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升核心素养的高中论述类作文理性思辨路径探究
作者:高鹏
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8年第08期
摘要:语文思辨能力是以儿童知识架构以及身心发展为依托的,充分使用感性形式,试图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以及生活经验,激活语词,还原文本,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到文本内容中,充分领略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语言智慧和语言文字的灵活运用能力。笔者认为高中论述文作文的理性思辨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素材,提升对于素材的记忆力,并且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互动触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论述文;理性思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3-0021-01 1.从生活中汲取素材
教师不仅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读好书以外,还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作文素材。当前,随着网络以及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从中获得社会热点问题,从而为学生搭建一条与社会相连接的桥梁。例如,部分电视节目本身就是报道一些生活当中的真实案例,大家看法、人与社会以及道德观察等节目都可以成为学生关注社会的工具,同时节目当中的一些理性评价也能够为学生写好议论文拓展思路。总体来看,网络以及电视资源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全面认识问题,这些不单单是教育的素材,同时也可以成为学生日后的写作素材。学生以旁观者的视角来审视这些案例,能够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理性的去判断、去感受,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积累,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素材的积累都将会获得提升。 2.提升素材的记忆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的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触发他们潜在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在学生进入到高三阶段以后,教师会不定期的引发各种材料帮助学生进行素材的积累,很多教师都会将这些素材按照主题分类,对于其中综合性的素材还会为学生设定不同思考角度。即便是这样,学生对于素材的积累效果也不够理想。其原因在于,教师大包大揽的结果通常会使得学生长期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缺少主动性,所以,对于素材的记忆不够深入,材料在命题网络当中处于不够稳定的状态,写作议论文的时候也很难将其充分激活。为此,教师需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主动积累素材。例如,学生可以准备素材的积累本,将不同的素材按照主题分门别类,确保素材最终可以产生命题网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然后使学生能够主动将素材填充到素材本当中。填充素材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此时学生记忆的痕迹也会显著提升,素材在命题网络当中的稳定性也就越强。 3.交流中触发思辨
想要获得思想,主要途径就是要进行交流互动。素材的积累只是议论文书写的第一步,素材如果无法得到应用,其本身的价值近乎于无。因此,为了提升素材的使用率,需要注重对素材的加工和整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因为本身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如果单纯依靠教师教师来消除这种差异性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还是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通过彼此的交流,在共享的过程中逐渐出发思辨能力。
交流共享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杂志、故事会以及互写评语等形式,核心内容都是要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其能够寻找到思考的节点以及触点。教师需要将活动舞台完全交还给学生,将学生作为主体。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觉到学习的乐趣,才会有不吐不快的冲动,思维也会随之飞扬起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的给予学生以指导,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分析以及归纳、加工各类素材。 4.加强逻辑化论证
从本质上看,论证过程即有序表述,这也是学生产生结构化思维的必然要求。合理化的论证应该是分析精辟、思路清晰且用词准确的,这同样也是思辨能力产生的重要特征。 第一,找准文本,获取论证结构。将苏教版教材当中的说理文以及科普文作为范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论证本身都是由论据、论点和论证三个基本元素组成的。说明观点首先要确定论点,然后在对论据进行筛选,最后组织论证。比如在《学与问》这篇文章中,作者率先阐述了论点,摆出了沈括以及哥白尼的范例,引导学生采用论证的方式来阐述论点。从而走入到作者的思路当中,使得学生可以明白,论证本身就是对素材的组织,进而阐述观点的过程。
第二,借助文本学习文本论证的方法。比如《鹬蚌相争》这篇文章当中,作者利用相承以及因果关系构思整篇文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这种因果论证是如何使用的,同时学生也需要从多个层面分析结果以及原因。
第三,抓住要点,找准切入点。学生要学会从最为基本同时也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切入,通过层层剥笋,最终实现有序思考,从形象一直到抽象,使得论证更加有层次感。通过触类旁通以及举一反三,在反思以及总结的过程中,使得论证不断的深入。结合前后知识,将问题置于相关情境当中来解决,而不是独立的看待问题,使得论证趋于系统化。 结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语文思辨能力的实践活动,充分的肯定了学生本身所具备的历史积淀以及早期经验,以及当前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能动体。学生作为学习、认识以及发展的核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主动性,使得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思维以及动作将外部学习活动转变为自身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推动学生情感和态度、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朱海龙.语文思辨力——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理性生长[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7(z1):20-21.
[2] 杨志民.巧设问题,在多元辨析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之友,2016(12):18-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