解释生物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对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含的食物链,则甲代表蝉

B.若表示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的过程,则氧气从丙进入丁通过扩散作用实现 C.若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则模型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

D.若甲、乙、丙、丁代表青蛙的发育过程,则丁只用肺呼吸

9.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试卷第2页,共5页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在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丙

C.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 10.下列各项与图示相符的是( )

①A肾单位、B肾小管、C肾小囊、D肾小球、E肾小体 ①A动物生殖方式、B无性生殖、C有性生殖、D卵生、E胎生 ①A细胞、B细胞核、C染色体、DDNA、E基因 ①A果实、B果皮、C种子、D胚、E种皮

①A神经系统、B周围神经系统、C中枢神经系统、D脑、E脊髓 A.①①①

B.①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①

二、综合题

11.某初三学生参加中考报名体检,检测裸眼视力时,学生要用手势来指明待测字母的开口方向。请据图回答:

(1)该学生辨识字母,做出手势经过了___________的分析和判断,属于条件反射。 (2)学生做手势时,起支点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_,该动作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___。

(3)图甲中眼、大脑、脊髓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___________。 (4)某同学视力检测不合格,成像位置如图乙所示,可推测该同学患有

试卷第3页,共5页

___________。需要佩戴___________镜加以矫正。 (5)正常眼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由于___________。

12.生物界中有许多奇妙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索,某社团同学对多种生物生殖和发育的有关知识进行了探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M表示的发育过程称为___________。

(2)图乙中,若D表示受精卵,请写出蝗虫一生的发育过程: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表示)。

(3)图丙所示的鸟卵的结构中,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___________(填数字)。 (4)图丁中,胎儿发育的场所是___________(填文字),胎儿与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是___________(填数字)和脐带。

(5)人体的个体发育,是由母亲的一个卵细胞,和父亲亿万个精子中最优秀的一个结合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对此你的感想是___________。 (6)蝗虫和家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

13.已知白化病、肤色正常是一对相对性状,H控制显性性状,h控制隐性性状。如图为一个家庭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1)1、2号表现为肤色正常,5号患有白化病,这是一种___________现象。 (2)据图判断,白化病为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3)4号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

(4)6号与7号是一对新婚夫妇,该夫妇计划生两胎,每胎要一个孩子。妈妈的愿望是拥有两个肤色正常的孩子。理论上妈妈愿望实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

试卷第4页,共5页

(5)婴儿刚一出生,医院就给其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从免疫学上看,这属于____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试卷第5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操作能力和几种营养物质的检验试剂,首先明确这几种试剂在检验时出现的颜色变化。

【详解】A.种子的结构较大不需要放大很多就能观察因此可以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结构,而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因此不能使用显微镜观察种子的结构,A错误。 B.双缩脲试剂可以验证蛋白质的存在。如果溶液中含有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会看到溶液变成紫色。颜色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而碘液是验证淀粉的存在,B错误。 C.淀粉等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淀粉遇碘变蓝色,这是淀粉的特性,检测玉米种子淀粉可用碘液,C错误。

D.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滴加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形态,D正确。 故选D。

【点睛】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明确食物中的成分,注意熟记,有一定的难度。 2.D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呼吸作用。

【详解】A、本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实验变量为光照的有无。植物暗处理之后,选叶遮光即可,A正确;

B、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可以是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B正确;

C、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 D、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所以燃烧的蜡烛熄灭,D错误。

答案第1页,共9页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的实验。 3.A

【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照。

呼吸作用是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场所是线粒体。

【详解】①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中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所以只有有有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绿色植物不是所有细胞都有叶绿体,如根部细胞,即不是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该说法错误。

①光合作用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与呼吸作用需要的气体是相同的,该说法正确。

①向贮藏粮食的仓库充入CO2,仓库中氧气含量下降,呼吸作用原料减少,呼吸作用被抑制,该说法正确。

①常给植物松土可以使土壤蓬松,土壤内部氧气含量上升,可促进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该说法正确。

