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复习资料(答案)

2021-01-12 来源:好走旅游网


名著导读复习资料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一、整体把握 1.故事梗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作者自己的经历为基础,通过描述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普通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过程,展示了苏联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过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的广阔画面,歌颂了苏维埃青年为保卫革命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2.人物评价

保尔·柯察金——书中主人公。出身于一个乌克兰的工人家庭,在几十年的学习和斗争中成为了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从小诚实,质朴,浑身是胆,无所畏惧,但对剥削阶级有着刻骨的仇恨;渴望反抗,同时要求上进,喜爱阅读各种革命书籍,思想觉悟提高快。他性格坚强,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他渴望爱情,但有时又不够勇敢,不敢向所爱的人表达自己的爱意,只是把自己一切力量和全部都奉献给建设新世界的伟大事业。他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形象。

朱赫来——一个老布尔什维克。在和保尔一起生活的时间里给他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传授了许多革命知识,对保尔思想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无私,愿意将自己的本领教给他人;同时善于结交他人,关心他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遇事沉着,有主见,认真负责,雷厉风行,组织能力强,善解人意,对朋友能够雪中送炭,给予实际的帮助;对敌人有火一般的愤怒和憎恨,不屈不挠地坚决和剥削者做顽强的斗争。

冬妮亚——保尔的初恋对象,一个林务官的女儿。她纯洁,美丽动人,待人和善友好,彬彬有礼,非常容易亲近;为人勇敢,敢做敢爱,敢于向自己所爱的人表达自己的爱意。做事细致入微,真诚关心自己的朋友,不顾自己的安危也会无私地帮助朋友。但她最终还是没有能够从她那个资产阶级小姐的出身上跳出来,对于世界了解不多,不深入,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对于各种事物的错误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自私、个人主义、爱出风头和骄傲、与保尔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丽达——是一个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优秀女共产党员,保尔真正深爱的对象。她漂亮、机智、干练而又勇敢,心地善良,有着顽强的革命意志。她思想丰富,酷爱工作,善于出谋划策,能够积极应付突发事件,使事情向好的方面发展。她工作积极,爱憎分明,热爱自己所信仰的共产主义,非常憎恨剥削阶级,与保尔志同道合。 3.艺术特色

(1)现实与虚构相结合,既有强烈的自传性,又是小说;

(2)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刻画人物,既反映了时代风貌,又塑造了典型人物;

(3)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革命热情;

(4)巧妙地利用书信、日记、内心独白刻画人物,使人物丰满感人。 4.作品主题

(1)作品描写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英雄的故事;

1

(2)生动再现了十月革命后第一代苏联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在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的考验中艰难成长的历程,表现了其崇高的理想;

(3)作品展现了青年人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以及在和平建设时期无私奉献精神和忘我的工作热情。 二、应试演练场 (一)填空题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作者是 (国家) 。小说的主人公是 。

前苏联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保尔·柯察金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高尔基的“三部曲”一样,都是 的小说。 自传体

3. 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领导人。

朱赫来

4.小说的情节线索:①少年保尔的生活与反抗; ②保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③建设者保尔的忘我工作; ④保尔与疾病顽强斗争

5.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保

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二)选择题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作者是( ) A.保尔·柯察金 B.奥斯特洛夫斯基 C.高尔基 D.托尔斯泰

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主人公保尔在谁的影响下走向革命道路?( )

A.阿维尔巴赫教授 B.巴扎诺娃 C.朱赫来 D.母亲 (三)理解题

1.小说开头部分描写保尔的少年经历,这在情节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起铺垫作用,这是保尔投身革命的准备阶段;

2.小说标题中的“钢铁”有什么含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信念、意志、毅力。

“钢铁”是在艰苦的战争环境、异常恶劣的劳动条件及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中炼成的。

3.概括保尔的形象特征及其意义。 形象特征:伟大的革命理想,崇高的道德品质,钢铁般的意志,勇于献身的精神;

意义:保尔是个革命英雄,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保尔是生命英雄,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意义。

