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道德教育情景式教学设计

2021-01-10 来源:好走旅游网
2第010期g9第期(5总第1(总第 期)47期) Journal of Sh and毒on饕g Yo盖uth A茎d高mi耋nis差trat iv堇e 型 !! !!壁 !: 皇兰兰!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道德教育情景式教学设计 张敏,陶传平 (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济南250353) 摘要:道德教育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引入情景式教学会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在进 行情景式教学设计时,要着重考虑大学生自身状况、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以及情景创设等因素,以保证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在实际教学中,以道德价值教育作为核心,以法律与道德的价值对比情景、中国传统道德的文化情境和现实问题情境作 为表现平台,来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道德教育;情景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05(2010)05—0137—03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iS tbe main content in the coupe of”Moral Cultivation and Law Basics”,and leading—in—situation teaching method can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moral education.More emphasis should be put on the factual condi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timeliness of moral education,situation creating and designing,etc.In the actual teaching activities,to improve teaching ef- ifciency,moral education of value should be treated as the core and the comparison of law and morality,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and real situations should be taken as platform. key words:Moral Cultivation and Law Basics;moral education;situation design 所谓情景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 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 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 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的一种教学模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情景式 教学在课堂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除了在技术上来 该等一系列道德规范这个层面上,缺少对道德的必 要性即道德价值的深入理解,在道德修养方面浅尝 辄止,缺乏深入探究的意识。因此,大学阶段道德教 育首先要唤起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自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要保障情景式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道德教育情景式教学设计要针对大学生自 一、促进情景式教学的发展,还需要从教学内容上来加 强情景式教学的实效性。 道德教育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的重要内容,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了解道德 身的状况 面向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要对大学生实际状 况进行分析。 其一,需考虑大学生现阶段心理状况。新精神 分析派的代表人物埃里克・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 内容和规范,更重要的还在于不断提升学生对道德 的需要,培养学生理性的、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 选择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 程中发现大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让不让 成八个阶段,其中12岁一2O岁为同一性对角色混 乱阶段。所谓的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是指个体进 入青春期以后,便开始建立一种新的自我同一感,包 座”等某个具体的问题情景中,或是对与错、该与不 收稿日期:2010—04—01 括认同和自居作用。具有自我同一感的青年会不断 作者简介:张敏(1978一),女,山东诸城人,山东轻工业学院政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陶传平(1960一),山东蓬莱 人,山东轻工业学院政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及教学。 Jlaoxue yanj ̄u 地通过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的积极 意向;而不具有自我同一感的青年,就会产生角色混 乱或消极同一性。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 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还提到,“用人们的存在 说明他们的意识,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用人们的意识 说明他们的存在”。事实表明,人们所创造的一切 无论从动机或结果来看,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道 决,青少年获得的是积极同一性,就会形成忠诚的美 德;如果危机消极解决,就会形成不确定性。【 ]‘ ) 大学生进入高校之前,在建立自我同一感的时期恰 逢学业繁重的初高中阶段,社会环境相对单纯、封 闭,缺少有效的道德教育干预;同时在生活经验、社 会阅历、事物发展规律等方面也缺少深刻的体验,很 少面对道德选择的实际情景,因此,难以引发对道德 内涵和价值有更深入的思考。 德之被创造,也不例外。需要强调的是,人具有社会 性,社会分工的出现,使得人的需求需要借助他人的 服务才能实现,同样,人也要通过自身的服务来满足 他人的需求。所以,人的利益并非纯粹是单个自我 的事情。“对自己来说,人是不充分的,如果生命不 为我以外的目的服务,如果生命对别人没有价值,那 么生命就没有意义。”“人类之所以创造出道德,其 目的就在于,同时既满足自己的需要,又满足别人的 需要。因此,离开了人的生存和社会需要,就无法理 解道德”。[ ](Pl13-ii5) 其二,需对大学生当前的道德认知进行反思。在 学校的道德教育活动中,存在着一个导向问题,这就 是教育者往往专注于“满足别人的需要”的教育,而忽 略“同时也满足自己的需要”的教育,过于强调前提, 而割裂了两者的因果关系。对于高校的道德教育来 说,这一“忽略”所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抽去道 德“同时也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一特性,就会把“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道德教育,就 是要使学生树立自觉进行道德修养的意识。而道德 的产生和发展在于满足人的生存、生活需要,这一基 本事实,就决定了道德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即 德”同作为主体的个人隔离乃至对立起来。这就使得 在教学过程中,把“道德”同“付出”、“奉献”、“牺牲” 联系起来,甚至还会把后者误解为前者的条件或前 不能离开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需要来谈道德,也 不能离开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来进行道德教育。 个人往往是在对其他人的道德义务的承担中认识到 自我或自我价值的,从而满足了自身对社会的需要 (归属、角色认可、尊重、爱和被爱等)。由此可见, 作为个人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之总和—— 提,常常会出现倡导“牺牲的道德”或为道德而牺牲的 情况。