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研究报告 本文讨论的内容:
1.写作中有助于清晰表达的方法技巧 2.“界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写作方法技巧 3.研究报告写作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和逻辑根底知识 4.研究报告的写作内容 5.附录 学术研究报告写作概要 6.附录 商业咨询报告的“七步成诗〞法 本文不探讨写作风格问题〔改变难度太大〕。 局限性:我所承接的研究报告从内容上覆盖面太广,没有规定体例,总结写作的共性会针对性缺乏。 参考书目:
金字塔原理——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王乾都,军事科学出版社。 学位论文的写作方法,梁慧星,internet 逻辑学知识,internet 什么是研究报告
〔一〕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 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比拟 学术论文的写作三步曲 绪论——本论——结论
关于学术论文的玩笑:论文总是分为三个局部,第一局部是每个人都懂,第二局部只有少数人懂,而第三局部没人能懂! 〔二〕研究报告的分类 研究报告的分类
补白性选题:前人没有研究,填补研究的空白,属于有学术性、理论性。 开拓性选题:前人虽然有所研究,但成果很少,可能仅研究其个别局部、个别侧面而不是全部,本文将研究的范围拓宽了,研究的程度加深了,作了系统、全面、深度的研究,有学术性和理论性。
提出问题性研究:是业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过去没有或没有意识到,现在提出这一问题本身就具有价值,标志学术研究的进步,也许本文还做不到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其学术性和理论性就表现在率先提出问题。 超越性选题:这一课题前人已经作过很多研究,但本文根据最新开展,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答复了实践中的新问题,所作出的研究结果超过了前人所到达的程度和水准而具有学术性和理论性。
总结性选题:这一课题在不同的时代、不同国家都有很多研究成果,不同的研究都有所侧重,有其局限,有所缺乏,本文在前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根底上作
1 / 8
系统、全面、深入的带总结性的研究,集其大成,当然具有学术性和理论性。 对我所当前经常篆写的研究报告的分类
此外,根据研究报告的内容范围,可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重要性和深度会有差异。 根据效劳对象,可分为:自命题、政府委托或市场委托,使报告的目标、重点、可利用的资源都会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到报告的写作。 报告中经常要包括的三类内容,之间也呈交融关系。 一.写作中有助于清晰表达的方法技巧 〔一〕宏观层面:可采用“金字塔原理〞
如果某人写出的文章条理不清,很可能是其表达思想时采用的顺序与读者的理解力产生了矛盾。而着重在句子的组织顺序——这里借用“金字塔〞原理的组织方法。
先表达主要的、抽象的思想,再表达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 金字塔结构中,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是纵向的——即任何一层次上的思想都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思想的总结,也可以是横向的——即多个思想共同组成同一个逻辑推断式。 原那么:
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况。 每一组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每一组思想都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表达的逻辑一定是自上而下的,而思考的逻辑可以是自下而上的。 1.表达的自上而下法 “情境-冲突-问题-答案〞
从不引起疑问的表述开始——引起疑问的冲突——导致的主要问题——答复 2.思考的自下而上法 适用情况:思考不够成熟,无法构建金字塔结构的顶部。无法确定各个级别的关键句,“三步走〞的过程自下而上地组织思想 〔1〕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金字塔结构既能改良你的表达,也能够加速你发现自己思想的过程。 3.纵向关系——“疑问-答复式〞
要领:只有在读者需要的时候才提供相应的信息。在作者做好答复下列问题的准备之前,防止引起读者的疑问;在引起读者的疑问之前,防止先提供问题的答案。 4.横向关系——归纳或演绎关系 表述必须具有明确的归纳或演绎关系,在组织思想时,归纳和演绎是仅有的两种可能的逻辑关系。
2 / 8
〔二〕中观层面:概括分组思想,促进思维的跃进 常见问题:将关联性不强的思想以排列的形式放在一起,实际上这些思想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关系。 主题思想使用的是缺乏思想的句子,不是具有揭示性的观点。 这不但枯燥乏味,而且意味着你还没有完成思考,使你丧失一个进行富有逻辑性和创造性思考的绝好时机。
概括分组思想的行为实际上是完成思考的行为。
将思想进行简单罗列是不够的,还需要将其整理到逻辑框架中,确定逻辑顺序,再进行归纳跃进-概括分组思想的隐含意义。
完成这一概括性思想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脑力活动。 方法: 1.寻找思想观点的共性 它们是否针对同一主题 它们是否涉及同一类活动 它们是否针对同一类对象 它们是否包含同一类见解 2.行动性思想分组的关键思维方法 找出每组思想的实质内容 区别不同的抽象层次 明确表述行动性思想的后果 由行动概括出结果
3.描述性思想分组的关键思维方法 找出主、谓、宾语或含义的共性 确定包括这些思想的最小范畴 说明共性所隐含的意义
完成分组思想的概括后,进一步进行思想的递进,可采用以下方式: 〔1〕对其做进一步评论 〔2〕找出与之类似的思想 完成每个分组及概括后请思考和答复:
为什么我只列出了这些思想,而没有列出其它的思想?
