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成语解释

2021-12-12 来源:好走旅游网


成语解释

1、 自怨自艾:zì yuàn zì yì

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出自】:《孟子·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示例】:但倘有不知道~的人,想将这位先生“送进疯人院”去,我可要拚命反对,尽力呼冤的。 ◎鲁迅《集外集·“音乐”》

2、 穷形尽相:qióng xíng jìn xiàng

【解释】:原指描写刻画细致生动,现在指丑态毕露。

【出自】:晋·陆机《文赋》:“虽离方而遁员,期穷形而尽相。”

【示例】:其所以爱之之故无他道焉,不外~,引人入胜而已。 ◎清·陶宗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

【近义词】:绘声绘色、原形毕露

【反义词】:平铺直叙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形容丑态毕露

1

3、差强人意:chā qiáng rén yì

【解释】:差:尚,略;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

【出自】:《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示例】:我得了这一封信,似乎还~。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六回

【近义词】:心满意足、称心如意

【反义词】:大失所望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形容尚能令人满意

4、博闻强识:bó wén qiáng zhì

【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自】:《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示例】: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位~的学者。

2

【近义词】: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博览群书

【反义词】:不学无术、孤陋寡闻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人

5、力能扛鼎:lì néng gāng dǐng

【解释】: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示例】:昔人评米元晖画云:虎儿笔~,五百年来无此君。 ◎清·顾复《平生壮观·米芾

6、咬文嚼字yǎo wén jiáo zì

【解释】: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出自】: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

【示例】:学习文件不能只~,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近义词】:字斟句酌

3

【反义词】:走马观花、一挥而就、文不加点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7、安土重迁ān tǔ zhòng qiān

【解释】: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出自】:《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示例】:自古道:“~。”说了离乡背井,那一个不怕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

【近义词】:恋恋不舍、安居乐业

【反义词】:背井离乡、志在四方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8、审时度势shěn shí duó shì

【解释】:审:仔细研究;时:时局;度:估计;势:发展趋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

【出自】: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乡试遇水火灾》:“刘欲毕试以完大典,俱审时度势,切中事理。”

4

【示例】:大凡士人出处,不可苟且,须~,必可以得行其志,方可一出。(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八回)

【近义词】:揆情度理、度德量力

【反义词】: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9、弱不禁风ruò bù jīn fēng

【解释】:禁:承受。形容身体娇弱,连风吹都经受不起。

【出自】:唐·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乱波纷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

【示例】:如果不参加劳动,也就会沾上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而且~。 ◎茅盾《一九六0年短篇小说漫评》

【近义词】:瘦骨嶙峋、弱不胜衣

【反义词】:虎背熊腰、心宽体胖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补语、定语、宾语;形容女子体态纤弱

10、称心如意chèn xīn rú yì

5

【解释】: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出自】:宋·朱敦儒《感皇恩》词:“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

【示例】:但是这个贵州,十分瘠苦,处万山之中,又是晴少雨多,吃的、用的、穿的,无一样能够~。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五

【近义词】:心满意足、如愿以偿、尽如人意

【反义词】:大失所望、事与愿违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合符心意

11、浑身解数hún shēn xiè shù

【解释】:浑身:全身,指所有的;解数:那套数,指武艺。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权术手腕。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三回:“浑身解数如花锦,双手腾那似辘轳。”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用在“使出”、“用尽”之后

12、乳臭未干rǔ xiù wèi gān

【解释】:臭:气味。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6

【出自】:《汉书·高帝纪上》:“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

【示例】:这些故事,作为闲谈来听听是不算很坏的,但万一有谁相信了,照办了,那就会成为~的吉呵德。(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

【近义词】:口尚乳臭

【反义词】:后生可畏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13、安步当车ān bù dàng chē

【解释】: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示例】:每日到局只要把照例的公事办完,立刻回公馆吃饭,一到下午,便一个人~,出门逍遥自在去了。 ◎清·李宝嘉《中国现在记》第七回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中性,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

14、暴虎冯河bào hǔ píng hé

【解释】: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7

【出自】:《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示例】:俺张孔目怎还肯缘木求鱼,鲁斋郎他可敢~?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

【近义词】:有勇无谋、贸然行事

【反义词】:有勇有谋、谨言慎行、深谋远虑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

15、否极泰来pǐ jí tài lái

【解释】: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出自】:《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示例】:亏你真心耐,志诚捱,小姐的心回意转,张生你~。(明·崔时佩《西厢记·月下佳期》)

【近义词】:否去泰来、时来运转、苦尽甘来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8

16、呼天抢地hū tiān qiāng dì

【解释】: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肖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

【示例】:彼等何辜,忍令其~而死也。 ◎《清史稿·韩朋赋》

【近义词】:嚎啕大哭、痛不欲生、痛哭流涕

【反义词】:兴高采烈、放声大笑、得意洋洋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极度悲伤

17、大腹便便dà fù pián pián

【解释】:便便:肥胖的样子。形容肥胖的样子。

【出自】:《后汉书·边韶传》:“边孝先,腹便便。”

【示例】:室如悬磬待遗秉,~乃空洞。 ◎清·姚鼐《王君病起有诗见和因复次韵赠之》

【近义词】:满脑肥肠、心宽体胖

【反义词】:骨瘦如柴、面黄肌瘦

9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官僚等

18、如法炮制rú fǎ páo zhì

【解释】:炮制:用烘、炒等中药材制成中药。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即如法炮制,果然把阵破了。”

【示例】:两个茶房将第二箱抬到舱面上,他~,一箱书又变成了一箱半,还撕碎了几个厚纸包。 ◎鲁迅《而已集·再谈香港》

【近义词】:依样葫芦

【反义词】:独树一帜、别出心裁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事物

19、箪食壶浆dān sì hú jiāng

【解释】: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示例】:时操引得胜之兵,陈列于河上,有土人~以迎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10

第三十一回

【语法】:联合式;作状语;常与“迎接”连用

20、曲高和寡qǔ gāo hè guǎ

【解释】: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出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示例】:我在省城,只听人称赞靓云,从没有人说起逸云,可知道~呢!(清·刘鹗《老残游记·续篇》第五回)

【近义词】:阳春白雪

【反义词】:下里巴人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讽刺意味

21、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

【解释】:瞠: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11

【出自】: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梨花》:“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示例】:他问每个同学的时候,别的同学也不得不倾耳静听,注意前后情节的线索,否则突然问到,便不免~,不知所答。 ◎邹韬奋《经历》

【近义词】:张目结舌、张口结舌

【反义词】:应对如流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22、蹉跎岁月cuō tuó suì yuè

【解释】: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出自】:晋·阮籍《咏怀》诗:“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示例】:倘我不能报复而死,埋没了龙家的豹韬,枉~一死鸿毛。 ◎明·张凤翼《灌园记·君后授衣》

【近义词】:虚度年华、马齿徒增

【反义词】:分秒必争、夜以继日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形容虚度光阴

12

23、睚眦必报yá zì bì bào

解释】: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示例】: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 ◎《后汉书·公孙瓒传》

【近义词】:小肚鸡肠、睚眦小忿

【反义词】:大度包容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以

24、焚膏继晷fén gāo jì guǐ

【解释】: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出自】: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示例】:相传文人目多眚,归咎读书,~,以致损明。 ◎清·张潮《虞初新志·三侬赘人广自序》

【近义词】:夜以继日、通宵达旦

13

【反义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状语、分句;含褒义

25、众口铄金zhòng kǒu shuò jīn

【解释】: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出自】:《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示例】:群言淆乱,异说争鸣;~,积非成是。 ◎鲁迅《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

【近义词】:积毁销骨、人言可畏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常与“积毁销骨”连用

26、鳞次栉比lín cì zhì bǐ

【解释】: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出自】:《诗经·周颂·良耜》:“穫之挃挃。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南朝宋·鲍照《咏史》诗:“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示例】:东关外羊毛衖左右,闽粤游民群聚于此,赌馆烟舍,~。(清·王韬《瀛壖杂志》)

14

【近义词】:密密麻麻、密密层层

【反义词】:参差不齐、杂乱无章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建筑物多而集中

27、同仇敌忾tóng chóu dí kài

【解释】: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自】:《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示例】: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近义词】:同仇敌慨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28、高屋建瓴gāo wū jiàn líng

【解释】: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15

【示例】: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气魄,使他的史剧气势恢阔,振摆超腾,~,雄浑奔放。 ◎《郭沫若剧作全集编后记》

【近义词】:居高临下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居高临下

29、风流倜傥fēng liú tì tǎng

【解释】: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倜傥:卓异,洒脱不拘。形容人有才华而言行不受世俗礼节的拘束。

【出自】:明·许三阶《节侠记·私仰》:“羡英年壮节堪多,似冰心在玉壶,散财结客,侠比三河,风流倜傥,名倾六辅。”

【示例】:其中虢国夫人,更~,玄宗常与相狎,凡宫中的服食器用,时蒙赐赉,又另赐第宅一所于集庆坊。 ◎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八十回

【近义词】:风流潇洒、风度翩翩

【反义词】:衣衫褴褛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30、断壁残垣duàn bì cán yuán

16

【解释】:残垣:倒了的短墙。残存和坍塌了的墙壁。形容残败的景象。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八回:“走到也是园滨文述农门首,抬头一看,只见断壁颓垣,荒凉满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烧的。”

【近义词】:断壁颓垣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31、饮鸩止渴yǐn zhèn zhǐ kě

【解释】: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出自】:《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示例】: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近义词】:饥不择食、急功近利

【反义词】:从长计议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32、病入膏肓bìng rù gāo huāng

