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试卷(含答案)2

2022-10-27 来源:好走旅游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圯上敬履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乙]原谷谏父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注]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有一老父,衣褐.(2)顾谓良曰.(3)笑而去.(4)谷年十有五.(5)是负义也.(6)乃载祖归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良殊大惊,随目之。(2)岂有老而捐之者乎?3.甲文中,老父的怪异行为主要表现在哪里?乙文中,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试卷第1页,总27页游白水书付过①

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山八九折⑤,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俯仰度⑨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⑪弄珠璧⑫。到家,二鼓⑬,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⑭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注]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时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放。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⑪掬:用双手捧取。⑫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⑬二鼓:二更。⑭馀甘:即橄榄。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循山而东.(2)食馀甘煮菜.(3)顾影颓然.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刘善明,平原人。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积粟,躬食①

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②。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③许。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建元二年卒,诏曰:“善明勤绩昭著,不幸殒丧,痛悼于怀,谥烈伯。”善明家无遗储,唯有书八千卷。(选自《二十四史·南齐书》,有删节)[注]①(zhān):稠粥。②持丧:守丧。③见:被。试卷第2页,总27页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多获全济(_____).(2)甚异之(_____).(3)见许(_____).(4)朝议令善明举(_____).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两处)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B.为之叹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善明以母在虏中/以刀劈狼首(《狼》)..D.痛悼于怀/当求之于上流(《河中石兽》)..[甲]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乙]游大林寺序白居易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至。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试卷第3页,总27页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乃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牙一样)..B.不可久居(居住).C.时节绝晚(季节).D.既而周览屋壁(不久,一会儿)..1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三处)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宿大林寺。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大林穷远,人迹罕至。15.(1)甲文中,描写小石潭的清澈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柳宗元游览完后对小石潭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2)乙文中,白居易游大林寺后流露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选自魏学洢《核舟记》)[乙]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②,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试卷第4页,总27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③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④。(选自苏轼《赤壁赋》⑤)[注]①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②冯虚御风:乘风腾空而遨游。③美人: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④嫠(lí)妇:寡妇。⑤《赤壁赋》: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1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两膝相比者(靠近).C.清风徐来(舒缓地).)B.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D.泣孤舟之嫠妇(哭泣).)1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若听茶声然.B.左臂挂念珠倚之.C.神情与苏、黄不属.D.其人视端容寂.凌万顷之茫然.月出于东山之上.举酒属客.其声呜呜然.18.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限划两处)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20.甲文围绕核舟“大苏泛赤壁”的主题,除了细致地描写了舟中人的衣着、姿势,表现了雕刻者的________________,还着意描述了三人泛舟时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乙文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尽情领略月下赤壁的美景,展现出作者____________之乐,客人悲凉的箫声引发了作者的感慨,由于思念美人而不得见,作者流露出____________的情绪。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商於子论治国商於子①,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③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不说,弗应。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试卷第5页,总27页吾岂不知服田④必以牛,亦犹牧⑤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尔辈以此究物理。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注]①商於子:虚构的人名。后面“商君”,商国的国君,也是虚构的国君。②豕(shǐ):猪。③淖(nào):烂泥。④服田:驾牲口耕田。⑤牧:统治、管理。2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子过矣(_____).(2)尔辈以此究物理(_____)..(3)比至国(_____).(4)盖商於子之功也(_____).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2)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2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24.此文主要采用了“类比”和“讽刺”的手法来论治国之道,请结合文意简要阐述。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试卷第6页,总27页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2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_______________.(2)未果,寻病终。_____________________.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7.有多个成语出自这篇短文,请找出其中任意两个写在下面。28.下面句子中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B.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C.如鸣珮环D.尝贻余核舟一)阅读《北冥有鱼》,完成后面小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2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怒而飞______.(2)水击三千里______.30.下面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其/几千里也B.其翼/若/垂天之云C.海/运则将徙于南冥D.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32.从“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中可以概括出哪两个成语?33.文章借鲲鹏的寓言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试卷第7页,总27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与致虚妹丈书高尔俨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澈如昼,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洒落酒杯中波动影摇。