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挖土是基坑工程的重要部分,对于土方数量大的基坑,基坑工程工期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挖土的速度。另外,支护结构的强度和变形控制是否满足要求,降水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都靠挖土阶段来进行检验,因此,基坑工程成败与否也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基坑挖土。
在基坑土方开挖之前,要详细了解施工区域的地形和周围环境;土层种类及其特性;地下设施情况;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要优化选择挖土机械;要确定堆土场地或弃土处;解决占地赔偿问题,要确定挖土方案和施工组织;要对支护结构、地下水位及周围环境进行必要的监测和保护。
基坑工程的挖土方案,采取放坡挖土。
6-2-9-1 放坡挖土
放坡开挖是最经济的挖土方案。当基坑开挖深度不大(软土地区挖深不超过4m;地下水位低的土质较好地区挖深亦可较大)、周围环境又允许时,经验算能确保土坡的稳定性时,均可采用放坡开挖。
开挖深度较大的基坑,当采用放坡挖土时,宜设置多级平台分层开挖,每级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1.5m。
放坡开挖要验算边坡稳定,可采用圆弧滑动简单条分法进行验算。对于正常固结土,可用总应力法确定土体的抗剪强度,采用固结快剪峰值指标。至于安全系数,可根据土层性质和基坑大小等条件确定,上海的基坑工程设计规程规定,对一级基坑安全系数取1.38~1.43;二、三级基坑取1.25~1.30。快速卸荷的边坡稳定验算,当采用直剪快剪试验的峰值指标时,安全系数可相应减小20%。
采用简单条分法验算边坡稳定时,对土层性质变化较大的土坡,应分别采用各土层的重度和抗剪强度。当含有可能出现流砂的土层时,宜采用井点降水等措施。
对土质较差且施工工期较长的基坑,对边坡宜采用钢丝网水泥喷浆或用高分子聚合材料覆盖等措施进行护坡。
坑顶不宜堆土或存在堆载(材料或设备),遇有不可避免的附加荷载时,在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时,应计入附加荷载的影响。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土地区,应在降水达到要求后再进行土方开挖,宜采用分层开挖的方式进行开挖。分层挖土厚度不宜超过2.5m。挖土时要注意保护工程桩,防止碰撞或因挖土过快、高差过大使工程桩受侧压力而倾斜。
如有地下水,放坡开挖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坑内水位和排除地表水,严防地表水或坑内排出的水倒流回渗入基坑。
基坑采用机械挖土,坑底应保留200~300mm厚基土,用人工清理整平,防止坑底土扰动。待挖至设计标高后,应清除浮土,经验槽合格后,及时进行垫层施工。
基坑机械挖土,常用的单斗液压挖掘机如表6-134所示。
北京地区的西苑饭店和长城饭店即为放坡开挖和部分放坡开挖的大型基坑。 西苑饭店的基础分主楼(A)、大厅(B)和北厅(C)三个部分。主楼基础设置在卵石层上,基础底标高-12m;大厅和北厅的基础设置在细砂及轻粘砂层上,大厅基础的底标高为-9.13m,北厅基础的底标高为-9.50m和-7.55m。
基坑用反铲挖土机放坡开挖。主楼部分分三层开挖,大厅和北厅部分分两层开挖。开挖前先用推土机破冻土层。
自然地坪的绝对标高为51.20m,相对标高为-0.8m。第一层开挖,A、B、C三部分全挖至-5.80m处,实际挖深5m。第二层留设坡道,挖土机下槽开挖,B、C部分挖至-8.73m处,挖深2.93m,余下的土方由人工进行清理;A部分挖至-7.30m处,挖深1.50m。第三层A部分挖至-11.10m处,挖深3.8m,余下的土方由人工进行清理(图6-184)。
