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通过讲述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
【教学难点】
爱国主义概念;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和怎样弘扬爱国主义?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与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案例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 1 -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促进民族团结
三、维护祖国统一
四、增强国防观念
五、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 2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一个民族需要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新时期我们仍然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首先我们应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第一,爱国主义首先表现为爱国情感,是一种热爱祖国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是人类的一种共同情感。古今中外,人们都把自己的祖国比作母亲,对她怀着极其深厚的感情,英文中的“祖国”的单词是“motherland”,字面含义就是“母亲之国”;对“母亲之国”的热爱,是人类的一种共同的情感。
热爱祖国是爱国主义的最基本的要求。现代意义上的祖国,三层含义:(1)一定区域内的国土。我们的祖国首先就是由96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自然风貌、自然资源所构成的这块国土。(2)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国民。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经济生活、语言文化、社会心理、历史传统等社会关系。(3)建立在这块土地和人民之上的实施阶级统治的政治机构——国家。所以祖国就是由国土、国民和国家组成的社会共同体。相应地,爱国情感也必然表现对故土山河的热爱,对各族人民的热爱,对自己国家的热爱。
第二,爱国主义是基本的思想观念,是一种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祖国关系的崇高觉悟。
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爱国主义指的是人们对祖国的历史、现状、国际关系以及个人与祖国的关系的一种科学的理性的认识。正确看待个人与祖国的关系。爱国主义要求人们始终坚持如下认识:一是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祖国负有责任和义务。 真正的爱国主义者为了祖国,可以抛弃自己的一切,包括荣誉、事业、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等。
- 3 -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二是祖国的前途命运决定个人的前途命运,祖国的强弱,决定了个人的地位和尊严。1931年,我国实验胚胎学专家童第周当时在比利时留学,在坐电车时,一名比利时人公然命令他把座位让出来,说是你们中国人没有出息,没资格坐位置。正如江泽民所说:“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名成员。每个人的进步和发展都是同祖国的进步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的利益都是同祖国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树立祖国高于一切的观念,把爱国作为自己的神圣义务。
第三,爱国主义是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是一种政治原则、道德规范和人生价值准则。
爱国主义是一种道德规范。世界各国的人民都以是否热爱自己的祖国,能否为祖国贡献力量作为尺度,来评价一个人、集团、政党、阶级的言行。把爱国、报国、兴国、强国、救国视为高尚的美德,把卖国(求荣)、(丧权)辱国、祸国(殃民)乱国、叛国等视为不道德的丑恶行为。爱国的英雄,成为人们世代颂扬的对象,而卖国的汉奸,则是人们千古唾骂的罪人。
爱国主义是一种人生价值准则。它强调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倡导一种报效祖国、为国家为社会献身的精神。凡是利国利民之举,就应奋勇争先;凡是不利或有损于祖国利益的事,则无论外界环境、社会风气如何,都不应为其所动,并且坚持不懈地向一切损害祖国利益的人和事作斗争。
爱国主义是一项政治原则。我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又如,宪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公民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这些法律规定,表明热爱祖国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履行的政治责任和法律义务。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概念,它通过爱国的情感、爱国的思想、爱国的行为表现出来。其中,爱国情感是一种感性认识,爱国思想是一种理性认识,爱国行为是一种实践。所以,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光有爱国情感还不够,还要不断提高爱国觉悟,实现爱国主义精神的理性升华,
- 4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同时要切实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中。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河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至高至尊的地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祖国的山山水水滋养哺育着她的子子孙孙。“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风光,而且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因此,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反映的就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民族利益是整体的利益、长远的利益,这种利益高于民族内部之间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爱自己的同胞与爱人民是一致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意志决定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对人民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的忠诚程度的试金石。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最主要的是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紧紧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或许会背井离乡,或许会彼此隔绝,但对祖国灿烂文化和历史传统的认同总会把人们的心连在一起。爱民族的灿烂文化就应该认真学习和真
- 5 -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正了解祖国的历史,深入理解祖国优良的历史传统。一个真诚的爱国者,必定是一个尊重和热爱祖国灿烂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人。
(4)爱自己的国家
爱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己的骨肉同胞,民族的灿烂文化,是同具体的国家相联系的。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是同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祖国就要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就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贡献力量。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中华大地,自古人杰地灵,近代群星璀璨。在中国这块用鲜血染红的土地上,许多英雄人物的动人事迹,成千上万中华儿女表现的英雄气概和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谱写了一首首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各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报国之心死而后已”等,都寄托了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热爱和一片赤诚之心。中华民族历史上许许多多爱国故事,感人肺腑,流播四海,代代相传。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深刻表达了中华民族的这种爱国情怀。
- 6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众多少数民族,而汉族本身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团结与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发生过民族之间的战争,也出现过分裂和内乱,但是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人心所向,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能忍受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能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在中国历史上,所有侵略者最终都难以逃脱失败的命运。也正是在抵御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精神,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爱国主义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有着巨大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爱国主义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翻阅一下世界历史就可以看到,中国与埃及、巴比伦、印度曾经是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但是,古埃及国家于公元前六世纪被波斯所灭,以后一直处在外族统治下,当年的埃及人逐渐被阿拉伯人所同化;巴比伦曾在历史上盛极一时,但也不过是匆匆而去的历史过客;印度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被外族入侵,传统的文化受到很大的摧残,要研究这段印度史,不少史实要借助其他国家的史籍记载才能弄清。唯独中国,从五千年前一直延续到现在,民族的历史从来没有中断。这件事本身就是世界上的奇迹。是什么力量使我们的祖国无坚不摧?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着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一是在外敌入侵时,它能激发人们为保卫祖国和家园,奋起反抗,英勇杀敌;二是在国家民族遭到困难、不幸或危难时,它能唤起广大民众的忧虑悲愤而团结战斗;三是在和平发展时期,它能鼓励人们为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繁荣昌盛而努力。因此,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 7 -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集中整个民族的智慧来谋求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正如胡锦涛指出:“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都应该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成员而感到无比自豪,都应该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都应该以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新的光辉篇章。”