吹洞箫数阕,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出户一望,空旷无际。大醉后笔墨缭乱,已不复记忆。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缭乱”者也。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②之趣。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选自《历代小品尺牍》)注:①被:遮盖。②骀荡:这里指书法舒放旷达。③已:句末语气词。3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吹洞箫数阕(________).②不能及已(________).③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________).(限断三处)3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洒落酒杯中波动影摇。36.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参考示例,给“婉妙”做批注。示例: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绞丝旁,和丝绒有关。“绝”义为“断..绝”,“绕”义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批注:清和婉妙:..,你还从文中37.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陈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3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试卷第8页,总27页(1)留以为梁(_____).(2)乃尽湿之(_____).39.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40.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范石湖①使北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至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词已见,使人可就馆。”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奏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虏主许之。报书云:“口奏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以至大用。(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注)①范石湖:即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4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愿反侵地(____________).(2)议定乃行(____________).(3)至能徐出袖中书(____________).(4)虏主许之(____________).4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试卷第9页,总27页4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怎样44.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看待他们的行为?请简要分析。沈宣词尝为丽水领,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④,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选自《唐语林》)(注释)①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②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③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④飞龙:指皇家。4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度终不可禁(_______).(2)亦如是(_______).(3)会魏师李公蔚市贡马(________).46.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4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48.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联系《马说》,结合本文,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③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试卷第10页,总27页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4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1)安求其能千里也。(2)食之不能尽其材。50.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是马也(_______).(2)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3)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4)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51.将文中画线的文言文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52.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殣①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丫鬟③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注①殣(jìn):饿死。②钱塘:地名,今杭州。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④罹(lí):遭受。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⑥衰耄(mào):年老体衰。5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自度无所得食.)⑥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试卷第11页,总27页B.即以母属两弟.C.即具酒炙乐.D.生则毅然谢曰.神情与苏、黄不属.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54.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5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②于是日操瓢道乞。56.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小石潭记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有删节)5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卷石底以出(_______).(2)日光下澈(______).(3)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4)乃记之而去(________).5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试卷第12页,总27页5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B.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C.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60.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61.说说本文的“伯乐”62.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对“千里马”和“食马者”怎样的感情?“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63.手法?有何表达作用?64.本文以“其真不知马也”一句作结,好处是什么?65.读完全文,你认为要成为千里马须具备哪些必要条件?66.按提示填写课文中的句子。(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现“食马者”以“不知马者”身份叹息,借以突出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乙)《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试卷第13页,总27页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节选自《汉书》)(注释)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6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只”,只是).B.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C.取之不明(选拔任用).D.赦小过(经过).6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故虽有名马.B.食不饱,力不足.C.策之不以其道.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6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甲)文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70.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乙)两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71.