4.用一句话评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描写苏联十月革命后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进行顽强斗争的优秀小说。

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最大的思想魅力是什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本质的思想在于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而现实的问

2

题:人应当怎样生活才有意义?人应当如何面对自己的理想?如何克服生命中的困难与不幸?这些问题不仅冲击着保尔,也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正是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青年在思想上接近,并产生共鸣,这就是这部小说最大的思想魅力所在。

(四)文段阅读

保尔和达雅到了莫斯科,在一个机关的档案库里住了几天。这个机关的首长又帮助保尔住进了一所专科医院。

现在保尔才明白,当一个人身体健康,充满青春活力的时候,坚强是比较简单和容易做到的事,只有生活像铁环那样把你紧紧箍住的时候,坚强才是光荣的业绩。

从保尔住进档案库那个晚上到现在,已经一年半了。这十八个月里他遭受的痛苦是难以形容的。

在医院里,阿韦尔巴赫教授坦率地告诉保尔,恢复视力是不可能的。如果将来有一天炎症能够消失,可以试着给他做做瞳孔手术。建议他目前先进行外科治疗,消除炎症。他们征求保尔的意见,保尔表示,只要医生认为是必要的,他都同意。

当保尔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颈部,切除一侧甲状旁腺的时候,死神的黑翅膀曾经先后三次触到他身上。然而,保尔的生命力十分顽强。达雅在外面提心吊胆地守候,手术过后,她看见丈夫虽然像死人一样惨白,但是仍然很有生气,并且像平常一样,温柔而安详。

“你放心好了,小姑娘。要我进棺材不那么容易。我还要活下去,而且要大干一场,偏要跟那些医学权威的结论捣捣乱。他们对我的病情做的诊断都正确,但是硬说我已经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劳动力,那是完全错误的。咱们还是走着瞧吧。”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行列。 冬天过去了,春天推开了紧闭着的窗户。失血过多的保尔挺过了最后一次手术,他觉得医院里再也呆不下去了。十几个月来,看的是周围人们的种种痛苦,听的的垂死病人的呻吟和哀号,这比忍受自身的病痛还要困难得多。

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别的用吧。” 1.以上文字选自 写的《 》。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文段中加点的词“一条道路”是指什么?联系本部小说,简要说说最后的结局如何?

通过文学创作这条道路来重新回答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他最后成功了,发表了《暴风雨所诞生的》这部长篇小说。

3.文段划线的部分是什么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保尔怎样的性格?

语言描写;镇定坚强,乐观自信。

4.通过阅读本部小说,你获得了怎样的认识启示?

这部小说让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让我学会了用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磨难,用钢铁般的意志与顽强的奋斗精神迎接生活的各种挑战。 二

3

现在,他的身体彻底垮了,归队已经无望。他应当如何处置自己呢?他终于从巴扎诺娃口中了解到了真实的病情:应当有思想准备,将来他还会遇到更可怕的事。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办?这个没有解决的问题犹如阴森森的黑洞摆在他的面前。

既然他已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不是在虚度光阴呢?用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光是吃、喝和呼吸吗?仅仅作为一名无能为力的旁观者,看着同志们战斗前进吗?就这样成为这个队伍的累赘?该不该毁掉这个已经背叛了他的肉体?只是朝心口打一枪,一切难题都解决了!过去能够生活的不错,现在就应当能够及时结束这个生命。一个垂死的战士不愿再痛苦挣扎,有谁能指责他呢?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性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

“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起来:

“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1.以上文字出自《 》,主人公是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

2.选段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简要概括上文内容。

心理描写;

保尔因为觉得自己不能为革命工作而想自杀,最终战胜自我的过程。

3.联系本部小说的内容,选文中说“他的身体彻底垮了”是怎么回事?