总的施工顺序是:A、B、C部分的第一层→A、C部分的第二层→A部分的第三层→B部分的第二层。为使挖土机能下槽开挖,留设1:6坡度的坡道。
施工中共用3台反铲挖土机,总挖土量为60096m3。
国产单斗液压挖掘机的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表6-134
项目 斗容量 主参数 整机质量 电动机功率/转速 系统形式 系统工作压力 液压系统 最大流量 主油泵形式 驱动方式、转角 最大回转速度 行走速度 履带式 行走装置 轮胎式 爬坡能力 接地比压 驱动方式 行走速度 爬坡能力 离地间隙 工作装置、工作尺寸 工作装置 单位 m3 t kW/r/min MPa L/min r/min km/h % kPa km/h % mm 上海建筑机械厂 WY15 0.15 4.2 20.59/2000 定量 13 2×50 双联齿轮泵 液压马达、全回转、动臂 摆动土50~10 1.5~2.2 ≥40 35 330 反铲 北京建筑机械厂 WY50 0.5 10.6 66/2000 二级变量 16 2×100+100 齿轮泵 液压马达、全回转 8.9 3 70 40 410 反铲 合肥矿山机械厂 WY60A 0.6 17.8 69.17/2150 全功率变量 25 2×125 轴向柱塞泵 液压马达、全回转 8.65 3.4 45 50,31,28 452 反铲、正铲装载 上海建筑机械厂 WY100 1.0 45 110.33/1800 定量 最大32 2×109 双列径向柱塞泵 液压马达、全回转 7.88 1.6/3.2 45 66,52,42 475 反铲、正铲、抓斗 抚顺挖掘机制造厂 WYl00B 1.0 29.4 117.68/1800 全功率变量 28 2×180 斜轴式变量泵 液压马达、全回转 6.7 2.2 45 60 514 反铲 上海建筑机械厂 R942HD 0.4~2.0 31.1 125.04/2150 全功率变量 30 2×200 双联轴向变量泵 液压马达、全回转 0~7.8 0~2.6 80 67 520 长江挖掘机厂 WY160A 1.6 38.5 128.71/1800 全功率变量 28 2×220 斜轴式轴向柱塞泵 液压马达、全回转 6.9 1.77 80 88 528 回转机构 正铲、反铲、正铲、反铲、抓斗 抓斗 最大挖掘深度 最大挖掘半径 反铲 最大挖掘高度 最大卸载高度 最大挖掘力 最大挖掘高度 正铲 最大挖掘半径 最大挖掘深度 最大卸载高度 理论生产率 全长 外形尺寸 全宽 全高 mm kN mm m3/h mm 3000 4800 3640 2400 17 38 5030 1687 2200 4500 7380 7300 5040 51 90~120 7160 2430 2670 5140 8460 7490 5600 100 6350 6540 2960 3960 120 9280 2650 3220 5703 9030/1200 7570 5390 120 7000 7900 2850 4200 200 9530 3100 3400 5855 10535 9015 7345 113.4 200 3000 3148 8100 11600 9500 7550 斗杆155,铲斗146 7800 8600 2800 3900 10265 3258 3330 6100 10600 8100 5830 压铲180,正铲200 8100 8050 3250 5700 280 反铲10900,正铲7600 3500 4050
图6-184 基坑放坡开挖布置图
6-2-9-4 深基坑土方开挖的注意事项
1.土方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2.防止深基坑挖土后土体回弹变形过大
深基坑土体开挖后,地基卸载,土体中压力减少,土的弹性效应将使基坑底面产生一定的回弹变形(隆起)。回弹变形量的大小与土的种类、是否浸水、基坑深度、基坑面积、暴露时间及挖土顺序等因素有关。如基坑积水,粘性土因吸水使土的体积增加,不但抗剪强度降低,回弹变形亦增大,所以对于软土地基更应注意土体的回弹变形。回弹变形过大将加大建筑物的后期沉降。宝钢施工时曾用有限元法预测过挖深32.2m的热轧厂铁皮坑的回弹变形,最大值约354mm,实测值也与之接近。
