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建设介绍
一、专业设置与定位
护理专业设置合理,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明确。专业建设能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了以社会用人单位人员为主体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用人单位参与了专业基本建设和其他各教学环节,在学校与行企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专业培养目标为: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治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学校还根据市场调查确立了专门化护理---社区护理、麻醉护理、急救护理和老年护理、口腔护理等培养方向。社区护理方向培养具有对个体、家庭、社区提供整体护理和保健服务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麻醉护理方向培养具有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麻醉护理工作中的问题,使学生成为具有临床麻醉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急救护理方向培养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的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能力、熟悉各种急救医疗设备的高素质劳动者;老年护理方向培养熟悉老年护理和康复技术,能初步采取预防、保健策略和护理干预措施的高素质劳动者;口腔护理方向培养运用合理的护理程序和护理技巧配合口腔临床治疗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
二、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根据学校专业总体发展规划制订了科学可行的专业建设规划,建设目标明确;专业建
1
设按规划实施方案详细、具体;示范专业的建设辐射带动了相关专业的发展。
1.学校专业建设目标明确,制订科学可行的专业总体发展规划
构建注重实践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建立新的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教学改革体现以工学结合教学思想的特点。以工学结合为目标,规划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环境。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专业建设根据学校总体规划的目标,按规划实施,方案详细、具体
在专业发展5年规划中,详细地制定了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建设、实训室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教材建设等建设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并保质保量地完成。
3. 护理专业国家级示范专业的建设,促进了其它专业的发展
在护理专业国家级示范专业及河南省示范学校建设过程中,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室建设都是以专业群共同完成的,对专业群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等成功经验目前已推广到药剂、口腔等专业群;二是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及校外实训基地、教材等硬件成果目前都是专业群共享。
三、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合理,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合理;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
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带薪实习、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
2
模式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除获得毕业证外,还要取得护士资格证。将教学计划与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证书的获得有机结合,并将此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实现技能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接轨。一是成立了由行业、企业、职业教育专家和学校有关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二是开展实习前强化培训:根据实习需要对学生语言表达、沟通技巧、计算机操作、护理知识及实践技能等进行强化培训;三是开展校企人员轮岗交流:一方面,学校教师定期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并不断引入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聘请行业企业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到学校任教;四是进行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2004年开始与上海美迪亚医疗集团、上海九洲医疗集团等企业进行此项合作;五是实行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由用人单位直接选实习生(或由学校推荐),实习期结束后全部留用;六是改革招生和就业模式,建立工学交替的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
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学校把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作为师资队伍培养目标,建立了师资队伍建设及师资培养的长效机制。按照“稳定和引进并重,引进和培养相统一”的原则,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学术水平、专业技能培训。一是重点引进专业发展必需的高素质人才;二是校内校外教育培训相结合,实施全员培训;三是选送骨干教师到国(境)外知名院校进修学习;四是分级分层培训,实施“名师”工程,搞好传、帮、带,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五是从社会聘任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技能型教师,加强实践教学。
近年来,学校投入资金100万元用于45岁以下教师研究生学历教育。另外,派送20余人次赴美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修学习,30多名教师参加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资助项目—联合护理师资进修奖学金班(JNFF)学习,80余人次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实施“名师”工程,搞好传、帮、带,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3
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加强临床实践,培养和外聘实践技能型教师,先后有60人次到国内著名医院及省市医院临床进修,外聘专业技术专家、实践技能型教师30人。
目前学校教师在省级以上专业学会中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16人,省教育专家1人,省学科带头人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骨干教师4人,省市优秀教师11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8人,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10人,在全国知名高校外聘客座教授9人。
五、实践教学条件
学校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实训资源,抓管理、重实效。护理专业建立了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软硬件配套的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条件良好。护理实训中心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总投资1000余万元。设置理念:零距离接触临床,力争做到临床教学实境化,技能训练标准化,达标测试规范化。主要功能分区:基础护理、社区护理、专科护理(健康评估实训室、儿科实训室、妇产科实训室、ICU实训室、急救实训室、康复实训室、社区护理实训室、临终关怀实训室)三大模块。建立了模拟实训室,如智能数字网络交互急救模拟系统、智能型胸腹部网络多媒体检查教学系统、多媒体医学教学示教反示教系统、高级综合模拟人重症监护系统、高级分娩与母子急救模型等,可利用专业仿真实训软件开展仿真教学,模拟临床护理对象复杂的病情变化,为学生学习提供理想的实训、考核环境,各专业实训开出率达到100%。并对外开放,为兄弟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有益经验,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学校建立有以河南省为依托,辐射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大城市著名医院的实习就业网络,目前与包括解放军总医院、上海长征医院、上海浦南医院、广州南方医院、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平煤集团总
