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要“锤炼”
技法概述
好的开头和结尾,对文章的成败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中考作文中发挥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西晋文学家陆机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充分说明了开头的重要性。结尾同样重要。锤炼一个精当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满分作文体验
中考满分作文每日一篇黄老师点评(10月31日)
点评体例:
蓝字小括号——点评,下划线——好词好句,
中括号【】——增补,删除——删除,红字——缺点不足 衡阳2019年中考满分作文 想写你的名字 想写你的名字, 在蓝天碧海的沙滩。
一横是心疼,一竖是祝福,一点是思念, 可是我担心,海浪温柔的抚摸。
想写你的名字, 在冰清玉洁的雪地。
可是我担心,阳光炙热的亲吻。
请以“想写你的名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想写你的名字(2019衡阳卷)
借鉴:诗意笔法 意象组合第二人称 声声呼告 排比结构 反复点题
夕阳西下,我又路过了你。准确地说,是你曾经站立的位置。
毕业后,因为校园改造,承载我6年小学时光的你已经不复存在。楼宇是新的,风声雨声读书声也都是新的。(化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显出考生信手拈来的文字功底。两个“新”表现浓浓的怀旧情结)越是如此,我越想写你的名字,写下属于我们水不褪色的记忆。(点题自然,浓浓的怀念之情,定下感情基调)
想用湖水写你的名字,我的望湖楼。
(声声呼唤,情真意切。呼告是特别动人的修辞,用第二人称写作时,一定要学会使用)(此处最好独句成段,醒目点题,标志线索、脉络清晰)
老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从教室的窗口顺着东边望,只要视力够好,就能隐约看到小树林里的【那边】湖水。原来,湖水躲在绿色深处,与我们遥遥相望。就在那些年的琅琅书声里,我不断幻想有一汪眼眸般清激透亮的湖水,正在静静地注视着学习中的我们,像母亲的眼,柔情脉脉,也像父亲的脸,不动声色。这美好的想象,随着年纪增长不断丰满,成为我小学时代最浪漫的回忆。如果,我蘸取那幽幽湖水写你的名字,已经逝去的你是否也能重新拥有曾经的记忆?
(诗的画面,诗的情感,诗的笔触。像母亲柔情脉脉的眼眸,像父亲不动声色的脸。那里有父母默默关注、殷殷期待,有自己积极勤奋孜孜以求的记忆)
想用声音写你的名字,我的望湖楼。
曾躲在你的身体里唱歌,那是我第一次登台表演在全班同学面前,因为唱走了音,难过地跑去厕所不肯回教室;曾在你的走廊上,大声喊同学的绰号,那一个个不怀好意又笑点十足的绰号,害我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向同学道歉;曾在你边上的国旗下听过演讲,能上去演讲是多么荣耀的事啊,可惜小学6年,我没能做出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来换一次国旗下的演讲,我有些遗憾,但并不后悔。我后悔的是,在你被拆除前,没有再去看你一次,而今,只能凭空尝试去写你的名字。
(一组排比句、一串串剪影叠映,记录了小学时光的喜怒哀乐,天真烂漫里分明一颗执着追求的心)
想用脚印写你的名字,我的望湖楼。
(用湖水、用声音、用脚印写名字,富有诗意,三个意象构筑了一往深情) 还记得五年级的夏天,梅雨季的南方下了好几天大雨,早上来学校,发现学校里竟漫起大水!大家穿着拖鞋、卷起裤脚,又是哀号又是兴奋地蹚水。有很多在别的楼上课的老师、同学,路过望湖楼都会上走廊来休息。花花绿绿的拖鞋,在地板上砸出清脆的回声,留下一个个湿漉漉的脚印,狼狈中透着兴奋……那时的你,用自己的身躯,为雨中的行人提供了暂时的庇护,给予了宝贵的依靠。
(本段,写望湖楼走廊里的蹚水躲雨,虽然真切表现我们天真烂漫,对母校的依恋和感激,但意蕴稍浅,要是加一组雨天里师生情深互相关怀镜头,就更好了)
只是,为了校园建设得更好,你还是走了。以后的同学,可能不再知道你,但你放心,我会一直一直写你的名字,在风里、雨里、读书声里,用湖水、用声音、用脚印,一遍一遍写你........的名字,让你在记忆里立得更久远,在夕阳下更加熠熠生辉。
(用“闪回再现”结束全文,余味无穷;一直一直、一遍一遍的反复,深情款款极富感染力;让你的名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从开头的失落里走出,首尾呼应,再次点题,升华中心,名字与夕阳媲美争辉,好美的意境,好深切的怀念)
技法要领
文章的开头技巧如下: 一、设计悬念,吸引读者 例如:
“啪!”一个响亮的巴掌声。 “哼!”一声沉重的鼻音声。 “嘭!”一道沉闷的碰门声。
家里的气氛瞬时降至零度以下,父亲和儿子的眼中都没有一丝色彩——冷战中。 (选自2019年江西省中考满分作文《钥匙》开头)
前三段,用三个拟声词,三个句式相同的句子组成排比开头,新颖别致,不同凡响,让读者的心提到嗓子眼上,这些声音来自哪里?为什么会发出这些声音?这些声音是谁发出的?接着的一段中“气氛瞬时降至零度以下”“父亲和儿子”“冷战中”,进一步让读者疑问迭出:父子为什么“冷战”?“冷战”的过程怎样?“冷战”的结果怎样?这就是典型的设置悬念。悬念的设置,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引出了作者对事情来龙去脉的叙述,文章也因此曲折有致,悬念迭起,引人入胜。所以,作文开头设置悬念是考场作文值得借鉴的。
二、开门见山,亮明观点 例如:
何为国,何为家?在我看来,国即是家,家即是国。我们这一代青年应始终铭记国家大义,正如顾炎武所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是亿万中华儿女中的一分子,国家发展
与我们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我们作为国之未来,应立志报国,心怀中国梦。
(选自2019年吉林省中考满分作文《志者当怀中国梦》开头)
开头引用顾炎武的话,具有权威性,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既紧扣了题目,又总领了全文,使文章中心论点一目了然。这样的写法不仅可以用于议论文,也可以用于记叙文。这样的开头,简洁明了,容易掌握,在中考作文时可以借鉴。
三、巧用修辞,展示文采 例如:
孔子曾立于川边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静静流淌的时光总是悄悄改变着一切。陆游唐婉生生分离,几年后相遇,徒留两首《钗头凤》难赋深情;李白杜甫相遇,使唐诗更加流光溢彩,短暂的相遇后却发生了安史之乱,从此与好友两地相隔;鲁迅先生冒着严寒回到阔别二十年的故乡,遇见了闰土,却心生悲凉……如果二十年后,我再次踏进老家的村子,会是怎样的光景呢?