17

【解释】: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示例】:吾观刘琦过于酒色,~,今见面黄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

【近义词】:人命危浅、行将就木

【反义词】:妙手回春、手到病除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事物或人

33、万马齐喑wàn mǎ qí yīn

【解释】:喑: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出自】: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示例】:他的发言把会场上~的沉闷空气打破了。

【近义词】:万籁俱寂、死气沉沉

18

【反义词】:万马奔腾、龙腾虎跃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34、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

【解释】: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出自】:《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示例】:若授以远方牧民之官,其或~,恃远肆毒,小民罹殃,卒莫上诉。 ◎《宋史·王化基传》

【近义词】:死不改悔、罪大恶极

【反义词】:翻然悔悟、痛改前非

【语法】: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35、如火如荼rú huǒ rú tú

【解释】:荼:茅草的白花。象火那样红,象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出自】:《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缯,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uni]58277[/uni],丹甲,朱羽之缯,望之如火。”

19

【示例】:过了两年“五四运动”发生了。报纸上的~的记载唤醒了他的被忘却了的青春。 ◎巴金《家》六

【近义词】:方兴未艾、轰轰烈烈

【反义词】:无声无息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36、官运亨通guān yùn hēng gōng

【解释】:官运:官场中的运气;亨通:顺利。指仕途顺利,步步高升。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三回:“正碰着官运亨通,那年修理堤工案内,得了个异常劳绩,保举免补本班,以府经补用。”

【近义词】:步步高升、达官显贵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仕途一帆风顺

37、罄竹难书qìng zhú nán shū

【解释】: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出自】:《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20

【示例】: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 ◎邹韬奋《抗战以来》

38、相形见绌xiāng xíng jiàn chù

【解释】:形:对照;绌:不够,不足。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他一个部曹,戴了个水晶顶子去当会办,比着那红蓝色的顶子,未免相形见绌。”

【近义词】:相形失色、黯然失色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

39、不容置喙bù róng zhì huì

【解释】:不容许插嘴。

【示例】:他的文章没读过三遍~。

【近义词】:不许插嘴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形容没有说话的机会

40、杳如黄鹤yǎo rú huáng hè

【解释】: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

21

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出自】: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荀瓌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云汉,乃驾鹤之宾也。宾主欢对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唐·崔灏《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示例】:“昨天局长到了没有?”“还是~。” ◎鲁迅《彷徨·弟兄》

【近义词】:杳无音信、无影无踪、泥牛入海

【反义词】:捷报频传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41、卷帙浩繁juàn zhì hào fán

【解释】:卷帙:书籍或书籍的篇章。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

【出自】: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六回:“卷帙浩繁,也恐一时纸价腾贵,赀力不给。”

42、暴殄天物bào tiǎn tiān wù

【解释】: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22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示例】:既有许多值钱有东西,任人作践了,也似乎~。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近义词】:挥霍无度、挥金如土

【反义词】:克勤克俭、精打细算、节衣缩食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表示不爱惜财物,随意糟蹋

43、凤冠霞帔fèng guān xiá pèi

【解释】: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官员夫人的礼服。

【出自】: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解下了这金花八宝凤冠儿,解下了这云霞五彩帔肩儿,都送与张家小姐妆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听使。”

【示例】:择了吉日迎娶,一般的鼓乐彩舆,~,花烛拜堂,成了好事。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八回

【近义词】:珠光宝气、珠围翠绕

【反义词】:荆钗布裙、鹑衣百结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女子的装束

23

44、歃血为盟shà xuè wéi méng

【解释】:歃血: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盟:宣誓缔约。。泛指发誓订盟。

【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

【示例】:说不定国王还要~呢,珠槃玉敦的准备也是不可少的。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近义词】:对天盟誓

【反义词】:口血未干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45、繁文缛节fán wén rù jié【解释】:文:规定、仪式;缛:繁多;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出自】:宋·苏轼《上圆丘合祭六仪》:“仪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示例】: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但对外敌,却明明已经称臣,惟独在国内特多~以及唠叨的碎话。 ◎鲁迅《坟·看镜有感》

24

【近义词】:附赘悬疣、连篇累牍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分句;含贬义,比喻烦琐、多余

46、管窥蠡测guǎn kuī lí cè

【解释】:管:竹管;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出自】: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示例】:~,知其孤陋。 ◎清·梁启超《西学书目表序》

【近义词】:盲人摸象、坐井观天、以管窥天

【反义词】:洞若观火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47、荜路蓝缕bì lù lán lǚ

【解释】:同“ 篳路藍縷 ”。形容创业的艰苦。 宋 司马光 《和王介甫巫山高》:“嗟嗟 若敖 、 蚡冒 ,蓽路藍縷空辛勤。” 黄远庸 《喜日日记》:“已由蓽路藍縷之時期,入于重熙累洽之時期。”亦作“ 蓽露藍蔞 ”。《史记·楚世家》:“昔我先王 熊繹 辟在 荆山 ,蓽露藍蔞,以處草莽。”

25

48、纵横捭阖zòng héng bǎi hé

【解释】: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出自】:汉·刘向《战国策序》:“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鬼谷子·捭阖》:“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示例】:政客错实力以自雄,军人假名流以为重,~,各戴一尊。 ◎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三十五回

49、呶呶不休náo náo bù xiū

【解释】:呶呶:形容说话唠叨;休:停止。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出自】:唐·柳宗元《答韦立论师道书》:“岂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骚吾心。”

【近义词】:喋喋不休

【反义词】:沉默寡言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50、觥筹交错gōng chóu jiāo cuò

26

【解释】: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行酒令的筹码。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出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示例】:余大先生抬头看尊经阁上绣衣朱履,~。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七回

【反义词】:自斟自饮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用于描写酒宴

51、按图索骥àn tú suǒ jì

【解释】:索:找;骥:良马。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出自】:《汉书·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变已明矣。”

【示例】:每见一班~者,多失于骊黄牝牡。 ◎明·赵汸《葬书问对》

【近义词】: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反义词】:不落窠臼

27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事物

52、并行不悖bìng xíng bù bèi

【解释】: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出自】:《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示例】:但风雅之事,又怎么能够和卫道的精神~呢? ◎巴金《家》九

【近义词】:双管齐下、并驾齐驱

【反义词】:势不两立、自相矛盾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物

53、蛊惑人心gǔ huò rén xīn

解释】:蛊惑:迷惑。指用欺骗引诱等手段迷惑人,搞乱人的思想。

【出自】:《元史·刑法志》:“诸阴阳家者流,辄为人燃灯祭星,蛊惑人心者,禁之。”

【示例】:却胆敢把这个反天逆地、阻碍进化、~的邪说谬论说将出来。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

【近义词】:造谣惑众、造谣中伤、蜚短流长

28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54、事必躬亲shì bì gōng qīn

【解释】:躬亲:亲自。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

【出自】:《诗·小雅·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

【示例】:于舅太爷却勤勤恳恳,~,于这位外甥的事格外当心。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近义词】:身体力行、一本正经

【反义词】:游手好闲、好吃懒做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55、各抒己见gè shū jǐ jiàn

【解释】: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出自】:唐·李翱《李文权文集·陵庙日时朔祭议》:“先儒穿凿,各伸己见,皆托古圣贤之名以信其语,故其所记各不同也。”

【示例】:据我主意,何不~,出个式子,岂不新鲜些?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

29

十四回

【近义词】:各持己见、各抒所见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指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56、草菅人命cǎo jiān rén mìng

【解释】: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指任意残害人命。

【出自】:《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示例】:象某人这样的官,真正是~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

【近义词】:滥杀无辜、生杀予夺、杀人如麻

【反义词】:为民请命、为民除害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仗势行凶,不顾别人死活

57、开门揖盗kāi mén yī dào

解释】:揖:拱手作礼。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

【出自】:《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30

【示例】:失守城池,要按军法;况又有禀帖到杨太守差我保守,我是你徒弟,~,岂不是私通叛寇?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回

【近义词】:自讨苦吃、引狼入室

【语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

58、纵横驰骋zòng héng chí chěng

【解释】: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纵马疾驰。不受阻挡地往来奔驰。形容英勇战斗,所向无敌。也比喻写作上才思奔放,意到笔随。

【出自】:宋·谢尧仁《张于湖先生集序》:“以至唐末诸诗人,雕肝琢肺,求工于一言一字间,在于人力固可以无恨,而概之前数公纵横驰骋之才,则又有间矣。”

【示例】:作家应当有自在翱翔、~的广阔天地。 ◎柯灵《香雪海·题材问题一解》

59、摇摇欲坠yáo yáo yù zhuì

【解释】:摇摇:摇动,摇晃;坠:落下。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

【示例】:战士们靠近边缘向下一看,头晕目眩,觉得眼前的大岩来回晃动,自己的身体~。 ◎曲波《林海雪原》二七

31

【近义词】:摇摇欲倒、风雨飘摇、危如累卵

【反义词】:稳如泰山、安如磐石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60、炙手可热zhì shǒu kě rè

【解释】: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出自】: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示例】:~握大权,待郎充犬吠篱边。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近义词】:烜赫一时、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反义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61、功亏一篑gōng kuī yī kuì

【解释】: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出自】:《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32

【示例】:倘朝廷内外不和,动辄掣肘,必将使剿贼大事,~。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近义词】:功败垂成、前功尽弃

【反义词】:大功告成、善始善终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指功败垂成

62、墨守成规mò shǒu chéng guī

【解释】: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示例】:~,不敢勇于创造也决然是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相容的。 ◎秦牧《辩证规律在艺术创作上的运用》

