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精心选一选: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1
2的绝对值是( ) A.1
2 B.−1
2 C.2
D.−2
2.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3𝑎−𝑎=0 B.𝑎⋅𝑎2
=𝑎3
C.𝑎4
÷𝑎3
=𝑎2
D.(𝑎3)2=𝑎5
3. 一组数据3,3,4,6,8,9的中位数是( ) A.4 B.5
C.5.5
D.6
4. 图中三视图对应的几何体是( )
A.
B.
C.
D.
5. 菱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对边相等
B.对角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对角线互相垂直
6. 如图,𝑂𝑃是∠𝐴𝑂𝐵的平分线,点𝐶,𝐷分别在角的两边𝑂𝐴,𝑂𝐵上,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𝑃𝑂𝐶≅△𝑃𝑂𝐷的选项是( )
第1页 共26页
A.𝑃𝐶⊥𝑂𝐴,𝑃𝐷⊥𝑂𝐵 B.𝑂𝐶=𝑂𝐷 C.∠𝑂𝑃𝐶=∠𝑂𝑃𝐷 D.𝑃𝐶=𝑃𝐷
7. 关于𝑥的一元二次方程𝑥2+𝑎𝑥−1=0的根的情况是( ) A.没有实数根
B.只有一个实数根
C.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8. 规定: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小于周角)后能和自身重合,则称此图形为旋转对称图形.下列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且有一个旋转角为60∘的是( ) A.正三角形 B.正方形
C.正六边形
D.正十边形
9. 如图,在△𝐴𝐵𝐶中,∠𝐴𝐶𝐵=90∘,𝐴𝐶=𝐵𝐶=4,将△𝐴𝐵𝐶折叠,使点𝐴落在𝐵𝐶边上的点𝐷处,𝐸𝐹为折痕,若𝐴𝐸=3,则sin∠𝐵𝐹𝐷的值为( )
A.1
2√2√23
3 B.
3
C.4 D.5
10.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𝐴(0, 2),在𝑥轴上任取一点𝑀,完成以下作图步骤:
①连接𝐴𝑀.作线段𝐴𝑀的垂直平分线𝑙1,过点𝑀作𝑥轴的垂线𝑙2,记𝑙1,𝑙2的交点为𝑃;
第2页 共26页
◎
②在𝑥轴上多次改变点𝑀的位置,用①的方法得到相应的点𝑃,把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顺次连接起来,得到的曲线是( ) A.直线
B.抛物线
C.双曲线
D.双曲线的一支
16. 魏朝时期,刘徽利用图中通过“以盈补虚,出入相补”的方法,即“勾自乘为朱方,股自乘为青方,令出入相补,各从其类”,证明了勾股定理,若图中𝐵𝐹=1,𝐶𝐹=2,则𝐴𝐸的长为________.
二、细心填一填: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 莆田市海岸线蜿蜒曲折,长达217000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17000为________.
1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𝑃(−1, 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
三、耐心做一张:本大题共10小题,共86分
17. 计算:|√2−3|−√16+(3)0.
13. 已知直线𝑎 // 𝑏,一块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若∠1=37∘,则∠2=________.
14. 在大课间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小红在全校随机抽取一部分同学就“一分钟跳绳”进行测试,并以测试数据为样本绘制如图所示的部分频数分布直方图(从左到右依次分为六个小组,每小组含最小值,不含最大值)和扇形统计图,若“一分钟跳绳”次数不低于130次的成绩为优秀,全校共有1200名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估计该校学生“一分钟跳绳”成绩优秀的人数为________人.
18. 先化简,再求值:𝑥−2−𝑥2−4÷𝑥+2,其中𝑥=−1.
19. 解不等式组:{
20. 小梅家的阳台上放置了一个晒衣架如图1,图2是晒衣架的侧面示意图,𝐴,𝐵两点立于地面,将晒衣架稳固张开,测得张角∠𝐴𝑂𝐵=62∘,立杆𝑂𝐴=𝑂𝐵=140𝑐𝑚,小梅的连衣裙穿在衣架后的总长度为122𝑐𝑚,问将这件连衣裙垂挂在晒衣架上是否会拖落到地面?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参考数据:sin59∘≈0.86,cos59∘≈0.52,tan59∘≈1.66)
𝑥−3(𝑥−2)≥4①, 1+2𝑥
>𝑥−1②.
3𝑥+2
𝑥−1
1
1
̂的长为________(结果保留15. 如图,𝐶𝐷为⊙𝑂的弦,直径𝐴𝐵为4,𝐴𝐵⊥𝐶𝐷于𝐸,∠𝐴=30∘,则𝐵𝐶
21. 在一次数学文化课题活动中,把一副数学文化创意扑克牌中的4张扑克牌(如图所示)洗匀后正面向下放
在桌面上,从中随机抽取2张牌,请你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抽取的2张牌的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概
𝜋).
率.
第3页 共26页 ◎ 第4页 共26页
22. 甲车从𝐴地驶往𝐵地,同时乙车从𝐵地驶往𝐴地,两车相向而行,匀速行驶,甲车距𝐵地的距离𝑦(𝑘𝑚)与行
由.
25. 若正方形有两个相邻顶点在三角形的同一条边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三角形的另两条边上,则正方形称为三角形该边上的内接正方形,△𝐴𝐵𝐶中,设𝐵𝐶=𝑎,𝐴𝐶=𝑏,𝐴𝐵=𝑐,各边上的高分别记为ℎ𝑎,ℎ𝑏,
驶时间𝑥(ℎ)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乙车的速度是60𝑘𝑚/ℎ(1)求甲车的速度;
ℎ𝑐,各边上的内接正方形的边长分别记为𝑥𝑎,𝑥𝑏,𝑥𝑐
1
1ℎ𝑎
(2)当甲乙两车相遇后,乙车速度变为𝑎(𝑘𝑚/ℎ),并保持匀速行驶,甲车速度保持不变,结果乙车比甲车晚38分钟到达终点,求𝑎的值.