(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爱国主义精神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什么时候团结统一,国家就强盛安宁,什么时候分裂内乱,国家就积贫积弱。历史的真实景象,已牢牢地铭刻在中华儿女的历史记忆之中。因此,团结统一始终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在反对分裂国家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人民绝不会有丝毫犹豫和退让。骨肉离别和纷争,是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只有骨肉团聚,祖国统一,才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
(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辉煌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曾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远播海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近代社会以后,长期的内忧外患,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导致了山河凋敝、国力
- 8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日衰,受尽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奴役,几乎到了亡国的边缘。无数爱国志士发奋图强,努力探索和寻找民族复兴的道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中国人民才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空前高涨,爱国主义在推动祖国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的世纪,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港澳台以及广大海外同胞,激发起爱我中华、建我中华、强我中华的爱国热情。“人心齐,泰山移”,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没有克服不了的艰难险阻,多少代人所企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人,应该成为什么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祖国给个人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对个人的奋斗成果作出评价,为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征程指明方向。
案例:钱学森等归国。钱学森是功勋卓越的科学家,又是心系祖国母亲的赤子。新中国成立后,他抛弃国外优越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历尽千难万险,回归祖国的怀抱,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钱学森被评为“两弹一星”的功臣,受到国家的表彰。在荣誉面前,他是这样说的:“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我想这里面‘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
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祖国深沉的爱。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
- 9 -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古往今来,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无一不是忠诚的爱国者。他们之所以能做出一番事业,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根本原因在于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继承了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指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维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这一阐述明确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为认识和把握新时期爱国主义提供了基本的依据。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以后,爱国主义就与社会主义密不可分。因此,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本质要求。
- 10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首先,社会主义为爱国主义提供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近代中国,无数次以拯救中华为主题的爱国运动,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实业救国科学救国到试图向西方学习走资本主义道路,都以失败而告终。其原因就在于这些行动缺乏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把爱国主义引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爱国主义所追求的富国强民的理想才得以实现。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中国是以怎样的境况迈入20世纪的?当1900年元旦来临的时候,北京的大街小巷布满了八国联军,而他们并不是来拜年的;毛泽东同志最清楚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惨痛史,1963年曾经写道,我国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共计105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才结束了国家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任人宰割的局面,才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正是由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才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使我们在严峻复杂的国际斗争中砥柱中流,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所以说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基本内容、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两者都把维护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强盛作为自己的基本内容和根本目标;
其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它总是同国家的具体国家制度联系在一起。邓小平指出:“在今天,我们讲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祖国”。对于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至于对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当有更高的要求。
其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已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之中。爱国主义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和充分的群众基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爱国主义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有力的政治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爱国主义精神,而爱国主义只有融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因此,新时期爱国主义的要求,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对每一个我国公民来讲,爱国主
- 11 -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义就必须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领导,这是根本立场和态度;(2)对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来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拥护祖国统一,不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这是根本立场和态度;(3)对每一个中华儿女来讲,不管生活在祖国大陆还是在海外,拥护祖国统一是共同的要求。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具有的民族气节。
