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中的字辈
字派,又名字辈,斑辈,排行,派语……等等,他是族谱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家谱文化的重要載体,是家族传承蕃衍伦理长幼序列的重要标志,是家族每个成员取名的重要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秦汉以来,姓、氏合一,门阀制度再兴,社会中注重讲究门第观念和家族出身,于是,人们就考虑用名字来表示行辈了。这些常用在字中表示排行的字有:长或元、次、幼、少等等。这些字同先秦时期在名中表示排行的字:孟、伯、仲、叔、季等的作用一样,汉末魏晋时期,世人多注重名、字、号,例如姓诸葛名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姓曹名操字孟德;姓刘名备字玄德等。
自宋以来,到明清时期,人口逐渐增多,民间修谱盛行,为了世系不致紊乱,逐步规范制定字派,有八个字、十二个字、十六个字、乃至二十个字或更多,代表不同的代数,采用不同的字编连起来,同一代人不论贫贱富贵和年长年幼,只能共同使用其中一个字,这就是同一辈份。
在制定字派时,一般都是本族中徳高望重的长者或文化底蕴较好的人提出,
其意为修身齐家,治国安民,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在族人中以某种形式通过认可,记录谱中,共同遵照执行。
现代以来,时代不同,社会变迁,突出政治,信仰缺失,传统文化受阻,取名不按字派盛行,单名、同名较多,很多人没有族谱,无从知道什么呌字派和为啥要按字派取名, 因而出现混乱的状况。为了正确定位排行,每个人应按字派取一名记入族谱,再取“字”
或“号”,这样在宗族之间,族內辈份之间分明,避免混乱,尤为必要。
字派,是宗族传承蕃衍长幼序列之依据,不可不加重视,为使班辈不致紊乱,族人在议定名字时,首先按字派取一名,再取字或号,切记!切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