(选自2019年威海中考满分作文《二十年后的遇见》开头)
如《人生因忙而精彩》的开头:蜜蜂因忙碌于花丛之中而被人赞美,燕雀因忙碌于衔泥营巢而为称道,人生同样因忙碌于理想追求而精彩纷呈。(主旨鲜明,能感染读者。)
四、环境描写烘托式
如《黎明的美丽,失落的我》的开头:紫红色的云霞充满着整片天空,其中还有一轮血似的夕阳,如此暖意的画面显现出“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温馨与从容之感,暖得让人沉醉,暖得让人迷恋。(写夕阳西下的情景,主要是为下文写自己的人生感悟打基础,是一个情思的触发点)
如《曾经拥有》的开头:晚风吹过河面上最后一波涟漪,夕阳收起它最后一首余晖,秋霜目送去最后一只归雁。我们默默地站着,目光游离在那若即若离的记忆之门上。 文章结尾技巧如下:
一、升华呼应式。就是在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言,或充满激情的呼吁,或富有理性的启迪,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或者通过呼应前文,关合全文,给人以完整的美感。所谓“呼应”一是呼应标题。文章标题往往与主题有直接的联系,结尾照应标题不但显得首尾圆合,而且能显示出考生的话题意识。二是呼应开头。呼应开头显得文章结构完整,关合严密,写得好,可以强化文章主题,给读者留下整体性的美感。”此法当牢记。 例如: (开头)
夕阳西下,我又路过了你。准确地说,是你曾经站立的位置。毕业后,因为校园改造,承载我6年小学时光的你已经不复存在。楼宇是新的,风声雨声读书声也都是新的。越是如此,我越想写你的名字,写下属于我们永不褪色的记忆。
(结尾)
只是,为了校园建设得更好,你还是走了。以后的同学,可能不再知道你,但你放心,我会一直一直写你的名字,在风里、雨里、读书声里,用湖水、用声音、用脚印,一遍一遍写你的名字,让你在记忆里立得更久远,在夕阳下更加熠熠生辉……
(选自2019年衡阳中考满分作文《想写你的名字》) 二、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例如:
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棵树。有人喜欢做桃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世人瞩目;有人喜欢做胡杨,“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有人喜欢做松树,“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我却只愿做一株家乡的橘树,风雪一何劲,经冬犹绿林,谦谦此君子,一缕爱国魂!
(选自2019年宜昌中考满分作文《我向往,橘树一样的人生》结尾)
这篇文章的结尾,引用古诗、名言,写有人喜爱做桃树,有人喜爱做胡杨,有人喜爱做松树,而“我”向往做一棵橘树,前者衬托后者,突出了“我”的喜爱、赞美和向往之情。结尾引用诗文名句,既丰富了橘树形象和“我”的情感,拓展了文章内容,又增添了文章的典雅之气、文学之味、音乐之韵,彰显出考生较为深厚的古典诗词功底。
三、抒情议论,气势不凡 例如:
是啊,我们就该这么做,不是吗?作为年轻人,给老人和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作为青壮年,在危急关头冲向前,化解危机;作为莘莘学子,对知识孜孜以求,报效祖国……如果没有了“就该这么做”的责任意识,而甘于做那些冷漠、自私的旁观者,我们的社会该变得多么糟糕!在此呼吁同学们铭记“就该这么做”的宗旨,为创造和谐社会,奉献己力!
(选自2019年烟台中考满分作文《就该这么做》结尾)
点明题旨,发出呼吁号召。结尾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总结全文,精警醒目,富有鼓动性和号召力。
铺陈排比式 这样的结尾在内容上能照应前文,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有深化主旨的作用,更兼语意亲切感人,语句富有节奏韵律,能使阅卷者击节称叹。
如:忙碌的身影,也已为现代化建设加瓦添砖; 忙碌的身影,也曾让世界为你感动呐喊; 忙碌的身影,也向关怀你的人倾诉爱的呼唤!
(作者有意将三个排比句独立成行,强化了结尾的意图,给阅卷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