23. 如图,在▱𝐴𝐵𝐶𝐷中,∠𝐵𝐴𝐶=90∘,对角线𝐴𝐶,𝐵𝐷相交于点𝑃,以𝐴𝐵为直径的⊙𝑂分别交𝐵𝐶,𝐵𝐷于点𝐸,
(1)模拟探究:如图,正方形𝐸𝐹𝐺𝐻为△𝐴𝐵𝐶的𝐵𝐶边上的内接正方形,求证:+
𝑎
=
1𝑥𝑎
;
(2)特殊应用:若∠𝐵𝐴𝐶=90∘,𝑥𝑏=𝑥𝑐=2,求+的值;
𝑏
𝑐1
1
𝑄,连接𝐸𝑃并延长交𝐴𝐷于点𝐹.(1)求证:𝐸𝐹是⊙𝑂的切线;
(2)求证:𝐸𝐹2=4𝐵𝑃⋅𝑄𝑃.
24. 如图,反比例函数𝑦=𝑥(𝑥>0)的图象与直线𝑦=𝑥交于点𝑀,∠𝐴𝑀𝐵=90∘,其两边分别与两坐标轴的正半轴交于点𝐴,𝐵,四边形𝑂𝐴𝑀𝐵的面积为6.
26. 如图,抛物线𝐶1:𝑦=−√3𝑥2+2√3𝑥的顶点为𝐴,与𝑥轴的正半轴交于点𝐵.
(1)将抛物线𝐶1上的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求变换后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将抛物线𝐶1上的点(𝑥, 𝑦)变为(𝑘𝑥, 𝑘𝑦)(|𝑘|>1),变换后得到的抛物线记作𝐶2,抛物线𝐶2的顶点为𝐶,点𝑃在抛物线𝐶2上,满足𝑆△𝑃𝐴𝐶=𝑆△𝐴𝐵𝐶,且∠𝐴𝐶𝑃=90∘. ①当𝑘>1时,求𝑘的值;
②当𝑘<−1时,请直接写出𝑘的值,不必说明理由.
(1)求𝑘的值;
(2)点𝑃在反比例函数𝑦=𝑥(𝑥>0)的图象上,若点𝑃的横坐标为3,∠𝐸𝑃𝐹=90∘,其两边分别与𝑥轴的正半轴,直线𝑦=𝑥交于点𝐸,𝐹,问是否存在点𝐸,使得𝑃𝐸=𝑃𝐹?若存在,求出点𝐸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第5页 共26页 ◎ 第6页 共26页
𝑘𝑘
(3)拓展延伸:若△𝐴𝐵𝐶为锐角三角形,𝑏<𝑐,请判断𝑥𝑏与𝑥𝑐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6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精心选一选: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答案】 A
【考点】 绝对值 【解析】
根据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解答. 【解答】 解:|−1
1
2|=2, ∴ −1
1
2
的绝对值是2
.
故选𝐴. 2.
【答案】 B
【考点】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除法 合并同类项
【解析】
分别根据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和幂的乘方分别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𝐴、3𝑎−2𝑎=𝑎,故𝐴不正确; 𝐵、𝑎⋅𝑎2=𝑎3,故𝐵正确; 𝐶、𝑎4÷𝑎3=𝑎,故𝐶不正确; 𝐷、(𝑎3)2=𝑎6,故𝐷不正确; 3. 【答案】 B
【考点】 中位数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可以求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解答】
解:数据3,3,4,6,8,9的中位数是:4+62
=5,
故选𝐵.
第7页 共26页4.
【答案】 C
【考点】
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解析】
由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此几何体为柱体,根据俯视图可判断出此上面是圆柱体,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由主视图可以推出这个几何体是上下两个大小不同的柱体, 从左视图推出这两个柱体的宽度相同,
从俯视图推出上面是圆柱体,直径等于下面柱体的宽. 由此可以判断对应的几何体是选项𝐶. 故选𝐶. 5.
【答案】 D
【考点】 菱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
由菱形的性质可得: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而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则可求得答案. 【解答】
∵ 菱形具有的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角线互相垂直; 平行四边形具有的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 菱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对角线互相垂直. 6.
【答案】 D
【考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
要得到△𝑃𝑂𝐶≅△𝑃𝑂𝐷,现有的条件为有一对角相等,一条公共边,缺少角,或着是边,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于是答案可得. 【解答】
解:A.𝑃𝐶⊥𝑂𝐴,𝑃𝐷⊥𝑂𝐵得出∠𝑃𝐶𝑂=∠𝑃𝐷𝑂=90∘,根据AAS判定定理成立; B.𝑂𝐶=𝑂𝐷,根据SAS判定定理成立;
C.∠𝑂𝑃𝐶=∠𝑂𝑃𝐷,根据ASA判定定理成立; D.𝑃𝐶=𝑃𝐷,根据SSA无判定定理不成立, 故选D. 7. 【答案】 D
第8页 共26页
◎
【考点】 根的判别式 【解析】
先计算判别式的值,然后非负数的性质和判别式的意义判断方程根的情况. 【解答】
解:∵ 𝛥=𝑎2+4>0,
∴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故选𝐷. 8. 【答案】 C
【考点】 旋转对称图形 【解析】
分别求出各旋转对称图形的最小旋转角,继而可作出判断. 【解答】
解:选项𝐴,正三角形的最小旋转角是120∘,故此选项错误; 选项𝐵,正方形的旋转角度是90∘,故此选项错误; 选项𝐶,正六边形的最小旋转角是60∘,故此选项正确; 选项𝐷,正十角形的最小旋转角是36∘,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𝐶. 9.
