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名词解释

2023-09-01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一、名词解释

1、区位:经济活动的空间位置,包括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

2、区域:人类经济活动所占据的空间范围

3、需求门槛:任何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必需达到一定规模的需求才能够支持其基本的运营成本,这一规模就是所谓的需求门槛。

4、等级扩张:等级扩散是指沿着某种等级结构由上至下地扩散。等级扩张常按市场规模,从最大的市场区开始进入,然后一级级向下扩展。

5、接触性扩张:接触扩散即从发源地开始,向外由近及远地扩散,在空间上呈现距离衰减

接触性扩张是最常见的企业空间扩张形式,呈现出由公司所在地向外的扩展。

6、技术创新: 是技术发展中的突破,是技术领域发生的根本性的、对技术本身和经济活动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重大变化。

7、关联产业: 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8、潜导产业:当前规模较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的产业。

9、增长极:所谓增长极就是具有推动性的经济单位,或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单位的集合体。

10、中心商品:中心商品(包括服务)是在少数地点生产和供应、而在多数地点消费的商品;如一个商店可以为很多人提供商品,一个电影院可以为很多人提供服务。

11、中心性:是指中心地对周围地区的重要性,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C=B1-B2 即中心地供给的中心商品总量减去其自身的购买量;也就是为周围地区的服务量。

12、范围经济:指由企业经济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率。

13、经济区:也就是经济区域,是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

14、技术: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进行经济活动时使用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知识、经验,具体包括生产工具、生产方法、工艺流程等所谓的硬技术,以及生产技能、管理方法与经验等软技术。

15、经济梯度:指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而不仅仅是技术水平差异。

二、概念辨析题

1、 人力资源&人力资本

人力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源是丰富还是短缺会对经济活动及经济结构产生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趋向布局在人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如纺织、服装、玩具、日用品等轻工业;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低,出现劳动力短缺,要输入。

人力资本:指经过教育和培训形成的劳动技能,其存量影响到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的空间分布会影响到高技术产业的布局;如中关村人力资本密集,高技术产业就发展起来;其它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就不如这里发展的好。

2、全球化&地方化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各类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大规模、高速度流动,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联系与依存,相互渗透与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的程度日益加深,并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态势、进程和趋势。

地方化:也称本土化,对在经济活动全球化过程中十分活跃的跨国公司来说,本土化主要表现为其在生产管理或国际营销过程中为扎根当地市场而迎合东道国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传统的发展战略,以便使跨国公司成为东道国的组成部分,使外贸营销符合当地文化环境要求。

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

本土化与全球化之间表面上是矛盾的,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在本土化过程中,全球化的因素必然影响到当地的价值观、文化观。另一方面,本土化(民族化)也并非一定有悖于全球化。

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矛盾:

 

2009-8-13 15:23 回复

2楼

 

喜来喜添喜 1位粉丝

经济全球化引起了经济活动空间格局的变化。地理空间上邻近企业的共同性增加,同时人们和国家个性化要求也随之增加。经济一体化、地方文化传统建设加强同时发生、相伴而生,构成了一个矛盾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

3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化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各类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大规模、高速度流动,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联系与依存,相互渗透与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的程度日益加深,并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态势、进程和趋势。

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内涵(经济区域化):

地理上较邻近的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通过签定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制定共同的政策措施,实施共同的行动准则,甚至通过建立各国政府一定授权的共同机构,实行长期而稳定的超国家的经济调节,达成经济乃至政治上的联盟。 4、经济人与满意人

经济的理论的基本假设之一是“经济人”假设,即所有参与经济活动的人都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为目标;

在实际的世界中,人们进行经济决策时虽然要考虑经济收益,也要考虑其它的因素,如家庭、情感、名誉、社会责任等;

信息的不完善也使决策者在很多情况下无

法找到收益最大的方案,因而实际决策方案不是最佳、而只是令人满意的方案;

行为论学者把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特征称为“满意人”;

对“经济人”来说,合理的区位是一个点;对“满意人”来说,合理的区位是一个区间。 5、横向扩张&纵向扩

横向扩张:指企业现有经济活动的扩张;如建立新的分厂生产同样的产品,或建立新的销售部门扩大销售市场;由于对现有生产活动很熟悉,所以这种扩张最容易,也是企业最多采用的方法;如麦当劳在世界各地开了几千家店,都提供同样的产品;