根据(甲)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甲)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强调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选贤与能(2)矜、寡、孤、独、废疾者7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选贤与能.(2)讲信修睦.(3)不独亲其亲.试卷第14页,总27页(4)不独子其子.(5)矜、寡、孤、独、废疾者..(6)男有分.(7)盗窃乱贼而不作...74.翻译下列句子。(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5)男有分,女有归。(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8)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9)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75.填空。(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出自本课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文)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76.(1)不独亲其亲.(2)不独子其子.阅读全文,回答问题。77.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78.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79.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题文)填空。80.(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_______(朝代)经学家__________(人名)编纂的,是_______汉(时期)间_______(学派)论著的汇编。(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试卷第15页,总27页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8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②男有分,女有归。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④是谓大同。82.从选文中找出一组排比句、对偶句,并指出其效果。83.①本语段可分为__层,每一层的大意是___。②这几层的关系是:_______。84.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85.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_。86.大同社会在当时能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这一理想?(题文)阅读全文,回答问题。(小题1)作者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两个故事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87.(小题2)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88.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中想象手法的理解。(小题3)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旨是: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是不自由89.的。请结合这一主题,谈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9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亦若是则已矣.阅读全文,回答问题。9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92.这一场辩论中,你欣赏庄子还是惠子?为什么?93.翻译下列句子。(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_____(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_____试卷第16页,总27页(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_________拓展阅读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②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③不食,非醴泉④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⑤!’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选自《庄子·秋水》)(注释)①相梁:在梁国为相。②国:国都。③练食:干净的竹米。④醴泉:甘美的泉水。⑤吓:拟声词,发怒时的叫声。9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庄子往见之.(2)或谓惠子曰.(3)非练食不食.(4)非梧桐不止.95.翻译下列句子。(1)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2)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96.用自己的话说说“惠子恐”的原因。“鸱”“腐鼠”分别指什么?97.庄子所讲故事中的“鹓”98.点明庄子所讲故事含意的是哪句话?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庄子怎样的性格?99.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1)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为①其名为鲲.②化而为鸟.(3)之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②鹏之徙于南冥也.(4)其①其名为鹏.②其视下也.③其正色邪.试卷第17页,总27页(5)而①化而为鸟.②怒而飞.(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②死马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三。(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释)①涓人:国君的近侍。②安事:何用。③捐:花费。④期年:满一年。10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策之不以其道②其真无马邪③臣闻古之君人策:其:闻:__________________以:______④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10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例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A.潭西南而望.B.中峨冠而多髯者.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学而时习之.10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②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103.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说说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试卷第18页,总27页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③

,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⑤!’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选自《庄子•秋水》)(注释)①相梁:在梁国为相。②国:国都。③练食:干净的竹米。④醴泉:甘美的泉水。⑤吓:拟声词,发怒时的叫声。10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庄子往见之②或谓惠子曰③非练食不食④非梧桐不止见:或:食: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106.用自己的话说说“惠子恐”的原因。107.庄子所讲的故事含有深意,其中“鹓”“鸱”“腐鼠”分别指什么?108.点明庄子所讲故事含义的是哪句话?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庄子怎样的性格?阅读语段,答文后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109.A.策之不以其道B.以丛草为林C.以至鸟兽木石)D.不以善小而不为110.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将人才比111.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____”做“________________”,而伯乐喻指________________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试卷第19页,总27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借此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113.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无马。)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14.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隋文帝时,大宛献千里马,鬃曳地,号曰狮子骢。惟郎将裴人基能驭之,朝发西.京,暮至东洛。隋后不知所在。唐太宗敕①天下访之,同州刺史宇文士及访得其马,老于朝邑市面家,挽硙②,骏尾焦秃,皮肉穿穴,及见之悲泣。帝自出长乐坡,马到新丰,向西鸣跃。帝得之甚喜,齿口并平③。饲以钟乳,仍生五驹,皆千里足也。后不知所在。(节选自张《朝野佥载》).①敕:帝王的诏书命令。②挽硙(wèi):拉磨。③齿口并平:指马老了。1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①才美不外见.②执策而临之.③鬃曳地.④饲以钟乳.116.与(甲)文“策之不以其道”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B.唐太宗敕天下访之.C.辍耕之垄上.