【近义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抱残守缺

【反义词】:标新立异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33

63、如鲠在喉rú gěng zài hóu

【解释】: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出自】:汉·许慎《说文解字》:“鲠,食骨留咽中也。”段玉裁注:“韦曰:‘骨所以鲠,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云骨鲠之臣。《汉书》以下皆作骨鲠,字从鱼,谓留咽者鱼骨较多也。”

64、飞扬跋扈fēi yáng bá hù

【解释】:飞扬:放纵;跋扈:蛮横。原指意态狂豪,不爱约束。现多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

【出自】:《北史·齐高祖纪》:“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示例】:痛饮狂歌空度日,~为谁雄? ◎唐·杜甫《赠李白》诗

【近义词】:盛气凌人

【反义词】:平易近人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形容人很骄横

65、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

【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34

【出自】: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示例】:臣只有一片愚忠,~。 ◎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

【近义词】:鞠躬尽力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含褒义

66、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 【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示例】:只要我们有~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近义词】: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

【反义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67、声名狼藉shēng míng láng jí

【解释】: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出自】:《史记·蒙恬列传》:“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35

【示例】:因汪太史平日~,最不见重于官场,日前新督帅参劾劣绅十七名,实以汪某居首。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三回

【近义词】:名誉扫地、臭名昭著

【反义词】:流芳百世、名闻遐迩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补语;含贬义

68、噤若寒蝉jìn ruò hán chán

【解释】: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出自】:《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示例】: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拚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面面相觑。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近义词】:缄口结舌、守口如瓶

【反义词】: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害怕不敢说话

36

69、剑拔弩张jiàn bá nǔ zhāng

【解释】:张:弓上弦。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原形容书法笔力遒劲。后多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出自】: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法如龙威虎振,剑拔驽张。”

【示例】:法国兵舰在闽汪口出入频繁,而交涉方面~,看样子福州船局必难幸免法国兵舰的炮火。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近义词】:一触即发、千钧一发、箭在弦上

【反义词】:销兵洗甲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双方冲突

70、语无伦次yǔ wú lún cì

【解释】:伦次:条理。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

【出自】: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七引《诗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伦次,而意若贯珠。”

【示例】:他~地向周围的人诉说自己的遭遇。

【近义词】:颠三倒四、乱七八糟、胡说八道

37

【反义词】:井井有条、有条有理、有条不紊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71、铤而走险tǐng ér zǒu xiǎn

【解释】: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出自】:《左传·文公十七年》:“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示例】:碰了荒年,也少不了这班人,不然,闹出那~的,更是不得了了。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

72、再接再厉zài jiē zài lì

【解释】: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出自】: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示例】:取得好成绩也不能自满,要~,不断进取。

【近义词】:再接再砺

【反义词】:得过且过

38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褒义

73、旁征博引páng zhēng bó yǐn

【解释】: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出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之人情小说》:“宝钗妙玉则从徐说,旁征博引,用罚甚勤。”

【近义词】:引经据典

【反义词】:理屈词穷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用于说话或写文章

74、怨天尤人yuàn tiān yóu rén

【解释】: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出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示例】:便是那愤懑不平之气,放诞无忌惮之言,心中口中,~个不了。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六回

39

75、七月流火qī yuè liú huǒ

【解释】:“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然而,“七月流火”多年来却常被误用来形容暑热,至今仍不绝于各种媒体,所以此古语的本来含义已被通俗而异化。

【出自】:《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76、敬谢不敏jìng xiè bù mǐn

【解释】: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出自】:唐·韩愈《寄卢仝》诗:“买羊沽酒谢不敏,偶逢明月曜桃李。”

【示例】:若曰凡为诗者,必须意深思远,神韵悠然,则~矣。 ◎清·得硕亭《〈草珠一串〉一序》

【近义词】:无能为力、力所不及

【反义词】:责无旁贷、当仁不让、敬事不暇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补语;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77、日长一线rì cháng yī xiàn

40

【解释】:指冬至以后白昼渐长。

【出自】:唐·杜甫《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诗:“何人却忆穷愁日,日日愁随一线长。”

78、明日黄花míng rì huáng huā

【解释】: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出自】: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示例】:过时之物,曰~。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花木类》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迟暮不遇

79、弹冠相庆tán guān xiāng qìng

【解释】: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出自】:《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禹弹冠。’”宋·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促,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近义词】:额手称庆、鸡犬升天

【反义词】:如丧考妣

41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80、木人石心mù rén shí xīn

【解释】: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出自】:《晋书·夏统传》:“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

【示例】:张生乃~也。使有情者见之,罪不容诛。 ◎宋·秦醇《谭意歌传》

【近义词】:木石心肠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没有感情,不为外物所动

81、爱莫能助ài mò néng zhù

解释】: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出自】:《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示例】:收到各处的回信,只是写些“~”之类的抱歉话。 ◎叶圣陶《得失》

【近义词】:无能为力、力不从心、鞭长莫及

【反义词】:鼎力相助、舍己救人、相濡以沫

42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中性,表示力量不足而无法相助

82、不经之谈bù jīng zhī tán

【解释】:不经:不合道理。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出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语闳大不经。”晋·羊祜《戒子书》:“无传无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示例】:这和尚疯疯癫癫说了些~,也没人理他。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

【近义词】:奇谈怪论、无稽之谈

【反义词】:不易之论、不刊之论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形容言论无根据

83、不刊之论bù kān zhī lùn

【解释】: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出自】: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

【示例】:这可以说是~,我有同感。 ◎孙犁《万国儒<欢乐的离别>小引》

43

【近义词】:天经地义、不易之论

【反义词】:不经之谈、无稽之谈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形容不能改变的言论

84、不可理喻bù kě lǐ yù

【解释】: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出自】: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褐盖》:“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

【示例】:他们简直~,一定要进去,终于被我们的人赶出来了。 ◎巴金《家》八

【近义词】:固执己见、一意孤行、顽固不化

【反义词】:通情达理、入情入理、合情合理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85、不可胜数bù kě shèng shǔ

【解释】:胜:尽。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出自】:《墨子·非攻中》:“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

44

【示例】:一时乱将起来,舳舻簸荡,乍分乍合,溺死者~。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二

【近义词】:不胜枚举、多如牛毛、不计其数

【反义词】: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人与物

86、不可思议bù kě sī yì

【解释】: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出自】:《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

【示例】:一片澄澈的蔚蓝色的天宇,高深得~。 ◎郭沫若《少年时代·黑猫》

【近义词】:不可捉摸、神乎其神、玄而又玄

【反义词】:一目了然、洞若观火、通俗易懂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人或物

87、不学无术bù xué wú shù

【解释】: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

45

领。

【出自】:《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示例】: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四个字的毛病。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近义词】: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反义词】:博古通今、博学多才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人无学术、没本事

88、不足为训bù zú wéi xùn

【解释】: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出自】:明·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示例】:孝琪的行为虽然~,然而他的议论思想也有独到处,这还是定庵的遗传性。 ◎清·曾朴《孽海花》第四回

【近义词】:不足为法、似是而非

【反义词】:不易之论、不刊之论、天经地义

46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指对事情不以为然,不值得仿效

89、党同伐异dǎng tóng fá yì

【解释】: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出自】:《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示例】:读者幸勿比例惴测,谓此事为某人写照,此名为某人化身,致生种种~意见。 ◎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

【近义词】:结私营党、诛除异己、朋比为奸

【反义词】:无偏无坦、公正无私、不偏不倚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

90、分庭抗礼fēn tíng kàng lǐ

【解释】: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示例】:知县此番便和他~,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47

第十七回

【近义词】: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反义词】:和衷共济、同心协力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双方

91、毫发不爽háo fà bù shuǎng

【解释】:毫:细毛;发:头发;爽:差错。形容一点不差。

【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四:“便是心中许多道理,光明鉴照,毫发不差。”

【示例】:呼邻问之,则市肉方归。言其片数斤数,~。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邑人》

【近义词】:不失分毫、丝毫不差、不差累黍

【反义词】:截然不同、大相径庭、天差地别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一点不差

92、讳莫如深huì mò rú shēn

【解释】:讳:隐讳;深:事件重大。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48

【出自】:《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示例】:中国则~,枢府举动,真相不知。 ◎清·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近义词】:秘而不宣、守口如瓶、高深莫测

【反义词】:直言不讳、和盘托出、显而易见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

93、积毁销骨jī huǐ xiāo gǔ

【解释】:积:聚;毁:毁谤;销:熔化。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

【出自】:《史记·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示例】:而股肱之臣不惟国体,职竞寻常,自相楚剥,为害转深,~。 ◎《晋书·刘乔传》

【近义词】:人言可畏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常与“众口铄金”连用

94、计日程功jì rì chéng gōng

【解释】:计:计算;程:估量,考核;功:成效。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

49

容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

【出自】:《礼记·儒行》:“程功积事,惟贤以尽达之。”

【示例】:法治国虽进不必骤,而得寸进尺,~。 ◎清·梁启超《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

【近义词】:指日可待、企足而待

【反义词】:旷日持久、遥遥无期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工作等马上大功告成

95、久假不归jiǔ jiǎ bù guī

【解释】: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出自】:《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容易用错意思

【示例】:谢山《鲒埼亭集》本欲仿此,然谢山殁后,其遗稿为杭世骏借去,~,后之编刻者,多未能如原恉也。 ◎谢国桢《平景孙事辑·著述考》

【近义词】:逾期不归、有名无实

【反义词】:完璧归赵

50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96、劳燕分飞láo yàn fēn fēi

【解释】:劳:伯劳。伯劳、燕子各飞东西。比喻夫妻、情侣别离。

【出自】:《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近义词】:生离死别、风流云散

【反义词】:济济一堂、鸾翔凤集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人离别

97、莫衷一是mò zhōng yī shì

【解释】: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出自】: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诸将或言固守待援,或言决一死战,或言到临安求救。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示例】:人们议论纷纷,~。