对于受教育者而言,往往会产生对道德的消极 情绪,似乎道德就是某种外在的约束或规范。这使得 受教育者承担了过多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对道德 修养望而却步,降低对自身道德要求,甚至在追名逐 利中,丧失对道德理想的追求。 大学时期是青年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发展完善 的重要时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道德的发 生、发展的具体历史条件,并就人自身的生存,人与 生活品质或生活质量的高低,是与道德密切相关的。 总而言之,无论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人需要在满 足他人需求的条件下,来实现自身的需要。 不顾个人的需要,倡导“牺牲的道德”、为道德 而牺牲的道德教育割裂了义务和权利的关系。事实 上,没有权利的义务,同没有义务的权利一样,都是 难以持久的。因为这不仅违背公正的原则,而且也 外部环境和谐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人 与道德的关系,才能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向良好的 方向发展。 不符合人的本性,而任何违背人性的教育都不可能 取得成功。因此,道德教育的一个目标,就要使受教 育者“正确理解”个人的利益。所谓“正确理解”,不 是以道德的名义蔑视或“消退”个人的利益,而是使 个人利益“符合”全人类的利益。 三、道德教育情景式教学设计要注重形式和内 容的选择 二、道德教育情景式教学设计应突出对道德的 价值分析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道:“马克 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发现了历来为繁 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 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 采用情景式教学,有情景,有比较,有冲突,能够 术、宗教等等”。“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 教观念”就是从人类“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 产”所形成的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宗教、艺 促使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促进思考领悟。在课 堂教学中,为促进学生对道德的价值分析展开深入 思考,需寻找合适的途径进行深入阐述,引导学生树 立自觉进行道德修养的意识。 (一)构建道德与法律比较分析情景 术一样,道德也是人类为满足自己的生存、生活共同 需要而产生的伟大创造。此外,恩格斯在《社会主 ・138・ JIaoxue yanjIu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和道德都是由一定社会 的经济关系决定并为其服务的上层建筑。社会法制 操、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科学 技术等不同层面的丰富内容,具有稳定的形态,曾长 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 和社会道德作为上层建筑,都产生于社会经济基础 之上,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共同为社会经济基础 服务,都是社会大众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然而,在维 护社会秩序上,却又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法律 治近,道德治远;法律治身,道德治心;法律治标,道 德治本;法以诛恶,道以劝善;法律“禁于已然之 值观念、行为准则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长期的潜移 默化的影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充足养料。教育对 象长期受民族文化熏陶,就会逐渐形成对民族文化 的顺应力。_4]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思想,结合当代新的价值观念 进行梳理,从善如流,去伪存真,从和谐的角度来挖 掘传统文化的美德资源,寻找传统美德与现代道德 的结合点。比如说,《论语》将“君子”和“小人”反 复进行比较,从而引导人们修“君子”之德。“君子 君”,道德“防于将然之前”,道德管制人们行为的动 机,法律管制人们行为的结果。 法律强调权利 和义务,对于即将发生的法律后果和已然发生的法 律事实都有明确的预测和判定以及法定的强制执行 力,见效快,效果明显,这使得大学生更热衷于法律 的学习,而忽视道德的修养。实际上从个人付出的 成本来讲,道德要优于法律。道德从关注他人需求 的角度来进行自我约束,比如说社会公德、职业道 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约束自我过于膨胀的欲望,在 与外在环境相处时,营造和谐氛围,获得高品质的生 活质量。法律强调的是他控,以法律规范和强制执 行力来调整人的行为,一旦人的行为进入法律的视 不器”;“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 仁》);“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述而》);“君子 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等 等。 5 J(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丰富了“君子” 的内涵,增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三)引入现实问题情景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 行为方式,更重要的还在于要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 知识、技能与行为方式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野,成本是较高的。例如,王某的次子乙,平时经常 因琐事滋事生非,无端打骂王某。一日,乙与其妻发 生争吵,王某过来劝说,乙转而辱骂王某,并将其踢 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王某。王某起身 逃跑,乙随后紧迫,王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后 道德与法律比较分析情景和中国传统文化情景的构 建促使学生产生对道德的理性思考,为进一步促进 学生的知行合一,还应引入现实问题场景以促使学 生将理论认识落实到行为上。例如,开展诚信问题 的讨论。从学生身边如助学贷款还贷、信用记录、恋 爱责任等问题的讨论,扩展到诚信所引发的经济秩 序、社会和谐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讨论,引用大量真 实的案例作为讨论的情景,增强学生对自我行为的 关注和调整。 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 王某顺手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 砸数下,致乙死亡。这个案例经常用在正当防卫知 识点的辨析上,事实清楚。但从人伦常理来看,家庭 矛盾引发的惨剧,代价是惨痛的。假如王某的家庭 注重家庭美德的塑成,结局肯定是另一番景象了。 法律的他控性使得人们的行为以避免触犯法律底线 为准则,人是被迫修正自己的行为;而道德的崇高 性,引导人们服务于外在环境,从而从外在社会大环 境的回报满足自身的需求,以争取更美好的生活环 境。专注于不同的要求标准,对于个体成长来说,自 然是两样境界。 (二)构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情景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2. [2]陆有铨.“道德”是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依据[J].新华文摘, 2008,(24). [3]王程飞.法律与道德的异同・互补・意义[J].内蒙古林业, 2004,(3).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感觉具有适应的能力,即 [4]童彭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11. 人的感受性对不断作用于它的客观刺激的一种顺应 力。教育对象的感觉,特别是听觉和视觉,对教育者 所施加的教育影响也会产生顺应力。中国传统文化 [5]宋银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性分析[J].求索,2006, (10). 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富的精神遗产,它包括 思想观念、礼仪制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 139・ (责任编辑:赵广平) ・Jlaoxue yan Jiu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