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年上海虹口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2-06-09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21年上海虹口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

2021.1

一、古诗文(40分)

(一)默写(16分)

1. 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 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4. ,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5. 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句子“ , ”阐明了人生不

圆满是常态这一哲理。

【答案】

1. 谁家新燕啄春泥 2. 日暮乡关何处是 3. 月是故乡明 4. 其岸势犬牙差互

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解析】本版块主要是考查课内诗歌、文言文的背诵情况,要求孩子仔细记忆,尤其不能写错别字。再者近年也出现了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诗歌,从而针对此类情景默写才能更好的进行回答。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6—9题(12分)

【甲】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甲文作者是 (朝代)的陶渊明,乙文的作者是宋朝的 。(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描写了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环境,以及淳朴的社会风尚。 B.【乙】文交代了滁州地理环境后,由远及近,逐步推出主景醉翁亭。

1

C.【甲】文是作者被贬时的作品;【乙】文是作者被提拔担任滁州太守时的作品。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意外发现的美景,都展现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9.【甲】【乙】两段选文都提到的“乐”,含义是否相同?请具体分析。(4分)

【答案】

6.东晋 欧阳修(1+1分)

7.一眼望去,树木茂盛而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3分,关键词“蔚然、深秀、者……也”) 8.B(3分)

9.不一样。甲文是指桃花源中的人对于宁静、幸福的生活感到快乐。(2分)乙文是指作者寄情山水的快乐。(2分) 【解析】

6.本题是对课内重点文言文的文学常识的考查,难度系数不高,重点记忆课内文言文的作者的字、号、朝代以及作品。

7.本题是对课内文言文的重点语句的翻译,要注意重点实词的翻译、句式,重点把“蔚然、深秀以及者……也”翻译出来,课下把文言文翻译好好记忆。

8.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的考查,重点是对文章内容的细节分析。A选项中的“淳朴的社会风尚”是后文桃花源人“各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体现出来的,选文并没有体现,所以错误。C选项中【乙】文中作者是被贬谪并不是被提拔,所以错误。D选项中【甲】文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而【乙】文中是作者所处的真实的社会,并不是理想的,所以错误。所以选项选B。

9.本题是对文章中心的考查,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出【甲】文中的乐是“怡然自乐”,是对宁静、幸福生活的快乐。【乙】文中的乐是“山水之乐”,是作者寄情山水的快乐。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2分)

淝水之战

时苻坚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谢安遣弟谢石及兄子谢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

①②

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苻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

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 .

【注】①次:驻扎。②加:加拜。③敌手: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④以墅乞汝:我把别墅送给你。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玄入问计 ( ) (2)至夜乃还( ) ..11.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两人就是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最后谁也没有获胜。 B. 两人就成为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最后张玄没有获胜。 C. 张玄就把谢安作为力量相抗衡的对手,但没有获胜。

2

D. 谢玄就把谢安作为力量相抗衡的对手,但没有获胜。

12.谢安面对强敌“夷然无惧色”,做的两件事是“ ”“ ”,表现了他应战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答案】

10.(1)进入 (2)返回(2+2分) 11.B(3分)

12.与玄围棋赌别墅 (1分) 游涉,至夜乃还 (1分) 镇定自若 胸有成竹(答对一点 2分,两点3分) 【解析】

10.本题主要考查了课外文言文的实词解释。本次的两个实词都比较简单,带入语境,结合平时常见的实词解释很快能够作答。入:进入;还:返回。

11.本题考查对课外文言文的文本内容的理解,画线句“便为敌手而又不胜”,结合前文“安常棋劣于玄,是日惧”我们知道谢安平常棋艺是不如张玄的,而这天张玄因心中忧惧,发挥失常,两人便显得棋力相当。二人“围棋赌别墅”,而后文谢安和他外甥说:“我把别墅送给你”,则可知是谢安赢得了棋局,故选B选项。

1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要求找到表现谢安面对强敌“夷然无惧色”的表现。谢安不慌不忙体现在他人心急如焚时他仍可下棋和游山玩水,题目中的双引号提示我们答题需用原文句子,故为“与玄围棋赌别墅”“游涉,至夜乃还”。