【近义词】:无所适从

【反义词】:一针见血

51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98、罪不容诛zuì bù róng zhū

解释】: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注意容易用反意思

【出自】:《汉书·游侠传序》:“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诛矣。”

【示例】:这厮若论着五刑发落,可便~。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

【近义词】:罪大恶极、罪该万死、十恶不赦

【反义词】:大慈大悲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99、钟灵毓秀zhōng líng yù xiù

【解释】:钟:凝聚,集中;毓:养育。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出自】:唐·柳宗元《马退山茅亭记》:“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

【示例】: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之德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52

【近义词】:鸾翔凤集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

100、正襟危坐zhèng jīn wēi zuò

【解释】: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出自】:《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示例】:R先生把我请在一把上位的太师椅上坐下,~和我对话起来。 ◎郭沫若《学生时代·到宜兴去》

101、身体力行shēn tǐ lì xíng

【解释】: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出自】:《淮南子·氾论训》:“圣人以身体之。”《礼记·中庸》: “力行近乎仁。”

【示例】: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阯(址),以~为堂奥。 ◎清·张惠言《承拙斋空传》

102、身无长物shēn wú cháng wù

【解释】: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53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示例】:这些逃难人虽则~,因为一到惠阳就逢到数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冷。 ◎茅盾《归途杂拾·韩江船》

103、师心自用shī xīn zì yòng

【解释】: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座,谬误差失者多矣。”

【示例】:夫陆王之学,质而言之,则直~而已。 ◎严复《救亡决论》

【近义词】:妄自尊大、好为人师

【反义词】:不耻下问、虚心好学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指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104、韬光养晦tāo guāng yǎng huì

【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54

【近义词】:韬光晦迹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105、危言耸听wēi yán sǒng tīng

【解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听话的人吃惊。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出自】:郭小川《论“听话”》:“这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道理,稍稍注意这个问题的人,是不难发现若干真凭实据的。”

【近义词】: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106、危言危行wēi yán wēi xíng

【解释】: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出自】:《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107、微言大义wēi yán dà yì

55

【解释】: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出自】: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书》:“及夫子殁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示例】:他们解经,只重~;而所谓~,其实只是他们自己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 ◎朱自清《经典常谈·尚书第三》

【近义词】:言近旨远、言简意赅

【反义词】:空洞无物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108、文不加点wén bù jiā diǎn

【解释】: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出自】: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

【示例】:援笔一挥,~。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夔关姚卞吊诸葛》

【近义词】:一气呵成

56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109、文过饰非wén guò shì fēi

【解释】: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出自】:《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庄子·盗跖》:“辩足以饰非。”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社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示例】:其实错了就老实自己承认,倒是精神安泰的事情;~是最苦痛的勾当。 ◎邹韬奋《论文、杂感、随笔·硬吞香蕉皮》

【近义词】:讳疾忌医、涂脂抹粉

【反义词】:欲盖弥彰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110、先声夺人xiān shēng duó rén

【解释】: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薄之也。”

【示例】:他深深懂得~的道理,就预先做了广告,因此货销售得很快。

57

【近义词】:先发制人

【反义词】:甘拜下风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111、过犹不及guò yóu bù jí

【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示例】:据老夫看来:这是“~”。大约两耳过长,反觉没用。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

【近义词】:过为己甚

【反义词】: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强调言行恰如其分

112、一傅众咻yī fù zhòng xiū

【解释】:傅:教导;咻:喧闹。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58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

【示例】:古人有言,~,终归无效。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九十八回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含贬义

113、一文不名yī wén bù míng

【解释】: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示例】:如果他有钱给那些人行点贿送包'烟钱',也就过去了;可是他身上~。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21章

【近义词】:一无所有、一贫如洗、囊空如洗

【反义词】:万贯家财、富埒王侯、腰缠万贯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114、旷日持久kuàng rì chí jiǔ

【解释】:旷:荒废,耽误。荒废时间,拖得很久。

【出自】:《战国策·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

59

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示例】:这厮们死守不出,便要~。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八回

【近义词】:经年累月、长此以往、长年累月

【反义词】:昙花一现、弹指之间、电光火石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115、人浮于事rén fú yú shì

【解释】: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出自】:《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示例】:老兄还没有晓得这里的情形,实在~,安插不来。 ◎清·张春帆《宦海》第九回

【近义词】:十羊九牧、投闲置散

【反义词】: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60

116、食不果腹shí bù guǒ fù

【解释】:果:充实,饱。指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

【出自】:《庄子·逍遥游》:“適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和州刘录事者,大历中罢官居和州旁县,食兼数人,尤能食鲙,常言鲙味未尝果腹。”

【近义词】:饥肠辘辘

【反义词】:酒足饭饱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生活艰难

117、间不容发jiān bù róng fà

【解释】: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出自】:汉·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示例】:这事~,明天就上个折子,一定要争回此事。(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一回)

【语法】:主谓式;作定语;比喻事物很精密或时间紧迫

61

118、曲突徙薪qū tū xǐ xīn

【解释】:曲:弯;突:烟囱;徙: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出自】:《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示例】:~广恩泽,愿亟靖海安天骄。 ◎清·黄遵宪《福州大水行同张樵野丈龚蔼人丈作》

【近义词】:防患未然

【反义词】:临渴掘井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事先预防

119、魑魅魍魉chī mèi wǎng liǎng

【解释】: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出自】:《左传·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示例】:如今把事实指出,愈使~无所遁形于光天化日之下了!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进步文化的遭难》

62

【近义词】:牛鬼蛇神、为鬼为蜮

【反义词】:志士仁人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

120、暴戾恣睢bào lì zì suī

【解释】:暴戾:凶恶、残暴;恣睢:任意做坏事。形容凶残横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出自】:《史记·伯夷列传》:“暴戾恣雎,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示例】:这位新官,或是慈祥恺恻,叫人感恩;或是暴戾瓷睢,叫人畏惧,做书的人,都不暇细表。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十二回

【近义词】:穷凶极恶、横行霸道、为所欲为

【反义词】:慈眉善目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为人凶恶残暴,任意干坏事

121、按捺不住àn nà bù zhù

【解释】:按捺:压抑,忍耐。心里急燥,克制不住。

【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水镇雷峰塔》:“不想遇着许宣……按捺不住,一

63

时冒范天条。”

【示例】:他一听这话,一股无名火直往上窜,无论如何也~。

【近义词】:按纳不住

【反义词】:不动声色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表示人的复杂情感控制不住,终于表露出来

122、擢发难数zhuó fà nán shǔ

【解释】:擢:拔。拔下全部头发,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

【示例】:可死之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

【近义词】:罄竹难书、数不胜数、不胜枚举

【反义词】:微不足道、屈指可数、微乎其微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123、置若罔闻zhì ruò wǎng wén

64

【解释】:置:放,摆;若:好象。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宁荣两府上下内外人等,莫不置若罔闻,独有宝玉~。”

【近义词】:置之不理、置之度外、熟视无睹

【反义词】:如雷灌耳、刮目相看、聚精会神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124、不容置辩bù róng zhì biàn

【解释】:置:安放。不容许别人进行辩解。指没有辩护的余地。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三生》:“吾合休矣。既而俘者尽释,惟某后至,不容置辩,立斩之。”

【近义词】:不容分说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允许分辩陈说

125、洞烛其奸dòng zhú qí jiān

【解释】:洞:透彻;烛:照见;奸:奸诈。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65

【出自】:《明史·董传策传》:“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

【近义词】:洞察其奸、明察秋毫

【反义词】:不明真相、制造冤案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

126、作壁上观zuò bì shàng guān

【解释】: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示例】:我以为对于校长主张去留的人,俱不免各有其复杂的背景,所以我是袖手~的。(鲁迅《两地书·七》)

【近义词】:袖手旁观、隔岸观火、置身事外

【反义词】:见义勇为、拔刀相助、蹑足其问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

127、安身立命ān shēn lì mìng

66

【解释】:安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示例】:那里是镇守边庭,用人之际,足可以~。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

【近义词】:安家立业、安居乐业

【反义词】:萍踪浪迹、颠沛流离、浪迹天涯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多用于处于困境之中

128、门衰祚薄mén shuāi zuò báo

【解释】:门庭衰微,福祚浅薄。

129、冥顽不灵míng wán bù líng

【解释】:冥顽:愚钝无知;不灵:不聪明。形容愚昧无知。

【出自】:唐·韩愈《祭鳄鱼文》:“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示例】:~藐王章,羊狠狼贪性狂恣。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严戊卿捕鳄行纪诛潮匪事》

67

【近义词】:愚不可及

【反义词】:聪明睿智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130、锱铢必较zī zhū bì jiào

【解释】: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出自】:《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示例】:就是族中亲派,不论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往,~,一些情面也没有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

131、安之若素ān zhī ruò sù

【解释】: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出自】:清·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贪逸欲而逃勤苦,丧廉耻而习谄谀,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示例】: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

68

【近义词】:泰然处之、漠然置之、随遇而安

【反义词】:惊惶失措、寝食不安、见异思迁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面对困境毫不介意,心情平静

132、暗度陈仓àn dù chén cāng

【解释】: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

【示例】: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之计。 ◎《三国演义》第九六回

【近义词】:暗送秋波

【反义词】:明目张胆、明火执杖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暗中活动

133、老羞成怒lǎo xiū chéng nù

【解释】: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69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便也恼羞成怒。”

