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先唐诗歌选本编选的诗歌史意识
2024-07-15
来源:好走旅游网
明代先唐诗歌选本编选的诗歌史意识 解国旺 (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明代诗歌选本主要是指先唐古诗选本和唐诗选本。先唐古诗选本约有150余种。明代诗歌选本在 选录大量先唐古诗和唐诗的同时,既倡明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又体现了一定的诗歌史意识,具有通代诗选性质。 关键词:先唐古诗选本;诗歌史;诗歌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38(2012)02—0054—03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今天可知见的明代先唐 诗歌选本大约有150余种,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先 明朝代,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盛况。就编选体 人物之一李攀龙《古诗删》9卷与《唐诗选》13卷 共存;冯惟讷《古诗纪》156卷鸿篇巨制,“固亦探 珠之沧海、伐木之邓林也”_2 J,吴瑁又撰《唐诗纪》 170卷补之;梅鼎祚有《古乐苑》52卷,又编《唐乐 苑》3O卷;臧懋循既有《古诗所》52卷,又编《唐诗 例而言,或以时代为序,或据题材分类;就选诗数 量来看,悬殊很大。或如冯惟讷《古诗纪》156卷, “自上古以迄陈隋,网罗放失,殊有功于艺苑”llj, 或如吕阳《汉魏诗选》收诗仅2卷,短篇精悍;就 所收诗人数量而言,有的只是一人之诗选,如黄文 焕《陶诗析义》4卷,仅选录陶渊明一人之诗;有的 是数人之选,如杨德周《建安七子集》28卷,毛晋 《屈陶合刻》选本,张潮《三家诗》(曹操、谢灵运、 陶渊明)等;更多的是先唐历代古诗之选,明代古 诗选本多属于此类。在这些众多的古诗选本中, 有一个显著特征值得我们注意,即明人编选的先 唐诗歌选本往往和唐诗选本形成一个比较完整、 紧密的选本系列,即先唐古诗的编选常常是和其 所》47卷;唐汝谔《古诗解》24卷,其弟唐汝询编 《唐诗解》50卷;竟陵派钟惺、谭元春《古诗归》15 卷、《唐诗归》36卷交相辉映;陆时雍《古诗镜》36 卷、《唐诗镜》54卷并驾齐驱;曹学俭《古诗选》12 卷之外,另有《唐诗选》110卷等等 。此外,同 样具有诗歌史意识的明代古诗选本,尚有:无名氏 《诗渊》(残卷)、朱升编《风林类选小诗》1卷、刘 濂编《九代乐章》23卷、张谦与王宗圣合编《六朝 诗汇》14卷、徐献忠编《六朝声偶集》7卷、邵一儒 编《六朝声偶删补》7卷、浦南金编《诗学正宗》16 卷、刘一相编《诗宿》28卷、郑文昂编《古今名媛汇 诗》20卷、潘援编《诗源辨体》16卷、郭炜编《古今 女诗选》6卷、徐师曾编《诗体明辨》26卷、黄廷鹄 他朝代、特别是唐代诗选联系在一起,组合成一种 视域广阔的、具有通代诗选性质的系列诗歌选本, 体现出一定的诗歌史意识。 明人在编选诗歌选本时,他们往往有着非常 评注《诗冶》26卷、俞安期编《诗隽类函》150卷、 李之用编《诗家全体》14卷、周履靖《古今宫闺 明确的“史”的观念。如张之象既有《古诗类苑》 120卷,又有《唐诗类苑))200卷;七子派主要代表 [收稿Et期]2012—03—12 诗》16卷、《古今歌纪》24卷及《历朝酒歌》12卷、 许学彝《诗源辨体》16卷、李腾鹏《诗统》42卷、沈 [作者简介]解国旺(1966一),男,河南省汤阴县人,文学博士,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魏六朝与 明代文学批评。 ①曹学俭《石仓十二代诗选》收录诗歌上起汉代,下迄明崇祯年间,仅收录《四库全书》中的卷数有:古诗十二卷,唐诗一 百卷,拾遗十卷,宋诗一百零七卷,金元诗五十卷,明诗初集八十六集,次集一百四十卷。 第2期 解国旺:明代先唐诗歌选本编选的诗歌史意识 55 麟编《历代帝王诗集》4卷等等。这些选本尽管没 有明显地区分先唐古诗与唐诗,但在实际操作过 程中,分明是先唐古诗与唐诗联选,只是先唐古诗 与唐诗之问未做明确分割而已,在诗学观念上同 样明显体现出诗歌史的观念。 在明人的诗学观念中,唐诗特别是盛唐诗歌 是不可企及的典范,宋元诗歌不可同日而语。因 此,他们认为,如果要标举古诗创作范本,只有先 唐古诗才具有与唐诗特别是盛唐诗歌一样的诗学 典范意味,正如七子派主张“古诗宗汉魏,近体宗 盛唐”。在明人通代诗选的编选中,对待唐以后 的宋元诗歌是一种视而不见的态度,或可径言宋 元无诗。前述诗歌选本中即可明确看出这种特 征。有的通代诗选,例如李攀龙的《古今诗删》甚 至直接将宋元诗歌跳过,以明诗径直绍接唐诗,为 突出盛唐诗歌的典范意义,不惜割裂诗歌史,体现 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诗歌史意识。 这种诗歌史意识的背后,恰恰反映出明代前 后七子派格调论诗学对所谓诗歌“第一义”的追 捧。前后七子格调论的这种标榜意识,其最早来 源于宋代诗论家严羽的《沧浪诗话》。