由于影响回弹变形的因素比较复杂,回弹变形计算尚难准确。如基坑不积水,暴露时间不太长,可认为土的体积在不变的条件下产生回弹变形,即相当于瞬时弹性变形,可把挖去的土重作为负荷载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回弹变形。
施工中减少基坑回弹变形的有效措施,是设法减少土体中有效应力的变化,减少暴露时间,并防止地基土浸水。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后,均应保证井点降水正常进行,并在挖至设计标高后,尽快浇筑垫层和底板。必要时,可对基础结构下部土层进行加固。
3.防止边坡失稳
深基础的土方开挖,要根据地质条件(特别是打桩之后)、基础埋深、基坑暴露时间挖土及运土机械、堆土等情况,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目前挖土机械多用斗容量1m3的反铲挖土机,其实际有效挖土半径约5~6m,而挖土深度为4~6m,习惯上往往一次挖到深度,这样挖土形成的坡度约1:1。由于快速卸荷、挖土与运输机械的振动,如果再于开挖基坑的边缘2~3m范围内堆土,则易于造成边坡失稳。
挖土速度快即卸载快,迅速改变了原来土体的平衡状态,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呈流塑状态的软土对水平位移极敏感,易造成滑坡。
边坡堆载(堆土、停机械等)给边坡增加附加荷载,如事先未经详细计算,易形成边坡失稳。上海某工程在边坡边缘堆放3m高的土,已挖至-4m标高的基
坑,一夜间又上升到-3.8m,后经突击卸载,组织堆土外运,才避免大滑坡事故。
4.防止桩位移和倾斜
打桩完毕后基坑开挖,应制订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
对先打桩后挖土的工程,由于打桩的挤土和动力波的作用,使原处于静平衡状态的地基土遭到破坏。对砂土甚至会形成砂土液化,地下水大量上升到地表面,原来的地基强度遭到破坏。对粘性土由于形成很大的挤压应力,孔隙水压力升高,形成超静孔隙水压力,土的抗剪强度明显降低。如果打桩后紧接着开挖基坑,由于开挖时的应力释放,再加上挖土高差形成一侧卸荷的侧向推力,土体易产生一定的水平位移,使先打设的桩易产生水平位移。软土地区施工,这种事故已屡有发生,值得重视。为此,在群桩基础的桩打设后,宜停留一定时间,并用降水设置预抽地下水,待土中由于打桩积聚的应力有所释放,孔隙水压力有所降低,被扰动的土体重新固结后,再开挖基坑土方。而且土方的开挖宜均匀、分层,尽量减少开挖时的土压力差,以保证桩位正确和边坡稳定。
5.配合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
深基坑的支护结构,随着挖土加深侧压力加大,变形增大,周围地面沉降亦加大。及时加设支撑(土锚),尤其是施加预紧力的支撑,对减少变形和沉降有很大的作用。为此,在制订基坑挖土方案时,一定要配合支撑(土锚)加设的需要,分层进行挖土,避免片面只考虑挖土方便而妨碍支撑的及时加设,造成有害影响。
近年来,在深基坑支护结构中混凝土支撑应用渐多,如采用混凝土支撑,则挖土要与支撑浇筑配合,支撑浇筑后要养护至一定强度才可继续向下开挖。挖土时,挖土机械应避免直接压在支撑上,否则要采取有效措施。
如支护结构设计采用盆式挖土时,则先挖去基坑中心部位的土,周边留有足够厚度的土,以平衡支护结构外面产生的侧压力,待中间部位挖土结束、浇筑好底板、并加设斜撑后,再挖除周边支护结构内面的土。采用盆式挖土时,底板要允许分块浇筑,地下室结构浇筑后有时尚需换撑以拆除斜撑,换撑时支撑要支承在地下室结构外墙上,支承部位要慎重选择并经过验算。
挖土方式影响支护结构的荷载,要尽可能使支护结构均匀受力,减少变形。
为此,要坚持采用分层、分块、均衡、对称的方式进行挖土。
6-2-9-5 土方开挖阶段的应急措施
土方开挖有时会引起围护墙或临近建筑物、管线等产生一些异常现象。此时需要配合有关人员及时进行处理,以免产生大祸。
1.围护墙渗水与漏水