【示例】:那家伙~,逼着她往前走。 ◎梁斌十三《红旗谱》

【近义词】:恼羞成怒、老羞变怒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因羞愧恼恨而发怒

134、恼羞成怒nǎo xiū chéng nù

【解释】: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便也恼羞成怒。”

【近义词】:义愤填膺、恼羞变怒

【反义词】:心平气和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135、龇牙咧嘴zī yá liě zuǐ

【解释】:龇:露齿。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70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即咨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

【示例】:?糜两岸上的狗,吃死尸都吃红了眼,见了生人就~。 ◎峻青《秋色赋·故乡杂忆》

136、陈词滥调chén cí làn diào

【解释】:陈:陈旧,陈腐;滥:浮泛不合实际。指陈腐、空泛的论调。

【出自】: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所以常常是那套褪色的陈词滥调,诗的本身并不能比题目给人以更深的印象。”

【近义词】:老生常谈、旧调重谈

【反义词】:言简意赅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指没有新意

137、老牛舐犊lǎo niú shì dú

【解释】:舐:舔;犊: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出自】:《后汉书·杨彪传》:“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示例】:~,情所难禁。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七回

71

【近义词】:望子成龙、爱子心切

【反义词】:掩鼻而过、深恶痛绝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指父母怜爱子女

138、万籁俱寂wàn lài jù jì

【解释】: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出自】: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示例】:这时~,只听到滴搭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邹韬奋《我的母亲》

【近义词】:万籁无声、鸦雀无声、鸦默雀静

【反义词】:人声鼎沸、沸沸扬扬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安静

139、锒铛入狱láng dāng rù yù

【解释】:锒铛:铁索链相撞击的声音。用铁链锁起来,投入监狱。

72

【出自】: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二章:“打破饭碗算是轻描淡写,其较重者由特务老爷赐一绑,锒铛入狱,或一命呜呼。”

140、愣头愣脑lèng tóu lèng nǎo

【解释】:形容言行鲁莽冒失。

【出自】:余秋雨《文化苦旅·狼山脚下》:“早就这么想着,突然看到千里沃野间愣头愣脑冒出一座狼山,不禁精神一振。”

【近义词】:呆头呆脑、愣头磕脑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言行鲁莽冒失或发愣的样子

141、攻城略地gōng chéng lüè dì

【解释】:略:掠夺。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出自】:《淮南子·兵略训》:“攻城略地,莫不降下。”

【示例】:英法联军侵华的那几年,法国海军附带在越南~。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近义词】:攻城掠地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征战

73

142、攻城掠地gōng chéng lüě dì

解释】:掠夺土地。同“攻城略地”。

143、不绝如缕bù jué rú lǚ

【解释】: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出自】:《公羊传·僖公四年》:“夷狄也,因亟痛中国,南夷与此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示例】:音乐会上,演员的歌声~。

【近义词】:危如累卵、岌岌可危

【反义词】:牢不可破、安如泰山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书信、情绪等

144、不伦不类bù lún bù lèi

【解释】:不伦:不同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出自】:明·吴炳《疗炉羹·絮影》:“眼中人不伦不类,阱中人不伶不俐。”

【示例】:王夫人听了,早知道来意了。又见他说的~,也不便不理他。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

74

【近义词】:不三不四、非僧非俗、非驴非马

【反义词】:一本正经、正襟危坐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比喻不规范与不成样子

145、恬不知耻tián bù zhī chǐ

【解释】:做了坏事满不再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出自】: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倪芳饮后,必有狂怪,恬然不耻。”宋·吕祖谦《左氏博议·卫礼至为铭》:“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

【示例】:“打这个~的走狗!”台下一片激怒的喊声,还是震动了台上的胡博士。 ◎杨沫《青春之歌》第四十三章

【近义词】:厚颜无耻、满不在乎

【反义词】:无地自容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146、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

【解释】:枯、朽:枯草朽木。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

75

的强大气势。

【出自】:《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晋书·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

【示例】:拣着个精壮的村夫,赶上一拳打去,只望先打倒一个硬的,其余的便如~了。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四

【近义词】:势如破竹、不堪一击

【反义词】:坚不可摧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毫不费力地摧毁

147、方枘圆凿fāng ruì yuán záo

【解释】:枘:榫头;凿:榫眼。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出自】:战国·楚·宋玉《九辨》:“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近义词】:格格不入、大相径庭

【反义词】:丝丝入扣、水乳交融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格格不入

76

148、穷兵黩武qióng bīng dú wǔ

【解释】: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出自】:《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

【示例】:王氏今降心纳贡,愿修旧好,明公乃欲~,残灭同盟,天下其谓公何?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

【近义词】:兴师动众

【反义词】:和平共处、解甲归田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149、要言不烦yào yán bù fán

【解释】: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出自】:《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晏含笑而赞之曰:‘可谓要言不烦也。’”

【示例】:是的,那——《中国国粹义务论》,真真~,百读不厌! ◎鲁迅《彷徨·高老夫子》

77

【近义词】:言简意赅、简明扼要

【反义词】:长篇大论、洋洋洒洒、拖泥带水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150、戛然而止jiá rán ér zhǐ

【解释】: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出自】:清·章学诚《文史统义·古文十弊》:“夫文章变化,侔于鬼神,斗然而来,戛然而止,何尝无此景象?”

【示例】:就这一句,~,听来格外令人注意。 ◎高阳《玉座珠帘》下册

【语法】:主谓式;作状语;形容突然中止

151、惩前毖后chéng qián bì hòu

【解释】: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出自】:《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示例】:唐总理~,实不欲再当此任,只是需款甚急,又不好不硬着头皮,出去商办。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回

78

【近义词】:小惩大诫

【反义词】:重蹈覆辙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吸取教训以后小心

152、趋之若鹜qū zhī ruò wù

解释】:趋:快走;鹜:野鸭。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出自】: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鹜呢!”

153、安然无恙ān rán wú yàng

【解释】: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出自】:《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示例】:只求处士每岁元旦,作一朱幡,上图日月五星之文,立于苑东,吾辈则安然无恙矣。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

【近义词】:平安无事、安然无事、安然如故

【反义词】:九死一生、在劫难逃、危在旦夕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指经历危险的事故没有受

79

154、惴惴不安zhuì zhuì bù ān

【解释】: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出自】:《诗经·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栗。”宋·周孚《铅刀编·滁州奠枕楼记》:“乾道八年,济南辛侯(辛弃疾)自司农寺簿来守滁……民之居茅竹相比,每大风作,惴惴然不自安。”

【示例】:大家都认为这是震南村第一个大灾难,愁眉苦脸,~。 ◎欧阳山《苦斗》六七

【近义词】:忐忑不安、惶恐不安、心慌意乱

【反义词】:心安理得、悠然自得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155、肆无忌惮sì wú jì dàn

【解释】:肆:放肆;忌:顾忌;惮:害怕。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

【出自】:《礼记·中庸》:“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示例】:她们都是横冲直撞,真真是~。 ◎郭沫若《黄河与扬子江对话》

【近义词】:肆意妄为

80

【反义词】:规行矩步、循规蹈矩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156、连篇累牍lián piān lěi dú

【解释】:累:重叠;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

【出自】:《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

【示例】: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肆笔而成。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

【近义词】:拖泥带水、长篇大论

【反义词】:言简意赅、简明扼要、要言不烦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

157、好高骛远hào gāo wù yuǎn

【解释】:好:喜欢;骛: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出自】:《宋史·道学传一·程灏传》:“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示例】:但是~,贪抄捷径的心理,却常常妨碍人们去认识这最普通的道理。 ◎秦牧《画蛋·练功》

81

【近义词】:好大喜功、急功近利

【反义词】: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158、气冲霄汉qì chōng xiāo hàn

【解释】:霄汉:指天空。形容魄力非常大。

【出自】:《南齐书·高帝纪上》:“公受命宗祊,精贯朝日,拥节和门,气逾霄汉。”

【示例】:白玉堂一看,却是蒋平穿着水靠,不由得~。(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五十七回)

【近义词】:气冲牛斗

【反义词】:垂头丧气

【语法】:动宾式;作宾语;含褒义

159、买椟还珠mǎi dú huán zhū

【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

82

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示例】: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 ◎清·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近义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反义词】:去粗取精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160、卑躬屈膝bēi gōng qū xī

【解释】:卑躬:低头弯腰;屈膝:下跪。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出自】:宋·魏了翁《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示例】:不管有多大困难也不能向朝廷~,用变节投降的办法,苟安一时。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

【近义词】:阿谀奉承、阿谀奉迎、奴颜婢膝

【反义词】:不亢不卑、宁死不屈、刚正不阿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没有骨气,谄媚讨好卖身投靠

83

161、共商国是gòng shāng guó shì

【解释】: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162、大有裨益dà yǒu bì yì

【解释】:裨益:益处、好处。形容益处很大。

【出自】:《北齐书·唐邕传》:“比及武平之末,府藏渐虚,邕度支取金,大有裨益。”

【示例】:其间卓然自得者,于圣经贤传,~。 ◎明·焦竑《玉堂丛语·文学》

163、运筹帷幄yùn chóu wéi wò

【解释】: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示例】:妙算神机说子牙,~更无差。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

【近义词】:握筹布画、运筹决策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军事、政治等

164、平心而论píng xīn ér lùn

84

解释】:平心:心情平和,不动感情;论:评论。平心静气地给予客观评价。

【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平心而论,王弻始变旧说,为宋学之萌芽。”