①植物体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是通过导管运输,其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该说法错误。 ①要提高蔬菜产量即促进有机物的合成,抑制有机物的消耗。白天植物光合作用和合成有机物,为了促进有机物的合成可适当提高温度,促进光合作用。夜晚,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为了抑制有机物的消耗,夜晚可适当降低温度以抑制呼吸作用。所以要提高蔬菜产量不能保持大棚中温度恒定,而应该适当提高昼夜温差,该说法错误。

正确的是①①①,故选A。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及生产上的运用。 4.C

【分析】肾小球的结构特点: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它的两端都是动

答案第2页,共9页

脉,一端为入球小动脉,另一端为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出球小动脉两端都是毛细血管,一端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另一端为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

【详解】A.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故若a为传入神经元,b为传出神经元,则A表示神经中枢,A正确。

B.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故若a为食物中的蛋白质,b为氨基酸,则A表示小肠B正确。

C.血液在肾脏内的流动途径为: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肾静脉,故若a为入球小动脉,b为出球小动脉,则A表示肾小球,C错误。

D.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

光能叶绿体(储存能量)+氧气。 故若a为二氧化碳和水,b为有机物和氧气,则A表示叶绿体,D正确。 故选C。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选项涉及到的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5.C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详解】A.经常抠鼻孔会损伤鼻黏膜,破坏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错误。 B.血吸虫属于病原体,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是血吸虫病患者,B错误。

C.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C正确。

D.当前还没有研制出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不能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艾滋病,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和免疫的相关知识。 6.C

答案第3页,共9页

【分析】(1)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其中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2)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然后通过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

(3)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详解】外界氧气进入组织细胞需经过的过程是:肺泡中的氧→肺泡壁上皮细胞→肺泡壁外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组织细胞,A正确;

葡萄糖吸收时,过程是葡萄糖→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组织细胞,B正确;

尿液形成过程中尿素经过的途径:尿素→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输尿管→膀胱→尿道,C错误;

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皮肤痛觉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大脑皮层感觉中枢,D正确。

【点睛】理解掌握淀粉的消化过程、血液循环的途径和特点、尿的形成与排出等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7.D

【分析】(1)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

(2)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 (3)克隆技术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的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4)组织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通过无菌操作,可以培养无病毒植株。

【详解】A.超级鼠是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A正确。

B.培育水稻新品种时应该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符合人们需要的品种,如高产水稻等,因此选育水稻新品种比较合理的是高产水稻与低产水稻杂交,B正确。 C.“多莉”羊的诞生利用的是克隆技术,C正确。

答案第4页,共9页

D.培养无病毒植株是利用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培养获得的,因此必须采用组织培养,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实例。 8.B

【分析】题目考查知识点:食物链的书写规则、呼吸的全过程、昆虫的发育方式和两栖动物的呼吸,据此答题。

【详解】A.若对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含的食物链,由食物链的概念可知:即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存在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蝉吸取树汁,螳螂以蝉为食,黄雀以螳螂为食。则该食物链为:树(或植物)→蝉→螳螂→黄雀,故甲代表树或植物,错误。

B.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因此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的过程,依次是(甲)肺的通气→(乙)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丙)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丁)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氧气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正确。 C. 若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则模型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发育。而蝗虫的一生经历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发育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形态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错误。

D.青蛙的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丁是成蛙是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错误。 故选B。

【点睛】掌握食物链的书写规则、呼吸的全过程、昆虫的发育方式和两栖动物的呼吸是解题关键。难点是呼吸全过程的理解。 9.A

【分析】(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越多。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

答案第5页,共9页

是生产者。

【详解】A.从图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可以看出,生物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故该食物链的正确表达式为:丙→丁→甲→乙。A错误。 B.在该食物链中,丙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最多,因此丙是生产者,B正确。

C.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该食物链中,乙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的有毒物质最多,C正确。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会因食物的增多而数量增加,同时甲以丁为食,甲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会减少,丙因缺少天敌数量可能增加,D正确。 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并逐渐减少。 10.C

【分析】分析概念图:A包含B和C,C包含D和E;B、C并列;D、E并列。 【详解】①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B]肾小管和[C]肾小体组成,肾小体由[D]肾小球和[E]肾小囊组成,①错误。

