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楼家村,随处可见连片的池塘和穿村而过的溪流,一代代的楼家人傍水而居。
青砖黛瓦白墙的古民居鳞次栉比排列着,完整保留着街巷割据体系和空间形态;村中清代抚育出的历史文化名人建造的古建筑群落绵延至今,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楼家村位于嵊州市石璜镇西北部,距市区约18.0公里。村南面地势平坦,良田美地不计其数;东北面则为丘陵地带,多为果园茶地;西北面连接会稽山南麓,地形渐陡。石璜江水系悄无声息地从村西穿流而过,与坂头水库灌溉西干渠道共同孕育了楼家这片富饶的土地。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值得一提的是,楼家村中清时代抚育出的历史文化名人建造了当时新型新貌的建筑群,绵延至今,已成为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群落,极具观赏和保存价值。
楼家村背山、临水,面平原,是个山青水绿的好地方。明清时期人才辈出,富甲一方,至民国有“嵊县出西门楼家第一村”之说。
现今村中希古堂、三省堂、积德堂等十多座气势恢弘的古老台门,多建于前清时期,保存均较为完整。是嵊州市较具代表性的古村落之一。
楼家古村物质文化丰富,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居、街巷割据体系和空间形态。
俯瞰楼家古村落,高低错落的形体节奏,庭院深邃的建筑风格透露出一种大气之美。
据说,楼姓出于黄帝轩辕氏,轩辕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高阳氏,高阳氏生骆明氏,骆明氏生崇候鲧。因鲧反对舜继位,被尧流放到羽山(今山东郯城)后被杀。鲧生禹,禹治水有功,舜授以位,国号夏,都山西安邑。夏传至第十六位帝、第十四世孙帝履癸,为商汤所灭。还被
污以种种不实之辞称之为桀,并遭到商兵们追杀。帝履癸带着儿子仲和、仲礼仓惶南逃。一天帝履癸在一宿夜店楼上被商兵追上、盘问,问“帝履癸从那里来、姓什么等。”帝履癸怕口音被听出而佯装哑子,用手指指口、用脚踏踏楼板。商兵真以为是哑巴,问曰:“你姓楼?”帝履癸点头认是,因此逃过了此劫难,从此改姒姓为楼姓。
公元1400年前后移居今楼家村的地方。楼家村的地方也是五个大黄土岗,村扯选在中间的黄土岗上这里原是珏芝村张姓人的坟山,中间有一大坟,据传是明朝宰相张居正的祖坟,张居正当宰相的风水源于此,据此楼家村至今不能做《大红袍》的戏,否则就要着火,因此戏是污蔑张居正的。
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抑或建筑的年代,古村楼家都给人震撼的感觉。
楼氏宗祠是楼家村现存面积最大的房子,也是最古之一。 走在这幽深静谧的小步道上,总让人浮想联翩。
建筑风格、布局和门楣的设置, 严格遵循着当地的风水、八卦, 透露着先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待。 质朴而不张扬,简洁而不简单。
这样的建筑风格培养出楼家人淳朴、踏实、稳重的个性。
村落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地势条件使得全村溪流纵横,水资源极其丰富。
据《剡录》(宋嵊县志)载:“离楼家(定林寺)五里有响岩,落雨岩响,旁有东泄谭,据说有龙焉。”以楼家为中心,方圆二十五
里的人们都到楼家来舂米,做年糕。
至今,走进楼家,依然随处可见连片的池塘和穿村而过的溪流,一代代的楼家人傍水而居。
民国时楼家村曾有五个庙、五庵、两个石牌坊、六对旗杆、七个路廊、一寺一观一个大宗祠、四个小宗祠。据说,大宗祠是嵊州市面积最大的宗寺,她有四耳厅、十个天井。源远小学当年就办在宗寺内,是嵊州最早的小学之一。
楼家的老台门是楼家最具有特色和价值的景观,老台门上的题字言简意赅地表达了儒家思想或屋主的人生观。
老台门上憨态可掬的石刻狮子。 集精雕细刻和透雕于一体的木雕艺术 在雕刻师的手中运用自如。
雕刻的艺术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村口有一株老香樟, 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树干粗壮到三人可合抱。 春去秋来, 像一个老者,
见证着楼家的兴与衰、成与败。
房檐上层层叠叠的黑色瓦片,是江南建筑特色之一,
独特的堆叠方式所形成的缝隙既能起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又能很好地排水泄水。
进门之后,是一方天井,阳光射下来,星光漏下来,雨水也从这里落下来,
这是天人对话之处,老房子的大奇妙就在这里,
这是现代建筑中的阳台所无法比拟的。
楼家村静静躺在会稽山下, 默默无声,山不欢,水不笑, 只有村民年复一年辛勤耕耘, 俯仰间,已千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