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试卷第20页,总27页)11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②帝得之甚喜。118.简答题。①(乙)文体现狮子骢有“千里之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②(甲)、(乙)两文既谈“千里马”,也论“伯乐”。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伯乐”的重要性。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刍鸟,子知之乎?夫鹓刍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刍鸟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1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A.惠子相梁(做宰相).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游玩).D.请循其本(本心).12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名为鹓刍鸟|其如土石何..B.夫鹓刍鸟发于南海|子墨子闻之,起于鲁..C.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拔山倒树而来..D.我知之濠上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2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段,借鹓刍鸟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超然的态度。B.鹓刍鸟的故事中,庄子用“鹓刍鸟”比喻高洁之士,用“腐鼠”比喻功名利禄,用“鸱”比喻醉心名利猜忌他人的小人,巧妙贴切,尖锐深刻。试卷第21页,总27页[乙]文段中,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C.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D.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情的反映。122.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②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2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怒而飞.②六月息.124.比较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也,亦若是则已矣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B.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C.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125.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的语言特色。12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④其视下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试卷第22页,总27页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同“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12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乃不知有汉.B.便舍船.C.停数日,辞去.D.欲问地所历名.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屋舍俨然.黄鹤一去不复返.实是欲界之仙都.)128.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29.甲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130.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便舍船,从口入.)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试卷第23页,总27页B.复行数十步.C.屋舍俨然.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请简要分析。132.有人说,“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再寻找桃花源,“寻向所133.渔人离开桃花源,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愚溪诗序[唐]柳宗元灌水①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②焉。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③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④,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注]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龂龂(yín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④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13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灌水之阳,有溪焉.B.故更之为愚溪.C.皆山水之奇者.D.大舟不可入也.)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潭中鱼可百许头.13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试卷第24页,总27页(限断两处)13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断句。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37.,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138.作者在文中说自己“愚”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阅读下面两个文言片段,回答问题。[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节选自《核舟记》)[乙]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节选自《赤壁赋》)139.(1)峨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共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0.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三处)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14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试卷第25页,总27页(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142.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十六143.核舟的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个字,而不刻别的字?14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数量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有何不同,然后归纳出来。(1)苏、黄共阅一手卷。(2)舟尾横卧一楫。(3)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4)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言文数量词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4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男有分.(2)不独子其子.146.翻译下列句子。(1)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2)盗窃乱贼而不作。147.本文中的“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148.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的?,那么从文中看,“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149.本文最后说“是谓大同”试卷第26页,总27页出相关语句,并解释。评卷人得分二、对比阅读拓展阅读。(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①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注释)①斥鷃:斑鸠之类的小鸟。15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怒而飞.(2)志怪者也.(3)去以六月息者也.(4)此亦飞之至也.151.翻译下列句子。(1)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2)此小大之辩也。152.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鹏和斥鷃的形象。评卷人得分三、课内阅读153.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A.男子的配偶B.妻子和儿子C.妻子儿女(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________)..A.运输事业B.交错相通C.交流沟通试卷第27页,总27页参考答案1.(1)穿着。(2)回头看。(3)离开。(4)同“又”。(5)这。(6)于是,就。2.(1)张良感到很奇怪,随即望着老人(离开)。(2)怎么能因为他年老就抛弃他呢?3.第一问:老父叫不认识他的张良为他捡鞋子、穿鞋子。第二问: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4.