——这些思想具有共性,而且是以这种方式相互关联的仅有的思想。〔分组思想的概括即是该组思想的共性所隐含的意义。〕
——这些思想是为了实现某一结果而必须采取的行动。〔分组思想的概括说明了采取上述行动所导致的直接后果。〕
〔三〕微观层面:有逻辑性地整理文字 1.三种逻辑顺序类型
确定逻辑顺序可以确保你防止将新闻条目作为思想观点,或者遗漏某一组中重要的思想观点。如果你在某一组思想中无法发现以上顺序,说明你的思想观点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或者你的思考不周全。 〔1〕时间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3 / 8
在按照时间顺序组织中的思想组中,你要做的就是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第一、第二、第三〕依次表述到达某一效果所必须采取的行动。该组中的思想可以是实际行动步骤或行动性的思想〔如:建议、目标等〕,也可以是大脑中隐含的思维过程得出的一些结论。 每组思想最好不要超过四点或五点,如果某一组思想超过五点,那么其中某些思想之间的联系便可能失去紧密性。如果你不指明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你的局部思想就会变得模糊不清。 〔2〕结构顺序〔苹果、香蕉、梨〕
结构顺序就是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物时的顺序。你想象的“某事物〞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概念性的;既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过程。但是,这个“某事物〞必须被合理地划分为不同的局部。 在将某个整体〔不管是客观存在的还是概念性的整体〕划分为不同的局部时,你必须保证划分后的各局部符合以下要求:
a 各局部之间相互独立。 b 所有局部完全穷尽。 〔3〕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要,等等〕 重要性顺序,也称程度顺序,是对你一组因为具有某种共同点而被聚集在一起的事物所采用的顺序,如:三个问题、四个原因、五个因素等。使用这种方法,特别容易出现简单罗列思想而缺乏深入思考的现象。 2.演绎、归纳和外展推理
推理的三要素:规那么、情况、结果,推理过程的起点和的其它事实决定使用的思维方式: 〔1〕演绎推理
演绎性思想组合是由几项承前启后的论述组成的。也就是说,第一个思想是对当今世界上的某种现象的表述;第二个思想是对该句子的主语或谓语进行的表述;第三个思想那么说明了以上两种表述同时在世界上存在时所具有的隐含意义。
你需要概括演绎性思想组中的论述,以提高一个抽象层次。 在用演绎推理时,需要记住的几点是:〔1〕演绎推理过程不要超过四个步骤;〔2〕推导出的结论不要超过两个。 〔2〕归纳推理
归纳性思想组中的思想仅仅因为你能够用同一个复数名词〔支持的原因、反对的原因、步骤、问题,等等〕表示它们而互相关联。
4 / 8
归纳推理比演绎推理难得多,因为归纳推理更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在进行归纳推理时,大脑首先注意到假设干不同事物〔思想、事件、事实〕具有某种共性,然后将其归类于同一个组 中,并说明其共性。
在进行归纳推理时,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一个能够表示该组所有思想的词。 归纳关系基于句子的结构。作者必须发现各个句子主语或谓语之间的相同点,并根据这一相同点得出推论。如果句子之间没有相同点,就无法得出推论,这些句子也就根本不属于这篇文章。
演绎推理比归纳推理更容易实现,通常人们在思维时会更多地采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演绎推理法不是人们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思考时通常采用的方法,因此也是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愿意采用的方法。但是,虽然演绎推理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但在应用于写作时却显得比拟笨拙。在关键句层次上尽量防止使用演绎法进行论述,尽量用归纳法取而代之。因为归纳法更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演绎关系的建立要求推理过程中的第二步对第一步作出评述,并导出一个推论。 〔3〕外展推理——创造性或科学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外展〔abduction〕是由charles sanders peirce与1890年创造的,用来描绘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问题是我们不喜欢由该结构造成的结果,问题的解决方案就在于对该结构进行调整。但是如果不存在的结构,即如果在三个要素中只有一个要素,就需要创造第二个要素,才能推理出第三个要素。
科学家一般采用传统的推理方法〔知道结果,但不了解情况和规那么〕: 假设一个能解释结果的结构 设计一项能确认或排除假设的实验 进行试验以得出明确的是或否的答案 循环进行这一程序,做分支假设或后续假设以界定其余的可能性,如此反复。 二.“界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和写作方法技巧