指在一次激战中,保尔的头部受了重伤,不能归队继续战斗。

4.本文段写主人公有自杀的念头,你认为这样写是否有损于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

不会。英雄人物也是人,也有正常的心理活动,包括自杀的念头。关键要看他自杀的动机和最后的抉择。

5.读了文中划线句子你有何感悟?联系主人公的经历谈谈你的体会。

主人公保尔在厄运和疾病面前,想到的是党和人民的利益,最后选择坚强地活下去。这一心理过程的描写,既真实可信,又无故意美化人物的痕迹。

(A)有一次,巴扎诺娃因公出差,到了莫斯科,前来探望保尔。他们谈了很久。保尔热情地向她讲述了他所选择的道路,正是通过这条道路,他将能回到战士的行列。

巴扎诺娃发现柯察金两鬓已有银色的发丝,便轻轻地说:

“我看得出,您经受了不少痛苦,但是您仍然没有失去那永不熄灭的热情。还有什么比这更可贵呢?您已经准备了五年,现在决定动笔了,这很好。但是

4

您怎么写呢?”

„„

(B)保尔开始工作了。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德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从这一天起,保尔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有时候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

已经写好的部分,他必须逐字逐句全部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要受到阻碍。母亲忐忑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 1.以上两段文字出自《 》,作者是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2.选段(A)中说“我看得出,您经受了不少痛苦”,请联系小说内容,说说保尔所受的痛苦。

在筑路工作中得了伤寒引发肺炎;

忘我工作,体质越来越差,导致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3.简要概括选段(B)的内容。

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靠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 4.你从保尔身上看到了哪些闪光的精神?

钢铁般顽强的意志,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

保尔不知不觉走到松林跟前,在岔路口停住了。右边是阴森森的老监狱,有一道高高的尖头木栅栏,把它和松林隔开。监狱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楼房。

就是在这里,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被绞死了。保尔在原来设置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然后走向陡坡,顺坡而下,到了埋葬烈士的墓地。

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在坟墓周围摆上了用云杉枝编的花园,像给这块小小的墓地修了一道绿色的围墙。陡坡上挺拔的松树高高矗立,峡谷的斜坡上绿草如茵。

这里是小城的边缘,寂静而冷清。松林在低语,春天的大地在复苏,散发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同志们就是这里英勇就义的。他们为那些出生即贫贱、落地便为奴的人能过上美好的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保尔慢慢地摘下了帽子。悲痛,巨大的悲痛,充满了他的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微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都会使生命中断。

保尔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墓。

1.文段选自前苏联自传体长篇小说《 》,作者是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尼 ·奥斯特洛夫斯基 2. 用一句话概括文段内容。

保尔在家里静养时,去瞻仰烈士公墓。

5

3. 文段表现了保尔的什么思想?

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无限忠诚和为人民、为国家的独立而奋斗的理想以及百折不饶的拼搏精神和惊人的钢铁般的意志。

4. 文段中划线的语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环境描写:

渲染了肃穆的气氛,烘托了保尔沉重的心情。 5. 你读了反映保尔这种思想的一段话有什么感想?

做人要像保尔那样,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要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要有百折不饶、敢于拼搏的精神。

生活还是和从前一样。达雅做工,保尔学习。他刚要着手小组工作,一个新的不幸又偷偷地向他袭来:他双脚瘫痪了。现在只有右手还能活动。他做了许多努力,都没有效果,他知道再也不能行动了,这时候,他把嘴唇都咬出了血。达雅勇敢地掩饰着她的绝望和由于无力帮助他而产生的痛苦。

他抱歉地微笑着说:“达尤莎,咱们离婚吧。反正也没约定,碰到这种倒霉事还要一起过下去。这件事今天我要好好想一想,我亲爱的小姑娘。”

