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基础练习
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守护大山守护“家”
本文节选自记者对护林员段金龙的一段采访。
①穿着橘黄色的工作服,老段步履轻快地走在山中落叶铺成的小路上,用树皮般粗糙的大手拍拍一棵落叶松的树干说:“我小学四年级跟着父辈们种这些树的时候,树苗还不到1米高,现在都碗口粗了,我也老了……”老段名叫段金龙,是一名普通的林区护林员。说这话时,他已经在神仙山坚守了30年。“如果能活到90岁,那我就守到90岁。一天看不见这林子,就浑身不得劲儿。”他说。
②守护3000多亩山林,30年来事故发生率为零,靠的是老段日复一日不辞辛苦地工作。山里没有路,但老段每天巡山要走20公里以上。30年来,老段穿坏的胶鞋已经有300多双。老段巡山随时都在排查隐患,只要遇到上山的人,他都反复叮嘱防火事项。夏天多雷雨,老段经常要赶到山上无线电中转台去切断电源。
③护林生活的艰苦,只有老段自己知道。护林员没有节假日,只有在没米没盐或家里有事的时候才能下山,至少也要10天左右一次。上山时,要背上够吃半个月的米、咸菜、土豆。冬季经常大雪封山有一年10月份突然下了一场大雪,老段被困在山上。等他巡完山回到小屋才发现,只剩一小把挂面了。没法子,只能早晚喝点盐水,中午煮一点挂面垫垫。“山项没有水,得去半山腰的大冰渠背水,一桶水50斤,来回10里地。”老段说得很轻松,对他来说,这点苦好像根本不算啥。
1 / 37
④“他的腰背、膝盖、胃都出了问题。每次上山,还得带上膏药和胃药。”老段的妻子告诉记者。妻子心疼老段,老段却嘿嘿一笑说:“没事儿,我能坚持。”
⑤一个人守着大山,还要忍受难以想象的孤独。为了消遣,林场曾经在山上给老段配了一台旧电视。由上没信号,手机、电视、收音机都没什么信号。老段却找到了( )的法子:即便收不到信号,他也拿电视机当宝贝,没事就打开,听着“刺啦刺啦”的响声,一听能听大半宿。“有点几声音,就不觉得孤独了。”老段说。
⑥干的年头儿长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成了伴儿。对老段而言,守护这片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大山就像守护“家”。
1.从第①自然段中摘录,树苗的变化是从(______)到(______)
2.第①自然段中的“一天看不见这林子,就浑身不得劲儿”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第②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第③自然段,你对哪些语句特别有感触,请任选一个角度在下面横线上写批注。(至少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37
5.“30年坚持下来,老段也落下了职业病”这个句子放在第(_____)自然段的开头合适。
6.结合上下文,为第⑨自然段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A.艰苦朴素 B.埋头苦干 C.苦中作乐
7.对老段而言,为什么说“守护这片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大山就像守护‘家’”?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第一次真好
路过人家的墙边,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的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结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和电视里看到。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口味?有多少“第一次”使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3 / 37
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个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而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第一次看妻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此老鸟。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自己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喷气式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却新鲜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愿你珍重第一次。
1.作者写自己的一些“第一次”经历,详细叙写的是哪两次?请各用一个短语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中,作者既然说柚子树“不见得很美”,又说“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其中包含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37
3.第3自然段画线的两个反问句,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是________;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哪次具体经历照应了“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这一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哪句话对“第一次真好”作具体的阐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课内阅读。
《爬山虎的脚》片段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鲜艳,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荡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给下面句子中的“一”选择正确答案。
5 / 37
A.数量一 B.一律,没有意外 C.满,全 D.表示最少
(1)叶尖一顺儿朝下(_____)
(2)不留一点儿空隙(_____)
(3)一阵风拂过(_____)
(4)一墙的叶子就荡起波纹(_____)
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
3.作者通过(______),发现了爬山虎的脚生长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4.如果划线的句子去掉“荡起波纹”,好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外阅读。
“失败”的导演
她是香港知名的导演,生活很简朴。她没有名车,没有豪宅,影迷常常看到她拎着大袋子挤地铁,剪着利落的冬菇头,穿着帆布鞋,衣服也很随意,站在人堆里,就是一个普通的人物。偶尔被影迷认出来,要找她签字合影,她总是摆摆手,逃一样地离开,根本不
6 / 37
愿被众星捧月。
她又很谦虚低调。别人都卖力(炫耀 夸奖)自己的电影,希望多拉拢一些观众,她对于自己那些好评如潮的影视剧,总是找出缺点,觉得这部“拍得很粗”,那部“同时代脱节”,这部“无精打(采 彩),有气无力”,那部“不理想,很失败”,仿佛她就是当下最失败的导演,拍出的好像全是烂剧。
她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稍 梢)微出名点的导演,都喜欢大制作,似乎钱越多,拍出的东西就越好。她却常常叫穷,不是假装,是真穷,因为她从来不肯拍赚钱的商业片,很很多时候,她靠到港大授课或者拍广告片维生。她想要吸收资金,当然很容易,可是她却从来不这么做,她就是要让自己穷,让自己处在一个特别失败,特别难堪的境地。她说:“太舒服的生活要小心,不能沉迷。”
由此,她的独立特行终于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只是因为她想让自己永远处在失败里。只有处在失败的境地,才会有欲望努力向上,才会认真地选片,认真地拍片,力图让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完美。只有处在失败的境地,才能虚心接受一切建议,不骄傲,不张狂,始终有一颗虔诚之心。