【参考译文】这时,苻坚兵势强大,疆场上充满危险,(东晋)各位将领连连吃败仗。谢安派弟弟谢石与侄子谢玄等人为将,看机会出征讨伐,所到之处都获得胜利。朝廷拜(谢安)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封为建昌县公。后来,苻坚率领大军,号称百万,驻扎于淮水与淝之间,京城里震惊恐慌。又加拜谢安为大都督。谢玄进入军帐问计,谢安面色平静,没有一丝恐惧,说:“我已另有方略”,便不再言语了。谢玄不敢多问,就让张玄将军再去请求计策。谢安便吩咐备车马到山中别墅去,亲朋好友都到齐了,谢安准备与张玄以别墅为赌注下棋,平常,谢安的棋不如张玄,这一天,因张玄心中害怕,便显得棋力相当,而最终张玄没有获胜。谢安回头对外甥羊昙说:“把赢来的别墅送给你吧。”接着,谢安又去游山玩水,到半夜才回来。

二、现代文(3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8分)

好梦何必成真 周国平

①好梦成真,这是现在流行的一句祝词,人们以此互相慷慨地表达友善之意。每当听见这话,我就不禁思忖:好梦都能成真,都非要成真吗?

②有两种不同的梦。

③第一种梦,它的内容是实际的,譬如说,梦想升官发财,梦想娶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或嫁一个富甲天下的款哥,梦想得诺贝尔奖金,等等。对于这些梦,弗洛伊德的定义是适用的:梦是未实现的愿望的替代。未实现不等于不可能实现,世上的确有人升了官发了财,娶了美人或嫁了富翁,得了诺贝尔奖金。这种梦的价值取决于能否变成现实,如果不能,我们就说它是不切实际的梦想。

④第二种梦,它的内容与实际无关,因而不能用能否变成现实来衡量它的价值。譬如说,陶渊明梦见桃花源,鲁迅梦见好的故事,但丁梦见天堂,或者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梦见一片美丽的风景。这种梦不能实现也不需要实现,它的价值在其自身,做这样的梦本身就是享受,而记载了这类梦的《桃花源记》、《好的故事》、《神曲》本身便成了人类的精神财富。

3

⑤所谓好梦成真往往是针对第一种梦发出的祝愿,我承认有其合理性。一则古代故事描绘了一个贫穷的樵夫,说他白天辛苦打柴,夜晚大做其富贵梦,奇异的是每晚的梦像连续剧一样向前推进,最后好像是当上了皇帝。这个樵夫因此过得十分快活,他的理由是:( )把夜晚的梦当成现实,把白天的现实当成梦,他( )是天下最幸福的人。这种自欺的逻辑遭到了当时人的哄笑,我相信我们今天的人也多半会加入哄笑的行列。

⑥可是,说到第二种梦,情形就很不同了。我想把这种梦的范围和含义扩大一些,举凡组成一个人的心灵生活的东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艺术的体验,哲学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归入其中。这样的梦永远不会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直接现实,在此意义上不可能成真。但也不必在此意义上成真,因为它们有着与第一种梦完全不同的实现方式,不妨说,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构成了一种内在的现实,这样的好梦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真。对真的理解应该宽泛一些,你不能说只有外在的荣华富贵是真实的,内在的智慧教养是虚假的。一个内心生活丰富的人,与一个内心生活贫乏的人,他们是在实实在在的意义上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⑦我把第一种梦称做物质的梦,把第二种梦称做精神的梦。不能说做第一种梦的人庸俗,但是,如果一个人只做物质的梦,从不做精神的梦,说他庸俗就不算冤枉。如果整个人类只梦见黄金而从不梦见天堂,则即使梦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铺满金子的地狱里而已。

13.在第⑤段画线句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倘若……就 B.只要……就 C.只有……才 D.无论……都

14.“好梦何必成真”中的“好梦”指:(1) (2) 。这两种好梦的不同点是:(1)梦的内容不同:第一种梦的内容是实际的,第二种梦的内容与实际无关;(2) : (3) :(8分) 15.第⑤段中,作者写古代樵夫的故事有何作用?