【答案】 A
【考点】
等腰直角三角形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及其应用问题. 【解答】
解:∵ 在△𝐴𝐵𝐶中,∠𝐴𝐶𝐵=90∘,𝐴𝐶=𝐵𝐶=4,∴ ∠𝐴=∠𝐵,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𝐷𝐸𝐹≅△𝐴𝐸𝐹,
∴ 𝐷𝐸=𝐴𝐸=3,∠𝐸𝐷𝐹=∠𝐴,∴ 𝐶𝐸=4−3=1,∠𝐸𝐷𝐹=∠𝐵, ∵ ∠𝐶𝐷𝐸+∠𝐵𝐷𝐹+∠𝐸𝐷𝐹=∠𝐵𝐹𝐷+∠𝐵𝐷𝐹+∠𝐵=180∘, ∴ ∠𝐶𝐷𝐸=∠𝐵𝐹𝐷.
∴ 在𝑅𝑡△𝐸𝐶𝐷中,sin∠𝐶𝐷𝐸=𝐶𝐸
1
𝐸𝐷=3, ∴ sin∠𝐵𝐹𝐷=1
3. 故选𝐴. 10.
第9页 共26页【答案】 B
【考点】
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作图—基本作图
【解析】
按照给定的作图步骤作图,根据图形中曲线的特征即可得出该曲线为抛物线. 【解答】
解:根据作图步骤作图,如图所示. 由此即可得出该曲线为抛物线.
故选𝐵/
二、细心填一填: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
【答案】 2.17×105 【考点】
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解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𝑎×10𝑛的形式,其中1≤|𝑎|<10,𝑛为整数.确定𝑛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𝑎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𝑛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𝑛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𝑛是负数. 【解答】
解:将217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217000=2.17×105. 故答案为:2.17×105. 12.
【答案】 (2, 2) 【考点】
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解析】
将点𝑃的横坐标加3,纵坐标不变即可求解. 【解答】
◎ 第10页 共26页
解:点𝑃(−1, 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是(−1+3, 2),即(2, 2). 故答案为(2, 2). 13.
【答案】 53∘
【考点】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
首先作平行线,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1+∠2=90∘,据此求出∠2的度数. 【解答】
解:作直线𝐴𝐵 // 𝑎, ∵ 𝑎 // 𝑏
∴ 𝐴𝐵 // 𝑎 // 𝑏, ∵ 𝐴𝐵 // 𝑎, ∴ ∠1=∠3, ∵ 𝐴𝐵 // 𝑏, ∴ ∠2=∠4,
∵ ∠3+∠4=90∘, ∴ ∠1+∠2=90∘, ∵ ∠1=37∘,
∴ ∠2=90∘−37∘=53∘,
15. 【答案】 2𝜋 3【考点】 弧长的计算 垂径定理
【解析】
连接𝐴𝐶,由垂径定理的𝐶𝐸=𝐷𝐸,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𝐴𝐶=𝐴𝐷,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𝐶𝐴𝐵=∠𝐷𝐴𝐵=30∘,由圆周角定理得到∠𝐶𝑂𝐵=60∘,根据弧长的计算公式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
解:连接𝐴𝐶,
∵ 𝐶𝐷为⊙𝑂的弦,𝐴𝐵是⊙𝑂的直径, ∴ 𝐶𝐸=𝐷𝐸, ∵ 𝐴𝐵⊥𝐶𝐷, ∴ 𝐴𝐶=𝐴𝐷,
∴ ∠𝐶𝐴𝐵=∠𝐷𝐴𝐵=30∘, ∴ ∠𝐶𝑂𝐵=60∘, ̂的长=∴ 𝐵𝐶
60⋅𝜋×22360
=3𝜋,
2
故答案为53∘.14.
【答案】
480
【考点】
频数(率)分布直方图 用样本估计总体 扇形统计图
故答案为:𝜋.
3
2
16. 【答案】
3√10 【考点】
勾股定理的证明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 𝐵𝐹=1,𝐶𝐹=2,
∴ 𝐵𝐶=𝐵𝐹+𝐶𝐹=1+2=3, ∵ 𝐴𝐵 // 𝐸𝐶, ∴ 𝐶𝐸=𝐶𝐹,即𝐶𝐸=2,
解得:𝐶𝐸=6,
在𝑅𝑡△𝐴𝐷𝐸中,𝐴𝐷=3,𝐷𝐸=𝐷𝐶+𝐶𝐸=3+6=9, 根据勾股定理得:𝐴𝐸=√32+92=3√10. 第11页 共26页 ◎ 第12页 共26页
𝐴𝐵
𝐵𝐹
3
1
【解析】
首先由第二小组有10人,占20%,可求得总人数,再根据各小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求得第四小组的人数,利用总人数260乘以样本中“一分钟跳绳”成绩为优秀的人数所占的比例即可求解. 【解答】
解:总人数是:10÷20%=50(人),
第四小组的人数是:50−4−10−16−6−4=10, 所以该校九年级女生“一分钟跳绳”成绩为优秀的人数是:故答案为:480.
10+6+450
×1200=480,
故答案为:3√10. 三、耐心做一张:本大题共10小题,共86分 17.
【答案】
解:原式=3−√2−4+1 =−√2. 【考点】 实数的运算
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
【解析】
根据绝对值、算术平方根和零指数幂的意义计算. 【解答】
解:原式=3−√2−4+1 =−√2. 18. 【答案】 解:原式=𝑥+2𝑥−2
−
𝑥−1(𝑥+2)(𝑥−2)
⋅(𝑥+2)
=𝑥+2𝑥𝑥−2−−1
𝑥−2 =𝑥+2−𝑥+1
𝑥−2
=
3𝑥−2
,
当𝑥=−1时,原式=3
−1−2=−1. 【考点】
分式的化简求值 【解析】
先把𝑥2−4分解因式和除法运算化为乘法运算,再约分后进行同分母的减法运算得到原式=3
𝑥−2,然后把𝑥的值代入计算即可. 【解答】 解:原式=𝑥+2−
𝑥−1
𝑥−2
(𝑥+2)(𝑥−2)
⋅(𝑥+2)
=
𝑥+2𝑥−1
𝑥−2−𝑥−2 =𝑥+2−𝑥+1𝑥−2
=3
𝑥−2,
当𝑥=−1时,原式=3
−1−2=−1. 19.