(二)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如果说,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主要是对生活在祖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要求,那么,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
邓小平曾经指出:“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
在这个问题上,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生活在大陆以外的同胞,对大陆的情况不甚了解。因此,对他们的爱国,应当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只要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就能够求祖国统一之同,存意识形态之异,做一个真诚的爱国者。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1.经济全球化概念
- 12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经济活动、跨国经济组织、跨国经济规则普遍化的客观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范畴和概念,大致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这个概念提出以后,世界经济合作组织予以承认,并且开始使用。人们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是指一个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
它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经济全球化的准备阶段,大致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开始的,在这个阶段里,跨国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划分已经完成。世界性的资本主义垄断已经基本形成。因此,它是经济全球化的准备阶段。第二个阶段,经济全球化阶段,大致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跨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就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另一种现象是同时出现的,这就是信息的全球化和网络经济。信息的全球化和网络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它们相互制约,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发展机会,又是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文化一体化是本质截然不同的概念。政治、文化一体化是指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单一化、同一化和无差别化。其实质就是西方大国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条件下,利用其经济和军事优势,采用经济、政治、文化,甚至军事的手段,阻挠世界各国政治和文化的多样性选择和发展,推行全球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全盘西化。这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依据有二:
(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本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权威的代表者。我们所处的时代仍然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国家并存的时代。只要国家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只有继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才能使每个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获得共同发展。其一,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在今天的世界,哪个民族削弱了国家的地位和能力,哪个民族将面临毁灭性
- 13 -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的生存危机。这已被当代世界历史所证明。美国推翻伊拉克政权;妄图武力征服伊朗;对朝鲜用武也蠢蠢欲动;等等。其二,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最强大的独立主体。无论与一个国家内的何种组织和个人做何种交往和互动,都必须首先与这个国家打交道,并征得它的认可,否则一切都不可能。如对华军售问题。其三,国家是促使经济全球化正常发展的最具实力的制约力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事件不可避免地受大国的影响和控制,只有民族国家才能与之相抗衡。
(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外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战略并未改变。把中国视为潜在竞争对手,企图遏制中国,继续西化和分化中国的战略始终未变。这就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努力使中国强大起来。
3.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
应当有以下三个认识和态度:
(1)要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充分利用各项有利条件和机会加速提高中国的国力。
我们知道这一点上,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了科学的决策和安排。要我们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会和平台,加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提高我国的国力。在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说的十分透彻。这个建议告诉我们,要进一步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改革开放,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加快引进科学技术的消化吸收,进一步实现引进外资项目和投资的体制性安排。同时又指出,有条件的企业和公司,要创造条件走出去。要加快建设我们自己的跨国企业,还要加快创造我们中国的世界品牌。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就能够顺势而上,迅速提高我国的国力。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充分作好各项准备积极应对可能的风险。
- 14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经济全球化是本身存在着危险的,世界上某一个地方发生经济的动荡和危机,很快就会波及到世界各个方面,各个国家。不仅是这样,西方某些大国借经济全球化的机会,妄图操作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给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困难、危险和危机。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风险和危机更为明显。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迎接经济全球化可能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是政治上的、经济上的、金融上的、还可能是文化上的、还可能是军事上的。我们中国是一个成熟的大国,能够做好应对一切风险的挑战。
(3)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以宽广的眼界看待世界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应有宽广的眼界,以积极而理性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我们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和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的关系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的观念: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应当说,我们不仅不应该在报效祖国上有差别,而且还要看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为个人报效祖国消除了很多障碍或阻隔,开辟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间。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知识是无国界的,但科学知识的运用却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国家。
- 15 -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钱学森被评为“两弹一星”的功臣而受到国家的表彰。在荣誉面前,他是这样说的:“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我想这里面‘中国’两个字上最重要的。”
钱学森是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又是心系祖国母亲的赤子。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决然抛弃美国优越的生活与工作条件,经历了千难万险,回归祖国的怀抱,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他用毕生的精力,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辉煌的贡献,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一些人极力鼓吹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说经济全球化就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这不仅是荒谬的,也是别有用心的。
首先,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文化一体化是本质不同的两个概念。经济全球化说的是跨国经济活动,跨国经济组织,跨国经济规则国际化的迅速发展趋势。它既是对每个国家的挑战,也是每个国家发展的机遇。但是,政治、文化一体化,它是西方某些大国企图实现国家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的一体化、无差别化、一样化、一律化、同一化。也就是一句话:全盘西化。因此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其次,推行政治、文化一体化是一种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行为。世界上不同国家大小和强弱都是国家主体,都有权选择国家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推行政治、文化一体化是一种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行为。