对于我们目前正在从事的工作来说,常常围绕着“界定-分析-解决问题〞来进行,按照以下逻辑顺序排列,有助于从问题中寻找答案:
1. 有没有/可不可能有问题〔或时机〕? 2. 它在哪里? 3. 为什么存在? 4. 我们能做什么? 5. 我们应该做什么? 问题1和问题2的答案用来界定问
5 / 8
题,问题3让你去寻找原因,问题4和问题5决定解决问题〔或抓住机遇〕的最正确方法。
“解决问题只不过是通过对问题的表述使解决方案不言自明。〞 〔一〕界定问题
我们需要确定四个要素后才能界定问题,并由此寻找解决方案。四个要素分别是: 切入点/序幕 困扰事件
r1〔非期望结果〕 r2〔期望结果〕 情境 冲突 问题 情境:发生了什么事。序幕/切入点
冲突:困扰事件。不喜欢什么r1/想要的是什么r2。
七种问题的情形问题可能是:以下7种情形的一种或多种。〔必须确信是否已经有措施,才能确定问题。〕a) 不知道如何从r1到r2。
b) 知道如何从r1到r2,但不肯定是否正确。 c) 知道从r1到r2的正确方案,但不知道如何实施。 d) 知道从r1到r2的解决方案且已实施,但因故行不通。 e) 知道好几个方案,但不知道选哪一个。 f) 知道r1,但不能具体地描述r2,所以无法找到解决方案。〔问题导向,需确定目标和行动。规划的典型特征〕
g) 知道r2,但不清楚是否处在r1〔典型的基准研究,瞄准同行业竞争对手或 其它行业采取措施的公司〕。〔国际化城市是很多城市确定的目标,但城市现状的开展条件怎样,却往往没有很好的研读〕 困扰事件上是指现在发生、即将发生或未来发生的事件,它对序幕中所描绘的相对稳
定的情境构成威胁,并因此引发了非期望结果〔r1〕。 困扰事件的起因有: 外部原因——外部环境以发生的变化。 内部原因——研究对象内部的变化。 近期认识到的其他原因——自己认识到或有证据说明肯定或可能会发生变化。 当然,从问题界定到找到解决方案,还要经过对问题的实际分析——确定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评估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问题界定框架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指导你在寻找有效 解决方案时,提高确定原因和进行结构性分析的工作效率。 〔二〕分析问题
标准程序 :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
6 / 8
为了最有效地找到结论和行动方案,分析人员必须有意识、有条理地去收集事实,从中得出逻辑上一致的发现。但多数情况却不是这样。一般人很可能会去收集该领域一切可以找到的资料,等到所有的事实和资料齐备的时侯才开始正式进行分析。
当然,每个人都可以这样做,但肯定要付出额外的辛苦。比拟好的方法是建立诊断框架和逻辑树来指导分析和引导思维,不仅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而且简化了把结果构建成金字塔的工作。
现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收集数据之前对问题进行结构性分析,现在已被很多优秀的咨询公司采用。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方法是重复传统的科学方法: 提出各种假设
设计一项或几项重要的实验,根据产生的各种结果排珍重一个或多个假设 通过实验得出明确的结论 相应地采取补救措施换句话说,
就是强迫自己思考问题产生的各种可能原因〔外展推理〕,之后的重点就是收集资料以证明是这些原因或不是这些原因。只有假设自己已经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提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案。 设计诊断框架进行结构性分析
如何找出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呢?当然不能凭空捏造,必须认真研究问题所在领域的结构,即界定问题框架中的序幕或切入点,以及采用适宜的诊断框架。 设计诊断框架进行结构性分析——帮助你思考产生问题的领域的状况,并揭示分析应该关注的要素或活动。
采用“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分类方法。
通过逐项展开,就可以按排除的难易程度对所有可能的原因进行筛选。 结构性分析的三种方法:划分结构、寻找因果关系和分类。为了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来建立诊断框架。 1.划分结构
任何具体领域都应该有清楚的结构,即包括由不同的单位组成的系统,各自完成某项特定的功能。画一幅系统的现况或理想状况的图,能帮助你决定是否要答复这些问题,并通过分析确定问题产生的原因。 2.寻找因果关系 诊断问题的第二种方法是寻找具有因果关系的要素、行为或任务,得出最终诊断结果。 3.将可能原因分类
7 / 8
把所有可能的原因按相似性进行分类,前提是这种预先的分类有助于综合分析各种事实。 一旦建立了诊断框架,你就可以运用这一工具进行分析和交流,剖析当前的状况。并据此进行资料的收集,由于已经知道需要收集的资料与分析的相关性,收集资料将更有针对性并使阅读和处理非常高效。此外由于快速高效地找到问题的起因,有助于提出适用的、甚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建议。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