(4分)

16.理解文章结尾句“如果整个人类只梦见黄金而从不梦见天堂,则即使梦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铺满金子的地狱里而已。”的含义。

(4分)

【答案】 13.A(2分)

14.(1)物质的梦 (2)精神的梦 (3)梦的价值不同,第一种梦没实现就无价值,第二种梦无论实

现与否都有价值 (4)梦的实现方式不同,第一种梦是外在的荣华富贵,第二种梦是内在的智慧教养 (5)梦对人的影响不同,只做第一种梦的人庸俗,做第二种梦的人内心世界是自由丰盈的(2*4分,后两

4

空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5.举了古代樵夫每晚大做富贵梦的例子,(1分)有力地论证了物质梦的价值取决于能否变成现实,如果不能,就是不切实际的梦想(有力地论证了不切实际的梦是没有价值的)(2分),和精神的梦形成对比。(1分)

16.如果我们人类只追求物质生活不追求精神生活,(2分,正确理解“黄金”和“天堂”的比喻义,各一分)那么即便物质的梦想实现了,生活非常富足,但内心空虚,生活也是非常痛苦的。(2分,后半句意思理解基本正确得1分,正确理解“地狱”的含义得1分) 【解析】

13.本题考查的是基础,考查的是关联词的选择题,“倘若……就”是假设关系,“只要……就”是条件关系,“只有……才”是条件关系,“无论……都”是条件关系,而文中樵夫的事件只是一个假设,所以选择假设条件的关联词。所以选A。 14.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概括,首先根据要求,找准范围,在范围里提取相关的信息进行概括。“好梦”指的是根据第⑦段第一句话中的内容,可以概括出答案。两种梦的不同点结合第③④段的内容进行信息的筛选概括。

15.本题考查是议论文段落的作用,明确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首先浅层的内容的概括,深层的论证的分论点。结构上根据位置判断有没有照应、引出下文以及与……形成对比。

16.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语句的含义的理解,首先找到句子的关键词“黄金、天堂”的比喻义,其次,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黄金、天堂”的含义分别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最后,把关键词的含义带入句中,根据上下文组织语言。

(二)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20分)

灶边读书人

①我是偶然间发现母亲在劳作之余还在读书,这让我吃惊不小,她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啊。

②母亲小学二年级没上完,就辍学了。原因是她早年丧父,我姥姥一个人养家,诸多不易,作为长女的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为了我的两个小姨和舅舅做出了牺牲。

③后来母亲和姥姥一起劳动,接着为人妻、为人母,她完全与书绝缘,母亲的身影总是在家和地里穿梭不停。倒是在我们姊妹几个上学时,她大力支持。她说,看着我们读书,她浑身都是劲儿,忙也不嫌忙,累也不嫌累了。不过我也没有辜负她,最终靠手不释卷的勤奋考上学,端上了她希冀已久的“铁饭碗”。

④那天,我回到家里,看见灶火旁烧火做饭的母亲,一手拿柴火,一手拿书,低头垂眉,眼睛在书页间流连,专注得忘了往炉膛里续柴,好像这个世界就剩下她一人。我不忍惊扰她,以致火把从灶膛里掉出来,“噌”一下燃着了脚边的柴火,我抓住水瓢泼过去,灰白色的尘烟“呲呲”叫着如丝缕一样袅袅升起时,她才像从梦里惊醒过来,书本掉落在地,像个做错事的孩子,眼神里满是惶恐,一脸无辜地呆站在那里。这一幕,看得我五味杂陈。

