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班有个学生叫李某。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 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 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 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这位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这位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这位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某 某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 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取得了73分的好成绩。我为了鼓励他,奖给他一本日记本。奖品虽少,但能表示老师的一点心意。第二学期,他学习更努力了,在期中测试中,他取得了92分的好成绩。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 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 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李某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 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 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 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李某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好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
就能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李某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 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通过一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黄某同学摇身一变,由“捣蛋鬼”转变为纪律委员,由后进生转变为先进生!他无论在哪里见到我,都会亲切叫上一声:“老师,您好!”我总是报之一笑,并说上一声:“你好。”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心灵的召唤。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离开了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教师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作为一个刚跨出大学校门的年轻教师,一切都觉得很茫然,无所适从,我是怀着一颗爱学生的心、一股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热情开展了我的工作的。
俗话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罗素也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我坚信,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前后之别,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的闪光点,我不但要爱优秀生,我们更应该多给后进生一点爱,我们对后进者应该多一些鼓励和信任,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循善诱。后进生也有长处,只不过这些长处不象其缺点那么突出罢了。那么,怎么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呢?我用沙里掏金的精神去发掘,发挥他们的长处,并进行正面教育。例如,小姣她在小学被认为是个“弱智生”,其实她并不是真正的弱智,她只是上课不认真听课,从来不愿意做作业罢了,知道这一点后,我每天亲自去给她布置作业,并嘱咐她把每天各门功课的作业写在一本本子上,每天早上她一到学校我就走到她的座位上,轻声地问她作业做了没。一开始她没养成做作业的习惯,但只要她每天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多完成了一些,我就给她些许肯定和表扬,无论是在她的态度还是作业完成的质量上,久而久之,她渐渐觉得做作业成为每天必做一件事一样,成了一种习惯,一种责任。除此之外,她是我们班最勤劳的一个学生,每天的黑板和整理清洁工具都是她一个人承包的,于是,我让他担任班的劳动委员。取得成绩及时表扬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她,鼓励她进步。此外,还在班上开展一帮一的活动,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她。由于老师的重视,她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渐渐地,他各方面的表现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
其实,后进生并非无药可救。作为班主任,切忌把他们看死或把他们推向一边,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只要多关心、尊重后进生,与他们做知心朋友,特别是要善于从日常点滴中发掘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感,树立信心直至向好的方向转化,形成质的飞跃。由此可见,班主任珍惜学生的闪光点是进行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我班的小慧也是个成绩很差的学生,几乎没有一门课程能考及格的,但他是个画画天才,也是个心灵手巧的小姑娘,我就利用她这一优点,一旦学校有关于绘画或是手工方面的比赛,我都积极地鼓励她去参加,她在这些比赛获过奖,我班的黑板报她也是个主要功丞,因此,我经常在同学们面前夸奖她是个聪明的学生,我也告诉她,“我坚信你的学习也能象你的绘画一样突出的”。她当时听了使劲的点点头,用很感激的眼光看着我说“老师,我一定会努力的!”我请我的英语课代表每天帮助她补习,渐渐地,她的英语果然有很大的进步,每次上课,我都叫她起来回答问题,都用微笑来对她加以肯定,她也越来越有兴趣和信心,班级同学也对她的进步给予认可。
仅仅一个学期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感慨万千,班级56个学生就会有56种个性,尤其是后进生,后进生的思想普遍不稳定,情绪起伏大,内心比较难以捉摸。但只要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教育入情入理就能感化他们,让他们也能够体会到被老师在乎,体会到没被老师忽略。所以,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无私地把爱撒向每一个孩子,平等地对每个孩子,了解他们特有的情感世界,懂得他们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时时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当老师把一颗真诚的心交给孩子,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公平地把爱和温暖送给每一个孩子时,孩子小小的心定会融化在师爱中,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愉快地接受教育。 “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这是我所追求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