纵向扩张:向上游或

下游的生产阶段扩张,把不同的加工过程联系在一起;如一个油田,先从采油开始,然后向炼油、石油化工发展,属于前向扩张;又如一个汽车组装厂,新建起发动机厂和轮胎厂,属于后向扩张。 6、范围经济&规模经济

(1)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定义

规模经济是指在一个给定的技术水平上,随着规模扩大,产出的增加则平均成本(单位产出成本)逐步下降。

范围经济是指在同一核心专长,从而导致各项活动的多样化,多项活动共享一种核心专长,从而导致各项活动费用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内部规模经济与内部范围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产量的增加,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内部范围经济是指随着产品品种的增加,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3)外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范围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

指在同一个地方同行业企业的增加,多个同行企业共享当地的辅助性生产、共同的基础设施与服务、劳动力供给 与培训所带来的成本的节约。

外部范围经济是指在同一个地方,单个企业生产活动专业化,多个企业分工协作,组成地方生产系统。外部经济是通过企业之间的

分工与协作、交流与沟通引起成本的节约。 7、集聚经济&规模经济

集聚经济,即因相关集聚活动在空间上合理组合而在技术、市场、劳动力、基础设

施、资源和产品利用等方面得以互补、共享所产生的收益。

规模经济,即经济活动因

区位优势、合理集聚而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由此而引起

规模增大所产生的收益。这些经济效益都是依托空间结构而取得的。 8、主导产业&支柱产业

主导产业概念——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的

2009-8-13 15:23 回复

 喜来喜添喜 

1位粉丝

区域,主导产业是不一样的。

3楼

主导产业意义——在区域经济增长中,主导产业处于支配地位。通过与其它产业之间的较为广泛和密切的联系,主导产业的发展就能影响和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进而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主导产业功能:它的生产规模大,产品输出率高且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是开展区际分工的主体。由于与区域内其它产业的关联效应,主导产业能够组织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可能波及整个区域经济活动。

支柱产业概念——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

支柱产业特点——支柱产业虽然在本区域的经济总量扩张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在全国的同类产业中所占比重却较小,或者与其它区域的同类产业相比并不具备发展的优势,产品输出率低,因而它不能发挥区际分工的作用,也就不具有主导产业应有的功能。

9朝阳产业&夕阳产业

朝阳产业:指产品市场需求增长快,产业增长率高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平均水平并呈上升趋势,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不断上升的产业。

夕阳产业:指产品市场需求增长率缓慢、停止或者下降,产业增长率低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平均水平并呈下降趋势,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逐渐下降的产业。

 

10自然优势&获得性优势

Ppt的:国与国(或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分工是建立在各自的优势基础上的;

一种是自然优势,即来自于自然的气候、土壤、矿产等资源优于其它地区;

一种是获得性优势,即通过人的努力获得的特殊技术或技巧;

具有了生产某种产品的自然优势或获得性优势,就有了生产这种产品的绝对成本优势

网上的:自然优势是一个国家先天具有的在气候、土壤、矿产资源等非人力控制范围内的自然状态方面的优势;

获得性优势是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的经验积累和技能技巧培训而获得的劳动熟练程度方面的优势。

11资源优势&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由生产要素`国内需求`支撑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这四个方面决定的,同时还与机遇和政府作用相关.

(资源)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比较:前者以不完全市场为前提,其关键在于创新,它与人为创造的资源关系密切,在国际分工的地位是动态的.后者以完全市场为前提,其与初始的条件密切相关,在国际分工的地位是静态的.注意把比较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才能形成真正的经济优势。

12极化效益&扩散效益  2009-8-13 15:23 

回复

极化效应:指增长极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

扩散效应:指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输出要素和经济活动,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综合影响称为溢出效应。如果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则溢出效应为负值,结果有利于增长极的发展。反之,如果极化效应小于扩散效应,则溢出效应为正值,结果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

三、简答题(6题,共40分)

简答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概括地说是人类经济活动;

