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舆情视阈下领导干部作风监督的解析

2021-01-10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21卷第3期2013年6月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JournalofHulunbeierCollege

No.3Vol.21

PublishedinJune.2013

网络舆情视阈下领导干部作风监督的解析

宋朝程

(青岛大学

山东青岛266000)

要:当代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舆情是网络时代监督领导干部作

风的一种新形式。网络舆情作为新生事物,在监督领导干部作风时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和不足。因此,网络舆情监督的规范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网络舆情;作风监督;规范化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601(2013)03-0037-03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民作为网络的主导因素之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作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强调:切实加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通过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弘扬良好作风,保持清正廉洁。①网络舆情监督作为网络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式监督形式,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进行网络舆情监督,值得我们探究。网络舆情监督的规范化,对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舆情成为监督领导干部的新领域、新形式

互联网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披露:“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较2011年底增加了约3270万人。微博在手机端的增长幅度仍然明显,用户数量由2011年底的1.37亿增至1.70亿,增速达到24.2%。网民职业中,学生占比为28.6%。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1亿,网民使用率提升至39.0%,较2011年底用户增长

8.2%。”从上述数据可知,我国网民队伍在不断壮大,网民已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网民通过微博、BBS、博客、MSN等获取信息,开展讨论。

随着网民数量的增长和网络活动的增多,网络舆情的社会基础开始形成。此外,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法规的完善,也为网络舆情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网络舆情作为社会舆情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网民借助互联网,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共事务等所表达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目前来说,网民通过论坛、门户网站、BBS、博客、微博等发表言论,话题范围丰富多样,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就社会的一些重大或热点问题展开激烈讨论。随着问题讨论的深入和扩大,形成强大的舆论效应,借助其传播优势施加影响。在领导干部作风监督方面,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舆论约束形式。网络舆情对官员个人日常不当行为的曝光,使有关官员受到应有制裁。如:2008年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林嘉祥在酒楼猥亵少女事件在网上被曝光,直接导致林嘉祥被免职。③网络舆情监督已经成为有效遏制领导干部不当作风的新模式,也是网络时代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微博用户达3亿,已成为互联网最热门的新领域,2011年10月1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召开积极运用微博客服务社会经验

收稿日期:2013-05-07

作者简介:宋朝程(1987-)男,青岛大学201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

-37-

交流会强调,要推动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积极运用微博客,拓展联系群众。

二、网络舆情监督的利弊分析

网络舆情监督在新时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其取得有效成绩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对于网络舆情监督的是是非非,我们需要有一种理性的认识和全面的分析,反对过于排斥或过于热衷网络舆情监督,而且应当积极探究网络舆情监督规范化的途径,这样才能有效发挥网络舆情监督的积极作用。

(一)网络舆情监督的优势

第一,网络舆情监督具有广泛性和即时性。互联网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使得民众都可以在网上表达自己的意见。网络信息的共享性,使不同民族的民众广泛参与,民众参与使领导干部作风的监督有了可能,在网络舆情监督的过程中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得到实现。互联网的传播是多线的即时性传播,微博的使用更彰显了即时性的特征。因此,网络舆情的发生也是即时性的,它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发生。对于领导干部的监督,网络舆情的广泛即时性的特点,有效地揭露了领导干部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2011年10月4日,有网友在老挝万象旅游时意外发现一辆牌照为云E84547的吉普车,车身上喷有“农业执法”字样。该网友拍下照片并传到网上,随即引发网友热议。10月8日,楚雄州委、州人民政府初步调查确认,驾驶云E84547车辆的赵朝魏系楚雄州农业局执法支队支队长(正科级),此次出境未向楚雄州农业局领导报告,属个人行为。2011年10月13日赵朝魏被撤职,其他相关责任人也得到了相应处理。③

第二,网络舆情监督具有透明性和交互性。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网络信息的全球共享提供了保障,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信息交流互动平台,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一些领导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可以被及时地公布在网上,被公开自由地讨论和转载。从博客到各门户网站都可以转载被举报的事件。这样一旦东窗事发,对被举报人采取保护措施形成阻碍,也避免了“熟人”效应的出现。去年备受关注的“史上最牛”工商局长案就是一例。一则题为《愤!沈阳沈河区工商局长杨晓松醉酒到报社扬言找记者单挑,原因是老婆和儿子开面

-38-

包新语店食品问题被曝光》的帖子在网上热传,帖子揭露了沈阳沈河区工商局长杨晓松因自己老婆卖长毛粽子被揭露而嚣张大闹有关报社。2011年8月11日杨晓松沈河区工商局党组书记职务被撤销,并且免去了局长职务,给予行政降级处分。

