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来到王府井大街附近的北京东城丰富胡同19号-老舍故居参观,追寻一位小说家、剧作家、人民艺术家——据说曾预提名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的足迹。
老舍故居大门右侧立着一块牌匾“老舍纪念馆”。一进大门,出来了一位岁数很大老爷爷,因为是免费开放,所以老爷爷给我和妈妈发了两张纪念票。
老爷爷说,故居是1950年老舍从美国讲学归来,用100匹白布买下的。1997年,故居及管藏由先生家属捐献给北京市。1999年,老舍故居经修缮作为老舍纪念馆向公众开放。
老舍先生的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小院,一点都不起眼。虽说门口挂着老舍纪念馆的牌匾,但在这一大片的胡同中你若不是刻意的寻找还是很难发现的。入门先是一个小门亭,只能算是跨院。
转过影背才来到一个三合院,院子里有四棵大树耸立。长者说,这两棵柿子树,为先生于1954年亲手所栽,先生还喜爱养花,写作累时,便到院中赏花观柿,小院因此得名“丹柿小院”。小院加上正房(北房)三间和东、西耳房为纪念馆的主要部分。
正房的明间,这里曾聚会过很多文化名人和中外友人,周总理也曾三次到此做客,就坐在靠西边的沙发上,与先生亲切交谈。东次间为卧室。西耳房是先生的书房兼工作室。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17年,完成了包括《龙须沟》《茶馆》《正红旗下》等在内的许
多作品。
西次间是老舍先生的书房,一张写作用的写字台,上面放置着一枚齐白石为他刻的印章,一只冯玉祥将军赠给他的玉石印泥盒,一方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的砚台,此外还有他生前用过的眼镜、钢笔、墨水瓶、烟灰缸以及台灯、收音机、台历等。
东、西房为《老舍生平写创作展》,先生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作品荟萃其间,还有照片、手稿及生前遗物等,再现了老舍先生一生的创作成就。
老舍的一生是伟大的,先生的作品永远启迪后人。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永远活在善良、向上、进取的人们心中。
这次的参观让我有多了解了一位我国的革命英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