再次,推行政治、文化一体化违背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必然以失败告终。人类文明从开始起就是多样性的、多元的。从国家诞生起,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就是多样的,多元的。企图用一种政治制度、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去统一世界是违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必然以失败
- 16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告终。
最后,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识别某些大国的谬论,既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维护本民族的根本利益,按照本国国情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它深刻地概括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热爱祖国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始终发挥着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作用。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都贯穿着爱国主义精神,并共同服务于爱国兴邦这一主题。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共同价值基础。表现:自觉维护国家民族整体利益是中华民族
- 17 -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精神文化的共同价值基础。对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自觉认同和维护是贯穿中华精神文化的一根主线。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精神文化十分发达的民族。不仅各个民族有自己的、独特的精神文化,而且从古到今所形成的不同的文化流派,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独特的精神文化,这些精神文化在几千年的运行、发展历史中,融合成为一个中华民族文化,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有着共同的价值基础和思维方式。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政治原则。表现: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行为原则。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在生存和发展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深刻的民族共识。这个深刻的民族共识就是: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是个人利益和每一群体利益的基础和根本保障,维护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是最高的思想原则和行为原则,而且越是在不利的环境中,越是需要团结统一的奋斗精神。
(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动力源泉。表现:对祖国崇高的自尊心、荣誉感、义务感和责任感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在五千年的历史中,我们中华民族调动人的潜能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通过崇高的义务感和责任感,激发人、调动人的潜能去建设家园,去发展社会。比如:你对家庭、妻子、儿女的责任和义务,你对群体的责任和义务,你对民族、国家的责任和义务,你对天下的责任和义务。人们为了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去努力工作,去战天斗地。因此,我们创造了历史上辉煌的文明。
2.团结统一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的主体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虽有分合离乱,但统一的时期远远多于分裂的时期,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具有高度一致的整体感、责任感和忠实于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以及各个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相待、共赴国难、共度难关的优良传统。
- 18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在中国的历史上,一些杰出的政治家坚持用和平和信义的方式处理复杂的民族矛盾,“化干戈为玉帛”。中国各民族人民坚持团结统一、和睦相处,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光辉篇章。
3.爱好和平
这主要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友好交往,休戚与共上。中华民族历来以爱好和平著称于世。“礼仪之邦”、“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等观念,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中。“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等,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宽宏胸襟。
4.勤劳勇敢
从古到今,勤劳勇敢贯穿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在中华民族德行的各个方面,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道德精神。
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勤劳是兴家立国之本。勇敢是广为传颂的美德。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重要精神力量。
5.自强不息
我们中华民族从先民开始崇拜太阳。中华民族的先民认为太阳一跃从东边升起,午间走到人们的头顶,晚间从西边落下去,你以为它消失了吗?没有,第二天早晨太阳由一跃从东边升起,正午走到人们的头顶,晚间又从西边落下去。太阳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叫做刚劲有为,自强不息。我们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国民性格比喻为太阳,崇尚刚劲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这深刻的见解就记载在《周易》之中。因此,自强不息,刚劲有为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民性格,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
- 19 -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具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的品质,表现为“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挠的实干精神,表现为“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等与时俱进的精神。
总之,在中华民族的辉煌历程中,爱国主义始终发挥了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服务于爱国兴邦这一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必将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得越加厚重,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挑战和压力,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孕育的伟大精神,主要有①“井冈山精神”——无数革命先烈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培育的伟大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②“长征精神”——中国工农红军在万里长征的伟大壮举中体现的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③“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的革命斗争中孕育的伟大精神,其主要内容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④“红岩精神”——中国人民在国统区风雨如磐的革命斗争岁月中培育和形成的伟大精神,红岩精
- 20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神充分体现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理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
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培育的伟大精神,主要有:①“抗美援朝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中发扬的伟大精神,基本内涵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②“大庆精神”——工人阶级在建设大庆油田的事业中体现的伟大精神,就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③“两弹一星精神”——广大科研工作者在为“两弹一星”事业奋斗中培育和发扬的崇高精神,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二十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④“抗洪精神”——我国各族人民在1998年抗洪斗争中展示的崇高精神概括为伟大的“抗洪精神”,也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