第13页 共26页 【答案】 解:{
𝑥−3(𝑥−2)≥4①,1+2𝑥
3
>𝑥−1②.
由①得𝑥≤1; 由②得𝑥<4;
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𝑥≤1. 【考点】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析】
先解不等式组中的每一个不等式,再求出它们的公共解即可. 【解答】 解:{
𝑥−3(𝑥−2)≥4①,1+2𝑥
3
>𝑥−1②.
由①得𝑥≤1; 由②得𝑥<4;
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𝑥≤1. 20.
【答案】
证明:过点𝑂作𝑂𝐸⊥𝐴𝐵于点𝐸, ∵ 𝑂𝐴=𝑂𝐵,∠𝐴𝑂𝐵=62∘, ∴ ∠𝑂𝐴𝐵=∠𝑂𝐵𝐴=59∘,
在𝑅𝑡△𝐴𝐸𝑂中,𝑂𝐸=𝑂𝐴⋅sin∠𝑂𝐴𝐵 =140×sin59∘ ≈140×0.86 =120.4,
∵ 120.4<122,
∴ 这件连衣裙垂挂在晒衣架上会拖落到地面.
【考点】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解析】
过点𝑂作𝑂𝐸⊥𝐴𝐵,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得∠𝑂𝐴𝐵,再在𝑅𝑡△𝐴𝐸𝑂中,利用三角函数sin∠𝑂𝐴𝐵=𝑂𝐸𝑂𝐴
,求
得𝑂𝐸,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
证明:过点𝑂作𝑂𝐸⊥𝐴𝐵于点𝐸, ∵ 𝑂𝐴=𝑂𝐵,∠𝐴𝑂𝐵=62∘, ∴ ∠𝑂𝐴𝐵=∠𝑂𝐵𝐴=59∘,
在𝑅𝑡△𝐴𝐸𝑂中,𝑂𝐸=𝑂𝐴⋅sin∠𝑂𝐴𝐵
第14页 共26页
◎
=140×sin59∘ ≈140×0.86 =120.4,
∵ 120.4<122,
∴ 这件连衣裙垂挂在晒衣架上会拖落到地面.
21.
【答案】
解:列表如下:
3 4 5 6 3 ---- (4, 3) (5, 3) (6, 3) 4 (3, 4) ---- (5, 4) (6, 4) 5 (3, 5) (4, 5) ---- (6, 5) 6 (3, 6) (4, 6) (5, 6) ---- 所有等可能的情况数有12种,抽取2张牌的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有4种, 则𝑃=4
1
12=3.
【考点】
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解析】
列出得出所有等可能的情况数,找出抽取2张牌的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情况数,即可求出所求的概率. 【解答】
解:列表如下: 3 4 5 6 3 ---- (4, 3) (5, 3) (6, 3) 4 (3, 4) ---- (5, 4) (6, 4) 5 (3, 5) (4, 5) ---- (6, 5) 6 (3, 6) (4, 6) (5, 6) ---- 所有等可能的情况数有12种,抽取2张牌的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有4种, 则𝑃=41
12
=3
.
22.
【答案】 解:(1)由图象可得, 甲车的速度为:
280−120
2
=80𝑘𝑚/ℎ,
即甲车的速度是80𝑘𝑚/ℎ; (2)相遇时间为:280
80+60=2ℎ,
第15页 共26页由题意可得,
60×280×280
+
3860
=
𝑎
,
解得,𝑎=75,
经检验,𝑎=75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即𝑎的值是75. 【考点】
分式方程的应用 函数的图象
【解析】
(1)根据函数图象可知甲2小时行驶的路程是(280−120)𝑘𝑚,从而可以求得甲的速度;
(2)根据第(1)问中的甲的速度和甲乙两车相遇后,乙车速度变为𝑎(𝑘𝑚/ℎ),并保持匀速行驶,甲车速度保持不变,结果乙车比甲车晚38分钟到达终点,可以列出分式方程,从而可以求得𝑎的值. 【解答】 解:(1)由图象可得, 甲车的速度为:
280−120
2
=80𝑘𝑚/ℎ,
即甲车的速度是80𝑘𝑚/ℎ; (2)相遇时间为:280
80+60=2ℎ, 由题意可得,
60×280
+3880×260=
𝑎
,
解得,𝑎=75,
经检验,𝑎=75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即𝑎的值是75. 23.
