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浙江卷)(含答案)

2024-03-14 来源:好走旅游网
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浙江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图是人类文明产生的过程。据此可知,人类文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阶级、国家和城市的出现C.人类定居生活方式的形成

B.社会分工日益精细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汉书·食货志》载:“天下既定……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这表明汉初( )A.采取“与民休息”政策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征收的赋役种类繁多D.注重民众的自我管理

3.唐朝实行的两税法:“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两税法( )A.缓解了土地兼并和社会矛盾C.继承了租庸调制的征税原则

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因税制合理受到地主阶级支持

4.南宋时,朱熹对《吕氏乡约》的内容稍加修改,定名为《增损吕氏乡约》。开篇指出:“事亲能孝,事君能忠。夫妇以礼,兄弟以恩,朋友以信。能睦乡邻,能敬官长,能为姻亲。与人恭逊,持身清约,容止庄重,辞气安和。衣冠合度,饮食中节。凡此皆谓之德”。《增损吕氏乡约》的推行( )A.确立了理学的主导地位C.实现了乡约与法律合流

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D.阻碍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5.蒙古西征时,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他们将中国的医术传到西方。不少高明的色目人医师,也随蒙古汗、王公东来,通过这些色目人医生,阿拉伯地区各种医学要籍流传到东亚。由此可见,蒙古西征A.引发了大规模民族迁徙C.客观上促进了思想解放

B.推动了中外医学交流D.增进了中欧友好关系

6.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俄国、

试卷第1页,共8页

英国、日本、法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在侵略中涌现了很多英雄人物。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左宗棠→收复了新疆C.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B.刘永福→保卫台湾D.邓世昌→中法战争

7.历史上的国民政府曾经数易其所在地,每一次的变动,其背后都折射出丰富的历史意义,观察如图,在②处发生的事件,标志着(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C.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

B.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D.抗日战争的胜利

8.为进一步巩固边区,发展抗日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向边区二百万人民提出二十一条施政纲领。下列各项中,属于该纲领内容的有( )

①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②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实行民主合作③惟须减低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农则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

④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奋斗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9.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连年丰收,但是却出现大量粮食无库可存、露天堆放,损耗率高的状况。为此,我国启用( )A.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技术

D.冷链物流技术

B.国家储备粮粮仓

C.机械通风储粮

10.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十二年历史,作了基本总结。第一次指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的阶段”,第一次全面的、扼要的阐述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次会议( )

A.实现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B.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试卷第2页,共8页

C.为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思想基础D.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11.下面内容节选自《汉谟拉比法典》,据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的突出特点是19.倘藏匿此奴于其家而后来奴隶被破获,则此自由民应处死;20.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应在此侵犯处处死并掩埋之;21.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A.宣扬君权神授、王权专制C.缓和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B.维护富人和贵族的私有财产D.保留原始的、落后的习俗12.希腊城邦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独特的社会政治结构,尤其在于其公民的身份、地位和作用。虽然不同城邦的政体和政治制度千差万别,但是作为城邦基础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大体是相同的。一般而言,城邦都是由三个阶级地位截然不同的人构成的,这就是奴隶、自由人和自由公民。上述材料意在强调希腊城邦( )A.社会结构决定了的政治结构C.城邦的政体和制度大体相同B.公民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D.平民政治是主要的政治制度13.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 ……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 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可从材料提取的信息有( )①巴格达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 ②阿拉伯人的贸易深入社会生活③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 ④阿拉伯帝国仍广泛实行奴隶制A.②③④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14.下图是16世纪—20世纪初世界人口大迁徙示意图(简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试卷第3页,共8页

A.①因自然灾害、经济恶化产生于欧洲的难民在遭到纳粹德国的迫害后流亡到大洋洲B.②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中国的一些“知识精英”流向北美C.③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殖民者把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工厂提供自由劳动力D.④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15.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如下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这主要反映了作者认为( )

A.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多极化遏制C.资本主义采用隐蔽手段稳定舆论

B.冷战意识形态斗争渗透到新闻传媒D.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西欧的工具

16.1960年,英国前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时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下列各项中,不能验证这一说法的史实( )A.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C.埃塞俄比亚恢复了国家的独立