值得注意的是,据报道,事情发生后,杨晓松曾

动用多方力量“封锁消息”,让报社不要针对此事发稿,也不要接受别的媒体采访,终究还是未能逃过网民的监督。另外,网络打破了话语特权的垄断,把部分话语转交给受众,网民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

第三,网络舆情增加了民主的新途径。受我国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政府和民众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一些官员越权的事情时有发生。网络舆情的透明性和平等性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监督舞台,网络舆情成为监督领导干部作风的有效力量。

(二)网络舆情监督的劣势

第一,网络舆情的虚假性。网络发布信息匿名性的特点,可能使网民在网上发布不实信息,造成虚假信息的泛滥。这不仅不能发挥网络舆情的监督作用,反而会给领导干部作风的监督形成阻碍,极大影响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第二,网络舆情的难控性。由于目前互联网的法规建设和信息监测技术滞后于网络的发展,面对网络的海量信息,一旦发生网络舆情,会面临网络舆情的发布难控、内容难控、受众难控的问题。由于网络舆情迅速易变,人们在利用热议讨论时,往往增加了传播的频率和幅度,增加刺激度,网络舆情也可能随着网民意见的积累而演变成突发事件。

三、网络舆情监督领导干部作风问题的规范化

网络舆情监督领导干部作风问题,是在网络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形式监督方式。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探究网络舆情监督领导干部作风问题的规范化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不实信息的规范化处理

网络发布信息匿名性的特点,可能使网民在网上发布不实信息,造成虚假信息的泛滥,可能造成情绪性舆情。任何民主行为都应在法律规范

许可范围内进行,网络民主表达行为亦如此。为此,加强网络信息的真实性管理刻不容缓。第一,完善网络实名登记制度。实名登记可以使主体明确,便于监督,防止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散布谣言、误导舆论。目前,网络实名制已经开始实施,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尚需加大力度解决。另外,网络管理软件的开发也是加强网络实名管理的科学方法。第二,对网络谣言的责任追定和重处。网络谣言具有极大的杀伤力,网上的一则谣言,可能引发现实的恐慌。因此有效防堵网络谣言,建立并完善网络谣言举报、惩处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制谣、传谣者,显得十分必要。

(二)领导干部直面网络舆情监督

互联网把人类带入了信息化的时代,网络舆情亦成为民意的“晴雨表”。因此领导干部要正视网络的作用,把握网络的发展趋势,关注网络舆情,引导网络舆情。首先,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代表着党的形象,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严谨规范。领导干部要强化意识,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唯有如此,在面对网络舆情时,才能坦荡荡、无畏惧。其次,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参与舆情互动,消除公众疑虑。现代社会,网络信息传播瞬息万变,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对于网络舆情要做出快速及时的反应。在与网民的双向交流过程中,领导干部要摆正位置,怀有尊重、真诚的态度,及时解决网民的疑问,把实情公布于众,引导积极向上的网络舆情。对于容易冲动的网民,要循循善诱做好解释工作,不能针锋相对,对于网络谣言应采取合适的方法及时辟谣。使得网络谣言得到适时的控制,消除网络不实信息对国家的不良影响。

(三)建立健全法律制度规范,保护网络举报

网络举报立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网络举报的合法性,使网络举报有法可依,从而避免网络举报遭遇阻扰与破坏。2009年4月23日,最高检公布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正式将网络举报增加为举报腐败行为的新途径,极大发挥了网络监督的优势。⑤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监督的制度化的渠道,可以有效保障举报信息的及时处理与反馈,

规范网络舆情监督的举报程序,可以使网络舆情监督的事件受理的程序更加严谨、明确。

近些年,一些高校领导也高度重视高校的网络舆情状况,根据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及时采取措施,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规范,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条例,对高校网络舆情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例如:2012年4月24日,中共湖南科技学院委员办公室下发《湖南科技学院关于加强网络舆情引导与监控的暂行规定》。其中,《暂行规定》加大了对散布不实信息、破坏国