【示例】:当前踧落,固是数之不偶,~,文亦未便登峰。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

【近义词】:公私分明

【反义词】:弄虚作假

【语法】:偏正式;作分句;表示公正

165、因地制宜yīn dì zhì yí

【解释】: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166、变本加厉biàn běn jiā lì

【解释】: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85

【出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示例】: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了。 ◎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第四》

【近义词】:肆无忌惮、有加无己

【反义词】:微不足道、大题小作

【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坏行为、坏事情

167、荼毒生灵tú dú shēng líng

【解释】:荼毒:毒害、残害;生灵:指百姓。指残害人民。

【出自】:《尚书·汤诰》:“罹其凶害,弗忍荼毒。”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荼毒生灵,万里朱殷。”

【近义词】:生灵涂炭

【反义词】:爱民如子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168、口诛笔伐kǒu zhū bǐ fá

86

解释】:诛:痛斥,责罚;伐:声讨,攻打。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出自】:宋·陈亮《畏羞于君子》:“此丈夫所当履其道,免笔诛口伐于荜门闺窦之间。”

【示例】: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是诗人句,垄上璠间识者羞。 ◎明·汪廷讷《三祝记·同谪》

【近义词】:大张挞伐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对坏人坏事的揭发与批评

169、相反相成xiāng fǎn xiāng chéng

【解释】:两个看起来是相反的事物,实际上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

【出自】:《汉书·艺文志》:“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示例】:“诗教”原是“温柔敦厚”,宋人又以“无邪”为“诗教”;这却不是~的。 ◎朱自清《诗言志辨·序》

【近义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

87

170、余勇可贾yú yǒng kě gǔ

【解释】:余勇:剩下来的勇力;贾:卖。原意是说,我还有余力可卖,谁要就可以来买。表示还有力量没有用完。

【出自】:《左传·成公二年》:“欲勇者贾余余勇。”

【反义词】:无能为力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171、不即不离bù jí bù lí

【解释】: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出自】:唐·罽宾《圆觉经》卷上:“不即不离,无缚无脱”

【示例】:刘本人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隐隐地以湖北的政治中心自命,对于南北两方都采取着~的态度。 ◎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

【近义词】:若即若离

【反义词】:亲密无间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形容对人的态度

88

172、骇人听闻hài rén tīng wén

【解释】: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出自】: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示例】: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

【近义词】:危言耸听、耸人听闻

【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173、诲人不倦huì rén bù juàn

【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自】:《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示例】:圣人说:“~”,你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近义词】: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循循善诱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89

174、拈轻怕重niān qīng pà zhòng

【解释】: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

【出自】: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近义词】:挑肥拣瘦

【反义词】:任劳任怨、吃苦耐劳、不辞劳苦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175、蔚然成风wèi rán chéng fēng

【解释】: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出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日本国内,自望族以至一般文士,摹仿唐诗蔚然成风。”

【示例】:五讲四美在我们周围~。

【近义词】:蔚成风气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90

176、千钧一发qiān jūn yī fà

【解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自】:《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示例】:正在~的时刻,一位不知名的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救起了落水儿童。

【近义词】:危在旦夕

【反义词】:安然无恙、安如磐石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十分危急

177、如雷贯耳rú léi guàn ěr

【解释】: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出自】: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近义词】:名满天下、闻名遐尔、如雷灌耳

【反义词】:无名小卒

91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客套话

178、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

【解释】: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示例】:患着浮肿,而~,但愿别人糊涂,误认他为肥胖。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

【近义词】:文过饰非

【语法】:连动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不认错

179、惹是生非rě shì shēng fēi

【解释】: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出自】: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安分守己,并不惹是生非。”

【示例】:学生在教课上得不到满足,在校内便时常爱闹风潮,在校外也时常~。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一

92

180、有案可稽yǒu àn kě jī

【解释】:案:案卷,文书;稽:查考。指有证据可查。

【示例】:尊重中国行政和信封的完整,以及反对任何外国控制中国等等,这是~的。(毛泽东《“友谊”,还是侵略?》)

【近义词】:铁证如山、铁案如山、千真万确

【反义词】:无凭无据、捕风捉影、流言蜚语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事情的根据

181、死心塌地sǐ xīn tā dì

解释】:原指死了心,不作别的打算。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

【出自】:元·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这洛阳城刘员外,他是个有钱贼,只要你还了时方才死心塌地。”

【示例】:那呆子纵身跳起,口里絮絮叨叨的,挑着担子,只得~,跟着前来。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回

【近义词】:至死不渝、执迷不悟

【反义词】: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93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182、蜕化变质tuì huà biàn zhì

解释】:蜕化:虫类脱皮变化。比喻人堕落变坏。

【示例】:我们要坚决同那些蜕化变质分子展开斗争,决不留情。

【近义词】:腐化堕落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183、狼奔豕突láng bēn shǐ tū

【解释】:豕:猪;突:猛冲。象狼那样奔跑,象猪那样冲撞。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出自】:明·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示例】:在中国战场它还~,随心所欲。 ◎矛盾《东条的“神符”》

【近义词】:横冲直撞、抱头鼠窜、群魔乱舞

【反义词】: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井井有条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94

184、空穴来风kōng xué lái fēng

【解释】:穴:孔、洞;来:招致。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出自】:战国·楚·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示例】:然而银行当事人,安能逃避责任,~,理有固然。 ◎清·梁启超《续论市民与银行》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容易误用: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185、三人成虎sān rén chéng hǔ

【解释】: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出自】:《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近义词】:众口铄金、道听途说

【反义词】:眼见为实

95

【语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

容易误用: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186、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

【解释】: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出自】:《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房屋的高大和众多

容易误用: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187、炙手可热zhì shǒu kě rè

容易误用: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188、侃侃而谈kǎn kǎn ér tán

【解释】: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出自】:《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96

【示例】:却从来不曾见过象这位蛮子般的那末~,旁若无人的气概。 ◎郑振铎《桂公塘·三》

【近义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娓娓而谈

【反义词】:闭口无言、吞吞吐吐、张口结舌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容易误用::“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189、首当其冲shǒu dāng qí chōng

【解释】: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出自】:《汉书·五行志下》:“郑当其冲,不能修德。”

【示例】:高家是北门一带的首富,不免要~,所以还是早早避开的好。 ◎巴金《家》

容易误用: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190、不瘟不火

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97

容易误用:常被人误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

191、一言九鼎yī yán jiǔ dǐng

【解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示例】: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那自当别论。 ◎朱自清《很好》

【近义词】:一字千钧、一言为定、金口玉言

【反义词】:人微言轻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容易误用: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192、首鼠两端shǒu shǔ liǎng duān

【解释】: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右动摇不定。

【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

98

‘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示例】:何得~,坐待灭亡。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近义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反义词】:当机立断、干脆利落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容易误用: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93、心宽体胖xīn kuān tǐ pán

【解释】: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出自】:《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示例】:~的老板,满面春风地迎上来,拉大家进店休息。

【近义词】:心广体胖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194、从谏如流cóng jiàn rú liú

99

解释】:谏:直言规劝。听从规劝像流水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出自】:汉·班彪《王命论》:“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赴。”

【示例】:也有少数聪明点的,为了坐稳江山,笼络人心,也能~。 ◎臧克家《纳谏与止谤》

【近义词】:从善如流

【反义词】:独断专行、讳疾忌医、刚愎自用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乐于接受批评意见

195、切齿拊心qiè chǐ fǔ xīn

【解释】:咬牙捶胸。极端痛恨的样子。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196、洞若观火dòng ruò guān huǒ

【解释】: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

【出自】:《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示例】:否则怎样,他却没有说。但这是“~”的,否则,就不给。 ◎鲁迅《华盖集

100

续编·记“发薪”》

【近义词】:洞察一切、明察秋毫、一目了然

【反义词】:雾里看花、隐隐约约、大惑不解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197、放浪形骸fàng làng xíng hái

解释】: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出自】: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示例】:惟有与宝[uni]57928[/uni]在一起,他才可以忘却自己的身份,~,领略“人贵适意”的真趣。 ◎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近义词】:放荡不羁、倜傥不羁

【反义词】:循规蹈矩、规行矩步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很放荡

198、扭转乾坤niǔ zhuǎn qián kūn

【解释】:乾坤:天地。比喻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局面。

101

【示例】:他定能~收拾残局的。

【近义词】:力挽狂澜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199、具体而微jù tǐ ér wēi

【解释】: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示例】:所居有池五六亩,竹数千竿,乔木数十株,台榭舟桥,~。 ◎唐·白居易《醉吟先生传》

【反义词】:硕大无朋

【语法】:紧缩式;作宾语、定语;指内容大体都有

容易误用:不能理解为事物具体而细小

200、危言危行wēi yán wēi xíng

【解释】: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102

【出自】:《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容易误用:贬义

201、宵衣旰食xiāo yī gàn shí

【解释】: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出自】: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旰衣宵食。”

【示例】:若夫任贤惕厉,宵衣旰食,宜黜左右之纤佞,进股肱之大臣。 ◎《旧唐书·刘蕡传》

【近义词】:夙夜不懈、握发吐哺、日理万机

【反义词】:醉生梦死、游手好闲、得过且过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书面语

202、巧夺天工qiǎo duó tiān gōng

解释】: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103

【出自】:元·赵孟頫《赠放烟火者》诗:“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示例】:天堑也能飞渡,人力~。 ◎吴玉章《庆祝长江大桥通车》

【近义词】:玲珑剔透、鬼斧神工

【反义词】:天造地设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203、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

解释】: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出自】:《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房屋的高大和众多