B.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D.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

17.截至2017年底,全球有6850万人因战争、暴力冲突与迫害被迫逃离家园。这一数字相当于泰国的总人口,比前一年增加近300万人,比10年前增加50%。以全球人口比例计算,每110人中就有1人被迫沦为难民。下列关于难民说法正确的是:( )A.难民在收留国有基本的国民权利B.此时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非洲C.确定世界难民日以引起对这一问题的重视D.目前世界上输出难民最多的国家为阿富汗

18.“一带一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下列史实发生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是( )①甘英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 ②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③马可·波罗由泉州经海路回到威尼斯 ④乾隆帝在热河接见英使马戛尔尼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9.1902年创办的山西大学堂设中学专斋和西学专斋,中学专斋初设经、史、政、艺

试卷第4页,共8页

四科,后只保留经学一门,并增设外文、理化、史地、艺体等。1905年首批毕业生分别被授予“贡生名义”。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新式学堂已摆脱传统教育的模式和观念B.近代教育呈现出新旧交织的转型期特征C.该学堂的创办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D.学堂选官已经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20.“经济危机”工资微薄”“失业”“环境恶劣”“宪某校一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方案中出现了章运动”“欧文”等词语。该学习小组最有可能探究的主题是( )A.工业革命的兴起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1.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应该完成双重任务。第一个是破坏性的,是把原来的古老的陈旧的过时的制度给予破坏。第二个任务是建设性的,是在摧毁印度旧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以西方的物质文明为基础的新印度。下列选项与“建设性”任务相符的是( )①移植英国的法律体系、共和体制②接受西方的自由主义价值取向③实行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④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2.相对于传统史学界“中原文明先冒出来,然后再辐射周边”的观点,苏秉琦提出史前文明“满天星斗”的看法。近年在黑龙江发现的洪河遗址表明新石器晚期嫩江中游的社会发展程度与中华文明中心区同步。据此可知A.中国传统的历史学理论存在谬误B.考古遗址与古文献资料相互印证C.考古发现使人们的历史认知趋同D.考古遗址丰富了历史学研究材料

二、材料分析题

23.千百年来,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始终是萦绕在无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情结,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价值取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实现了新的统一。秦王朝在国家治理形式上采取中央集权模式,改变旧的世袭分权导致的分治状态,从制度层面强化了国家统一的政治形态和文化意识。秦汉时期是倡导国家统一的文化意识的成熟期,统一被视为天之经地之义,

试卷第5页,共8页

所以汉初董仲舒鲜明地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努力。近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清朝的统治疆域西跨葱岭,西北到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的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 当初(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可以很容易地用来为香港问题提供框架。如果在安抚港人方面取得成功,这甚至可能有助于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一国两制”使香港重新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尽管它保留了另一种制度。

——摘引自【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秦王朝“从制度层面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形态和文化意识”的表现,列举汉武帝实现思想一统的举措,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2)结合所学简述康雍乾时期统治者对西藏地区治理的主要举措,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前期国家疆域奠定的重要意义。

(3)指出“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事例。概述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陆为“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所做的努力。

三、未知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采,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总之,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是内燃机、柴油机、汽车和发电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电话、白炽丝灯等则是美国人发明的。因此,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进程也是比较迅速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二战胜利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就是在战争后期发表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几个国际文书基础上建立的、以《联合国宪章》为最高国际准则的战后国际秩序。《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和不干涉内政等,均已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是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基准。

试卷第6页,共8页

然而,二战结束后不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对苏联发动了冷战。随后,美苏争霸加剧了冷战,并将其延续了四十多年之久。其间,美国在亚洲先后发动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结束后,美国又接连发动或介入、推动了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等。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妄图建立美国治下的单极世界秩序。但是,正如基辛格在他的《世界秩序》一书中所说,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所有非西方国家从来没有承认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导的霸权秩序。——摘编自钱文荣《战后国际秩序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材料三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际重大事件年表时间国际大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1989年机制1993年1995年1999年200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欧盟成立,继续向政治经济一体化迈进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水平二十国集团组成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联台国第66届大会通过《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开发出的新能源,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以《联合国宪章》为最高国际准则的战后国际秩序形成的原因。指出二战胜利留下的遗产对世界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指出中国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所提出的方案,分析该方案提出的基本依据。25.近代以来随着世界联系的加强,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和交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源头,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雅典是希腊世界重要的文化中心,培养出了许多方面的人才,著名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柏拉图、雅典卫城的设计师菲迪亚斯等都是在这一时期涌现的,雅典不愧为“全希腊的学校”。试卷第7页,共8页