这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和震撼人心的表现,我们应当倍加珍惜。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火热生活为源泉,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道德,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和道德的积极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 21 -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所谓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民族特质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一)时代精神的内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我国领导人一再阐述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等重要内容。
1.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 其中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保生机的源泉。改革创新充分体现和吸纳了时代要求,为实践的发展注入了鲜活力量。改革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2.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应当认识到:人类的进步是以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进步为基础的。
经济学家胡鞍钢最近提出“国家生命周期的理论”,他认为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起浮盛衰和命运的是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他指出,我们中国从一千五百年到一千八百年,由于没有实现由农耕文明的科学技术向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转变,因而迅速地落后下来,才有近百年的悲惨历史。今天,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根本措施之一,就是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要通过改革创新,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和
- 22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活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3.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面对新形势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世界“后发现代化”国家有三种发展模式,这就是“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依附型”发展模式,“创新型”发展模式。“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就是靠出卖资源,寻求国家的富裕;“依附型”发展模式,就是依靠依附大国来发展自己经济;“创新型”发展模式就是依靠本民族的创造性努力和奋斗来实现科技革命、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不可能选择“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和“依附型”发展模式,只能选择“创新型”发展模式。只有通过全面的改式革创新,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全面提高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个问题上,北大方正集团和沈阳东软医疗设备公司的自主创新就是最好的例证。
4.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推进改革创新。
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长效机制,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起和谐社会。
(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23 -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1.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这是改革创新精神的基本要求。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使我们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如果因循守旧,思想僵化,社会的创造活力就会被扼杀、生机就会被窒息。当今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在不断推向前进,迫切要求我们大力推进理论创新。要坚持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制度创新是其他一切创新的重要保障。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要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各方面的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上层建筑进一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重要位置,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使科学技术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不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求。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不断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手段,提高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激励各族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 24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创新的基础在人才。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必须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努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通过良好的竞争机制来选拔人才,在事业中凝聚人才,在生活中关心人才,推动我国优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把人才强国的战略落到实处。
创新的希望在青年。树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当代大学生要立足于掌握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要养成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作风。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广阔的社会实践中提炼研究题目,在深入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真知灼见。当代大学生风华正茂,最少保守思想,敢于冲破落后的、陈腐的观念,有较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较高的科学素质,思维比较敏捷,最具创新潜力,是国家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后备军。在已举办多届的高校“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中,大学生都展现了自己的创新才能,充分证明当代大学生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群体。同学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确立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努力走在全社会创新的前列,努力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爱国情感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爱国思想是人们对祖国的理性认识。爱国行为是指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只有做到爱国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爱国主义不仅代表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更体现为现实的义务和责任。脚踏实地,做忠诚的爱国者,应当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基本追求。
- 25 -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当祖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外来侵略时,自觉地担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当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做斗争;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国家利益。
(二)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爱国应当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要讲原则、守法律,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进行。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既要体现中国人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信念,又要体现出中国公民的文明形象和风范。应充分认识和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虚心学习和借鉴别国的长处和经验,并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三)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就是相信依靠本民族的力量能够迎接挑战、战胜困难,使自己的祖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精神动力。邓小平曾告诫我们:“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真正的爱国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体现在爱国的实际行动中。
二、促进民族团结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璀璨文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的稳定事关祖国边防巩固,社会长治久安;少数民族的发展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没有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振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根