⑤我不知母亲从何时开始读书的,灶膛边的一本本杂志和书是我们读过的,早已发黄打皱,它们陪着母亲在这里烟熏火燎的,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一天天的悠长时光里,我们都不在家,母亲是如何想起用书来慰藉自己孤苦的心灵?父亲去世后,她如同被抽去了筋骨一样孤苦无依,身体的病痛,心里的孤寂,生活的磨难,像一座座大山把她重重围住,压得她胸闷气短,chuǎn不过气来。但要活下去,要把几个孩子养大,把千疮百孔的生活尽力地缝补起来,也不能只是哭。 ..⑥母亲与书结缘,在我的意料之外,她小学二年级的学历,认识的一些字,几十年过去了,在时间的沙漏下,留在脑海里的还有几个?她说,自己的名儿都不会写,更不要说别的字了,既然这样,她怎么能读进去,还读得津津有味呢?母亲害羞地说,她是冲的。我不知道她说的是冲还是充,她的意思是囫囵吞枣?是滥竽充数?还是不求甚解?总之我佩服她的毅力,她是如何靠这几个似是而非的字把整段整篇连贯起来去感知其意的?

5

⑦如今的母亲,不再终日愁苦,情绪低沉,精神世界风清月朗,艳阳高照。我现在才明白,这不仅是物质生活条件好了,还有读书给母亲带来的影响啊。几天前,她打电话说要看我新出版的散文集《我的村庄》,为此她还专门搭车到县城配了老花镜,只等我的书送到手里,她就可以开读了。她的话音里带着甜蜜的笑,裹着浓得化不开的自豪,她要读的书的作者是她的女儿啊!

17.看拼音写汉字。(2分) chuǎn不过气来( )

18.第⑤段加点词语“缝补”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19.阅读文章①-⑤段,完成下面的填空。(8分)

母亲曾经面对的人生苦难 (1) 为人妻,为人母,每天在家里和地里穿梭不停 (3) 母亲面对困难时感人的表现 为弟妹做出牺牲,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 (2) (4) 20.对第⑥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对母亲识字不多却能读懂文章感到不可思议。 B. “我”对母亲靠很少的识字量来理解文意感到佩服。 C. “我”对母亲识字不多却津津有味地读书感到可笑。 D. “我”为母亲识字不多却努力读懂文章内容而感动。

21.文末画线句不能改为“她的话音里带着笑,裹着自豪,书的作者是她的女儿。”的理由是什么?请具体分析。(5分)

【答案】 17.喘(2分)

18.文中指母亲弥补生活中的不足(2分)

19.(1)早年丧父,我姥姥一人养家,诸多不易 (2)大力支持我们姊妹几个上学 (3)我的父亲去世后,母亲孤苦无依 (4)劳作之余,还在读书(4×2分) 20.C(3分)

21.原句“笑”用“甜蜜”修饰,“自豪”用“浓得化不开”修饰,“书”前多了“她要读的”,结尾还有“啊”及感叹号。(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女儿出书一事感到特别高兴,非常自豪(2分),也为自己将要读女儿的书而感到特别高兴(2分)。 【解析】

6

17.该题考查基础知识。题目难度较低,学生复习时可以熟记课本中的字词积累,也可以复习常见3500字。 18.该题考查词语的含义。词语的含义需要从本义出发,同时要结合本段段意,第⑤段段意是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孤老无依但仍然努力撑起一个家。再看“缝补”的宾语是“千疮百孔的生活”,“千疮百孔”表明生活艰难,生活中有很多缺失的东西,所以“缝补”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母亲弥补生活中的不足。

19.该题考查全文的概括。概括题首先要注意划分概括的范围,再依据原文仔细梳理,同时也要注意所给的例举的范围及格式。先看“母亲曾经面对的人生苦难”这一列,已给出的第二件苦难在第③段,所以我们在①、②段中概括第一件事,④、⑤段中概括最后一件事;概括完事件之后再概括“母亲面对困难时感人的表现”,条例清晰。最后要注意概括的语言完整、简介,以原文为佳。

20.该题考查句意的理解。要想理解句意,首先需要理解该段段意及文章的主旨。根据该段段意及前文“总之我佩服她的毅力”一句可知作者对于母亲看书这件事是持积极态度的,所以选项C“感到可笑”是错误的。 21.该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作为比较型赏析,首先要找到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接着逐一分析不同之处的作用,因为这句话是本文的结尾,所以还要注意该句和文章主旨的作用。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先把不同之处概括出来。找到原文中“甜蜜”、“浓得化不开”、“她要读的”、“啊”及感叹号等并概括得1分,从妈妈作为母亲和自己本身这两个角度分析文章得主旨各得2分。

