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洞穴比喻

2022-10-06 来源:好走旅游网


走不出“洞穴”的障碍

柏拉图的“洞穴比喻”我读了很多遍,大概内容是有这样一些囚徒,他们从小被深囚于洞穴之中,因为被捆绑着,眼睛只能看到洞穴后壁,在其背后高处有火光,在火光和被囚者之间有人、动物等实物在活动,由于光,这些实物的影子投射到洞壁上,被囚之人会把这些影子看成是实物本身。就这样,一天天的过着。有天,当某个囚徒离开洞穴见到阳光时,他才会慢慢察觉到以前一直被影像所欺骗。这里,柏拉图用囚徒来比喻生活在可变的现象世界中缺乏哲学知识的普通人,洞穴囚室比喻可见世界,洞穴中的火光喻指太阳的能力。从洞穴走到洞外,需要一个逐渐习惯的过程。他在洞外能直接看到太阳本身,也就是在它本来的地方就其本身看见其本相了。

囚徒看到外面的世界,就要否定自己以前存在的影像世界。而格劳孔觉得他会宁愿忍受任何苦楚也不愿再过囚徒生活。对于这个观点,我有不认同的地方。通过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个名叫布鲁斯克的囚犯,在狱中是一个图书管理员,且在那个监狱里待了50年,几乎大半辈子都在那里。后来他被放出来,因为他对外面的世界非常不习惯,觉得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后来上吊自杀了。有些地方,可能你刚进去你会觉得是地狱,你会憎恨。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你会在不舒服中慢慢适应。直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你已经离不开这种以前你认为的地狱的生活了。视觉的转换也许很容易,但是心灵的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出去过的囚徒,就算看到外面的世界,也不可能轻易的走出洞穴。

当看到过真的世界的囚徒回去,把这些告诉被关着的囚徒们,被告诉的囚徒们,不仅不会信他,甚至会排斥他,认为出去了一趟,就变成异类了。习惯一养成,很难再改掉。尤其是这些囚徒们,从一生下来,自己看到的,旁边人说的,都是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这种根深蒂固的,绝对不是用一句话就能连根拔起的。而且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更广的知

识圈,看的少,经历的少,对于那些自己看不到的,一般都会选择不相信的。有关囚徒们看到的是“真实”,在他们自己看来,那真的是真实的,他们不知道他们自己看到的“真实”不是事物本身,而只是一种影像。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过真实的世界,所以,他们一直相信,世界就在自己眼中,就如同井底之蛙一样,没有看过外面的世界,然后就天真的以为天的范围就是井口那么大。事实上,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这样,自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世界,不愿相信别人说的那些自己没看到的。而且,在里面,已经形成习惯,安逸的环境会让人没有斗志。退一步来说,就算囚徒们心里会相信这个囚徒的话,也不会放弃现在已经习惯并且平静的生活,而到外面再重新认识一遍世界,重新挣扎一回。再者说,如果他们承认这些都是假的,那就等于否定掉自己的全部的过去,承认以前都是在白活。所以,没出去过的囚徒们,更不会有走出洞穴的可能。正如哈贝马斯所说:“可怕的不是存在悲剧,而是没有悲剧意识。”

洞穴是困不住囚徒的。囚徒真正走不出的,是习惯,是安逸,是虚幻。有时候,我们也是这样的“囚徒”,安于现状,不肯面对现实。一个人不能让心空着,去做点有价值的事,证明我们来过这世界,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