【答案】 证明:(1)连接𝑂𝐸,𝐴𝐸, ∵ 𝐴𝐵是⊙𝑂的直径, ∴ ∠𝐴𝐸𝐵=∠𝐴𝐸𝐶=90∘,
∵ 四边形𝐴𝐵𝐶𝐷是平行四边形, ∴ 𝑃𝐴=𝑃𝐶,
∴ 𝑃𝐴=𝑃𝐶=𝑃𝐸, ∴ ∠𝑃𝐴𝐸=∠𝑃𝐸𝐴, ∵ 𝑂𝐴=𝑂𝐸,
∴ ∠𝑂𝐴𝐸=∠𝑂𝐸𝐴,
∴ ∠𝑂𝐸𝑃=∠𝑂𝐴𝐶=90∘,
∴ 𝐸𝐹是⊙𝑂的切线;
(2)∵ 𝐴𝐵是⊙𝑂的直径,
∴ ∠𝐴𝑄𝐵=90∘, ∴ △𝐴𝑃𝑄∽△𝐵𝑃𝐴,
第16页 共26页
◎ ∴
𝑃𝐴𝐵𝑃
=
𝑃𝑄𝑃𝐴
,
∴ 𝑃𝐴2=𝑃𝐵⋅𝑃𝑄,
∠𝑃𝐴𝐹=∠𝑃𝐶𝐸
在△𝐴𝐹𝑃与△𝐶𝐸𝑃中,{∠𝐴𝑃𝐹=∠𝐶𝑃𝐸,
𝑃𝐴=𝑃𝐶∴ △𝐴𝐹𝑃≅△𝐶𝐸𝑃, ∴ 𝑃𝐹=𝑃𝐸, ∴ 𝑃𝐴=𝑃𝐸=2𝐸𝐹, ∴ 𝐸𝐹2=4𝐵𝑃⋅𝑄𝑃. 【考点】
切线的判定与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解析】
(1)连接𝑂𝐸,𝐴𝐸,由𝐴𝐵是⊙𝑂的直径,得到∠𝐴𝐸𝐵=∠𝐴𝐸𝐶=90∘,根据四边形𝐴𝐵𝐶𝐷是平行四边形,得到𝑃𝐴=𝑃𝐶推出∠𝑂𝐸𝑃=∠𝑂𝐴𝐶=90∘,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2)由𝐴𝐵是⊙𝑂的直径,得到∠𝐴𝑄𝐵=90∘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𝑃𝐴2=𝑃𝐵⋅𝑃𝑄,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𝑃𝐹=𝑃𝐸,求得𝑃𝐴=𝑃𝐸=2𝐸𝐹,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 证明:(1)连接𝑂𝐸,𝐴𝐸, ∵ 𝐴𝐵是⊙𝑂的直径, ∴ ∠𝐴𝐸𝐵=∠𝐴𝐸𝐶=90∘,
∵ 四边形𝐴𝐵𝐶𝐷是平行四边形, ∴ 𝑃𝐴=𝑃𝐶,
∴ 𝑃𝐴=𝑃𝐶=𝑃𝐸, ∴ ∠𝑃𝐴𝐸=∠𝑃𝐸𝐴, ∵ 𝑂𝐴=𝑂𝐸,
∴ ∠𝑂𝐴𝐸=∠𝑂𝐸𝐴,
∴ ∠𝑂𝐸𝑃=∠𝑂𝐴𝐶=90∘,
1
1
∠𝑃𝐴𝐹=∠𝑃𝐶𝐸
在△𝐴𝐹𝑃与△𝐶𝐸𝑃中,{∠𝐴𝑃𝐹=∠𝐶𝑃𝐸,
𝑃𝐴=𝑃𝐶∴ △𝐴𝐹𝑃≅△𝐶𝐸𝑃, ∴ 𝑃𝐹=𝑃𝐸, ∴ 𝑃𝐴=𝑃𝐸=𝐸𝐹,
21
∴ 𝐸𝐹2=4𝐵𝑃⋅𝑄𝑃. 24.
【答案】
如图1,过点𝑀作𝑀𝐶⊥𝑥轴于点𝐶,𝑀𝐷⊥𝑦轴于点𝐷, 则∠𝑀𝐶𝐴=∠𝑀𝐷𝐵=90∘,∠𝐴𝑀𝐶=∠𝐵𝑀𝐷,𝑀𝐶=𝑀𝐷, ∴ △𝐴𝑀𝐶≅△𝐵𝑀𝐷,
∴ 𝑆四边形𝑂𝐶𝑀𝐷=𝑆四边形𝑂𝐴𝑀𝐵=6,
∴ 𝑘=6;
存在点𝐸,使得𝑃𝐸=𝑃𝐹.
由题意,得点𝑃的坐标为(3, 2).
①如图2,过点𝑃作𝑃𝐺⊥𝑥轴于点𝐺,过点𝐹作𝐹𝐻⊥𝑃𝐺于点𝐻,交𝑦轴于点𝐾. ∵ ∠𝑃𝐺𝐸=∠𝐹𝐻𝑃=90∘,∠𝐸𝑃𝐺=∠𝑃𝐹𝐻,𝑃𝐸=𝑃𝐹, ∴ △𝑃𝐺𝐸≅△𝐹𝐻𝑃,
∴ 𝑃𝐺=𝐹𝐻=2,𝐹𝐾=𝑂𝐾=3−2=1,𝐺𝐸=𝐻𝑃=2−1=1, ∴ 𝑂𝐸=𝑂𝐺+𝐺𝐸=3+1=4, ∴ 𝐸(4, 0);
②如图3,过点𝑃作𝑃𝐺⊥𝑥轴于点𝐺,过点𝐹作𝐹𝐻⊥𝑃𝐺于点𝐻,交𝑦轴于点𝐾. ∵ ∠𝑃𝐺𝐸=∠𝐹𝐻𝑃=90∘,∠𝐸𝑃𝐺=∠𝑃𝐹𝐻,𝑃𝐸=𝑃𝐹, ∴ △𝑃𝐺𝐸≅△𝐹𝐻𝑃,
∴ 𝑃𝐺=𝐹𝐻=2,𝐹𝐾=𝑂𝐾=3+2=5,𝐺𝐸=𝐻𝑃=5−2=3, ∴ 𝑂𝐸=𝑂𝐺+𝐺𝐸=3+3=6, ∴ 𝐸(6, 0).