达雅不让他说下去。她忍不住放声痛哭起来。她哽咽着,把保尔的头紧紧搂在怀里。

阿尔焦姆知道弟弟又遭到新的不幸,写信告诉了母亲,玛利亚·雅科夫列娜扔下一切,立刻到儿子这里来了。老太太、保尔和达雅住在一起,婆媳俩处得很和睦。

保尔继续在学习。

在一个阴湿的冬天的晚上,达雅带回来她获得第一个胜利的好消息——她当选为市苏维埃委员了。从那时起,保尔就很少见到她。下班以后,达雅经常从她工作的那个疗养院食堂,径直到妇女部或苏维埃去,深夜才回到家里。她虽然很疲劳,脑子里却装满了新鲜事物。吸收她为预备党员的日子临近了。她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一个新的不幸又突然袭来。保尔的病情在继续发展。他的右眼发炎,火烧火燎的,疼的难以忍受,接着左眼也感染了。保尔有生以来第一次尝到了失明的滋味——周围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层黑纱。

1.文段选自前苏联自传体长篇小说《 》,作者是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2.保尔遭遇了哪些不幸?

先生全身瘫痪,接着是双目失明。 3.面对不幸,保尔是怎样做的?

冷静面对,没有放弃学习,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 4.保尔身上有哪些高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不屈于命运的打击,顽强地生活、学习,永不放弃。 *《骆驼祥子》 一、整体把握

(一)作者简介:

6

老舍, 原名舒庆春,宇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人民艺术家”。《骆驼祥子》是长篇小说。 (二)小说的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当时正是中国现代史上黑暗、混乱、多灾多难的年代。军阀混战,城市买办阶级、乡村豪绅阶级对工农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特别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和水、旱、虫灾的不断发生,迫使大批破产农民为了谋求生路纷纷涌入城市。 (三)主要内容:

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为实现能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故事。 (四)人物评价:

祥子——从农村来到北京后,选择了拉洋车。为实现自己最大的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而努力工作,但是三起三落后,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性格: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

他的心灵轨迹:积极、向上——不甘心失败——自甘堕落

虎妞——人和车厂厂主刘四爷的女儿,大胆追求祥子,厉害泼辣而有点变态。

刘四爷——极端自私自利,残忍霸道

小福子——美丽、年轻、要强、勤俭;她对祥子热情帮助和关心;在她为生活所迫沦为娼妓后,终因不甘生活屈辱而含恨自缢。小福子是一步步走向毁灭的。

(五)写作特点:

(1)作者采用传统小说的单线结构方式。

《骆驼祥子》紧紧围绕祥子的希望——奋斗——绝望——堕落这条生活道路的主线,安排事件、展开情节,并引出其他人物。

(2)作者善于通过富有特征的肖像描写和心理刻画,来表现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发展变化。

(3)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通俗朴素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新鲜、活泼有力,充满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六)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车被没收。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车;

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抢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七)作品主题 1.《骆驼祥子》详细地描写了洋车夫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贫困的生活,历经波折、希望、失望,终于失败以至于沦落末路的故事。

2.揭露了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旧社会对底层百姓善良人性的摧残,暴露了旧中国的地狱众生相。表现了作者对罪恶社会的痛恨和劳动人民的同情。

7

3.回答了破产农民涌进城市之后的命运问题,表明了城市贫民要做生活和命运的主人,单靠个人奋斗是无出路的。同时,批判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旧中国人民的愚昧、保守、落后的国民性。

(八)阅读感受:怎样的社会造就怎样的人,在浑浊黑暗的社会中,拥有一颗高尚的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即使有使他为之努力的梦想,却没有坚定的信念是不行的,他终会成为社会中败类的一份子。 二、应试演练场 (一)填空题

1.老舍 舒庆春 舍予 《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2.人力车夫

3.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大兵 孙侦探 安葬虎妞

1.《骆驼祥子》的作者 ,原名 ,字 。他的主要作品还有

、 等。

2.《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 的辛酸故事。 3.祥子最大的梦想是 。小说记叙了祥子“三起三落”的经历。第一次,他攒了三年钱,买了车,却被 抢走了;第二次,车没买上,钱被

敲诈去了;第三次,用虎妞的钱买的车,后来却不得已把车卖掉去 。

(二)选择题1.A 2.A 3.B 4.A 1.《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出身是( )

A.农民 B.工人 C.医生 D.教师

2.《骆驼祥子》中祥子千辛万苦聚积得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谁敲诈去了?( )

A.孙侦探 B.王侦探 C.张侦探 D.虎妞 3.《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的原因是( ) A.想招祥子为女婿 B.祥子很勤劳,常帮刘四爷干活 C.虎妞爱上了祥子 D.祥子死皮赖脸硬要住 4.《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因什么而死?