三、 综合运用(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2-24题(12分)

上海市虹口区拥有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你受邀参加寻访“鲁迅小道”的专题活动。在收到活动邀请通知的同时,你还收到了下面这份活动资料,并要求完成下列活动任务。

“鲁迅小道”的起点从鲁迅到上海后的第一个居住地景云里开始。鲁迅在景云里居住期间,与茅盾、叶圣陶、柔石、冯雪峰、陈望道等一批文化名人的往来密切。 “鲁迅小道”的第二处场所,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鲁迅在这里发表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与柔石等革命青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鲁迅小道”的第三处场所是多伦文化艺术空间,在这里可以看到《鲁迅的文化生活》专题展览。 “鲁迅小道”的第四处场所,是鲁迅在虹口的第二处住所拉摩斯公寓,在这里鲁迅与瞿秋白、陈赓、陈云等共产党人密切交往。 “鲁迅小道”的第五处场所是内山书店旧址,它展出了“鲁迅与国际友人内山”的交往故事。 第六处是鲁迅最后的居所鲁迅故居。 “鲁迅小道”串联起的六处场馆,全长不过近1000米,有老弄堂,有街市,漫步在这条小道,能感受鲁迅在生命的最 后十年的生活轨迹,追思先生往事。 鲁迅小道

7

22.阅读活动资料,了解“鲁迅小道”基本信息。下列选项中,对“鲁迅小道”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道的六处场馆,都与鲁迅先生联系密切。 B.鲁迅先生在小道每个场馆和文化名人交往。 C.小道记录了鲁迅先生生命最后十年的生活。 D.小道不足一千米,位于虹口老弄堂老街市。

23.邀请你的同学一起参加这次寻访活动。请你把这次寻访活动向同学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以下最恰当的介绍顺序是( )(3分)

①场馆介绍 ②活动时间、地点 ③寻访路线 ④重点参观场馆 ⑤活动准备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②①④③ C. ①②⑤③④ D. ②③①④⑤

24.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写到:“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寻访“鲁迅小道”,让你加深了对这句话的理解,请你对这句话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单的论述。80字左右。(7分)

【答案】

22.B(2分) 23.D(3分)

24.在正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3 分),能联系提供的资料或鲁迅的其他材料进行论述(3分)语言通顺(1分)例:世上本来没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也比喻人生,人生本来是没有路的,要想有路,就要敢于探索,不怕艰难险阻,不怕迂回曲折,虚心学习,团结一致,持之以恒,才能开出一条路来,才能达到人生目的。 【解析】

22.本题考查对材料中信息的理解。材料中“鲁迅小道”的第三处场所多伦文化艺术空间和第六处鲁迅故居并没有提到鲁迅和文化名人交往,故选B选项。

23.本题考查学生的生活常识和逻辑顺序排列能力。向同学们介绍这次寻访活动,首先要点明时间地点和路线,其次对场馆进行简单介绍,然后把重点放在参观场馆上,最后要对此次寻访进行准备工作,故选D。

2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含义理解和练习材料发表见解的能力。注意审题,给到材料语句再发表看法,因此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再进行论述,表述过程中体现个人思考,分析的理由可以结合学生自身合理论述,注意字数充足。

四、作文(60分)

25.题目: 也是一种美 要求:(1)补全题目 (2)600字左右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8

【答案】

凋零也是一种美

我家院子里的花,凋零了。

看着萎缩扭曲成一团的褐色花瓣,耷拉着脑袋挂在暗绿色的茎干上,我的心中十分伤感,难以言表的心疼。

这是我家第一次养花,也是我第一次亲眼目睹花儿凋谢。

从她们来到我们家,我就对她们关怀备至,勤浇水,勤除草,勤施肥,每到刮风下雨我就十分担心她们能不能经受住洗礼。每天放学回家就迫不及待来到她们的跟前,仔细观察她们有什么变化,与她们畅谈。她们俨然就是我的朋友,用自己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告诉我她们心情的愉悦。