按实体来说,分为:1要素:经济活动的参与和影响因素;2企业:经济体系中的基本生产单位;3产业(行业):按生产活动性质的分类;4城市:经济活动在特定空间集聚形成的经济实体;5区域:具有一定经济整体性的特定地域范围;

4楼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空间差异: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与空间分布规律,是静态的;

 

喜来喜添喜 1位粉丝

空间过程:空间差异或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

空间相互作用:经济实体之间通过要素及信息交流产生的相互影响;

简答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基 本 概 念

区位:经济活动的空间位置;包括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

区位理论:解释经济活动空间区位的理论;给出区位主体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区位因子: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区位条件:空间上某一地区区位因子的组合情况;

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通俗的说不同的场所不能同样地满足人类所从事某项活动的要求,从而引起人类活动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地球的表面,而是仅仅在局部地点(场所)上进行。

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即特定产品在那里比别的场所用较少的费用生产的可能性 。

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 。区位条件是活动发生的可能性,区位因子是活动发生的可行性。

区位因子分类 :

投入因子—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本、劳动

市场因子—需求规模与性质

交通因子—将投入、生产与市场联系在一起

环境因子—自然、制度与社会文化环境

简答第三章

韦伯工业区位论

1、运费指向论:在其它条件均已确定的情况下,运费最小区位就是成本最低区位;

2、劳动费指向论:只有在最低劳动费区位带来的劳动成本节省额大于离开最低运费区位带来的运费增加额时,劳动费指向才能占主导地位;

3、集聚指向论:当集聚带来的成本节省大于运费指向或劳动费指向的节省额时,便会发生集聚。

4、韦伯理论的意义在于:

(1)第一个系统地建立了现代工业区位理论,成为后来区位理论研究的基石;

(2)把演绎法用于区位研究,为后来的学 者提供了方法论;

(3)对实际工业区位的解释具有很大的说服力。

简答第五章:

企业区位

企业空间扩张规律

n 企业的空间扩张(市场区扩大、新工厂建立、兼并活动)具有两种规律:

n 接触扩张是最常见的企业空间扩张形式,呈现出由公司所在地向外的扩展;

 2009-8-13 15:23 

回复

 喜来喜添喜 

1位粉丝

n 等级扩张常按市场规模,从最大的市场区开始进入,然后一级级向下扩展;

中国企业的通道扩张规律,提出了四种通道:人际关系通道、机构(体制)通道、生产通道、距离通道

企业扩张三个阶段

n 第一阶段:单厂企业,单一产品,单一区位;多数中小型企业处于这一阶段;

n 第二阶段:企业开始扩展,建立起专业化部门,分离出公司总部,空间上出现多区位;

n 第三阶段:生产活动多样化,组织上形成多分部结构,空间上多区位,甚至跨国、跨大洲;

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

n 该模式也揭示了跨国公司的国际扩张过程,并增加了公司内部的合理化调整,将整个过程分为5个阶段;

n 第一阶段:一个多厂公司,机构都位于母国,通过出口供应海外市场;

5楼

n 第二阶段:开始海外扩张,在其它国家进行许可证转让,或建立销售机构;

n 第三阶段:在其它国家建立生产厂家,并通过出口向更大的区域扩展市场;

n 第四阶段:在更多的国家通过兼并、新建或许可证转让发展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也继续扩张;

n 第五阶段:对整个公司经营网络进行组织调整,关闭、合并一些厂家,对某些厂家实行生产分工,使整个系统合理化;

n 此模型也是以市场占领作为企业扩张的主要动力;但在调整阶段,要综合考虑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等其它因素,以实现合理化;

企业组织结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

各公司的组织方式是不同的,并由此带来其空间区位特征的不同;

基本的公司组织结构有五种:功能部结构、产品部结构、区域部结构、顾客部结构、矩阵结构;

功能部结构:即按照专业化功能而进行部门划分的公司结构;

公司内各部门具有不同的功能,同类功能均集中于一个部门内,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如从事工业生产的公司可分为:生产制造部、市场营销部、财务部、研究与开发部、人事部等;产品领域和市场相对狭窄的公司多采用此种组织结构;