A.难产 B.车祸 C.饿死 D.自杀 (三)理解题

1.祥子命运转折的关键之处是什么?

祥子为曹先生拉包月,眼看就要凑足买车的钱,却被孙侦探敲诈一空。二次买车的希望破灭,促成了祥子与虎妞的悲剧婚姻,这是祥子命运转折的关键之处。 2.简述《骆驼祥子》的主题思想:

《骆驼祥子》全书以20年代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社会为背景,通过人力车夫祥子在吃人的社会制度的压榨下,最后被迫滑向堕落的悲剧命运,形象地展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人吃人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反动势力与广大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控诉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迫害,彻底否定了个人奋斗的道路。

3.祥子的悲剧是什么?

祥子的悲剧在于他的反抗是一种无领导、无组织的个人活动,在于他的力量还

8

十分微弱,除了泄一时之愤以外,不会给他带来任何积极的结果。

4.《骆驼祥子》在艺术上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只用朴实的叙述完成人物的性格塑造和主题表述。 5.怎样理解虎妞这个人物?

虎妞是剥削阶级中的一员,同时也是被剥削者。地位的反差使她的性格发生了变态。虎妞无法逃避命运的安排,像许多剥削阶级的妇女一样,她最终被社会所吞噬,悲剧性地结束了她的一生。

6.题目“骆驼祥子”中的“骆驼”有什么含义?

①是祥子的外号,在兵荒马乱的那段日子里,祥子得了几匹骆驼,于是有了这个外号;②是祥子内在精神的表现,象征祥子像骆驼那样活着,老实,吃苦耐劳,忍辱负重。

7.“祥子”这个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①揭示了反动势力与广大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控诉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迫害;②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正确道路。

(四)文段阅读

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雪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道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脚。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拼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蹬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9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有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1.上面文段选自《 》,作者是 。

骆驼祥子 老舍

2.请归纳选文的主要情节。

祥子在暴雨中拉车。

3.文中划线句子表现了“坐车的”的什么性格特点?反映了一个怎样的社会?

冷漠、缺乏同情心、自私; 世态炎凉、人情冷漠。 4.品赏语句:“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运用比喻,既形象地写出了祥子当时痛苦不堪的状态,又暗示在那样的社会里祥子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

5.第一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用柳表现风,用风表现云,起了层层加深的作用,越写暴雨的猛烈,越显得祥子可怜。用恶劣的暴雨环境衬托祥子痛苦的境遇,铺垫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小说的思想意义。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街上异常的清净,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拉车的人们,明知不活动便没有饭吃,也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拉出车来,而来到街上看看,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地走。每一个井台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便和驴马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在地上,永不起来。

连祥子都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由口中进去,汗马上由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再藏储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坐了好久,他心中腻烦了。既不敢出去,又没事可做,他觉得天气仿佛成心跟他过不去。不,他不能服软。他拉车不止一天了,夏天这也不是头一遭,他不能就这么白白的“泡”一天。想出去,可是腿真懒得动,身上非常的软,好像洗澡没洗痛快那样,汗虽出了不少,反正坐着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

10

试。

一出来,才晓得自己的错误。天上那层灰气已散,不甚憋闷了,可是阳关也更厉害了许多: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由上至下整个的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祥子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进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打嗝,水要往上漾!