就这样,约莫一周后,花蕾已经完全绽放,她们尽情的展现自己的绚丽,硕大的花朵引得蝴蝶和蜜蜂流连忘返,火红色的花瓣在风中轻轻地舞动着,粗壮的花茎傲然挺立着,茎上绿油油的叶子,与花儿作伴,一起嬉戏着……

可现在呢?艳丽的花瓣纷纷凋落,只剩一副蔫了的模样,颜色不再艳了,花茎不再直了,绿叶不再舞动了。想着她之前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欢乐,心中无限唏嘘。

带着阴郁的心情,我打开了手机相册,翻看着花儿的老照片,她是那样娇艳、动人。

“哈哈!”面对着屏幕里的故友们,我不自觉地笑出了声。蓦然间,我想起了龚自珍的名句“落红本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许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吧,盛开的花儿,你只看见她表面的艳丽,却不知她的付出多少努力。凋零的花儿,你只看到她表面的衰败,却不知她的曾经拥有何等雍容!

花儿虽然凋谢了,只剩下了枯枝败叶,但她也曾盛开过,不是吗?她用她美丽的身躯,装点着风景,用茁壮的成长,回馈着阳光和雨露的滋润,这不正是她们生命的意义吗?我望着那火红的花瓣,忽地感觉里面也有个火红的不羁的灵魂,正在奋力盛开,徐徐清风,花香四溢。多么勇敢,多么美丽,多么动人……

花的凋零,也是一种美。现在的凋零,只是为了下次更好地绽放。我们人不也应是如此吗?花开花落,做好自己,为自己拼搏,不断充实自我,追寻生命的意义。纵使会有凋零的那一天——但下一个春,也依然会在枝头绚丽绽放,成为春暖花开中最亮丽的一抹风景。 [点评]

该文章的题目比较新颖,同时立意也比较好。文章运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作为作者的朋友,同时引用龚自珍的诗句,是文章生动又富有诗意。

与鸟共眠也是一种美

就在那个雨夜,我久久不能入眠。蓦地,一声清脆的鸟鸣,在我耳边盘旋。

我连忙起身,惊疑那曼妙的声音从何而来。循声望去,嗬,原来,空调管洞中,那一方狭小的空间,不知何时,多了一团杂草,两只娇小的鸟儿,在这里坐了窝。

或许是为了躲避外面的狂风骤雨吧,温暖的家谁不向往呢!

就这样,伴随着那悦耳的鸟鸣,一直难以闭合的双眼渐渐有了困意,最终坠入黑甜的梦乡。

“咦,你的房间怎么有股怪怪的味道,好像是臭味?”母亲走入我的房间,动了动鼻子,眉目紧皱。 “是吗?我怎么没闻到。”我故作淡然。

“你的嗅觉不会出问题了吧?!这么臭,你闻不到?”她开始巡视我的房间,循着气味,终于找着了那个鸟窝。

“嗬,原来是你在作怪,鸟儿怎么会跑到咱家来?唉,把它捣掉吧,省得影响你睡觉,太不卫生了。” 说完,母亲找出一个鸡毛掸子,就要捅向那个小小的鸟窝。 “哎,别。”我一把抓住母亲的手。 “怎么,你不怕臭吗?”

“这……好歹是个生命。妈妈,它们不过是要一个挡风遮雨的地方,就让它们住在我们家吧。” 妈妈顿了顿:“那……随便你吧,你这孩子,还挺多情,别告诉我将来它们还会回来感谢你。以后,你

9

准备好闻臭味吧。”

这有臭味吗?不过是大自然的味道罢了。

在这喧闹的城市里,竟也有“墙头新燕”光临我家,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呢。

于是,我那朴素的房间里,因为鸟的存在,添上了一处美丽,多了一份生机。每当夜深人静,清脆地鸟鸣伴着我进入梦乡。

两个月后的一个夜晚,我照例躺在床上,聆听鸟儿的鸣叫。蓦地发现,那熟悉的鸟鸣声中,又夹杂了一些细嫩的鸣叫。我忽的爬起来,踏着桌子,向鸟窝张望,天呐,一窝新生的小鸟,安然躺在鸟窝中,伸长脖子,长大嘴巴,不住的鸣叫,它们的父母忙着抚慰自己的宝贝,似乎也没有注意到有人正在窥伺它们。