- 26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本任务,就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各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民族地区的进步和发展不但需要各族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也需要经济发达地区的帮助和社会各方面献计出力。各民族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就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三、维护国家统一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并不是哪一个族,而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56个民族的总称。回顾历史,从夏朝到现在的大约4100年间,粗略地计算起来,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了3100年,而分裂内乱的时期不到900年。因而从总的趋势看,中华民族的统一占据了主流,并且内乱分裂终归统一。而一个不容否认的基本规律就是,强盛的中国全部是统一时期,积弱积贫的中国则全部是分裂时期。这充分说明,团结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向,而爱国主义则是维系这种趋向的强大动力和纽带。特别要指出,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我国面临的一项严峻任务。台湾当局一直不放弃台湾独立的顽固立场,从李登辉公然抛出两国论,到现在的陈水扁一直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乃至妄图搞统独公投,岛内分裂势力在台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美国等少数国家也一再插手台湾事务,多次违背承诺向台湾出售尖端型进攻武器,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甚至公然叫嚣要武装保证台湾,而成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这是任何一个有着爱国心的中国人都不能答应的。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这不仅是每个中国人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每个中国人正确处理个人对民族、个人对国家,民族对民族、民族对国家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是中华民族振兴国家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因此,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在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大是大非上,应始终以祖国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前提,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坚决反对一切损害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错误的言行。
- 27 -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四、增强国防观念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永远不称霸,永远不会侵略别国。但是,中华民族也是一个不畏强暴、不容他人侵略的民族。在当今时代,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家的安全、促进国家统一和发展,需要建立强大、巩固的国防。
(一)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在我国,国防观念鲜明地反映了全国人民对防御外来侵略、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和国家根本利益的自觉关注。增强国防观念,不仅是保障国防安全的需要,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粘合剂”。
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历史证明,国防与国家的兴衰、国民的安危密切相关。国防力量强大能为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而国防力量羸弱则会使国家、民族面临凌辱甚至被侵略的灾难。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国防建设,反复强调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要认真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不断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增强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更加自觉地履行国防义务。
(二)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 28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1.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爱国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国防观念的重要思想基础。爱国就要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青年学子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以报国为己任,义无反顾地投笔从戎,甘洒热血,奉献全部的青春和智慧,甚至宝贵的生命。今天,尽管我们国家处于和平时期,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同样需要这样一种强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心、卫国之志。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国防观念,心系国家的安危,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就能够挺身而出,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2.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国际局势错综复杂。西方敌对势力从来就没有放弃“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我国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我国在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征程中,还会遭遇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考验。我们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为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我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大学生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自觉关心国防、了解国防、热爱国防,积极履行国防义务,努力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3.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国防素质,是每个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大学生通过接受国防和军事方面的教育训练,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不仅有助于强健体魄,磨炼意志,也有助于养成讲道德、守纪律的良好风尚,在思想、知识、技能和体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有力地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既能建设祖国、又能保卫祖国的栋梁之材。
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要体现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主要有:学习国防知
- 29 -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识,提高国防意识和素质;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参与国防教育活动,增进对国防的感性认识;关注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强化忧患意识。(反映大学生暑期军训的图片)
五、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振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生所喊出的响亮口号。这个口号鼓舞着无数青年学子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应当继续坚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
报国之志是爱国之情、忧国之心的深化,又是自觉地增建国之才和践爱国之行的动力。爱国不分先后,爱国也不在于做大事还是做小事。一个人尽己所能,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就可以无愧于爱国者的称号。所以,报国之志也是一颗平常心,就像在母亲面前尽一份孝心。如果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做到这一点,国家就必定会兴旺强盛起来。
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人们报效祖国的方式往往是不同的。吉鸿昌以慷慨赴死表明自己的爱国决心,陈嘉庚以倾囊兴办教育的方式体现自己的爱国情感,焦裕禄以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表现自己的报国之心,邓稼先以默默献身于国防建设来实现自己的报国志愿。当代大学生能够报效祖国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地向前走。
【学习思考】
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3.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 3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