走一会儿,坐一会儿,他始终懒得张罗买卖。一直到了正午,他还觉不出饿来。想去照例的吃点什么,看见食物就要恶心。胃里差不多装满了各种的水,有时候里面会轻轻的响,想骡马似的喝完水肚子里光光光的响动。

拿冬与夏相比,祥子总以为冬天更可怕。他没想到夏天这么难受。在城里过了不止一夏了,他不记得这么热过。是天气比往年热呢,还是自己的身体虚呢?这么一想,他忽然的不那么昏昏沉沉的了,心中仿佛凉了一下。自己的身体,是的,自己的身体不行了!他害了怕,可是没办法。他没法赶走虎妞,他将要变成二强子,变成那回遇见的那个高个子,变成小马儿的祖父。祥子完了! 1.上面文段选自《 》,作者是 ,原名 。

骆驼祥子 老舍 舒庆春

2.请归纳选文的主要情节。

祥子在烈日下拉车。

3.文段有大量的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烘托出祥子拉车生活的艰辛和遭遇的悲惨。

4.请根据本段文字,分析“祥子”这一人物形象。

吃苦耐劳

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做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

“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

11

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1.上面文段选自《 》,作者是 。

《骆驼祥子》 老舍

2.这是祥子第几次买车?这辆车最后的结局怎样?

第一次买车 被大兵抢去

3.根据第二与第三段,说说《骆驼祥子》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运用典型的北京口语,展现人物性格,如祥子的语言朴实,而卖车老板则是精明的。

4.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表现了祥子怎样的心情?

心理描写。突出祥子买车的激动心情,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人力车夫梦想的卑微和生活的辛酸,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

在厂子里,他可是交了朋友;虽然不太爱说话,但是不出声的雁也喜欢群飞。再不交朋友,他的寂寞恐怕就不是他所能忍受的了。他的烟卷盒儿,只要一掏出来,便绕着圈儿递给大家。有时候人家看他的盒里只剩下一支,不好意思伸手,他才简截地说:“再买!”赶上大家赌钱,他不想从前那样躲在一边,也过来看看,并且有时候押上一注,输赢都不在乎的,似乎只为向大家表示他很合群,很明白大家奔忙了几天之后应当快乐一下。他们喝酒,他也陪着;不多喝,可是自己出钱买些酒菜让大家吃。以前他所看不上眼的事,现在他都觉得有些意思——自己的路既走不通,便设法不承认别人做得对。朋友之间若有了红白事,原先他不懂得行人情,现在他也出上四十铜子的份子,或随个“公议儿”。不但是出了钱,他还亲自去吊祭或庆贺,因为他明白这些事并非只是为糟蹋钱,而是有些必须尽到的人情。在这里人们是真哭或真笑,并不是瞎起哄。

那三十多块钱,他可不敢动。弄了块白布,他自己笨手笨脚的拿个大针把钱缝在里面,永远放在贴着肉的地方。不想花,也不想再买车,只是带在身旁,作为一种预备——谁知道将来有什么灾患呢!病,意外的祸害,都能随时的来到自己自己身上,总得有个预备。人并不是铁打的,他明白过来。

快到立秋,他有拉上了包月。这回,比以前所混过的宅门里的事都清闲;要不是这样,他就不会应下这个事来。他现在懂得选择事情了,有合适的包月才干;不然拉散座也无所不可,不像原先那样火着心往宅门里去了。他晓得了自己的身体是应该保重的,一个车夫而想拼命——像他原先那样——只有丧了命而得不到任何好处。经验使人知道怎样应当油滑一些,因为命只有一条啊! 1.以上文字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的小说《 》。

老舍 《骆驼祥子》

2.从文段中可以看出祥子对待劳动(拉车)的态度与以前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以前是拼命地做,拼命地拉车,现在却找舒服的做,做人油滑了许多,保

12

命思想浓重。

3.除了虎妞的死亡这一原因外,还有什么原因造成祥子对生活态度的变化?

恶劣的社会环境。

4.在本文段中,祥子的性格发生什么变化?

以前沉默寡言、老实忠厚、善良朴实;现在却油滑了许多,想结交朋友,保命思想浓重,吃喝玩乐。

5.从整体看,文段的中心是什么?