产品部结构:即按产品的不同来进行部门划分的公司结构,管理相对较为分散化;

这种结构多出现在生产多种不同产品、各产品生产规模又较大的公司中;如生产多种车型的汽车工业公司可能按小汽车、大汽车、卡车等划分管理部门;各部门有相对完整的功能,如生产、采购、销售等,总部可对各部门提供一定帮助;

区域部结构:即按照区域进行部门划分,区域内所有的公司活动都由一个部门负责;

这种结构适用于生产区或服务市场区较小、但活动区域较多的公司,如石油公司、银行等;如进行国际投资的石油公司可以划分为北美部、中东部、非洲部等;

顾客部结构:即以顾客群的类别进行部门划分,每一个分部服务于一类顾客;

如商业银行常分为个人信贷部、公司信贷部、住房抵押部、

信托部等;

有的工业公司分为工业部、商业部、政府部等,以分别处理各类相关事务;

矩阵结构:即联合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型;可以综合各结构型的长处,避免其短处;

如在区域部结构之下采用功能部结构;或在区域部结构之下采用产品部结构;

简答第六章

跨国投资的原因:一、产品周期理论 二、折衷理论 三、贸易理论

一、产品周期理论:

产品周期理论是由弗农(Verno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用于解释投资在国际空间的转移。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产品需要有不同的环境条件,因而会选择不同的国际空间。这一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美国的企业向欧洲的扩展,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折衷理论

这一理论是由英国学者邓宁在1977年提出的,用于解释在什么情况下跨国投资才会发生。邓宁将企业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相结合,提出了折衷理论。90年代的实证研究表明,公司的竞争优势与跨国度显著相关;竞争优势可以增加跨国度,而跨国发展又可以增强竞争优势;

u 所有权优势:相对于其它国家的企业来说,能够跨国投资的企业一定拥有一些特殊优势,如技术、管理、品牌、资金或垄断优势;

u 内部化优势:企业的所有权优势比起出租或出售给其它企业来说,自己利用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可通过建立新的机构来实现这些受益;

 2009-8-13 15:23 

回复

 喜来喜添喜 

1位粉丝

6楼

u 区位优势:在以上两个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还要在全球范围内比较各国的投资条件,若国外投资更有利可图,跨国投资才会发生;

跨国投资对投资地的经济影响有正面和负面两种

正面影响主要在: 1、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 2、为当地政府提供税收; 3、为当地的土地所有者提供地租; 4、繁荣和丰富当地的市场;

负面影响在于: 1、对当地的工人进行剥削; 2、对当地原有企业形成冲击; 3、对当地的传统文化构成威胁;

简答第七章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市场机制, 政府干预。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是在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同时作用下进行的。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就引导和推动着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地发生变化。

市场机制对区域产业结构产生作用的途径:供需关系能够引导各产业之间建立起经济技术联系,使它们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价格机制则可以调整要素在各产业之间流动和配置。 竞争机制能够促进各产业努力进行技术更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使各产业按照技术的先进性出现兴起和衰落的更替。

市场机制的缺陷: 市场机制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控也不是万能的。市场价格信号失真,就可能导致某些产业发展过度,而另一些产业可能发展不足。无序的竞争则可能导致重复建设,使资源总体配置效率降低。

政府干预: 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杠杆和产业政策对区域产业结构变化进行有目的的调控,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

政府干预对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作用方式:1制订区域的产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之间的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次序等,将其作为指导区域产业发展的根据。2运用财政、税收、信贷、价格、工资等政策工具,通过对不同的产业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以便有效地协调各产业之间的发展关系,使它们的发展符合区域经济增长的总体要求。3通过维持市场秩序、规范企业和个体的行为、消除限制要素在产业之间合理流动的种种障碍、促进市场信息畅通等,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政府干预的缺陷: 政府干预同样也有其局限性,如政府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决策失误,或者干预过度,都可能导致区域产业结构的畸形,降低结构效率。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旨在解释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方向、方式和途径。 1. 佩蒂-克拉克定理2.库兹涅茨法则3.霍夫曼定理4.雁行形态说

区域的产业结构评价的步骤与标准:

步骤1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即能否有效地发挥本区域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

标准1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能够充分利用区域内具有优势的资源和要素,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优势,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使区域内的其它资源也尽可能地得到综合利用。

步骤2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

 2009-8-13 15:23 

回复

 喜来喜添喜 

1位粉丝

标准2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能够担负起区域在区际或全国地域分工中的任务。这里,主要是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专业化特点,特别是区域主导产业在区际分工中的作用。

步骤3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

标准3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是内部各个产业之间联系紧密,发展协调。这里,要重点分析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基础性产业之间在数量、规模、时序和空间布局方面的协调程度。

步骤4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标准4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具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这样的产业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区内外的资源和要素,并有效地将其转换为输出,形成强大的扩张和输出能力;能够在外部环境发生大的变化时,通过内部组织机制的调节,减少和消除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能够在内部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有序的情况下,不断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7楼

步骤5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

标准5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体现在主导产业先进,新旧产业的更替快。主导产业越先进,就越有能力带动其它产业发展。区域内新旧产业更替快,区域经济组织就会充满活力。这样,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就越有推动力。

步骤6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

标准6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必须具有高结构性效益。

技术与技术创新

技术: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进行经济活动时使用的各种生产手段

和知识、经验,具体包括生产工具、生产方法、工艺流程等所谓的硬技术,以及生产技

能、管理方法与经验等软技术。

技术创新: 是技术发展中的突破,是技术领域发生的根本性的、对技术本身和经济活动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重大变化。

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

(一)技术创新引起产品、产业的更替

(二) 技术创新引导和改变消费需求

(三) 技术创新引发和促进制度创新

(四) 技术创新增强了区域经济竞争力

简答第八章

一、区域增长极理论

1.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概念:所谓增长极就是具有推动性的经济单位,或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单位的集合体。

理论内涵: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和集中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而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的部门。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常常聚集于经济空间的某些点上,于是就形成了增长极。经济的增长率先发生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2、教材关于增长极的定义

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3、增长极的特点

在产业发展方面,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联系而成为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重心。在物质形态上,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心城市。而且,由于区域的大小不一样,相应地,增长极也有规模等级之分。

4、增长极对区域经济活动的组织作用: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与扩散效应。

二、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1)、胡佛-费希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胡佛与费希尔指出任何区域的经济增长都存在“标准阶段次序”,经历大体相同的过程。

1.自给自足阶段 2.乡村工业崛起阶段 3.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 4.工业化阶段 5.服务业输出阶段

2)、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罗斯托根据对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所做的研究结果,归纳出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增长有六个阶段:

1.传统社会阶段 2.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 3.起飞阶段 4.成熟阶段 5.高额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3)、我国学者提出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1.待开发(不发育)阶段 2.成长阶段 3.成熟(发达)阶段 4.衰退阶段

简答第十三章

企业问卷调查  2009-8-13 15:23 

回复

 喜来喜添喜 

1位粉丝

◆概念: 企业调查是指对一定数量的公司进行同样的调查。

◆目的: 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找出答案;或根据已有文献和经验提出一些理论假设,通过调查数据来验证这些假设的真伪。

◆要求: ①所调查的样本公司应具有一定代表性; ②调查获取的数据规范,便于进行统计分析。

8楼1.问卷的设计

◆问卷设计原则

问题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问题数量应该适中;

问题必须符合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能力;

尽量避免禁忌和敏感性问题。

◆问题回答方式

问题回答方式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

2.调查对象选择

(1) 抽样方法: 按行业、规模、所有制形式、空间位置等来选取调查对象。注意调查对象的代表性,有效抽样率应

在3%以上。

(2) 典型调查方法: 对典型企业的详细深入调查,以加深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了解、对通过其它途径获取的资料进行核实、检验。

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1)试填与修改: 争取比较熟悉企业的支持,与“业内”人士一同修改、完善调查问卷的内容、方式;

(2)发放: 借助已有的信息搜集渠道、邮寄、传真、派人送达。注意与被调查对象日常工作的结合;

(3)回收: 注意借助被访对象的服务机构来完成问卷的回收。

4.回收问卷处理

(1)审查问卷: 利用逻辑分析方法、部分企业的回访,完成对无效问卷的甄别、剔除;