我轻轻地回到床上,静静地躺下,微笑着进入梦乡。

梦里,我躺在草地上,成群的鸟儿,在我身边或飞翔、或轻踱、或啄食、或鸣叫…… 后来,母亲曾问过我这鸟儿吵不吵,我笑道“好得很,与鸟共眠何尝不是一种美!” [点评]

该文章的题目比较新颖,同时立意也比较好。文章借写小鸟隐含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全篇多运用语言描写,却不显赘余。不过还是建议增加其他描写,减少语言语言,使文章更细腻、精简。

朴素也是一种美

一个人,一座城。晨露余晖,有不一样的绝美;微风轻抚,也有无与伦比的享受。再名贵的香水比不

过春暖花开的清香;在繁华的街巷喧闹敌不过田间一曲独殇……

有一种东西,它平凡,普通,却精美绝伦,朴素,也是一种美。

田间的小道,高大的梧桐,散落的枝叶,还有路旁齐整无比的绿油油的野草;清扬的蝉鸣,鸟雀的歌

唱,蝴蝶的飞舞,还有蚂蚁们搬家时忙碌的身影;悠远的吆喝,播种的农人,摇动的蒲扇,还有奶奶在古老的土灶前洗刷的背影……

花开花落,草木枯荣;春夏秋冬,只有乡间的朴素才能演绎出变幻多姿的美。

夜里,只有在乡下才能享受在樟树下乘凉的宁静,晚风撩人,樟树那沉淀几十年,上百年的醇香徐徐

飘来。夜空很黑,近乎墨色,月儿尖尖,白得刺眼,夜幕很低,低得就要掉下来,仿佛只要一伸手就能在那黑幕上捅出两个洞来。幕上没有星星,却不觉得沉闷。院里一直有种不知名的野花,伴着许多野草,淡粉色的花瓣,沾着些许露水,在月光下,寒风中轻轻摇曳,它瑟缩着做着自己的梦,梦见春暖花开,梦见和煦的日光萨满大地,梦见诗人将悲怆的眼泪洒在它花枝的末端,它微笑着,一阵风吹过,它微微一颤,又瑟缩做着它的梦……黑夜的口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蝉鸣渐息,就在樟树下靠着,陪着花一起做梦。

繁盛一时的花儿,固然绚烂,它的芳,万人赏,它的残,却无人怜。做一株院角朴素的小花,人们叫

不上名的小野花,怀着憧憬微笑着,有人会发现它的美。

比起歌舞厅上让人眼花缭乱的华丽服装,我更愿意看着校园的宁静中朴素而整齐的校服;比起闹市中

车水马龙、歌舞升平的景象,我更喜欢朗朗书声,整齐划一的早操。因为朴素、纯真而自然,不沾是非,不染红尘,不带浊气,它圣洁而不是高傲,它平凡而不是低贱。

朴素,何尝不是美?

真的,朴素也是一种美。

[点评]

该文章的题目比较新颖,同时立意也比较好。文章以写景为主,语言优美。但是文章偏散文化,故事性较弱。学生在写作时最好注意故事情节的完整性。

【解析】

1. 本篇作文时半命题格式,灵活性强,难度较小。基本上各种类型的素材都能够运用得到。

2. 审题时,分析关键词是写作得重要一步。(1)“也”一词暗含一种反转,表明我们所列举得内容和普通意义上的“美”是不同的,我们所列举的事物需要有一种特殊的美。文章结构也可以欲扬先抑,增添波折,

10

是故事情节更精彩具有吸引力。(2)“美”是本题最重要的关键。从内容主旨分析,“美”可以代表浅层的外形美,也指深层中的品质美和精神美。如果能歌颂一种美的品质或精神,那么这篇文章的立意不会浅,如果我们能把“美”进行一语双关,即指特殊的外形美,又指代精神品质美,那么得分会相对更高。然后从结构上看,最好将“美”最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注意点题。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