家统一、抗拒国家法律等负面舆情的监管。⑥

目前,

我国的法律规定并不能完全满足网络舆情监督的需要。因此,加快完善网络立法的步伐就显得十分必要。尽快出台一些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媒体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舆论监督的原则等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加以规范,使网络舆情监督有法可依,使舆论监督自主权由保障向扩大深化,以提高网络舆论评价力,进而发挥其正向效应。此外,知识分子参与网络互动的几率要高于其他人群,对这些人群的舆情引导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四)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监督,提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政府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监督,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是关键。为此,应做好如下工作:一是组建工作机构,加强网络舆情的组织领导。组织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建立自上而下、环环相扣的组织体系,完善网络监督部门的各种协调机制。二是组建应对网络舆情队伍,加强应对网络舆情队伍的培训。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熟悉网络的工作人员,负责信息的收集、发布、监控等。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为此,应建立信息发布机制、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舆情监控机制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政府定期发布组织工作重要信息是基础。对不同的舆情案件制定不同的工作处理预案是核心。对主流门户网站新闻信息实施动态监控是关键。由此可见,唯有多种措施并举,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工作机制,政府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

总之,网络作为新生的媒介监督工具,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因此,我们应加强网络舆情的(下转第55页)

-39-

[6]FAMAE.F,JENSENM.C.AgencyProblemsandResidual

Claims[J].JournalofLawandEconomics,1983,26(6):334-352.[7]JAMEE

Economictheoriesofthenonprofitsector:A)Thethirdsector:comparativestudiesoforganization

NewYork:WalterdeGruyter,

comparativeperspective[M]HKANHEIER,WSEIBEL(ednonprofit1990

[8]ANDREASENARProfitfornonprofits[M]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6,76(6):47-55

SSAMU

Dimensionofbusiness

[9]WALTERWW,JR

[14]张志刚,程佳琳.非营利组织营销战略探讨.前沿,

2004(04).

[15]孙韩高,张鹏.非营利组织市场营销趋势初探.北方

经贸,2006(09).

[16]颜克高,陈晓春.非营利组织财务绩效评价的实证

研究统计与决策[J].2011(03):148-151.

[17]高猛,赵平安.政府与NGO合作关系的逻辑与生成:

建构主义的视角[J].学术探索,2009(02):49-53.[18]赵文红.参与度、信任与合作效果的关系:基于中

国非营利组织与企业合作的实证[J].南开管理评论,2008,11(03):51-57.

[19]李炯珏,非营利组织的形象营销——以暴力慈善引

谈希望工程[J].东方企业文化公司与产业,2013(01):26

[20]孙岩,杨守杰.浅谈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面临的问

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02):148-149.[21]夏春勇.非营利组织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促进

作用[J].科技创业,2012(12):76-77.

[22]王玉生罗丹.非营利组织联盟现状及展望[J].时

代金融,2013(02):137-144.

[23]鞠霞.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若干问题探讨[J].

中国外资,2013(01):196.

andnonprofitcollaborativerelativerelationships[J]JournalofNonprofit&PublicSectorMarketing,2003(11):3-22

[10]贾西津.NGO:国际视野与中国发展[J].当代世

界,2010(06):22-28.

[11]黄振海.保持社会稳定必须重视NPO的发展和管理

[J].市场周刊,2007(06):3-5.

[12]郭晓静,霍晓莉,易子芳.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制度

创新[J].企业导报,2011(1):89-90.

[13]胡建锋.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我国非营利组织治

理机制的构建[J].湖北社会科学,2012(4):39-42.

(上接第39页)规范化管理,使网络舆情监督领导干部作风问题更具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会

议公报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6845034.html[2]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207/t20120723_32497.htm

[3]沈阳“大闹报社”工商局长被立案调查网贴内容属

实http://unn.people.com.cn/GB/14943249.html[4]领导干部要习惯群众使用互联网较真监督的新形式

http://zggbjd.com/xinW-a.asp?cate=%B2%A9%CE%C4%BE%AB%D1%A1&id=2132

[5]关于印发《湖南科技学院关于加强网络舆情引导与

监控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http://www.huse.cn/zxz_NewsShow.asp?ArticleID=4000

[6]易炼红.领导干部如何面对网络舆情[J].领导科

学.2009(08).

[7]蒋述卓.网络舆情的发展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8]秦亚欧.组织部门应对网络舆情问题的策略分析[J].

领导科学.2011(02).注释:

①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6845034.html②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207/t20120723_32497.htm③

http://zggbjd.com/xinW-a.asp?cate=%B2%A9%CE%C4%BE%AB%D1%A1&id=2132

④http://unn.people.com.cn/GB/14943249.html⑤

http://zggbjd.com/xinW-a.asp?cate=%B5%F7%B2%E9%C6%C0%C2%DB&id=2061

⑥http://www.huse.cn/zxz_NewsShow.asp?ArticleID=4000

-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