我们要培养敬老爱老的美德。5.6.7.(1)顺,沿。(2)吃。(3)回头看。(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感情。8.举。9.10.11.(1)救助,救济,帮助。(2)对……感到惊异。(3)允许。(4)推荐,推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善明穿布衣吃素食,悲伤得如同守丧。D12.13.14.B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宿大林寺(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大林寺路远又荒凉,所以人们很少到这里。15.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对大林寺桃花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人们为了追求名利而忽视了美的惋惜答案第1页,总11页16.17.18.19.DA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1)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2)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20.高超技艺和巧妙构思豁达、放旷、洒脱夜游饮酒放歌失意和哀伤21.(1)犯错误。(2)事物的道理、规律(3)等到。(4)表示解说原因,相当于“原来”。22.(1)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管理百姓的人啊?(2)谈论治理国家的道理(方法、措施),我很遗憾比他差得远呢。23.24.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商於子用“以豕代耕”类比治国之道,讽刺当今统治者不重视人才,使商君受到启发,进而除旧弊,广纳人才,达到治国的目的。25.原来的,从前的不久(1)捕鱼的人对此感到很诧异。(他)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2)问现在26.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27.世外桃源无人问津豁然开朗怡然自乐28.A29.30.C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31.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32.扶摇直上鹏程万里33.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条件的,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34.①几②比得上③完成35.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洒落酒杯中/波动影摇。答案第2页,总11页“婉”和“妙”都是“女”旁,让人联想到女子的柔美。“婉”义为“婉转”,“妙”义为36.“美妙”,“婉妙”二字,写出箫音柔美悠扬、悦耳动听,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愉悦之情。37.示例一我感受到自然之趣。夜晩碧空如洗,通透如玉。月光之下,松影、竹影翠色拂面,皎洁的月光直落酒杯中,干净明亮,杯中月影摇曳生姿。读来趣味盎然。示例二我感受到艺术之趣。“昨宵”月色空明,松竹摇曳,自然之景触发作者创作的灵感,酒酣之际,兴会神到,虽笔墨纷乱,但浑然天成。作者在自然之景中38.(1)作为、做成(2)全、都39.C40.第一件:事物都自有它合适的用途。第二件: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41.通“返”,归还才慢慢地答应、应允42.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43.范至能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范至能)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44.示例:两人都具有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都是忠肝义胆(具有爱国情怀),都是英雄,都不辱使命。只是因为时势不同,任务各异,所以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45.估计,揣测这样买46.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47.客人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48.韩愈的《马说》告诫世人,想要发掘良马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在骑马失败后,还“怒捶之”,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潜能,使其成为名马。49.(1)安求/其能千里也。(2)食之/不能尽其材。50.这,这匹著称有时鞭打51.(1)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马者的无知。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52.答案第3页,总11页而能通其意53.A54.B①我会到钱塘去做几个月的雇工,赚钱买米使家人活下去,请母亲不要担忧。②从此,(他55.和女子)每天拿着瓢沿路乞讨。56.潘生是一个有担当、深明大义而又孝顺的人。可从以下几方面看出:潘生在家人因食物缺乏面临死亡威胁时,主动外出赚钱养活家人;穷困潦倒的潘生帮助女子与远在南方的家人团聚,又不图回报;潘生毅然放弃做家境较好人家女婿的机会,执意回家侍奉母亲,照顾弟弟。57.(翻卷)(穿透)(像狗的牙齿那样)(离开)58.(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2)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59.C60.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被埋没遭摧残的怀才不遇的人才。61.“食马者”比喻愚昧无知的统治者。62.作者为千里马被埋没鸣不平,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同情、惋惜,同时表现了对愚蠢浅薄的“食马者”的讽刺、针砭和控诉。63.排比;将“食马者”的无知浅薄揭露得淋漓尽致。64.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浅薄愚妄,点明了全文的中心。65.要具备千里马的才能;要有识别人才、赏识人才的伯乐;要把握住机遇;要有适合成长的环境。66.(1)其真不知马也。(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4)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67.D68.B答案第4页,总11页69.(1)千里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2)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阔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也”字暗含了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70.71.①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③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推举72.(1)“与”同“举”(2)“矜”同“鳏”,老而无妻73.(1)能:才干出众(2)修:培养(3)亲:父母(4)子:子女(5)寡:老而无夫者:……的人(6)分:职分,职守(7)乱贼:作乱害人的事作:兴起74.(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2)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3)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4)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5)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6)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7)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8)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9)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叫作“大同”社会。75.(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2)鳏寡孤独、夜不闭户、天下为公。76.(1)不独亲其亲.(2)不独子其子.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示例】排比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对偶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77.结构整齐,语势增强,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社会状态。78.从人才的选拔任用、公民的道德素质、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答案第5页,总11页会的特征。【示例】古代的理想社会就是要求所有人无私心杂念,做事出于公心,讲求诚信,与人79.为善,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所有人都能得到照顾,社会安定无犯罪现象,做到“夜不闭户”。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从小树立“天下为公”的理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争做有文化、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80.(1)西汉戴圣战国至秦汉儒家(2)教学相长也。①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孩子。②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81.③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④这就是所说的理想社会。