4
医院等省内外56家医院签订了共建协议,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为临床教学、实训实习提供了充足的设备和可靠的师资保证。
六、教材与图书资料
学校制定有完善的《教材管理发放制度》,专人负责,专人管理,所有教材的准备工作都能在开课前完成。教材选用严格按照河南省教育厅每年印发的《χχχχ学年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目录》中推荐的国家、省规划教材。无盗版和复(翻)印教材。
学校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组织开发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需要和资源优势与国家教材、地方教材紧密配合的《医学概要》、《健康评估》、《药物护理学》、《病理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等校本教材。
图书馆建筑面积藏书28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9万册,电子图书9万册,中外期刊352种。专业图书资料充足,技术资源丰富,教学资源信息化,完全满足教学需要。
七、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学校对课程体系改革有清晰的思路。为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学校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活动课程为主体,打破传统课程体系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模式,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和实践课;在课程开发上,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融入课程考核,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需要和就业需要;在课程构建上,课程结构模块化,教学内容符合职业岗位要求,以“够用、适度”为原则,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重新整合课程、优化教学内
5
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还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必要的文化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八、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为使学生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职业技能的训练,注重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具体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探索:
1.项目教学法
按照行业专家对护理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和临床一线护士岗位的任职要求,选择与护理工作岗位知识需求并与护士执业考试紧密衔接的课程作为优质核心课程进行建设。学校专任教师与行业专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临床一线护士(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刘文娅、唐琪瑛、刘海静,第二人民医院的朱晓芳、田金花、介晓霞,宝丰县人民医院王湘等)一起,依据课程涉及的职业活动,讨论分析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选取典型项目,制订课程标准,将护理专业基础护理的各部分知识按内容和内在联系分割为一个个相对短小模块,各个模块的目标、知识融合成为有机的整体。以模块为单位组织教学,编写项目化的讲义、课件、习题等,将护理操作内容分成36个项目抛给学生,充分开发利用实践课课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问题的要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通过小组的共同研究,努力创造性的去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完成任务。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活动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为主体的局面,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
6
2.仿真(模拟)模拟教学法
从缩短学生学习与就业岗位的实际距离出发,运用仿真(模拟)教学法,在现有的实验室的条件下,模拟病房环境,给学生创设直观、真实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提前进入护士工作氛围。在临床实践中,模拟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向学生抛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包括病史采集、临床检查技能、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职业道德、人际沟通能力等,使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学会查阅、整理、统计,学会创新,随时应对出现的紧急事件,并根据学生们的平时考核及表现分配实习医院。
3.产学结合教学法
充分利用附属医院的优势,组织学生定期顶岗实习。为使课程内容更切合临床实际,围绕《基础护理》、《护理技术》、《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专业核心课程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进度每学期抽出一定学时顶岗工作,使学生在临床岗位现场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培养操作技能。
4.同步指导教学法
分为护理实训课的系统教学和实习前的专业技能强化训练两大环节。第一步,教师在对教学资源、学生状况进行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合理充分利用实训室的空间和物品,创设临床工作场景,精心设计好实训室场景,操作台、操作所需物品要统一摆放,合理布局;学生要提前做好预习,上课时要按要求着装。第二步,教师正规着装,仪表整洁;要求学生自检,教师观察矫正的方法使每名学生的着装都要达标,站姿、坐姿正确。第三步,请同学们用心观察现场的物品摆放,整体布局及每一件物品的位置,用后要恢复原样;教师边做、边展示、边讲解;做到展示充分,讲解细致,操作正确熟练。第四步,制定严格的、
7
可操作的、科学的评价考核量表,采取学生自考、互考、教师抽样检测,及时纠偏,矫正,使每名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树立无菌操作观念。
5.岗前实训教学法
选派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护理专业骨干教师任教。训练中强调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临床护理采取综合讲座、病例分析方法;护理技术选择临床运用广泛,技术操作难度大的项目进行系统培训指导,如无菌技术操作、各种注射法、导尿术、吸痰法、吸氧法、灌肠法、铺床法等。讲解技术关键,强化技术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同时在培训中把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专业技能教育、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每个细节中培养学生的准工作状态和综合素质。
6.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案,要求学生设身处地象案例中的人物去作出分析和判断,学生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或经验,体现了“做中教,做中学”的原则。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教学,达到让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判断力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和运行实践技能的能力,真正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护理系的教师们特别是临床护理教研室的教师们积极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病案式教学法。
7.演示教学法
《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 是本专业最重要、最基础的课程。其所讲授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带有普遍性的知识,完成该门课程的学习是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最根本的条件。同时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体现在