∴ 𝐸𝐹是⊙𝑂的切线;(2)∵ 𝐴𝐵是⊙𝑂的直径, ∴ ∠𝐴𝑄𝐵=90∘, ∴ △𝐴𝑃𝑄∽△𝐵𝑃𝐴, ∴ 𝐵𝑃=𝑃𝐴, ∴ 𝑃𝐴2=𝑃𝐵⋅𝑃𝑄,
𝑃𝐴
𝑃𝑄
第17页 共26页 ◎ 第18页 共26页
∴ △𝑃𝐺𝐸≅△𝐹𝐻𝑃,
∴ 𝑃𝐺=𝐹𝐻=2,𝐹𝐾=𝑂𝐾=3+2=5,𝐺𝐸=𝐻𝑃=5−2=3, ∴ 𝑂𝐸=𝑂𝐺+𝐺𝐸=3+3=6, ∴ 𝐸(6, 0).
【考点】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 【解析】
(1)过点𝑀作𝑀𝐶⊥𝑥轴于点𝐶,𝑀𝐷⊥𝑦轴于点𝐷,根据𝐴𝐴𝑆证明△𝐴𝑀𝐶≅△𝐵𝑀𝐷,那么𝑆四边形𝑂𝐶𝑀𝐷=𝑆四边形𝑂𝐴𝑀𝐵=6,根据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𝑘的几何意义得出𝑘=6;
(2)先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得点𝑃的坐标为(3, 2).再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如图2,过点𝑃作𝑃𝐺⊥𝑥轴于点𝐺,过点𝐹作𝐹𝐻⊥𝑃𝐺于点𝐻,交𝑦轴于点𝐾.根据𝐴𝐴𝑆证明△𝑃𝐺𝐸≅△𝐹𝐻𝑃,进而求出𝐸点坐标;②如图3,同理求出𝐸点坐标. 【解答】
如图1,过点𝑀作𝑀𝐶⊥𝑥轴于点𝐶,𝑀𝐷⊥𝑦轴于点𝐷, 则∠𝑀𝐶𝐴=∠𝑀𝐷𝐵=90∘,∠𝐴𝑀𝐶=∠𝐵𝑀𝐷,𝑀𝐶=𝑀𝐷, ∴ △𝐴𝑀𝐶≅△𝐵𝑀𝐷,
∴ 𝑆四边形𝑂𝐶𝑀𝐷=𝑆四边形𝑂𝐴𝑀𝐵=6,
∴ 𝑘=6;
存在点𝐸,使得𝑃𝐸=𝑃𝐹.
由题意,得点𝑃的坐标为(3, 2).
①如图2,过点𝑃作𝑃𝐺⊥𝑥轴于点𝐺,过点𝐹作𝐹𝐻⊥𝑃𝐺于点𝐻,交𝑦轴于点𝐾. ∵ ∠𝑃𝐺𝐸=∠𝐹𝐻𝑃=90∘,∠𝐸𝑃𝐺=∠𝑃𝐹𝐻,𝑃𝐸=𝑃𝐹, ∴ △𝑃𝐺𝐸≅△𝐹𝐻𝑃,
∴ 𝑃𝐺=𝐹𝐻=2,𝐹𝐾=𝑂𝐾=3−2=1,𝐺𝐸=𝐻𝑃=2−1=1, ∴ 𝑂𝐸=𝑂𝐺+𝐺𝐸=3+1=4, ∴ 𝐸(4, 0);
②如图3,过点𝑃作𝑃𝐺⊥𝑥轴于点𝐺,过点𝐹作𝐹𝐻⊥𝑃𝐺于点𝐻,交𝑦轴于点𝐾. ∵ ∠𝑃𝐺𝐸=∠𝐹𝐻𝑃=90∘,∠𝐸𝑃𝐺=∠𝑃𝐹𝐻,𝑃𝐸=𝑃𝐹,
25.
【答案】
解:∵ 正方形𝐸𝐹𝐺𝐻中,𝐸𝐻 // 𝐹𝐺, ∴ △𝐴𝐸𝐻∽△𝐴𝐵𝐶, ∵ 𝐴𝐷⊥𝐵𝐶,
𝑎
∴ 𝐵𝐶=𝐴𝐷,即𝑎=
𝐸𝐻𝐴𝐾𝑥
ℎ𝑎−𝑥𝑎ℎ𝑎
,
∴ 𝑎+ℎ=𝑥;
𝑎
𝑎
111
第19页 共26页 ◎ 第20页 共26页
(2)由(1)得:1
1𝑏+
ℎ
𝑏
=
1𝑥,𝑏
∵ ∠𝐴=90∘,
∴ ℎ𝑏=𝑐, 又∵ 𝑥𝑏=2, ∴ 1
1
1
𝑏
+𝑐
=2
;
(3)𝑥𝑏>𝑥𝑐. 证明:由(1)得:1
11111𝑏+
ℎ𝑏
=
𝑥,,
𝑏
𝑐
+
ℎ𝑐
=
𝑥𝑐
∴ 𝑥𝑏=
𝑏ℎ𝑏𝑏+ℎ,𝑥𝑐ℎ𝑐
𝑏
𝑐=
𝑐+ℎ,𝑐
∵ 𝑆=12
𝑏ℎ𝑏=12
𝑐ℎ𝑐, ∴ 2𝑆=𝑏ℎ𝑏=𝑐ℎ𝑐,
又∵ ℎ𝑏=𝑐sin𝐴,ℎ𝑐=𝑏sin𝐴, ∴
1𝑏+ℎ𝑏−(𝑐+ℎ𝑐)
𝑥𝑏
−
1𝑥𝑐
=
2𝑆
=𝑏+𝑐sin𝐴−(𝑐+𝑏sin𝐴)2𝑆 =
(𝑏−𝑐)(1−𝑠𝑖𝑏𝐴)
2𝑆
,
∵ 𝑏<𝑐,sin𝐴<1, ∴
(𝑏−𝑐)(1−𝑠𝑖𝑏𝐴)
2𝑆
<0,即1
1
𝑥𝑏
−𝑥𝑐
<0,
∴ 𝑥𝑏>𝑥𝑐.