①[A]动物生殖方式包含[B]无性生殖和[C]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由包含[D]卵生和[E]胎生,①正确。

①[A]细胞包含[B]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细胞核中含有[C]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DNA和[E]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的DNA片段,①错误。

①[A]果实是由显花植物的子房在开花授粉后发育而来,一般果实包含了[B]果皮及[C]种子两个部分,种子则由[D]胚和[E]种皮组成,①正确。

①[A]神经系统由[B]周围神经系统和[C]中枢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含[D]脑和[E]脊髓,①正确。

所以,①①①正确,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概念图各个概念的关系,掌握选项各个知识点的基础知识。

11. 大脑皮层 关节 线粒体 器官 近视眼(或近视) 凹透 睫状体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或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答案第6页,共9页

【分析】(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近视眼是由于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变长,使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应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1)学生辩识字母,作出手势经过了大脑皮层的分析和判断,此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内。

(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骨骼肌在运动中起动力作用,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线粒体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场所。 (3)眼、大脑、脊髓都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属于器官。

(4)近视眼是由于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变长,使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应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据图可见:该同学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属于近视眼。

(5)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小。正常眼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由于睫状体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点睛】掌握相关知识和正确识图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12. 变态发育 D→A→C(字母顺序不能颠倒) 2 子宫 2 优胜劣汰,只要学生说自信心,珍爱生命等观点都给分,只要合理即可给分。 外骨骼不能随着虫体的生长而生长(必须提到外骨骼,意思相近即可)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答案第7页,共9页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蜂、螳螂、蝼站、蝗虫等。两栖动物的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和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的不同特点,它们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异。

(3)在鸟卵的结构图中,1是卵壳,2是胚盘,3是卵黄,4是卵白。 (4)丁图中:1是子宫,2是胎盘,3是脐带。

【详解】(1)图甲中的M表示蝗虫、家蚕、青蛙相同的发育过程,三者均是有性生殖,变态发育,图中M表示变态发育。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所经历的时期依次是受精卵、幼虫、成虫。因此,图乙中若D表示变精卵,则蝗虫的一生要经过D→A→C的发育过程。 (3)胚盘内含有遗传物质,是胚胎发育的起点。因此,图丙所示的鸟卵的结构中,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2胚盘。

(4)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子宫,胎盘呈扁圆形,内有许多绒毛,绒毛内有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与脐带内的血管相通,绒毛与绒毛之间则充满了母体的血液,胎儿和母体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图丁中,2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5)人体的个体发育,是由母亲的一个卵细胞,和父亲亿万个精子中最优秀的一个结合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对此的感想是:1.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2.每个人能平安降生都是幸运的,应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3.每个人生来就是强者; 4.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都有无人能及的长处,学会欣赏自己(写出合理的两条就行,答案合理即可)。 (6)蝗虫和家蚕生活在陆地上,为适应陆地干燥的环境,它们的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但外骨骼不能随着它们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所以在它们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昆虫,两栖类,鸟类和人体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13. 变异 隐性 Hh 1/4 特异性

【分析】(1)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2)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答案第8页,共9页

(3)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4)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详解】(1)亲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所以1、2号表现为肤色正常,5号患有白化病,这是一种变异现象。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由上图1和2都正常而子代5和6出现了白化病,白化病是隐性遗传病。因此,据图判断,白化病为隐性性状。

(3)如果用H和h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则图中8患病女性的基因组成是hh,其中一个h来自4号,所以4号正常的基因是Hh。

(4)分析可知,6号是白化病,基因组成是hh,3号是白化病,基因组成是hh,4号正常,但是8号是白化病,基因组成是hh,必由亲代传递一个基因h,说明4号的基因组成是Hh,这样可推知7号的基因组成是Hh,遗传图解如下所示:

可见后代正常的可能性是1/2,连续两个孩子都正常的可能性是1/2×1/2=1/4。

(5)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医院给婴儿接种的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所以婴儿刚一出生,医院就给其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从免疫学上看,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性状的概念以及基因传递的途径。

答案第9页,共9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