容易误用:不能用于房屋以为的

204、风姿绰约fēng zī chuō yué

【解释】:风:风度;绰约:女子姿态柔美。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

【示例】:她那风姿绰约的神态让我着迷。

104

【近义词】:风度娴雅、绰约多姿

【反义词】:丑态百出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书面语

205、倚马可待yǐ mǎ kě dài

【解释】: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示例】:请日试万言,~。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文章写得快

206、草长莺飞cǎo zhǎng yīng fēi

【解释】: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出自】: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清·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示例】:这样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105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分句;形容春天的景象

207、信笔涂鸦xìn bǐ tú yā

【解释】: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出自】:唐·卢仝《示添丁》诗:“不知四体正困惫,泥人啼哭声呀呀。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常用作自谦之词

208、洗心革面xǐ xīn gé miàn

【解释】: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

【出自】:《周易·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周易·革》:“君子豹变,小人革面。”《抱朴子·用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

【示例】:除非它真能放弃传统意识,完全~,重新做起。 ◎闻一多《神话与诗·文学的历史动向》

【近义词】:改过自新、痛改前非

【反义词】:顽固不化、死不改悔

106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209、东山再起dōng shān zài qǐ

【解释】: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示例】:回到家乡,先图个骨肉团聚,一面藏器待时,或者圣恩高厚,想起来还有~之日,也未可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

【近义词】: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死灰复燃

【反义词】:风流云散、一去不返、过眼烟云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重新得势

210、沐猴而冠mù hóu ér guàn

【解释】: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近义词】:衣冠禽兽

107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211、顶礼膜拜dǐng lǐ mó bài

【解释】: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

【出自】: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十四回:“又添一个青年女子,顶礼膜拜,行状举止,仿佛慧娘。”

【示例】:这句话传扬开去,一时哄动了吉州百姓,扶老携幼,都来~。 ◎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回

【近义词】:五体投地、肃然起敬、奉若神明、毕恭毕敬

【反义词】:不以为然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212、苦心孤诣kǔ xīn gū yì

【解释】: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出自】:清·翁方纲《复初斋文集·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

108

【示例】:~地运动着做了一次大总统,后来被人赶跑了,跑向天津。 ◎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近义词】:费尽心机、苦心经营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213、胸无城府xiōng wú chéng fǔ

【解释】: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出自】:《宋史·傅尧俞传》:“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

【近义词】:胸无宿物、心口不一、光明磊落

【反义词】:心怀叵测、居心不良、笑里藏刀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全无心机

214、气冲霄汉qì chōng xiāo hàn

【解释】:霄汉:指天空。形容魄力非常大。

【出自】:《南齐书·高帝纪上》:“公受命宗祊,精贯朝日,拥节和门,气逾霄汉。”

109

【示例】:白玉堂一看,却是蒋平穿着水靠,不由得~。(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五十七回)

【近义词】:气冲牛斗

【反义词】:垂头丧气

【语法】:动宾式;作宾语;含褒义

215、淋漓尽致lín lí jìn zhì

【解释】: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出自】:明·李清《三垣笔记·崇祯补遗》:“(刘若愚)著《酌中志略》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

【示例】:再就让我说,我也没姐姐说的这等透彻,这等~。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

【近义词】:酣畅淋漓、痛快淋漓

【反义词】:理屈词穷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110

216、卓尔不群zhuó ěr bù qún

【解释】: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近义词】:卓乎不群、出类拔萃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217、臧否人物zāng pǐ rén wù

【解释】:臧否:褒贬。评论人物好坏。

【出自】:《晋书·阮籍传》:“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示例】:语言运用的微妙之处,使~也同样出现了秉的局面。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指评论人物好坏

218、泥古不化nì gǔ bù huà

【解释】:泥:拘泥,固执。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而不知变通。

【出自】:《宋史·刘几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111

【示例】:故对近代军旅之事,亦深有研究,非一般徒卖弄《孙子兵法》、~者可比。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八章

【近义词】:食古不化、因循守旧

【反义词】:推陈出新、弃旧图新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219、封妻荫子fēng qī yìn zǐ

【解释】:君主时代功臣的妻得到封赠,子孙世袭官爵。旧时指为官的荣耀。

【出自】:《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八》:“封妻荫子,准格合得者,亦与施行。”

【示例】:将来到疆场,一刀一枪,博得个~,也不枉了一个青史留名。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

【近义词】:拔宅飞升

【反义词】:祸灭九族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220、负隅顽抗fù yú wán kàng

112

【解释】: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凭借险阻,顽固抵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

【出自】:《孟子·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示例】:最后牛元峰逃到镇东头的小寨里,指挥着一个多营~,死不投降。 ◎徐海东《奠基礼》

【近义词】:负险固守

【反义词】:束手待毙、束手就擒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221、赧颜苟活nǎn yán gǒu huó

释义: 赧:羞怯,苟:苟且\\随便。苟活:苟且偷生地活着。赧颜苟活:羞惭地苟活于世。多形容做了坏事或受到污辱后本应一死了之,却仍然厚着脸皮生活着。含羞带愧,苟且偷生地活着。

222、别出机杼bié chū jī zhù

【解释】:别:另外;机杼:织布机,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

【出自】:《魏书·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113

【示例】:词人务以相胜,似不若别出机杼。 ◎宋·楼钥《跋李伯和所藏书画薄薄酒二篇》

【近义词】:别出心裁、别具一格

【语法】:动宾式;作补语、定语;形容思维独特

223、缠绵悱恻chán mián fěi cè

【解释】:悱恻:悲苦的样子。旧时形容内心痛苦难以排解。也指文章感情婉转凄凉。

【出自】:晋·潘岳《寡妇赋》:“思缠绵以瞀乱兮,心摧伤以怆恻。”

【示例】:他是个忠臣,而且是个~的忠臣。 ◎朱自清《经典常谈·辞赋》

【近义词】:悱恻缠绵、缠绵凄怆

【反义词】:超然物外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十分悲痛而不能发泄

224、保残守缺bǎo cán shǒu quē

【解释】:①指汉代今文经学派儒生墨守残缺不全的今文经典而拘执一家之言。后常用以比喻泥古守旧,不知改进。②指保藏残缺的古籍文献。

114

【出自】:《汉书·刘歆传》:“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妒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

【示例】:两汉而下,维多~之人,六经所传,未有继往开来之哲。 ◎清·顾炎武《华阴县朱子祠堂上梁文》

225、河东狮吼hé dōng shī hǒu

【解释】:比喻悍妒的妻子对丈夫大吵大闹。

【出自】:宋·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师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示例】:少不得太太面前还要趋奉趋奉,防是~起来,要不太平。(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二十二回)

【近义词】:河东狮子吼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状语;借以讥讽惧内的人

226、信手拈来xìn shǒu niān lái

【解释】: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115

【出自】: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示例】:惹一番~斧痕。 ◎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一折

【近义词】:顺手牵羊、唾手可得

【反义词】:大海捞针、来之不易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写作等

227、惨淡经营cǎn dàn jīng yíng

【解释】: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出自】: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指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示例】:这样~之后,这一所房屋,在那条贫民窟的街道上简直是一所很整洁的屋子了。 ◎邹韬奋《经历·惨淡经营之后》

【近义词】:苦心经营、苦心造诣

【反义词】:无所用心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艰苦地筹划与工作

116

228、侧目而视cè mù ér shì

【解释】: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出自】:《史记·汲郑列传》:“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示例】:诸君记得当年常肃剥皮做衮州府的时候,何尝不是这样?总是做得人人~就完了。(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

【近义词】:望而生畏、望而却步、怒目而视

【反义词】:目不斜视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形容愤怒、不瞒或畏惧的样子

容易误用:瞧不起

229、代人捉刀dài rén zhuō dāo

【解释】:捉刀:代别人写文章。指代别人做事,多指写文章。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王闻之,追杀此使。”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117

230、叠床架屋dié chuáng jià wū

【解释】: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複,递相模学,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示例】:说话写文章应力求简明扼要,切忌~,使人不得要领。

【近义词】:床上安床、屋上架屋

【反义词】:删繁就简、简明扼要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231、河清海晏hé qīng hǎi yàn

【解释】:河:黄河;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出自】:唐·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示例】:诚所谓~,太平之世界也。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回

【近义词】:天下太平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天下太平

118

232、叹为观止tàn wéi guān zhǐ

【解释】: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近义词】:易如反掌、轻而易举

【反义词】:海底捞针

【语法】:连动式;作宾语;用于事情很容易做到

233、一念之差yī niàn zhī chā

【解释】:念:念头、主意;差:错误。一个念头的差错(造成严重后果)。

【出自】:宋·曾慥《类说》卷四十七引《遁斋闲览》:“一念之误,乃至于此。”

【示例】:世间孽子、孤臣、义夫、节妇,其贤不肖往往只在~。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234、计日程功jì rì chéng gōng

【解释】:计:计算;程:估量,考核;功:成效。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

119

【出自】:《礼记·儒行》:“程功积事,惟贤以尽达之。”

【示例】:法治国虽进不必骤,而得寸进尺,~。 ◎清·梁启超《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

【近义词】:指日可待、企足而待

【反义词】:旷日持久、遥遥无期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工作等马上大功告成

235、人心不古rén xīn bù gǔ

【解释】:古:指古代的社会风尚。旧时指人心奸诈、刻薄,没有古人淳厚。【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五回:“奈近来人心不古,都尚奢华。”【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236、坐拥百城zuò yōng bǎi chéng

【解释】:有一万卷书,胜似管理一百座城的大官。比喻藏书极丰富。

【出自】:《魏书·李谧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近义词】:坐拥书城

120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

237、在劫难逃zài jié nán táo

【解释】: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现有时也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

【出自】:毛泽东《论持久战》:“‘在劫难逃’,于是形成了绝对的敌对。”