土方开挖后支护墙出现渗水或漏水,对基坑施工带来不便,如渗漏严重时则往往会造成土颗粒流失,引起支护墙背地面沉陷甚至支护结构坍塌。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一旦出现渗水或漏水应及时处理,常用的方法有: 对渗水量较小,不影响施工也不影响周边环境的情况,可采用坑底设沟排水的方法。对渗水量较大,但没有泥砂带出,造成施工困难,而对周围影响不大的情况,可采用“引流-修补”方法。即在渗漏较严重的部位先在围护墙上水平(略向上)打入一根钢管,内径20~30mm,使其穿透支护墙体进入墙背土体内,由此将水从该管引出,而后将管边围护墙的薄弱处用防水混凝土或砂浆修补封堵,待修补封堵的混凝土或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将钢管出水口封住。如封住管口后出现第二处渗漏时,按上面方法再进行“引流-修补”。如果引流出的水为清水,周边环境较简单或出水量不大,则不作修补也可,只需将引入基坑的水设法排出即可。
对渗、漏水量很大的情况,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漏水位置离地面不深处,可将支护墙背开挖至漏水位置下500~1000mm,在支护墙后用密实混凝土进行封堵。如漏水位置埋深较大,则可在墙后采用压密注浆方法,浆液中应掺入水玻璃,使其能尽早凝结,也可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方法。采用压密注浆时应注意,其施工对支护墙会产生一定压力,有时会引起支护墙向坑内较大的侧向位移,这在重力式或悬臂支护结构中更应注意,必要时应在坑内局部回土后进行,待注浆达到止水效果后再重新开挖。
2.防止围护墙侧向位移发展
基坑开挖后,支护结构发生一定的位移是正常的,但如位移过大,或位移发展过快,则往往会造成较严重的后果。如发生这种情况,应针对不同的支护结构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1)重力式支护结构
对水泥土墙等重力式支护结构,其位移一般较大,如开挖后位移量在基坑深度的1/100以内,尚应属正常,如果位移发展渐趋于缓和,则可不必采取措施。如果位移超过1/100或设计估计值,则应予以重视。首先应做好位移的监测,绘制位移一时间曲线,掌握发展趋势。重力式支护结构一般在开挖后1~2d内位移发展迅速,来势较猛,以后7d内仍会有所发展,但位移增长速率明显下降。如果位移超过估计值不太多,以后又趋于稳定,一般不必采取特殊措施,但应注意尽量减小坑边堆载,严禁动荷载作用于围护墙或坑边区域;加快垫层浇筑与地下室底板施工的速度,以减少基坑敞开时间;应将墙背裂缝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灌满,防止雨水、地面水进入基坑及浸泡支护墙背土体。对位移超过估计值较多,而且数天后仍无减缓趋势,或基坑周边环境较复杂的情况,同时还应采取一些附加措施,常用的方法有:水泥土墙背后卸荷,卸土深度一般2m左右,卸土宽度不宜小于3m;加快垫层施工,加厚垫层厚度,尽早发挥垫层的支撑作用;加设支撑,支撑位置宜在基坑深度的1/2处,加设腰梁加以支撑(图6-189)。
图6-189 水泥土墙加临时支撑
(a)对撑;(b)竖向斜撑
1-水泥土墙;2-围檩;3-对撑;4-吊索;5-支承型钢; 6-竖向斜撑;7-铺地型钢;8-板桩;9-混凝土垫层
(2)悬臂式支护结构
悬臂式支护结构发生位移主要是其上部向基坑内倾斜,也有一定的深层滑动。
防止悬臂式支护结构上部位移过大的应急措施较简单,加设支撑或拉锚都是十分有效的,也可采用支护墙背卸土的方法。
防止深层滑动也应及时浇筑垫层,必要时也可加厚垫层,以形成下部水平支撑。
(3)支撑式支护结构
由于支撑的刚度一般较大,带有支撑的支护结构一般位移较小,其位移主要是插入坑底部分的支护桩墙向内变形。为了满足基础底板施工需要,最下一道支撑离坑底总有一定距离,对一道支撑的支护结构,其支撑离坑底距离更大,支护墙下段的约束较小,因此在基坑开挖后,围护墙下段位移较大,往往由此造成墙背土体的沉陷。因此,对于支撑式支护结构,如发生墙背土体的沉陷,主要应设法控制围护桩(墙)嵌入部分的位移,着重加固坑底部位,具体措施有:
1)增设坑内降水设备,降低地下水。如条件许可,也可在坑外降水; 2)进行坑底加固,如采用注浆、高压喷射注浆等提高被动区抗力; 3)垫层随挖随浇,对基坑挖土合理分段,每段土方开挖到底后及时浇筑垫层;
4)加厚垫层、采用配筋垫层或设置坑底支撑。
对于周围环境保护很重要的工程,如开挖后发生较大变形后,可在坑底加厚垫层,并采用配筋垫层,使坑底形成可靠的支撑,同时加厚配筋垫层对抑制坑内土体隆起也非常有利。减少了坑内土体隆起,也就控制了支护墙下段位移。必要时还可在坑底设置支撑,如采用型钢,或在坑底浇筑钢筋混凝土暗支撑(其顶面与垫层面相同),以减少位移,此时,在支护墙根处应设置围檩,否则单根支撑对整个支护墙的作用不大。
如果是由于支护墙的刚度不够而产生较大侧向位移,则应加强支护墙体,如在其后加设树根桩或钢板桩,或对土体进行加固等。
3.流砂及管涌的处理
在细砂、粉砂层土中往往会出现局部流砂或管涌的情况,对基坑施工带来困难。如流砂等十分严重则会引起基坑周围的建筑、管线的倾斜、沉降。
对轻微的流砂现象,在基坑开挖后可采用加快垫层浇筑或加厚垫层的方法“压注”流砂。对较严重的流砂应增加坑内降水措施,使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0.5~1m左右。降水是防治流砂的最有效的方法。
管涌一般发生在围护墙附近,如果设计支护结构的嵌固深度满足要求。则造成管涌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坑底的下部位的支护排桩中出现断桩,或施打未及标高,或地下连续墙出现较大的孔、洞,或由于排桩净距较大,其后止水帷幕又出
现漏桩、断桩或孔洞,造成管涌通道所致。如果管涌十分严重也可在支护墙前再打设一排钢板桩,在钢板桩与支护墙间进行注浆,钢板桩底应与支护墙底标高相同,顶面与坑底标高相同,钢板桩的打设宽度应比管涌范围较宽3~5m。
4.临近建筑与管线位移的控制
基坑开挖后,坑内大量土方挖去,土体平衡发生很大变化,对坑外建筑或地下管线往往也会引起较大的沉降或位移,有时还会造成建筑的倾斜,并由此引起房屋裂缝,管线断裂、泄漏。基坑开挖时必须加强观察,当位移或沉降值达到报警值后,应立即采取措施。
对建筑的沉降的控制一般可采用跟踪注浆的方法。根据基坑开挖进程,连续跟踪注浆。注浆孔布置可在围护墙背及建筑物前各布置一排,两排注浆孔间则适当布置。注浆深度应在地表至坑底以下2~4m范围,具体可根据工程条件确定。此时注浆压力控制不宜过大,否则不仅对围护墙会造成较大侧压力,对建筑本身也不利。注浆量可根据支护墙的估算位移量及土的空隙率来确定。采用跟踪注浆时,应严密观察建筑的沉降状况,防止由注浆引起土体搅动而加剧建筑物的沉降或将建筑物抬起。对沉降很大,而压密注浆又不能控制的建筑,如其基础是钢筋混凝土的,则可考虑采用静力锚杆压桩的方法。
如果条件许可,在基坑开挖前对临近建筑物下的地基或支护墙背土体先进行加固处理,如采用压密注浆、搅拌桩、静力锚杆压桩等加固措施,此时施工较为方便,效果更佳。
对基坑周围管线保护的应急措施一般有两种方法: (1)打设封闭桩或开挖隔离沟
对地下管线离开基坑较远,但开挖后引起的位移或沉降又较大的情况,可在管线靠基坑一侧设置封闭桩,为减小打桩挤土,封闭桩宜选用树跟桩,也可采用钢板桩、槽钢等,施打时应控制打桩速率,封闭板桩离管线应保持一致距离,以免影响管线。
在管线边开挖隔离沟也对控制位移有一定作用,隔离沟应与管线有一定距离,其深度宜与管线埋深接近或略深,在靠管线一侧还应做出一定坡度。
(2)管线架空
对地下管线离基坑较近的情况,设置隔离桩或隔离沟既不易行也无明显效
果,此时可采用管线架空的方法。管线架空后与围护墙后的土体基本分离,土体的位移与沉降对它影响很小,即使产生一定位移或沉降后,还可对支承架进行调整复位。
管线架空前应先将管线周围的土挖空,在其上设置支承架,支承架的搁置点应可靠牢固,能防止过大位移与沉降,并应便于调整其搁置位置。然后将管线悬挂于支承架上,如管线发生较大位移或沉降,可对支承架进行调整复位,以保证管线的安全。图6-190是某高层建筑边管道保护支承架的示意图。
图6-190 管道支承架
1-管道;2-支承架;3-临近高层建筑;4-支护结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