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名】:鱼腥草
【拼 音】:YUXINGCAO
【英文名】:Heartleaf Houttuymia Herb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
【功 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 治】: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性味归经】:辛,寒。①《别录》“味辛,微温。”②《履巉岩本草》:“性凉,无毒。”③《滇南本草》: “性寒,味苦辛。”④《纲目》:“辛,微温,有小毒。”⑤《医林纂要》:“甘辛咸。”①《本草经疏》:“入手太阴经。”②《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
【用药忌宜】: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①《别录》:“多食令人气喘。”②孟诜:“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
【药物配伍】:配野菊花,疏风散邪、清热解毒;配桔梗,宣肺祛痰;配车前子,清热利湿、利尿消肿;配蒲公英,清热解毒;配黄连,清热解毒、化湿。
【别 名】:岑草(《吴越春秋》)蕺(《别录》)、菹菜(《唐本草》)、蕺菜(孟诜)、紫背鱼腥草(《履巉岩本草》)、紫蕺(《救急易方》)、菹子(《纲目》)、臭猪巢(《医林纂要》)、侧耳根(《遵义府志》)、猪鼻孔(《天宝本草》)、九节莲(《岭南采药录》)、重药、鸡虱草(《现代实用中药》)、狗贴耳(《广州植物志》)、肺形草(《贵州民间方药集》)、鱼鳞真珠草、猪姆耳(《福建民间草药)、秋打尾(《浙江中药手册》)、狗子耳、臭草、野花麦(《江西民间草药》)、臭菜(《中药志》)、热草(《滇南本草》整理本)、臭质草(《浙江民间草药》)、臭腥草(《泉州本草》)、臭牡丹、臭灵丹、辣子草、奶头草(《湖南药物志》)、草摄、红桔朝、臭蕺(《闽东本草》)
【处方名】:鱼星草、鱼腥草
【商品名】:鱼腥草、蕺菜,以茎叶完整、色灰绿、有花穗、鱼腥气浓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西北、华北、华中及长江以南各地。药材主产浙江、江苏、湖北。此外,安徽、福建、四川、广东、广西、湖南、贵州、陕西等地亦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秋采收,将全草连根拔起,洗净晒干。
【拉丁名】:药材Herba Houttuyniae原植物蕺菜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炮制方法】:去净杂质,除去残根,洗净切段,晒干。
【考 证】:出自《履巉岩本草》①陶弘景:“蕺,不利人脚,恐由闭气故也。今小儿食之便觉脚痛。” ②《纲目》:“蕺字,段公路《北户录》作蕊,音戢,秦人谓之菹子,菹、蕺音相近也。其叶腥气,故俗呼为鱼腥草。”“按赵叔文医方云,鱼腥草即紫蕺,叶
似荇,其状三角,一边红,一边青,可以养猪。又有五蕺,即五毒草,花叶相似,但根似狗脊。”
【生药材鉴定】:干燥的全草极皱缩。茎扁圆柱形或类圆柱形,扭曲而细长,长约10~30厘米,粗约2~ 4毫米。表面淡红褐色至黄棕色,具纵皱纹或细沟纹,节明显可见,近下部的节上有须根痕迹残存。叶片极皱缩而卷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青灰色或灰棕黄色。花穗少见。质稍脆,易碎,茎折断面不平坦而显粗纤维状。微具鱼腥气,新鲜者更为强烈;味微涩。以淡红褐色、茎叶完整、无泥土等杂质者为佳。显微鉴定: 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多角形,有较密的波状纹理;气孔副卫细胞4~6个;油细胞散在,类圆形直径66~80μm,其周围有6~7个表皮细胞呈环状排列。腺毛无柄;头部3~4细胞,内含淡棕色物,顶端细胞常已无分泌物,或皱缩;叶脉搏处非腺毛2~4细胞,表而有条状纹理。下表皮气孔密布;非腺毛稍多。叶肉薄壁 细胞有的含草酸钙簇晶,直径6~10(~16)μm。 本品以叶多、色绿、有花穗、揉碎鱼腥气浓者(示具特异臭气的有效成分癸酰乙醛含量高)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全草含挥发油0.0049%,油中含抗菌成分鱼腥草素[即癸酰乙醛(Decanoyl acetaldehyde)]、甲基正壬基酮(Methyl-n-nonylketone)、月桂烯(Myrcene)、月桂醛(Lauric aldehyde)、癸醛(Capric aldehyde)、癸酸(Capricacid)。尚含氯化钾、硫酸钾、蕺菜碱(Cordarine)。花穗、果穗含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叶含槲皮甙(Quorcitrin)。也有报道花、叶、果中的黄酮类相同,皆含槲皮素、槲皮甙、异槲皮甙、瑞诺甙(Reynoutrin)、金丝桃甙(Hyperin)。根茎挥发油亦含鱼腥草素。 1-蒎烯(1-pinene)、d-苎烯(d-limonene)、甲基正壬酮(2-methylundecanone)、莰烯(camphene)、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芳樟醇(linalool)、石竹烯(caryophyllene)。此外,地上部分尚含金丝桃甙(hyperin,hyperoside) 及芦丁。含含槲皮甙(quercitrin)、氯化钾及硫酸钾;花、果穗含异槲皮甙(isoqueritrin)。
【中药化学鉴定】:⑴本品石油醚提取物加1%香草醛浓硫酸溶液,即显红色,放置后变为紫色。(检查萜类)⑵薄层层析:①取本品粗粉100g,常法水蒸气蒸馏8h,得少量挥发油,用乙醚稀释后点样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95:5)展开,喷2,4-二硝基苯苯肼溶液,斑点显黄色。②取本品粗粉2g,于索氏提取器中,加氯仿35ml回流至无色为止。药渣挥尽氯仿,加5% 盐酸乙醇液40ml回流水解4h,滤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回收至干,加甲醇1ml溶解,为供试液,另取槲皮素甲醇溶液(1:1)作对照。吸取供试液10μl,对照品溶液5μl ,分别点于同一块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10:4:1)展开,喷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紫外灯(254~365nm)下观察,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溶液的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黄绿色荧光斑点。
鱼腥草在民间应用范围很广,在药理上有抗菌、抗病毒、利尿、镇痛、止血、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等作用。笔者将鲜鱼腥草用于临床肛肠病上收效甚佳,380例,显效率310例占81.6%,有效率70例占18.4%,总有效率为100%。用法简便,疗效可靠,无副作用,价廉易得,值得患者要求和依赖.