——据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整理

材料二 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中西会通”和“中西融合”的呼声不绝于耳。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从此,中国思想文化的格局又一次发生了巨大改变——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五四”时期的新文化人物,包括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主张中西学的会通与融合。随着马克思主义文化在中国的崛起,近代中外文化经百年的互动与融合,最终促成中华古老文化的新生。

——摘编自张允熠《近代中西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1)根据材料一,“希腊、结合所学,从哲学成就角度阐述罗马是欧洲文化的源头”的理由。(2)结合材料二与20世纪上半期中国思想领域的相关史实,就“近代中西文化融合”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提炼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220字左右)

试卷第8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据材料可知,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原始农业的产生,原始农业农业产生之后,出现了社会分工,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和阶级,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就是国家,此外还出现了文字和城市,文明产生,所以推动文明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D项正确;阶级、国家和城市的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而非原因,排除A项;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和人类定居生活方式的出现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排除BC项。故选D项。2.A

【详解】根据材料“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再结合材料的出处“《汉书·食货志》”可得,这指的是西汉初年为了恢复经济统治者采取了黄老无为思想、与民休息政策,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赋役种类繁多,且与材料“约法省禁轻田租”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对商业的态度,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古代封建朝代很少有涉及注重民众的自我管理,且材料没有强调自我管理在民众中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信息“缓解”“减轻”,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后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项正确;两税法加剧了土地兼并,排除A项;两税法的征税标准是资产,租庸调制的标准是人丁,二者并非继承关系,排除C项;两税法的税制并不合理,并未得到地主阶级的支持,排除D项。故选B项。4.B

【详解】本题考查宋代理学世俗化的影响。儒家思想是宋代的主流意识,朱熹修改的《增损吕氏乡约》内容都是儒家思想内容,所以其推行强化了社会主流价值,B项正确;理学主导地位是在南宋后期确立的,而且是在朱熹之后,排除A项;乡约不等于法律,排除C项;乡约体现了官方意识形态,因此“阻碍”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5.B

【详解】本题考查蒙古西征对中外医学交流的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蒙古西征期间,中国的艺术传到西方,同时阿拉伯地区各种医学要籍也传到东亚,这说明蒙古西征推动了中外

答案第1页,共8页

医学交流,B项正确;医生跨地区进行医学交流,不能视为大规模民族迁徙,排除A项;材料与思想解放无关,排除C项;蒙古西征不利于增进中欧友好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894年,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部英D项符合题意,1878年,1884勇作战,最后与舰同沉,选择D项;左宗棠收复新疆南北两路,年,新疆建省,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895年,刘永福率领黑旗军与台湾义勇军一起,展开反抗日军占领台湾的斗争,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885年,中法战争中,冯子材率领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27年(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②处的事件指的是国民政府从武汉迁到南京,结合所学,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B项正确1927的确立,;第一次国民革命期间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北伐军胜利进军,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与题干中①相关。全面抗战开始后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丧师失地,南京被日军占领后,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与题干中③相关,排除A项;1928年底,张作霖之子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这期间国民政府并未迁移首都,排除C项;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排除D项。故选B项。8.B

【详解】依据材料“为进一步巩固边区,发展抗日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向边区二百万人民提出二十一条施政纲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实行民主合作;惟须减低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农则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属于该纲领的内容,①②③B项正确;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奋斗,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排除ACD项。故选B项。9.A

答案第2页,共8页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70年代对食物的储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储存技术是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A项正确;国家储备粮粮仓扩大则是21世纪以来,排除B项;机械通风储粮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采用的存储技术,排除C项;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也是21世纪以来的存储技术,排除D项。故选A项。10.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1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为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思想基础,C项正确;实现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A项;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党的十三大,排除B项;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是党的十二大,排除D项。故选C项。11.B