排比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对偶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效果:结构整齐,82.使语势增强,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83.①三一层:德才兼备的人管理大家的天下。二层:大家互相帮助,各得其所,不谋私利。三层:总结大同社会的景象。②总—分—总8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8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不能,在孔子时代,无论他的理想多么美好,多么完整,终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两千多年来,86.这个理想一直激励着千千万万的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为之努力追求、不懈奋斗。到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我们正向着构建和谐社会,共奔小康,为最终实现我们的远大目标而奋斗。87.88.鲲鹏变化、鹏飞南冥【小题2】【示例】①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89.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②在想象中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恃的道理。③在想象中寄寓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小题3】【小题3】【示例】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注释】①斥鷃:斑鸠之类的小鸟。答案第6页,总11页90.(1)抟:盘旋飞翔(2)是:这样扶摇:旋风91.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心境。【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92.自然,机智善辩。【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话语中的漏洞,对于事物有着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93.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样!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却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94.(1)见:拜访(2)或:有人(3)食:吃(4)止:停止,休息95.(1)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不喝。(2)现在你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我吗?96.因为有人对他说,庄子是来代替他当梁国宰相的。(意对即可)97.庄子,惠子,惠子的相位。“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庄子鄙视权贵,视高官厚禄如粪土98.的性格。99.(1)息②(气息)(2)为①(叫作)①(气息,这里指风)②(成为)(3)之①(的)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其①(代词,它的)②(代词,代大鹏)③(用在选择问句中,表示选择)(5)而①(连词,表顺承)②(连词,表修饰)答案第7页,总11页100.鞭打加强诘问语气听说;用101.C102.(1)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2)死马都用五百金买下了,何况活马呢?103.符合题意即可104.拜访有人吃停止,休息105.(1)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2)现在,你想用你梁国(的职位)恐吓我么。106.符合题意即可107.鹓鶵比喻庄子自己;鴟比喻惠子;腐鼠比喻功名利禄。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志趣,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而无端猜忌小人的丑态。108.两文中庄子用讲故事和比喻的方法表明自己鄙视功名利禄,追求高洁和自由的态度.109.A110.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11.食马者千里马圣明的君主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11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113.B114.学生能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115.①同“现”,显现,表现116.B②面对③拖④喂养117.①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②唐太宗得到它非常高兴。118.①朝发西京,暮至东洛。②伯乐重要,因为没有伯乐的话,那么千里马的才能就会被埋没掉,成为普通的马,累死在工作岗位上。119.D答案第8页,总11页120.B121.C”122.①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②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123.①振奋,这里指鼓起翅膀。②气息,这里指风。124.B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125.这一形象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126.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127.C(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128.129.对没有战乱、宁静纯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130.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如画;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④基本与世隔绝,民风纯朴。131.B132.文章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出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133.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中并不存在。134.A135.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是从山下平地上涌出来的,原来(这泉水)是向上冒出的。136.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137.当地居民有的称之为冉溪,有的称之为染溪,莫衷一是,争论不休。,其“愚”实是138.示例:愚公下定决心移山,并看到“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志向远大、目光长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題),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柳宗元在文中以“愚”自称,并以“愚”来命名丘、泉、沟等景物,认为自己的处境和秀美的景色一样无人赏识而答案第9页,总11页“无以利世”,因此他是以“愚”自嘲,借“愚溪”比喻自己,透露出被统治者排挤、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和愤激。139.(1)(戴着)高高的帽子。(2)靠近。(3)不相类似。(4)只有。(5)共同享有。140.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141.(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142.A143.这十六个字分别是《后赤壁赋》和《赤壁赋》中的名句,与“大苏泛赤壁”的主题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的景色。144.(1)苏东坡、黄鲁直一起观看一轴手卷。(2)船尾横放着一把桨。(3)再刻上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朱红的。(4)总计这一只小船,刻有五个人物,八扇窗子。(5)大多数文言文有数词而无量词,现代文则数、量词同用;文言文的数词可放在名词后,现代文的数词习惯于放在名词前。145.(1)职分,职守。(2)以……为子。146.(1)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2)盗窃财物、造反害人的事情不发生。147.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与文中所构想的“大同”社会是一样的。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148.①满足生存的需要,人人都得到社会的关爱;②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安居乐业;③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149.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是说社会成员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培养和睦气氛,防止争斗。150.(1)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2)志:记载(3)息:气息,这里指风(4)至:极点答案第10页,总11页151.(1)穿越云层,背负青天,这样以后打算南飞,将要到南海去。(2)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鹏有崇高理想,“水152.大鹏硕大无比,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追求广大、高远、自由、无可束缚也无可企及的“逍遥游”。斥鷃不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目光短浅,它们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不必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153.(1)C答案第11页,总11页(2)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