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男朋友一起选了这门课,他的理由是陪我,每次听课我俩都要小吵一架,原因是他总认为,因为老师是女的,所以每次案例,每个专题差不多都是在讲这些社会现象对女生有多么不公平,甚至有时候貌似有点女权主义的影子。现代,有了女人节,女孩节,母亲节;男人只有一个专门的父亲节,这也是社会惯性,不觉得男人需要过节吗,需要保护吗?我只能说,从不同的性别视角看世界,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大回转了。
女人并不是生来就是女人,而是逐步变成一个女人的,正是社会化的整个过程产生了这种东西,我们称之为女性气质。确实啊,从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就会有焦急的家人在产房门口守候,当一个婴儿出生的时候,人们首先要问是男孩还是女孩。接着根据是男孩或女孩来给婴儿起名字,亲属则选择不同的礼物送给婴儿。每个人从一出生就受到了不同的对待,因为这个孩子是男孩,家里人从小就给他买一些汽车,手枪玩具,从小就要他养成坚强的,不爱哭的男子汉性格;或者因为这个孩子是女孩,从小房间里面就堆满洋娃娃,彩色丝带,从小就养成了爱美,撒娇,说话文静,温柔的性格,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饰品也都是艳丽鲜明的颜色。
对于“力士”的长篇广告印象深刻啊,男性总是扮演一些力量威严集于一身的角色,而女人总是扮演温柔贤惠,或者可以诱惑男性的角色,正因为广告受众长此以往的观念植入,就会觉得这样的扮演顺理成章。汽车的广告,都是男人开车,女人在一旁以一种完全钦佩的眼光看着男人,或者是,把女人作为车边亮丽风景的一部分;药品的广告,治疗严重一些的病症的药物,大都是男人来做广告,而一些家常用药就用女人,作为妈妈的形象来做广告,这样也会让观众觉得更有感染力;日用品还有家常用物大都是一个家庭出现,妈妈来使用,爸爸和儿子作为辅助,最后还要夸奖一下妈妈;而家具,地板,水暖用品大多都是男人在做广告,能给人一种坚实踏实的感觉。
正因为观众的这种定势心理,偶尔会产生一些含有歧视意味广告的出现,这些广告大部分表现为不尊重女性,比如让女人尽可能的裸露,扮演一种诱惑者,或是把女人比喻成物品,而没有赋予女性独立的人格。
上面这些都是几千年来社会逐步累积的固化观念,尘封的意识形态,真的不会在短期内有什么改变,人们对于性别和相关性别的抉择上都有一种思维定势,男女有别,无论是胜利还是心理上,这些差别都是不能忽视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