写了祥子因虎妞的死而在思想上、行动上变得慎重、世故和惜身,说明恶劣的社会环境使人沉沦。 *《朝花夕拾》 一、整体把握 1.内容简介

《朝花夕拾》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散文集,内有作者从1926年2月到11月所作的10篇散文,包括《猫·狗·老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

《范爱农》。作者以儿童的目光追忆往昔的同时,又以成人的眼光来做出新的评论,提供了一个关于风俗、琐事和人物美丑的价值观念。 2.人物评价 人物 所在作品 评价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正直、热情,诲人不倦、 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 范爱农 《范爱农》 是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为人孤傲,正直、倔强,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 阿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没有文化,粗俗,好事,《阿长与〈山海经〉》 迷信,而又心地善良,富《猫·狗·老鼠》 有爱心,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父亲 《五猖会》 严格,曾让鲁迅童年困惑《父亲的病》 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 寿镜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方正、质朴、博学;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思想却也开明,对爱玩的孩子们并不严加斥责。 3.名著背景: 作者鲁迅,浙江绍兴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朝花夕拾》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13

4.故事及思想: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上述7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后面的《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琐记》——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14

5.艺术特色

(1)充满诗情画意;

(2)议论融于记叙之中;

(3)擅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 (4)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

(5)运用白描的收费,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6)在平实的文字地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感情深邃。 6.作品主题

《朝花夕拾》的十篇作品,以优美的语言,深沉热烈的感情回忆了作者从儿时到辛亥革命时期的生活片段,侧面描绘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景象。作者在追怀旧事,回忆保姆、父亲、老师和朋友的同时,也对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讽刺,爱憎分明,作品中流露着作者对于人生生存的基本问题——爱与死的童年体验的回忆和成年以后深沉思考。

(1)《朝花夕拾》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少年时期的生活;

(2)作者敏锐地把目光投向各个社会层面,评说世态,剖析习俗,叙写感触,抒发心声;

(3)显现在“旧事重提”系列散文里的远非个人生命的小照,而是一幅具有特定时代氛围的长卷。 二、应试演练场 (一)填空题

1.鲁迅,原名 ,字 ,原籍 ,是中国现代伟大的 家和 家,也是中国 运动的奠基人。

周树人 豫才 浙江绍兴 文学 思想 革命

2.《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一本 集。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我们学过其中的《 》、

《 》、《 》等。

散文 阿长与<山海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

3.在《朝花夕拾》里的《琐记》中,作者提到了喜欢看的一本书,这本书的名称是 《天演论》 4.《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 ,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 ,含蓄地批判了 的不合理。

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 无知和隔膜 封建思想习俗 5.鲁迅先生说起他的儿时生活时,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的文章有 和 。 《无常》 《五猖会》

(二)选择题 1.A 2.B 3.A 4.C 5.D 1.“他同情冤魂、惩办恶人,既有同情心又主持公道,既可爱又恐怖。”这是作者笔下的( )。

A.无常 B.长妈妈 C.寿镜吾 D.范爱农

2.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 )。

15

A.《二十四孝图》 B.《无常》 C.《父亲的病》 D.《琐记》 3.作者有力地控诉了封建孝道虚伪和残酷的文章是( )。

A.《二十四孝图》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4.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写“宠物”的文章是( )。

A.《二十四孝图》 B.《琐记》 C.《狗·猫·鼠》 D.《五猖会》 5.有一位正直、倔强、爱国的知识分子,在社会的黑暗中一步步走向了末路,他是( )。

A.无常 B.长妈妈 C.寿镜吾 D.范爱农 (三)理解题 1.《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该散文集中的十篇文章按内容可分为哪几类?

《朝花夕拾》按内容和思想可以分为我三类:

第一类是《猫·狗·鼠》和《二十四孝图》,这两文都以议论为中心,将散文和杂文糅合在一起。穿插童年时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主要目的是讽刺和批判旧道德;

第二类是《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诸文,在回忆往事时,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

第三类是《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等文章,主要描述作者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与片段,夹叙夹议,表达了作者对旧日美好的眷念,以及对一些事情的反感。 2.《朝花夕拾》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朝花夕拾》在选材上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善于以生活琐事反映社会面貌,以个人遭遇抒写时代风云。

3.为什么《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写作多以第一人称角度展开叙写?

