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金融脱媒下商业银行何去何从

2020-03-13 来源:好走旅游网
财经论坛 金融脱媒下商业银行何去何从 _徐佩佩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业的全面开放,“金融脱媒”现象日益严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资 商业银行面临严峻挑战。’但资本市场在分流了银行传统业务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良机。本文从“金融 脱媒”源头溯起,回望二十世纪中后期西方“金融脱媒”,探讨中国金融体系下金融脱媒的机理,并尝试找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金融脱媒Q条例商业银行金融中介金融创新中间业务多元化综合经营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动的范围、质量直接影响到 择,对银行的资金依赖性不断降低。2009年,我国直接和间接融 经济活动的绩效,而几乎所有金融活动都是以金融中介机构为中心 资总量是1 1.6万亿元左右,其中9.6万亿元是间接融资,2万亿元左 展开的,因此,金融中介在经济活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随 右是直接融资,占比17%。 着经济金融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投融资渠 直接融资不但成本更为低廉,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的自我完善。 道不断增加,与银行存款和贷款相比,直接投资或直接融资在成本 对于提升企业市场认可度和自身形象大有裨益,因此,有实力的大 与收益方面更占有优势,商业银行在此发展进程中,其“金融中 型企业都倾向于绕开银行这个金融中介直接从市场融资。 介”的地位被逐渐削弱,一个新的概念——“脱媒”便应运而生。 1.IPO的力量 事实上,现在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正是“金融脱 2O世纪gO年代以来,随着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成立,一些业 媒”。那么什么是“金融脱媒”? 绩优良的大公司通过股票或债券市场融资,对银行的依赖性逐步降 一、西方的“金融脱媒” 低,银行公司客户群体的质量趋于下降,对银行业的公司发展产生 1929年之后’,美国经历了一场经济大萧条,金融市场开始了 了一定的影响。截至2009年底,沪深A股市场总市值为24-27万亿 一个管制时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颁布了一系列金融管理条例, 元人民币,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场。目 其中第Q条明确要求对存款利率进行管制——“银行对于活期存款 前国有控股的境内外上市公司共1000余家,其国有权益和实现利 不得公开支付利息,并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利率设定最高限 润分别约占全国国有企业的17%和46%,累计筹集资金超过1万亿 度”,即禁止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会员银行对它所吸收的活期存款 元。 (30天以下)支付利息,并对上述银行所吸收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 2.集团财务公司的涌现 款规定了2.5%的利率上限,且一直维持至1957年。Q条例的实行 据中国财务公司协会统计,截至目前,大型国企创办财务公 一方面使商业银行获得了低成本资金,但另一方面使人们感到将存 司并获得经营牌照的,已经有88家拥有资产500亿美元。中国人民 款存到商业银行是不合算的,因此就有一些机构提供类似于存款的 银行[2000]第3号令《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有关条款精 工具,以逃避Q条例的限制。于是金融“脱媒”出现了。 神突出了财务公司作为一类金融机构的特色,确定了“财务公司为 “金融脱媒”这个上世纪6O年代在美国出现的新名词在当时是 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及产品销售提供金融服 指在定期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条件下,当货币市场利率水平高于存款 务,以中长期业务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新办法允许财务公司 机构可支付的存款利率水平时.存款机构的存款资金就会大量流向 有融资功能、投资功能以及中介功能等。财务公司具备依法融资、 货币市场工具的现象。其实,这只是一种狭义的说法。 投资、中介功能,作为一个非银行金融机构依托于集团,为集团服 从金融市场运行的核心机构这一角度考察,金融市场可划分为 务,支持企业集团发展。随着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迅速崛起, 借贷市场(间接融资)和证券市场(直接融资)。随着以资本市场 企业资金调配能力加强,不仅分流了公司客户在银行的存、贷款 为中心的新金融商品的开发和需求的创造,证券市场的功能日趋凸 量,而且开始替代银行提供财务顾问、融资安排等服务,对银行业 现,而银行的媒介作用则趋于萎缩。因此,广义地讲。金融脱媒不 务造成了强有力的;中击。 仅是指存款资金直接流向高息资产,而且是指资金需求方抛开金融 3.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以及公司债的发行造成了银行大企业 中介直接在货币市场发行短期债务工具。 客户的流失和优质贷款被替换,直接导致了其贷款利息收入的下 二、金融脱媒在中国的现状 降。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我国银行业同样面临着 2009年,短期融资券共发行263期合计461 2.o5.f ̄元,发行期 “金融脱媒”问题的困扰。长期以来,间接融资一直在中国社会 数同比下降2.23%,发行金额同比上升6.31%;中期票据在2009 经济生活中占有支配地位,银行储蓄成为居民金融投资的基本渠 年的发行规模达到1 74期6987' ̄元,发行期数和发行总额同比分 道。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多样化投资工具的日益普遍,企业和个 别增长424 39%和302.25%;企业债在2009年的发行规模达到1 89 人的投资和储蓄分流不断加快,储蓄资产在社会金融资产中所占的 期4237.33亿元,发行期数和发行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62.50%和 比重持续下降。同时,伴随着中国政府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支持资本 77 90%。 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种提供直接融资的金融机构不断出现,金 另外~方面,国家的政策导向对于直接融资市场非常有利。 融创新工具也不断推陈出新,企业和个人的融资决策有了更多的选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积 《商场现代化》2010年3月(上旬刊】总第604期 财经论坛 极扩大直接融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股权和债券融资 理公司的设立大力发展基金投资业务,投资买卖公司债券、金融债 规模,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政 券以及有可能推出的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等;在负债业务方面,发行 府工作报告用“积极”一词来描述扩大直接融资。