【近义词】:劫数难逃、坐以待毙

【反义词】:洪福齐天、鸿运高照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

238、瓜田李下guā tián lǐ xià

【解释】: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出自】: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示例】:但~,嫌疑难辩,万一已拘者畏法混供,也甚怕堂讯之下,玉石不分。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一回

【近义词】:瓜李之嫌

◎121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同“瓜李之嫌

容易误用:当成风景

239、不赞一词bù zàn yī cí

【解释】:一句话也不说。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示例】:我大抵任他自言自语,~,他独自发完议论,也就算了。 ◎鲁迅《呐喊·头发的故事》

【近义词】:缄口不言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指一言不发

240、存而不论cún ér bù lùn

【解释】:存:保留。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出自】:《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示例】:其源虽出于《洪范》,然既为术数之学,则治经者~可矣。 ◎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尚书》

122

【近义词】:姑置勿论、避而不谈

【反义词】:无所不谈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暂时不讨论的问题

241、五风十雨wǔ fēng shí yǔ

【解释】: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出自】: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示例】:~天时好,又见西郊稻秫肥。 ◎宋·王炎《双溪诗钞·丰年谣(一)》

【近义词】:风调雨顺

【语法】:联合式;作补语、定语;含褒义

242、持之有故chí zhī yǒu gù

【解释】: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出自】:《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示例】:他经过实地调查,提出这一看法,~,完全可信。

123

【近义词】:顺理成章、言之有理

【反义词】:妄下雌黄、无稽之谈、不经之谈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用于学问、文章等

243、曾几何时céng jǐ hé shí

【解释】: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

【出自】:宋·王安石《祭盛侍郎文》:“补官扬州,公得谢归。曾几何时,讣者来门。”

【示例】:~,他自己去做了一个小小的官儿回来,而他又劝我去学法政了。 ◎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近义词】:稍纵即逝、转瞬之间、弹指之间

【反义词】:遥遥无期、久而久之、天长地久

【语法】:偏正式;作分句;指时间过去不久

容易误用:“不知什么时候”。

244、不以为然bù yǐ wéi rán

【解释】: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124

【出自】: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示例】: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近义词】:嗤之以鼻、不敢苟同、满不在乎

【反义词】:五体投地、仰承鼻息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轻蔑意味

容易误用:“不放在心上或不屑一顾”。

245、不忍卒读bù rěn zú dú

【解释】: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出自】: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闽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联,一字一泪,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

容易误用:“文章的好或坏”。

246、感同身受gǎn tóng shēn shòu

125

【解释】: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

【出自】:《晚清文学丛钞·轰天雷》第二回:“再者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

【示例】:此时,被压迫妇女的悲惨遭遇,使赵盼儿~。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六编

247、不足为训bù zú wéi xùn

【解释】: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出自】:明·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示例】:孝琪的行为虽然~,然而他的议论思想也有独到处,这还是定庵的遗传性。 ◎清·曾朴《孽海花》第四回

【近义词】:不足为法、似是而非

【反义词】:不易之论、不刊之论、天经地义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指对事情不以为然,不值得仿效

容易误用:不值得作为教训

126

248、求全责备qiú quán zé bèi

【解释】: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出自】:《论语·微子》:“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示例】: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 ◎鲁迅《华盖集·这个与那个》

【近义词】:吹毛求疵、洗垢求瘢

【反义词】: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容易误用:对人的责备

249、马革裹尸mǎ gé guǒ shī

【解释】: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形容军人战死沙场的无畏气概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127

【近义词】:赴汤蹈火、决一死战

【反义词】:临阵脱逃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容易误用:因生活贫困,人死后下葬后很可怜

250、空谷足音kōng gǔ zú yīn

【解释】: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出自】:《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庄子·徐无鬼》:“闻人足音跫然而喜也。”

【示例】:幸~,得见君子,机缘难再,千载一时,故忍耻相投。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

【近义词】:稀世之珍、千载难逢、凤毛麟角

【反义词】:多如牛毛、门庭若市、比比皆是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形容事物等

容易误用:传播声音

128

251、登堂入室dēng táng rù shì

【解释】: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出自】:《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近义词】:登峰造极、当行出色、炉火纯青

【反义词】:浅尝辄止、一窍不通、一无所知、初出茅庐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称颂人

容易误用:步入屋室

252、形影相吊xíng yǐng xiāng diào

【解释】: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出自】: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窃感《相鼠》之篇,无礼遄死之义,形影相吊,五情愧郝。”晋·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近义词】:形单影只、孤苦伶仃、孤家寡人

【反义词】:前呼后拥、门庭若市、济济一堂

129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容易误用:“彼此关系好,常相伴(形影不离)”。

253、望其项背wàng qí xiàng bèi

【解释】:项:颈的后部。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

【出自】: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示例】:他已窥破喜奎和小雀儿的深情密爱,万万不是本人所能~。 ◎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二十七回

容易误用:“赶不上或落在后面。”

254、置若罔闻zhì ruò wǎng wén

【解释】:置:放,摆;若:好象。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宁荣两府上下内外人等,莫不置若罔闻,独有宝玉~。”

【近义词】:置之不理、置之度外、熟视无睹

【反义词】:如雷灌耳、刮目相看、聚精会神

130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容易误用: “不放在心上(置之度外)”

255、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

【解释】: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出自】: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近义词】:醍醐灌顶、震耳欲聋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容易误用:“声音很大(震耳欲聋)”

256、细大不捐xì dà bù juān

【解释】: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出自】:唐·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示例】:戴升还问人家要门包,也有两吊的,也有一吊的,真正是~,积少成多,合算起来也着实不少。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回

131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形容包罗一切

容易误用:无论东西大小都不捐

257、毁家纾难huǐ jiā shū nàn

【解释】:毁:破坏,毁坏;纾:缓和,解除。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出自】:《左传·庄公三十年》:“斗穀于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示例】:某等愿从众志,~,兴复宋室。 ◎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近义词】:精忠报国、舍身为国

【反义词】:损公肥私、自私自利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258、屡试不爽lǚ shì bù shuǎng

【解释】: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的意思。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冷生》:“言未已,驴已蹶然伏道上,屡试不爽。”

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132

259、春意阑珊chūn yì lán shān

【解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出自】: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示例】:柳飞绵花瓢瓣,又一番~。(元·方伯成《端正好·忆别》)

容易误用:春意正浓

260、不易之论bù yì zhī lùn

【解释】:易:改变。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

【出自】: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一○:“成周三代之际,圣人多生儒中,两汉以下圣人多生佛中,此不易之论也。”

【示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确是~。

【近义词】:不刊之论、不易之典、天经地义

【反义词】:不经之谈、无稽之谈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用于指论点或意见正确

容易误用:不是轻易得来的结论

133

261、不情之请bù qíng zhī qǐng

【解释】:情:情理。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

【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不情之请,惟君图之。”

【示例】:我想这是大年夜,他在暖暖融融的屋里,说说笑笑正热闹,叫他冲黑冒寒送我,是~。 ◎杨绛《冒险记幸》

【语法】:偏正式;作分句、宾语;形容不合情理的要求,客套语

容易误用:不情愿的邀请

262、三缄其口sān jiān qí kǒu

【解释】: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出自】: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示例】:危行言逊,祸免生肘;金人示诫,~。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

【近义词】:缄口不言、守口如瓶、默不做声

【反义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

134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对事保密程度

263、仗义执言zhàng yì zhí yán

【解释】:执言:说公道话。为了正义说公道话。指能伸张正义。

【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二:“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执言,救民水火。”

【示例】:他性情耿直,总爱~。

【近义词】:理直气壮、直言不讳

【反义词】:违天悖理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264、百足之虫,死而不僵bǎi zú zhī chóng,sǐ ér bù jiāng

【解释】: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出自】: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示例】:古人有言:“~”,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135

【近义词】: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语法】:复句式;作分句;形容坏势力等不容易被清除

265、陈言务去chén yán wù qù

【解释】:陈言:陈旧的言辞;务:务必。陈旧的言词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要排除陈旧的东西,努力创造、革新。

【出自】:唐·韩愈《与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示例】:~,杜诗与韩文同。黄山谷、陈后山诸公学杜在此。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指必须去掉陈旧的语言

266、可见一斑kě jiàn yī bān

【解释】: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示例】:以酗酒狎妓之微嫌,遂没其困苦艰难之功业,清朝之赏罚不均,~。 ◎《清朝野史大观》

【近义词】:管窥一斑、管中窥豹

136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指可以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277、凤毛麟角fèng máo lín jiǎo

【解释】: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大奴固自有凤毛。”《南史·谢超宗传》:“超宗殊有凤毛。”《北史·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示例】:全县只考上你一个,无论如何是~。 ◎梁斌《红旗谱》二十

【近义词】:百里挑一

【反义词】:俯拾即是、多如牛毛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278、从谏如流cóng jiàn rú liú

【解释】:谏:直言规劝。听从规劝像流水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出自】:汉·班彪《王命论》:“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赴。”

【示例】:也有少数聪明点的,为了坐稳江山,笼络人心,也能~。 ◎臧克家《纳谏与止谤》

137

【近义词】:从善如流

【反义词】:独断专行、讳疾忌医、刚愎自用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乐于接受批评意见

279、洞若观火dòng ruò guān huǒ

【解释】: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

【出自】:《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示例】:否则怎样,他却没有说。但这是“~”的,否则,就不给。续编·记“发薪”》

【近义词】:洞察一切、明察秋毫、一目了然

【反义词】:雾里看花、隐隐约约、大惑不解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138

◎鲁迅《华盖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