【详解】根据材料“《汉谟拉比法典》”的部分内容可以看出,对于侵犯别人私有财产的处以严酷的刑罚,表明维护富人和贵族的私有财产,B项正确;材料信息强调《汉谟拉比法典》保护私有财产,并没有宣扬君权神授、王权专制,排除A项;材料表述的是富人与自由民的关系,排除C项;保护私有财产并不是原始落后的习俗,排除D项。故选B项。12.B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希腊城邦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独特的社会政治结构,尤其在于其公民的身份、地位和作用”,可知材料强调了古代希腊公民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城邦的国家管理,B项正确;社会结构对政治结构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性作用,排除A项;材料指出城邦的政治制度千差万别,排除C项;古代希腊城邦的政治具有多样性,平民政治主要是以雅典为代表,但不是主要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理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 ……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从印度和马来群岛……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可得出阿拉伯的商业贸易到达许多地区,贸易范围广泛。根据贸易

答案第3页,共8页

中商品的各类可得出其所涉及的内容与生活相关,说明阿拉伯人的贸易深入社会生活。②③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不能得出巴格达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排除①;材料中虽然有黑奴,但不能说明阿拉伯帝国仍广泛实行奴隶制,④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14.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④为欧洲到美洲的航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D项正确;①为二战时期遭受德国法西斯迫害迁移大洋洲的路线,而不是因自然灾害、经济恶化,排除A项;②为近代中国经济恶化,美国工业革命发展需要,中国劳动流向北美,排除B项;③是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殖民者把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种植园提供奴隶,排除C项。故选D项。15.D

“美国最新式战车”说明这是在说美国的一种斗争方式,【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漫画的题目是“3AEM”意为“财政贷款”说明这一斗争方式采用经济上提供财政贷款的方式,俄文再结合1947年这一时间和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是指的美国的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是美国控制西欧的工具,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治多极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西欧的工具,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美国利用马歇尔计划制西欧,并不是稳定舆论,排除C项。故选D项。1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0年。结合所学知识,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正确;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反映了阿尔及利亚民族意识的增长,排除A项;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体现了埃及民族意识的增长,排除B项;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反映了非洲国家民族意识的增长,排除D项。故选C项。17.C

【详解】依据材料“截至2017年底,全球有6850万人因战争、暴力冲突与迫害被迫逃离家园。”“以全球人口比例计算,每110人中就有1人被迫沦为难民。”,可以看出难民问题越发的严重,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难民在收留

答案第4页,共8页

国是否有国民权利,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难民产生的区域,排除B项;材料不能得出阿富汗是世界上输出难民最多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18.D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①甘英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出使大秦,②常骏从南海郡出航经海上丝绸之路到达赤土国,③马可·波罗由泉州经海上丝绸之路回到威尼斯,①②③正确,D项正确;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陆丝绸之路中断,④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19.B

【详解】根据材料“1902年创办的山西大学堂设中学专斋和西学专斋,中学专斋初设经、史、政、艺四科,后只保留经学一门,并增设外文、理化、史地、艺体等。”可知,清末学堂教育改革呈现出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教学内容相结合的特征,体现出中国近代教育新旧交织的“新式学堂已摆脱传统教育的模式和观念”表述错误,与史实不符,排除A特征,B项正确;项;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学堂选官已经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0.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出现,工人待遇不佳,工作环境差,英国爆发了宪章运动,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由此可知探究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项正确;这些词语出现在工业革命后,排除A项;材料中的词语没有涉及国际工人运动,排除B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1.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马克思认为英国的殖民统治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的近代化进程,西方的自由主义价值取向冲击了印度的等级观念,②符合题意;宗教与政治分离有利于摆脱印度种姓制度的属于,③符合题意;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有利于政治现代化进程,④符合题意;移植英国的法律体系、共和体制属于殖民方式,不属于摧毁印度旧制度的内容,①不符合题意。因此②③④正确,B项正确;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22.D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黑龙江发现的洪河遗址在新石器晚期的社会发展程度和中原文明区是一致的,印证了苏秉琦提出史前文明“满天星斗”的看法,说明考古遗址丰富了历史学研究材料,D正确;材料体现的史学界的争鸣,A说法错误;材料与古文献史料无关,是苏秉琦提出的一种新的观点,B排除;趋同的说法错误,C排除。故选D。

