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2021-07-12 来源:好走旅游网
 课题名称: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 原始社会晚期人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出现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除了渔猎之外,山顶洞人还怎样获取食物?(采集)这种方法有什么不方便?如何改进它?(指导阅读第7页《白虎通》语句,解释之) 看图片展示,指出那时人们已从采集者变为生产者,但这仅是神话而已,还有大量考古发现的文物可以佐证。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指导学生阅读7-8页正文并“动脑筋”: 1、学生观看第7页的骨耜图,讨论回答:你觉得这把骨耜可以做什么事情(翻土、打猎等)?怎样操作才会省力?(脚踩横棒) 2、 学生先观看第11页的“自由阅读卡”,再观看第10页的“活动与探究1,看图分析”,讨论回答:你能说出这种陶器的用途吗?(蒸食物) 3、 指导学生归纳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耒耜、稻、干栏式住房、水井、饲养、制陶和玉器、乐器) 4、 指导学生观看8页遗址图,回答:图上有哪几个遗址?它们分别位于哪条江河之旁?为什么要在江河之旁定居?(红山、半坡、大汶口、河姆渡,辽河、黄河[渭河]、长江,农耕对于沃土和水源的需要。)5、 过渡:黄河[渭河]旁的遗址是半坡原始居民遗留下来的。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指导学生阅读7-8页,讨论回答: 1、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哪些地方类似于河姆渡原始居民?(磨制石器和耒耜、种粮食、饲养动物、住房、制陶等) 2、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哪些地方不同于河姆渡原始居民?(木和石制工具、粟、半地穴式住房、骨制箭头和鱼叉钩、彩陶、纺织制衣等) 3、 对比8页《干栏式房屋》图和9页《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讨论:这两种房屋有什么不同?(木结构的地面建筑或半地穴的土木合筑)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近海湿热或内陆干寒)他们在建造房屋时,各自是怎样考虑的?(通风防潮防兽或抵御风雨保暖) 接着读第7页“文献资料栏.《白虎通》摘句”,启发学生引申:人类应设法适应不同的自然条件,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合理、协调兼顾。 4、 第10页“练一练”与第8页遗址图相配合,选出:D。 5、 第11页“活动与探究2,看图分析”,讨论回答出:鱼和鹿,说明半坡原始居民还捕鱼打猎,食物种类丰富。 6、 第11页“活动与探究3,找一找”,讨论回答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种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和蔬菜。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指导阅读9—10页有关的“阅读文字”,组织学生活动。 1、提问: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住房完全一样吗?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不一样——南方是干栏式、北方是半地穴式,因为地域不同,自然条件不同,人类必须适应自然,才能生存和发展。 2、按第9页“动脑筋”,讨论回答出当时的分工:妇女主要从事耕作、纺织,男子主要从事捕鱼打猎以及制造工具、制陶等繁重的手工业生产,老年人从事家务劳动和照顾、教育小孩等。 3、按第9页“动脑筋”,讨论回答出当时人际关系变化的原因: 第一,人们想让死去的亲人继续享受生前的生活,便把死者的私有财产作为随葬品。 第二,农耕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财富增多。(社会生产力进步了) 第三,死者在氏族里的地位不同,有了贵贱之分;权力不同,所占有的财富也有了多寡之别,贫富分化随之出现。 复习巩固: 选择题 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的原始居民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2.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 A.彩陶 B.黑陶 C.白陶 D红陶 3.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 ) A.尧的部落联盟 B.禹的部落联盟 C.蚩尤的部落联盟 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 4.属于我国母系氏族时期的原始人类有( ) ①大汶口原始文化早期居民②河姆渡居民③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居民④半坡原始居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 ) A.北京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湖南玉蟾岩居民 6.在下列氏族公社人类遗址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 )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父系氏族公社遗址 7.下面几项表现了我国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用火把肉烧成熟食用 B.使用陶器器皿 C.穿着麻布缝的衣服 D.人死后有玉器等陪葬物 8.下面几个时期的氏族公社居民中,不属于氏族公社时期的居民是( ) A.大汶口氏族公社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二、材料分析题 9.“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通“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篇》 阅读材料回答: ①这段古文讲的是什么时候的情况? ②文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哪些史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