严羽借禅 学论诗歌,首倡诗论“第一义”之说,影响后人极 大:“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 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人第二义 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学汉、魏、晋与盛 唐诗者,临济下也;学大历以还之诗者,曹洞下 也。”关于学诗,严羽主张:“入门须正,立志须高, 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 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 不高也。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逾骛逾 远,由入门之不正也。” 严羽论诗就古诗典范而 言,推崇汉、魏、晋、盛唐;大历以还以及初唐诗歌, 均可弃之不论。明中期之后,前后七子高扬诗学 复古大旗,力主取法汉、魏、盛唐诗歌,古体学汉 魏,近体学盛唐。与宋代严羽一样,他们普遍认为 大历以后尤其是宋元诗歌,已经丧失了《诗经》以 来风雅比兴的诗学正宗传统,或趋言理,或趋宫 商;有的诗歌甚至丧失了应有的古典审美特征,故 尽管优秀作家与名篇佳句很多,但与唐诗或汉魏 古诗相比,显然不能作为诗歌创作取法的对象。 从诗歌史角度来看,严羽论诗先唐古诗推崇 汉魏晋,六朝古诗弃而不论;唐诗中推重盛唐,其 他三期视而不见。明代七子派继承了严羽诗学观 点,特别是在推崇盛唐诗歌方面全承严羽的衣钵, 而对先唐古诗的认识,虽然各派不同,但是,与严 羽相比,他们的诗学史意识更强,也较少了偏激的 做法。以李攀龙《古今诗删》选诗为侈lj,简要说明 复古派的诗歌史意识。在《古今诗删》中,共录汉 诗八十八首,魏诗六十五首,晋诗一百九十四首, 南朝宋诗六十三首,齐诗五十一首,梁诗九十四 首,陈诗十六首,北朝十四首,隋代八首。就先唐 古诗选录而言,推重晋、梁诗,其次为汉、魏诗。既 宣传了七子派古诗推重汉魏的诗学主张,也未象 严羽那样,轻视六朝,独重汉魏晋,表现了较为公 允的诗学史意识。尽管李攀龙《古今诗删》不选 宋元诗而为人诟病,但在先唐古诗的选录方面,真 的是表现出较为客观、公允的诗学观,甚至较严羽 还要公允。 其实,明代七子派为代表的复古主义,诗学主 张除了上述受宋严羽直接影响之外,还受到了明 初另一关键人物、诗坛领袖李东阳的很大影响。 为扭转明代前期诗坛盛行的所谓“雍容典雅”的 台阁诗风,明代台阁重臣、诗学枢纽人物李东阳直 接开启了前后七子派的复古诗学主张。他说: “宋诗深,却去唐远,元诗浅,去唐却近,顾元不可 以为法,所谓‘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耳。” 可见 明代李东阳首先昌明宋元诗不可取的主张,对七 子派影响不言而喻。关于古诗创作学习的典范, 前七子代表之一李梦阳直接宣称:“夫五言者不 祖汉则祖魏,固也。乃其下者即当效陆、谢 矣。” 何景明亦相唱和:“故景明学歌行、近体, 有取于二家,旁及唐初、盛唐诸人,而古作必从汉、 魏求之。” 前七子主要代表人物均提出了明确 的古诗尊汉魏的诗学主张。在李攀龙《古今诗 删》中,共录汉魏诗歌一百五十三首,从数量上来 看,不及所录晋代诗歌总量一百九十四首的百分 之八十。由此可见,李攀龙在理论上推重汉魏古 诗,但在实际树立诗歌创作典范时有所偏离,特别 是选录晋代诗人与诗歌时,晋乐府民歌选录七十 三首,反映出李攀龙为代表的七子派对民间文学 的重视。而在所有选录诗人中,录齐代诗人谢胱 诗歌三十四首,位居第一;录晋代诗人陶渊明诗歌 二十四首,位居第二。单从选录诗人与选录诗歌 数量上看,看不出李攀龙古诗尊汉魏的主张,倒是 清新可喜的小谢诗歌、主张质朴自然诗风的陶渊 明与“天然去雕饰”的民歌成为《古今诗删》中的 先唐古诗的典范,从另一角度说明李攀龙编选 《古今诗删》时对上述诗风的喜爱与推崇。 56 殷都学刊 2012正 [参考文献] [1][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M].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2008.391. [4][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卷一)[M].文渊阁四库全 书本. [6][明]李梦阳.空同集・刻陆谢诗序(卷五十)[M].文 渊阁四库全书本. [2][清]永珞等撰.四库全书总目(下册)[M].北京:中 华书局,1965.1716. [7][明]何景明.大复集・海叟诗集序(卷三十四)[M].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郑玉堂.曹学俭和他的煌煌巨著《石仓十二代诗选》一 文[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1999,(4). [责任编辑: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