鱼腥草是民间传统治疗肛肠病、 痈肿、 疮疖肿毒、 中暑腹痛、 毒蛇雄蜂咬伤、湿疹、结肠炎、淋病、肺炎、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热痢、水肿、尿道炎、高血压、慢性宫颈炎、皮肤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常用药,我国大部地区均产,资源丰富,价廉易得,用法简便,疗效可靠,无副作用,无论外治内治都是一种很有开发应用价值的鲜草药。
一、 鱼腥草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
鱼腥草(拉丁文Houttuynia Cordala Thunb)为三白草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全草。茎下部呈匍匐状,伏地节生须根,上部直立,茎端有稀毛,有时呈紫色,揉之有鱼腥味故
名鱼腥草。主要成分含有维生素、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抗坏血酸等。全草含挥发油。油中含抗菌素菌成分鱼腥草素(即癸酰乙醛、甲基正壬基酮、月桂烯、月桂醛、癸醛、癸酸、尚含氯化钾、硫酸钾、蕺菜碱、花穗、果穗含异懈皮甙,叶含懈皮甙。)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的药理作用有:1、抗菌作用:有效成分鱼腥草素在体外试验对卡他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2、抗病毒作用:鱼腥草对流感亚州甲型京科68-1株有抑制作用,也能延缓孤儿病毒的生长。3、利尿作用:鱼腥草灌流蟾蜍肾或蛙蹼,能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及尿液分泌,从而且有利尿作用。4、其他作用:鱼腥草还有镇痛、止血、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等作用。
二、 鱼腥草在临床应用功效制型
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功效。制剂多种有粉片剂、酊剂、水针剂、膏剂、酒剂等。根据临床需要可制成不同比例药剂。
三、 鱼腥草在肛肠病临床应用配伍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380例,其中男性210例,女性70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2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最长29年,最短2个月;炎性外痔96例占25.3%,血栓外痔105例占27.6%,嵌顿性内痔75例占19.7%,肛门湿疹78例占20.5%,肛门术后水肿18例占4.7%,脱肛8例占2.1%。
2、 治疗方法
外治法:自拟鱼马杠洗方(经验方)由鲜鱼腥草100g,鲜马齿苋、鲜杠板归、鲜无花果各60 g、虎杖30 g、白头翁、贯众、银藤各20 g。炎性外痔加蒲公英、荆芥。血栓外痔加芒硝、花椒。嵌顿性内痔加大黄、苏木、刘寄奴。肛门湿疹加苦参、蛇床子、大枫子。肛门术扣水肿加扁蓄、明矾、食盐。脱肛加五倍子、升麻。
上药煎汤200-300毫升,乘热气盛时熏洗患处,每日1剂/薰洗2洗。10天为1疗程。
3、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①显效:治疗2-3个疗程,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回恢正常,310例占81.6%。②有效:治疗2-3个疗程,临床症装和体征好转三分之二。还有些异感症状,继续按上法延治为愈。70例占18.4%。总有效率为100%。随访2年未见复发。
四、 讨论
鱼腥草性味:辛微寒、笔者通过长期临床大量病例观察,尤其是治疗肛肠病的疗效看,鱼腥草具备有消托功能,再加配伍其它性味,增强鱼腥草功效。就其性味药效分析,辛味具有发散,开宣行气血的作用。辛散开通腠理,通气,活血络,化津液,消肿行滞。《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而言鱼腥草之主散,主开,主通为用。配伍无花果,银藤甘味缓急,和中、补益,而有缓急和中止痛,生津润燥,补益气血的作用。如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提出的“甘守津还”理论而言配伍无药果、银藤之甘,守护中气,主补、主润、主和为用。配伍虎杖、白头翁、杠板归、贯众苦味喜降下行,苦得寒性相助,擅长清热解毒抗炎消肿,苦得辛气相助,擅长生肌收敛,促进溃疡愈合而言之苦,主降、主泻、主清。配伍马齿苋味酸,清热解毒,止血水消肿,利肠止痢,热毒疮疡,消炎杀菌。
综合上述分析,鱼腥草的生物学效应,是通过“辛甘苦寒酸”药性配伍体现的。即异类相使,散补兼施,开合相成,升降相须,动静相济的多向性,综合性能的结果,故认为鱼腥草具有杀菌、抗炎、消肿、散结、托脓、生肌、收敛等功效。笔者认为鱼腥草不但对肛肠病治疗甚佳,而且在临床应用范围很广。鲜鱼腥草很有研究价值,鲜用生效较快,比如:中署腹痛必须要鲜用,干用效果差,鲜用,将鲜鱼腥草嫩叶摘洗干净拿嘴里咀嚼泉水服吞,腹痛即止。还有毒蛇雄蜂咬伤也要鲜鱼腥草捣烂外敷。值得进一步加深研究探讨总结。
五、 注意事项
鱼腥草含挥发油,不宜久煎。长期大量服用,但有咽干,胃灼感,心悸手发抖等轻微副作用。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