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文以入情,情动而辞发
——丰碑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根据同名小说改写的精读课文,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而被活活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读通读顺课文,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预设如下:
1、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在读懂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欲扬先抑及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难点是理解“丰碑”的含义。
二、教学方法
本篇课文语言含蓄隽永,情节跌宕起伏、情感悲壮动人,教学时,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突出语言训练,渗透学法
指导,让学生学会感悟、主动积累,让学生在老师精心营造的高尚的情感氛围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感,提升人格。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分为三个环节:(一)设问激情。(二)品读悟情(三)设境抒情
(一)设问激情。在学生初读感悟基础上,教师激情演说: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并没有摧毁所向无敌的红军队伍,云中山山矗立的丰碑,指明了革命队伍前进的方向。那么“晶莹的丰碑”指谁呢?是什么让他成为一座丰碑呢?这一问“一石激起千重浪”,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激荡起了学生情感的涟漪。
(二)品读悟情
围绕问题,自读课文3~13段,教师提出教学目标自学,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读议。
第一步,品读描写军需处长的语句。在学生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抓住课文重点段第七小节描写军需处长冻僵了的样子的语句,体会他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崇高品质。我准备出示第七自然段文字作如下引导:
(1)读中感悟,以疑促思。边读边品味“一尊塑像”、“镇定”、“安详”、“单薄破旧”、“贴”的等词语所蕴涵的深刻含义。在朗读体验,整体感受,把握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再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这冰天雪地的严冬,这位老战士身上穿的却是这样单薄破旧的衣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经过一阵情感的酝酿,学生不禁要问:“他的棉衣呢?
他是军需处长,为什么不给自己留一件呢?”教师因势利导,反问学生:“是啊,他为什么不给自己留一件呢?他难道不冷吗?”在讨论中深化学生的认识:棉衣代表着生的希望,老战士是把生的希望让给了自己的战友。这样紧扣语言文字,由表及里,不断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展开想象,使军需处长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渐渐变得丰满生动起来。 (2)展开想象,深情告白。我这样引导:老战士牺牲了,死得那样平静,没有一句豪言壮语,然而牺牲时这位老战土心里肯定有许多话想说,他会想说些什么呢?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从可能会对战友们说、对首长说、对儿女说、对自己说等多方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语言表达训练、思维训练和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机结合起来。
(3)定格画面,配乐背诵。在学生深入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趁着被刚刚激发的情感激流,教师再用深沉而又充满激情的语调这样引导:“多么伟大的战士,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感人的一幕吧!”随即打出投影——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画面,伴随着一段低沉悲壮的交响曲,教师动情地范读第七小节,读完,停顿一会儿,让学生的心在军需处长的美好情怀感染中得到净化,然后,教师再把还沉浸在悲壮的情绪中的学生唤醒:“同学们,我们面对的不是军需处长已僵硬的身躯,而是一颗高尚的灵魂,让我们伴随着这震憾心灵的音乐试着背诵这段,让这感人至深的一幕永远留在我们的心灵深处……”于是学生开始动情地背诵。
以上环节,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入手,突出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自读感悟中自然渗透学法,通过品读、想象、质疑、讨论感受军需处长的高尚灵魂。深沉悲壮的音乐,饱含激情的导语,创设了一种学习语文的特有的情感氛围,激发了学生的高尚的情感。人格的熏陶与培育与语言文字训练水乳交融,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在这里同放异彩。
第二步,抓住描写将军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将军的情感变化。在学生初步感受的基础上,再作如下引导:
1、将军率领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却要面对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这支队伍能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呢?将军缺乏信心。
2、一位老战士活活冻死了,将军看到这样的情景,他的心情会怎样?(悲愤)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谁能把将军悲愤的语气读出来?引导学生感情朗读8-10小节,读中体会将军悲愤的心情。
3、当他得知眼前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他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教师要抓住“愣住”、“湿润”“深深”、“缓缓”等词语细细品味,体会将军当时震惊、愧疚、崇敬、痛惜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情感。
4、读14节,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坚定了战士们必胜的信念,让将军仿佛听到胜利的号角。
这样抓住将军的情感变化线索,精心设疑,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突出了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
第三步,领悟丰碑的含义,品味“晶莹”一词。由于有了以上的深入展开,学生对文中称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的理解已水到渠成。正是军需处长舍已为人、克己奉公的崇高品质为红军队伍树立了一座精神的丰碑。教学至此难点得以突破。
第四步,作者为了表现军需处长克己奉公的高贵品质,采用了欲扬先抑和侧面的表现方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这些表现手法。
设问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是军需处长,将军的情感变化是为塑造军需处长舍己为
人的光辉形象服务的。
假如警卫员一开始就告诉将军说军需处长因为棉衣让给了战士们而自己却冻死了,这样写好不好?通过学生的辩,老师的导,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学生作文的布局谋篇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三)设境抒情
1、在军需处长牺牲的地方,我们要为他树立一座纪念碑,如果要你写碑文你会写些什么?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有机的统一起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2、在红军艰难的征途中,这晶莹的丰碑又何止一座呢?读了这篇课文,你还想到了谁?(上学期学过的《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让学生认识到,无数为革命而献身的英雄,都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都是我们心中的丰碑,从而使学生对课题丰碑含义的认识又更深了一层,情感得到升华。
3、课外延伸,布置学生课后到图书馆借阅红军长征的故事书,然后大家一起交流。
这样设计旨在构建大语文的教学观,把学生的阅读视角引向一个广阔的空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四、板书设计
遵循科学性、直观性、简洁性、美观性的原则,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整个板书重点突出,形象直观,很好的辅助了教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丰碑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听(愣)心存疑虑克己奉公看(严峻、怒)知(愣住、敬礼)坚定信念将军的情感变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