可见。直接融资 金融债,吸收证券结算中的交易结算资金、市场保证金、风险基金 市场在中国将有着迅猛发展,随之而来。中国的“金融脱媒”将更 加严重。长期在社会信用中居于垄断地位的中国商业银行将临着严 的峻挑战。 以及一级市场上的申购资金,吸收金融同业存款等。 (3)拓展中间业务收入。面对2010年存款准备金率不断提高、 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稀缺,监管部门调控严格、贷款余额按月控制。 三、商业银行何去何从 信贷利差收窄、市场竞争加剧的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表外业务收 多年坐享高利差“盛宴”的中国银行业已进入一个硝烟弥漫市 入已成为中国金融机构的主要利润来源和竞争焦点。中间业务的优 场环境。金融脱媒下,商业银行旧有的经营方式显得僵化陈旧。主 势在于对经济周期依赖较小、占用资本金较少、风险控制较易。因 动适应,加快变革,早日实现由传统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飞跃, 的发展应该是互补的,而非互斥。资本市场的发展,挤占了银行传 统业务的规模,但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利润空间。 此,中间业务发展的规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商业银行的服 从数据看,2009年前三季度,工行实现净手续费和佣金收入 411亿元,同比增长18-7%,占整个营业收入的比重达18.2%,同 比提高3.3个百分点;中行手续费及佣金收支净额为345.13亿元, 是我国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实,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 务水平和竞争发展能力。 1.美国的经验 上世纪90年代,为了应对金融脱媒带来的经营危机,美国商业 同比增长8.39%,其中第三季度手续费及佣金收支净额达1 15 58亿 银行在全面改革中调整了经营战略,转变了传统的盈利模式,主要 元,较去年第三季度大幅增长21.97%;建行前三季度手续费及佣 表现在三个方面: 源,通过上市,美国商业银行实现了自身管理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 金净收入357.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94%;交行实现净手续 还需要加快发展资金清算结算、基金托管、企业年金业务、代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利用资本市场高速发展这一重要资 费收入85.33亿元,同比增长25.23%。 的完善,建立起了稳定的资本补足机制,很好地扩大了其社会影响 理证券买卖、代理保险、财务顾问、理财服务、资产管理、金融衍 力;同时也保证了商业银行股权的高度分散,防止集权,杜绝了大 生业务、企业并购等新型中间业务。 股东操纵银行的现象。从而便于银行管理层能够作出更为客观和专 业的经营决策。 (4)由“批发银行”向“主体银行”转变,加大中小企业贷款 力度和个人信贷市场。目前,大企业的融资渠道在拓宽;而另一方 (2)调整业务构成。在保有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努力进行金 面,中小企业一般来说自有资金偏少,融资渠道偏窄又急于发展, 融产品的创新,调整业务结构,提升银行零售业务、资本市场业务 这样的企业必将成为银行今后的主要客户群体和主要的盈利来源。 和资产管理业务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新业务和新产品为银行 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及时拓展中小企业业务和居民 开辟了新的空间和增长点。 务,丰富利润来源。 2中国商业银行的可考虑对策 显而易见,中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存款立行”指导方针在金融 金融业务,大力进行客户结构的调整与改善。而营造良好的金融生 (3)重视中间业务收入。大力开展不占用风险资产的表外业 态环境,规范金融生态秩序,强化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以保 护债权为中心,规范有序的社会法律和信用环境以降低交易成本, 则是大力开发中小企业和个人信贷市场的关键。 不经意间, “金融脱媒”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不得不面对的一 脱媒的影响下,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 “金融脱媒”深化促使商业 个现实问题。随着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面对金融脱媒的 银行依赖传统存贷业务为主的经营模式转化为:既依赖传统网点吸 态势日益显现.日益融入全球金融市场的中国商业银行应通过转变 收存款,也依赖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既依赖传统的信贷 经营理念和转换业务经营模式、调整客户结构和资产负债结构、加 业务。也依赖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投资和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可以寻求的对策如下: (1)利用资本市场。通过上市完善自身的治理结构、扩大资本 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和加强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等措 施,实现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宪.努力构建股份制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平台【『Il中国 金融,2006(12):16—18 来源和社会影响力;通过市场化的并购活动实现银行业务的迅速扩 张,促进金融服务的全面化发展,为银行争取更广大的客户群体; 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将危机转化为契机。 f21.赵立航.混业经营模式分析与抉择【J J.上海经济研 究,2006(1):81—89 (2)以客户为中心,变单一经营为多元综合经营。不断推出更 加适合客户和市场的产品,积极进行金融产品创新,通过大力推进 综合化经营步伐,努力形成利差收入与非利差收入相对均衡的盈利 『31韩莹.试析金融脱媒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新疆财 经,2007,(1):56—59. f41苏福国.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U】.金融与证 格局,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确保在金融脱媒的情况下实现盈利 券,2007,(2):42—43. 的稳定增长。综合化经营不仅可以提高服务效率,还能有效地分散 融资、股票质押贷款、债券质押融资、证券承销贷款、企业并购贷 款、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融资等业务,以及通过银行系基金管 『51李军.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U】.中国金 f6】胡浩.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问题研究【I】.宏观经济研 究,2006(6):11—16 2006,(14):12—14. 和降低经营风险,最终增加盈利。在资产业务方面,大力发展票据 融,◇ 《商场现代化》2010年3月(上旬刊)总第604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