由于是以鲁迅自己的经历为线索,因此文章多以第一人称角度展开叙写。其中的“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事情的目击者,时间的批判者,更多的则是作品中重要的角色。“我”叙事,“我”抒情,“我”写别人,也写了自己。“我”从不同层面不同层次渗透其中,既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又为人物的刻写和感情的抒发创造了条件,叙事线索和抒情线索既分明又错综生动,引人入胜,读来饶有兴味。 4.《朝花夕拾》的10篇散文,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但因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不同,可分为前后各5篇。请你说说前5篇和后5篇各是在什么地方写的?文章的情调各有什么不同?

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上海;前5篇正处于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之中,所以这一时期的散文多杂文笔调,有些篇幅且有论战语气;后5篇由于被供在图书馆楼上,寂静之中,往事浮上心头,这时期的散文,杂文笔调少了,讽刺更多的隐含在平静的叙述之中。

5.作者为什么要编写《朝花夕拾》?

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即回忆儿时的温馨并对社会进行理性的批判。

16

6.《朝花夕拾》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语言朴素优美,清新刚健,用笔纯熟,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

(四)文段阅读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来,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为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文段选自散文集《 》中的《 》,作者是 。

朝花夕拾 五猖会 鲁迅

2.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文段所写的事情。

儿时热切地盼望去看五猖会的我,被父亲强令背一字也不懂的书。 3.划线的语句非常有表现力,请结合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句子想象奇异,“铁钳”形象地刻画出自己被迫背“一字也不懂的书”时艰难的情形;“蟋蟀”的比喻则生动地表现出自己当时急切、担心和焦虑等复杂的心情。

4.根据作品的内容,简要说说本篇散文表现了怎样的思想主题?

表现以父亲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借以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5.结合本部作品的内容,简要说说这部作品的特点。

总体特点:不是简单的对童年的回忆,而是在回忆中有更多的批判色彩。所以,文中经常是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有时清新舒展,有时又较为沉重。

17

其实人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是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而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文段选自文学名著《 》中的《 》,作者是 。 朝花夕拾 猫·狗·鼠 鲁迅

2.作者在文中写“虫蛆”、“ 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把“正人君子”与“虫蛆、鸷禽猛兽”作对比,将“正人君子”虚伪、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下。

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正人君子”辛辣的嘲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三) 1、略。

2、表现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3、作者不是真的诧异,而是对父亲的举动因不满而记忆深刻。父亲让我背书,其实是怕我玩物丧志,故意为难我,其实也是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4、作者的心情变化经历了高兴——忐忑——难受——焦急——平静这些过程。 5、“谨肃”是指工人们不像刚才那么无拘无束,脸色严肃。“蹊跷”是指奇怪,有什么隐情。

工人们之所以“谨肃”是因为“我”父亲来了。这说明当时社会等级比较森严,下层百姓对上层的畏惧。

6、这里是白描。通过景物描写,勾勒出优美的自然风光,反衬我内心的焦急和懊恼。

7、这里的梦是两层含义:一是指我当时昏昏沉沉的,仿佛在梦里;二是指我对所背之物一无所知,纯粹是在说一堆文字而已。 8、这里用了对比。反映了我心里的失落。 9、略。 10、略。 (四) 1、略。

2、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3、父亲是一个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18

4、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效果的。 (五)

1、儿时热切地盼望去看五猖会的我,被父亲强令背一字不懂的书。 2、“铁钳”句的奇异的想象,形象地刻画出自己被迫背“一字不懂的书”时艰难的情形,“蟋蟀”的比喻则生动地表现出自己当时急切、担心和焦虑等复杂的心情。

3、表现以父亲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4、总体特点:不是简单的对童年的回忆,二十在回忆中有更多的批判色彩。所以,文中经常是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有时清新舒展,有时又较沉重。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