【考点】 三角形综合题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解析】
(1)先根据𝐸𝐻 // 𝐹𝐺,判定△𝐴𝐸𝐻∽△𝐴𝐵𝐶,再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出比例式变形即可得到
111𝑎
+
ℎ𝑎
=
𝑥;
𝑎
(2)先根据(1)中的结论得出1
1𝑏+
ℎ𝑏=
1𝑥,再将ℎ𝑏𝑏=𝑐和𝑥𝑏=2代入变形,即可求得11
𝑏
+𝑐
的值;
(3)先根据(1)中的结论得出1
1
1
1
1
1
𝑏ℎ
𝑏𝑐ℎ
𝑐
𝑏+ℎ=𝑥和𝑐+ℎ=𝑥,变形得出𝑥𝑏=𝑏+ℎ,𝑥𝑐=𝑐+ℎ,再根据△𝐴𝐵𝐶得到
𝑏
𝑏
𝑐
𝑐
𝑏
𝑐
𝑏ℎ𝑏=𝑐ℎ𝑐,ℎ𝑏=𝑐sin𝐴,ℎ𝑐=𝑏sin𝐴,最后代入代数式11
𝑥−𝑥进行变形推导,即可得出𝑥𝑏与𝑥𝑐的大小关系.
𝑏
𝑐
【解答】
解:∵ 正方形𝐸𝐹𝐺𝐻中,𝐸𝐻 // 𝐹𝐺, ∴ △𝐴𝐸𝐻∽△𝐴𝐵𝐶, ∵ 𝐴𝐷⊥𝐵𝐶,
第21页 共26页 ∴ 𝐸𝐻𝐴𝐾𝑥
𝑎
ℎ𝑎−𝑥𝑎𝐵𝐶=𝐴𝐷,即𝑎=
ℎ,
𝑎
∴ 1+
1𝑎
ℎ
𝑎
=
1𝑥;
𝑎
(2)由(1)得:1
1𝑏
+
ℎ,
𝑏
=
1𝑥𝑏
∵ ∠𝐴=90∘, ∴ ℎ𝑏=𝑐, 又∵ 𝑥𝑏=2, ∴ 1
1
1
𝑏+𝑐=2; (3)𝑥𝑏>𝑥𝑐. 证明:由(1)得:1
1111𝑏
+
ℎ𝑏
=
𝑥,𝑏
𝑐
+
ℎ𝑐
=
1𝑥,
𝑐
∴ 𝑥𝑏=𝑏ℎ
𝑏𝑐ℎ𝑐
𝑏+ℎ,𝑥𝑐=𝑐+ℎ,
𝑏
𝑐
∵ 𝑆=12
𝑏ℎ𝑏=1
2
𝑐ℎ𝑐,
∴ 2𝑆=𝑏ℎ𝑏=𝑐ℎ𝑐,
又∵ ℎ𝑏=𝑐sin𝐴,ℎ𝑐=𝑏sin𝐴, ∴ 11
𝑏+ℎ𝑏−(𝑐+ℎ𝑐)
𝑥𝑏
−𝑥𝑐
=
2𝑆
=𝑏+𝑐sin𝐴−(𝑐+𝑏sin𝐴)
2𝑆 =
(𝑏−𝑐)(1−𝑠𝑖𝑏𝐴)
2𝑆
,
∵ 𝑏<𝑐,sin𝐴<1, ∴
(𝑏−𝑐)(1−𝑠𝑖𝑏𝐴)
11
2𝑆
<0,即𝑥𝑏
−𝑥𝑐
<0,
∴ 𝑥𝑏>𝑥𝑐. 26.
【答案】
解:(1)∵ 𝑦=−√3𝑥2+2√3𝑥=−√3(𝑥−1)2+√3,∴ 抛物线𝐶1经过原点𝑂,点𝐴(1, √3)和点𝐵(2, 0)三点,∴ 变换后的抛物线经过原点𝑂,(2, 2√3)和(4, 0)三点,∴ 变换后抛物线的解析式为𝑦=−√322
𝑥+2√3𝑥;
(2)①如图1中,当𝑘>1时,
∵ 抛物线𝐶2经过原点𝑂,(𝑘, √3𝑘),(2𝑘, 0)三点,
第22页 共26页
◎
∴ 抛物线𝐶2的解析式为𝑦=
−√3𝑘
𝑥2
+2√3𝑥,
∴ 𝑂、𝐴、𝐶三点共线,且顶点𝐶为(𝑘, √3𝑘),
如图,∵ 𝑆△𝑃𝐴𝐶=𝑆△𝐴𝐵𝐶,
∴ 𝐵𝑃 // 𝐴𝐶,
过点𝑃作𝑃𝐷⊥𝑥轴于𝐷,过点𝐵作𝐵𝐸⊥𝐴𝑂于𝐸,
由题意知△𝐴𝐵𝑂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四边形𝐶𝐸𝐵𝑃是矩形,∴ 𝑂𝐸=1,𝐶𝐸=𝐵𝑃=2𝑘−1, ∵ ∠𝑃𝐵𝐷=60∘, ∴ 𝐵𝐷=𝑘−1
√3
2,𝑃𝐷=2
(2𝑘−1),
∴ 𝑃(𝑘+3, √3
22(2𝑘−1)),
∴
√3
2(2𝑘
−1)=
−√3
𝑘(𝑘
+32)2
+2√3(𝑘+3
2),
解得:𝑘=9
2;
②如图2中,当𝑘<−1时,
∵ 抛物线𝐶2经过原点𝑂,(𝑘, √3𝑘),(2𝑘, 0)三点, ∴ 抛物线𝐶2的解析式为𝑦=−
√3𝑘
𝑥2+2√3𝑥,
∴ 𝑂、𝐴、𝐶′三点共线,且顶点𝐶′为(𝑘, √3𝑘), 作△𝐴𝐵𝑂关于𝑦轴对称的△𝐴′𝐵′𝑂,𝑂𝐸′⊥𝐴′𝐵′,
第23页 共26页∵ 𝑆△𝑃𝐴𝐶′=𝑆△𝐴𝐵𝐶=𝑆△𝐴𝐶′𝐵′,
∴ 𝐴′𝑃 // 𝐴𝐶′,由题意四边形𝑃𝐶′𝑂𝐸′是矩形,
∴ 𝑃𝐸′=𝑂𝐶′=−2𝑘,𝐵′𝐸′=1,𝑃𝐵′=−2𝑘−1,
在𝑅𝑡△𝑃𝐷𝐵′中,∵ ∠𝑃𝐷𝐵′=90∘,∠𝑃𝐵′𝐷=∠𝐴′𝐵′𝑂=60∘, ∴ 𝐷𝐵′=1
−2𝑘−12𝑃𝐵′=
2
,𝐷𝑃=
√32
(−2𝑘−1),
∴ 点𝑃坐标[2𝑘−3√32
, 2(2𝑘+1)],
∴
√32
(2𝑘+1)=−
√3𝑘(2𝑘−32
2
)+2√3(2𝑘−32
)
∴ 𝑘=−92
.