8
学生的行为上,并直接影响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其授课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授课后学生要会操作,形成稳定的技能,并要逐步过渡到病人身上为病人服务,体现出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人文性。因此基护教师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还采用演示教学法现场演示操作,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使学生首先看到了最标准的操作方法,使学生操作练习有了方向与标准。
在改革教学手段方面,积极鼓励广大教师采用现代教学技术、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积极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积极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教师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九、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可行,教学内容贴近市场、贴近专业、贴近岗位,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实践教学达到教学活动总学时的60%以上。
2.注重加强对顶岗实习组织实施的过程管理,有专任教师定期检查和兼职教师指导,顶岗实习有专门的实施细则,保证实习效果。
3.建立了规范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4.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落实到位,效果显著,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工作,多次组织教师讨论和研究实践教学改革,使每位教师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改革和探索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5.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完备,实践教学文件齐全。建立了实训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
9
制定了较为完备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整套专业实践教学文件,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报告等,对每个实践教学环节、项目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形式、手段、学时安排,与理论教学的衔接以及考核方式、方法等应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实践教学规范化。
十、产学结合
1.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本专业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产学合作、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进行研讨,提出专业建设指导性意见,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评估。
2. 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室,北京医模有限公司捐助实训设备50万元,香港华夏基金会资助10万美元用于社区护理专业建设,并接受14人次到北京、杭州、香港接受培训,同时学校被认定为社区护理师资培训基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
3.利用专业的资源优势,积极为社会和企业开展非学历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社会服务效果好。
十一、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1.建立教学管理系统,岗位职责明确。教学管理制度健全、规范,有《教学管理规定》、《教学督导制度》、《教师工作考核制度》、《教师管理规定》、《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教科研与学术交流管理办法》、《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制度》等,完善了教学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
10
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
2.教学文件齐备,教师承担的各类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践,均有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学任务书、教案、课件等教学文件,技能课教学包括实验、技能训练、实习、课程设计和综合训练等环节,必须编写相应的指导书;
4.专业教学档案资料齐全、分类科学、收集完整、规范;
5.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健全,措施得力。设有督导室,负责教学的过程督导及教学质量的评定等日常教学督导工作,开展四查(查集体备课、查教案、查课堂纪律、查听课记录)四评(学生评教、综合量化评比、技能操作评比、教案评比),并在每学期定期组织两次学生座谈会和调查,了解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和解决,做好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实行全过程监控,教学秩序良好。成立有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学校教学设计、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审核、教学质量的检查评估、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的指导等,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位教师教学水平,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促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十二、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
护理专业教学包含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在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保证下,强化专业实践技能,专业教师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优质优良的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任务,经过三年的基础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操作,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达到了专业培养目标。
十三、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
11
为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学校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活动课程为主体,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相应的实践项目训练,使学生具备了适应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资格。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位居全国前列。
十四、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声誉
由于专业定位准确,紧扣社会发展需要,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设置课程,因此护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符合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所以本专业毕业生一直很“热销”。
通过对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调查,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本专业学生工作扎实,踏实肯干,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取心强。就业率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也在96%以上。目前许多毕业生已在工作单位担任部门领导及技术骨干。社会声誉良好。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