答案第5页,共8页

23.(1)表现:实行皇帝制度、郡县制度和统一文字;举措:设立五经博士,独尊儒学;时代精神:“大一统”思想的认同。

(2)举措: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等法律;实行金瓶掣签;中央设置理藩院。意义: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稳定和巩固,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3)事例:香港、澳门回归。努力: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汪辜会谈标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秦王朝在国家治理形式上采取中央集权模式,改变旧的世袭分权导致的分治状态,从制度层面强化了国家统一的政治形态和文化意识”及所学知识可知,实行皇帝制度、郡县制度和统一文字;举措:根据材料“秦汉时期是倡导国家统一的文化意识的成熟期,统一被视为天之经地之义,所以汉初董仲舒鲜明地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及所学知识可知设立五经博士,独尊儒学;时代精神:根据材料可知,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是“大一统”思想的认同。

(2)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等法律;实行金瓶掣签;中央设置理藩院等方面简述康雍乾时期统治者对西藏地区治理的主要举措。意义:根据材料“近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清朝的统治疆域西跨葱岭,西北到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的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可知,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稳定和巩固,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3)事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事例是香港、澳门回归。努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陆为“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所做的努力包括“九二共识”汪辜会谈标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海峡两岸达成;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等等。

24.(1)新能源:电,石油。主要特点: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一些后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2)原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书的发表;美苏等大国的合作;对德、日等法西斯的惩处;世界和平运动的高涨;人们对二战的反思。影

答案第6页,共8页

响:总体上维护了世界和平,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促进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导致冷战局面的形成,造成了世界局部地区的动荡。

(3)特点: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方案: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据: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是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详解】(1)新能源:根据材料一“但是内燃机、柴油机、汽车和发电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电话、白炽丝灯等则是美国人发明的。”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开发出的新能源是电,石油。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一“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采,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总之,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得出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材料一“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进程也是比较迅速的。”得出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过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一些后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2)原因:根据材料“ 二战胜利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几个国际文书基础上建立的、以《联合国宪章》为最高国际准则的战后国际秩序”可知《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书的发表;《联合国宪章》受到了美苏两个大国的承认可知美苏等大国的合作推动了《联合国宪章》成为最高国际准则;《联合国宪章》中对德、日等法西斯的惩处,二战后给世界带来的巨大破坏促使了世界和平运动的高涨和人们对二战的反思,都推动了《联合国宪章》成为最高国际准则。影响:根据“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和不干涉内政等,均已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是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基准”可知总体上维护了世界和平,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在战后国际秩序中,尤其是在联合国大会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拥有投票权,促进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联合国宪章》的签署国家在二战后不断增加,推动了“以国际法的发展;《联合国宪章》中对于民族独立的承认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根据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对苏联发动了冷战。随后,美苏争霸加剧了冷战,并将其延续了四十多年之久”可知导致冷战局面的形成,造成了世界局部地区的动荡。(3)特点:根据材料二“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际重大事件年表”可知,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是经济全球化、

答案第7页,共8页

区域经济集团化。方案:根据材料二“2017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得出中国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所提出的方案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世界发展形势、中国文明影响、推动构建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等方面分析作答。

25.(1)理由: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追求中产生了古希腊哲学,是西方世界哲学的起源;古希腊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解读人类社会,深刻影响着西方世界近现代的科学研究;产生了西方三位伟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世界的思想文化巨匠。

(2)论据:康有为的大同理论构想;孙中山的大同主义(新旧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提倡西学改造传统文化;李大钊等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中西学的会通与融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

【详解】(1)理由:该题要注意,只需要从哲学成就角度阐述“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源头”即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追求中产生了古希腊哲学,是西方世界哲学的起源;古希腊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解读人类社会,深刻影响着西方世界近现代的科学研究;产生了西方三位伟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世界的思想文化巨匠。(2)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就题干限制条件“近代中西思想文化的融合”拟定一个论题,可以从中西文化的融合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进步与发展方面加以立论,结合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回答时要特别注意中西文化的融合的史实,要求学生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第8页,共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