【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 【解析】
(1)由抛物线𝐶1解析式求出𝐴、𝐵及原点坐标,将三点坐标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待定系数求解可得; (2)①如图1中,当𝑘>1时,与(1)同理可得抛物线𝐶2的解析式为𝑦=−
√32𝑘
𝑥+2√3𝑥及顶点𝐶的坐标,
根据𝑆△𝑃𝐴𝐶=𝑆△𝐴𝐵𝐶知𝐵𝑃 // 𝐴𝐶,继而可得△𝐴𝐵𝑂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四边形𝐶𝐸𝐵𝑃是矩形,表示出点𝑃的坐标,将其代入到抛物线𝐶2解析式可求得𝑘的值;
②如图2中,当𝑘<−1时,作△𝐴𝐵𝑂关于𝑦轴对称的△𝐴′𝐵′𝑂,𝑂𝐸′⊥𝐴′𝐵′,同理可得四边形𝐶𝐸𝐵𝑃是矩形,先求出抛物线𝐶2解析式,表示出点𝑃的坐标,将其代入到抛物线𝐶2解析式可求得𝑘的值; 【解答】
解:(1)∵ 𝑦=−√3𝑥2+2√3𝑥=−√3(𝑥−1)2+√3, ∴ 抛物线𝐶1经过原点𝑂,点𝐴(1, √3)和点𝐵(2, 0)三点, ∴ 变换后的抛物线经过原点𝑂,(2, 2√3)和(4, 0)三点, ∴ 变换后抛物线的解析式为𝑦=−√32
𝑥2
+2√3𝑥;
(2)①如图1中,当𝑘>1时,
∵ 抛物线𝐶2经过原点𝑂,(𝑘, √3𝑘),(2𝑘, 0)三点, ∴ 抛物线𝐶2的解析式为𝑦=−
√3𝑘
𝑥2+2√3𝑥,
∴ 𝑂、𝐴、𝐶三点共线,且顶点𝐶为(𝑘, √3𝑘),
如图,∵ 𝑆△𝑃𝐴𝐶=𝑆△𝐴𝐵𝐶, ∴ 𝐵𝑃 // 𝐴𝐶,
第24页 共26页
◎
过点𝑃作𝑃𝐷⊥𝑥轴于𝐷,过点𝐵作𝐵𝐸⊥𝐴𝑂于𝐸,
由题意知△𝐴𝐵𝑂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四边形𝐶𝐸𝐵𝑃是矩形, ∴ 𝑂𝐸=1,𝐶𝐸=𝐵𝑃=2𝑘−1, ∵ ∠𝑃𝐵𝐷=60∘, ∴ 𝐵𝐷=𝑘−1
,𝑃𝐷=
√3
22
(2𝑘−1),
∴ 𝑃(𝑘+3√3
2, 2
(2𝑘−1)),
∴
√3
2
(2𝑘−1)=−
√3
+3
)2+2√3(𝑘3
𝑘
(𝑘2
+2
),
解得:𝑘=92
;
②如图2中,当𝑘<−1时,
∵ 抛物线𝐶2经过原点𝑂,(𝑘, √3𝑘),(2𝑘, 0)三点, ∴ 抛物线𝐶2的解析式为𝑦=−
√32𝑘
𝑥+2√3𝑥,
∴ 𝑂、𝐴、𝐶′三点共线,且顶点𝐶′为(𝑘, √3𝑘),
作△𝐴𝐵𝑂关于𝑦轴对称的△𝐴′𝐵′𝑂,𝑂𝐸′⊥𝐴′𝐵′, ∵ 𝑆△𝑃𝐴𝐶′=𝑆△𝐴𝐵𝐶=𝑆△𝐴𝐶′𝐵′,
∴ 𝐴′𝑃 // 𝐴𝐶′,由题意四边形𝑃𝐶′𝑂𝐸′是矩形,
∴ 𝑃𝐸′=𝑂𝐶′=−2𝑘,𝐵′𝐸′=1,𝑃𝐵′=−2𝑘−1,
在𝑅𝑡△𝑃𝐷𝐵′中,∵ ∠𝑃𝐷𝐵′=90∘,∠𝑃𝐵′𝐷=∠𝐴′𝐵′𝑂=60∘, ∴ 𝐷𝐵′=1
𝑃𝐵′−2𝑘−12=
2
,𝐷𝑃=
√3
2
(−2𝑘−1),
∴ 点𝑃坐标[
2𝑘−3√2, 3
2
(2𝑘+1)],
∴ √3
2(2𝑘+1)=−√32𝑘−32
𝑘
(2)+2√3(
2𝑘−32
)
∴ 𝑘=−9
2.
第25页 共26页 第26页 共26页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