(2)编码处理: 根据计划使用计算机软件的要求,对问卷的各个指标进行编码,以便于计算机识别和计算;

(3)输入计算机: 在数据输入过程中,应该通过数据检验的方法,避免数据输入错误。

四、论述题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二、梯度推移学说 三、中心-外围理论 四、区域相互依赖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认为国家竞争优势受到四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是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条件; 二是内部市场的需求规模和性质; 三是相关支持产业的发展程度; 四是企业战略、结构和对手;

波特把这四方面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菱形构架,称之为“钻石”。

同时,还与机遇和政府作用相关。

生产要素条件

生产要素包括五大类: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

国家赋存量大的要素是国家的优势要素,成为竞争优势的一部分;如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中东国家的石油资源; 但对于竞争优势来说,更重要的是要素的创新速度和升级速度;除自然资源之外,其它资源都是可以通过创新来改进和提高的;如教育提高劳动素质,科研成果更新知识,投资扩大资本规模和改进基础设施;

内部需求条件

内部需求条件从三方面影响竞争优势;

一是需求的性质与结构:内部需求的性质与结构决定了产品的性质与结构;打入国际市场之后,其占据的也是与国内需求类似的那部分市场;需求方是不是能较早和较清楚地把需求信息传达给厂商,需求方是不是很挑剔,从而促使厂商不断改进产品,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 二是需求规模和增长模式:大规模的内部需求可以使厂商获得规模效益,从而增强竞争力;内部需求早与其它国家出现可以使厂商先生产出新产品,从而走在其它国家前面;内部需求的快速增长可促使厂商采用新的技术; 三是内部需求的国际化途径:如果内部的买方是跨国公司,就很容易把这个产品带入国际市场;内部文化的影响力也有助于把内部需求带入国际市场,如美国好莱坞的电影把美国人的消费习惯带到了全世界;

电视机的例子

电视机生产最早从美国起步,但后来日本产品占领了大部

 2009-8-13 15:23 

回复

 喜来喜添喜 

1位粉丝

分国际市场;原因在于美国家庭的住房面积大,所以美国产电视机体积也大,且是不便于移动的;日本家庭住房面积小,需要小型且易于移动的电视机,所以日本厂家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后来证明大部分国际市场的需求同日本的需求一致,使日本产品获得了占领国际市场的机会。另外日本国内市场国内市场早于美国市场达到饱和,迫使日本厂家致力于降低成本,改进性能,并大举进军国际市场。

9楼

相关支持产业

相关支持产业是指为出口部门提供供给或服务的产业部门;

相关支持产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其供给或服务的效率、及时性和成本影响出口部门的竞争力;

相关支持产业改进和创新的速度也会影响到出口部门的竞争力;

当相关支持产业也具有全球竞争性时,出口部门受益最大;

皮鞋

皮鞋部件

皮革加工

设计服务

金融服务

运输服务

机器设备

其它部件

企业战略、结构与对手

企业位于全球竞争的最前线,国家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体

现在企业身上;

企业的战略选择与企业组织结构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

国内强有力竞争对手的存在,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条件;

国内的制度环境会影响到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竞争对手;

机遇的作用

机遇是指外部的、突发性事件带来的机会,如石油危机、金融危机、战争、政治变动等;

能够抓住这种机遇就会建立起本国的竞争优势,如西方国家对香港服装业的配额制使得新加坡的服装业发展起来;对轮船需求的大幅度上升使得韩国的造船业乘机打入世界市场;

钻石结构合理有效的国家才能把握住机遇,乘机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

政府的作用

政府对钻石结构的四个方面都可以产生影响,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政府通过教育政策、基础设施投资、对资本市场的管理等方面影响生产要素;

政府通过自身的支出预算和购买行为影响国内需求; 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影响相关产业发展和企业战略与结构;

如何获得竞争优势战略

首先要找出本国具有或潜在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部门; 分析这些产业部门在国际竞争中面对的问题;

根据钻石结构找出增强或开发这些产业竞争力的途径和办法;

通过政府的影响创造出有利于竞争优势形成和保持的内部环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