她就是香港著名导演许鞍华。
1.用“ ”画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词。
2.用“仿佛”造两个不同的句子。
(1)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37
(2)非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短文前三个自然段中对人物的介绍,可以用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这个词语是________。
4.短文第一自然段描写许鞍华的穿着和外貌有什么作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文中人物的事迹,你想到了哪句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许鞍华让自己永远处在失败里,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夜游雁荡山
暮色浓浓,景物朦胧。这浓,浓得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巨大黑纱;那朦胧,又使人感到神秘。
我站在灵峰招待所门口,抬头看山峰,不禁连连叫绝!刚才阳光还未退去,我只感到山峰像刀削斧劈,十分奇特,现在更出奇了。你说暮色浓浓,山峰却轮廓分明;你说景色
8 / 37
分明,却又朦朦胧胧。那就先看看合掌峰吧。站在灵峰寺右角看它像一只雄鹰,再看它那锋利的嘴,假如有人去偷神殿的圣器,它一定会扑过去啄他;它那剑翅的神态,仿佛丢一块石头过去,它就会展翅向你扑来。
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如果不是暮色,那山峰所化成的形象就不会这样逼真。我怀着浓厚的兴趣,随着人们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向西看,山峰像一个梳了发髻的老妇,那眉毛、眼睛、鼻子和没有牙齿的干瘪的嘴巴都十分逼真。她仿佛要与我诉说家务,讲讲儿媳妇的贤惠,儿子的孝顺,邻居的和睦;要与我讲讲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还想多活几十年。再向东南方走过去,老妇隐去了,出来一位老头。这是一位蓄了长须的老头,他立在高山上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月亮出来了,云有时把月亮遮得忽明忽暗的,光线的变化使老头的胡须仿佛微微飘动了。顺着山坡下去,老头归去了,出来一个老僧,在拱着手拜月。故而当地人称这“三景”是婆婆峰、老头峰、僧拜峰。
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破坏了这朦朦胧胧的美。我去看金鸡峰。峰的形状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他躲在暮色里探头探脑地窥视对面的山峰,仿佛在和谁捉迷藏。又走了几步,只见一只犀牛正伸长脖子在望月亮,这就是犀牛峰了。
我意犹未尽,只听见有人大叫:“回去了,回去了!”就不自觉地跟了过去,见许多人上了车,我看看车头上的字,都是温州市、乐清县几个单位的。他们特地来夜游雁荡山的,我本是因为时间紧才不得已夜游雁荡山,想不到雁荡山的夜景是这么的迷人。
1.写近义词。
窥视——(____) 小心——(____) 迷人——(____)
9 / 37
2.“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与这句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是来自朦胧。
B.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正是来自朦胧。
3.作者夜游雁荡山时看到了哪几个景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为什么山峰一会儿像老妇,一会儿像老头,一会儿像老僧?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从中可以体会出( )
A.作者因为天黑了,走山路时特别小心。
B.月色朦胧下的景色实在太美,作者唯恐破坏了这自然的美景,珍惜小心的心情。
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牛
10 / 37
可爱的故乡的许多景物,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特别是我家那头瘦骨嶙峋的老牛,更使我不能忘怀。
它以牛的耐性与沉静,许多年来任重务劳,没有一点怨言,后来它老了,衰弱了。我父亲看着它从一只小小的牛犊长到壮大,转到老弱,知道它一生辛苦,就不再把工作交给它了,让它安逸地度过它的余年。
老牛过了一段安逸的生活以后,突然病倒了。它一天比一天瘦弱。一天,它好像比往常精神一些,走出门去。老牛走到河边喝了些水,站了一会儿,它破例地不往回走,却走到近旁的田里。它站在麦田边,静静地看着,像望着熟人似的。忽然,它站不稳了,全身摇晃,呻吟一声,就倒在地上。
那曾经出过力的老牛,那不说话的朋友,就这么死了。我们在田边,在它从前工作过并且休息过的田边,埋葬了它。
而今,我每次回家乡去,总不忘去看看老牛的坟。
1.从第二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老牛的“一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年”的意思是________。“让它安逸地度过它的余年”表达了作者一家对________思想感情。
3.文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赞扬老牛的精神,实际上是赞美________。
11 / 37
4.读句子,选择正确答案。
它破例地不往回走,却走到近旁的田里。这是因为:________
A.老牛不再按原来的路线散步了,它要走新的路线。
B.老牛走到近旁的田里,像是向它出过力的地方告别。
C.老牛神志不清,不认识往回走的路了。
七、 课外阅读。
难忘的一次表演
前段时间,张老师对我们说:我们星期六要参加中小学文艺汇演。听了这话,我彻夜难眠。
星期六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吃完早饭后,坐上车便出发了。我坐在车上,哼着歌儿,望着窗外的景色,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青年影剧院。
到了晚上,影剧院里灯光四射,非常漂亮。轮到我们表演了,我顿时紧张得心怦怦直跳,竟然忘记舞蹈的动作了,接着我马上改正了过来。下台时,我心里就像被钢针扎了一样难受。张老师走过来温柔地安慰我说:“小杰,你已经尽力了,跳得不错。”但我的心还是平静不下来,我后悔极了。
回到家里,我一想到这件事,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
12 / 37
爸爸说:“没关系。不可能做什么事都一帆风顺。但是你要记住,以后做事情要专心致志。”
真是吃一堑,长一智,以后我一定要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件事。
1.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________
②整夜难以入睡。________
③船挂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阻碍。________
2.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我”演出前、________和________的经过。文中表示顺序的词语有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体会“我”的心情。
A.紧张 B.后悔 C.激动、兴奋 D.难过 E.高兴 F.难受 G.决心改正错误
得知要参加表演______ 出发途中______ 上台表演时______
下台时______ 老师安慰后________ 回到家后_____ 爸爸教育后_____
4.读完短文,说一说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13 / 3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花蕊里的蜜蜂
化君
①一场夜雨,将天空沐浴得格外澄(dēng chéng)澈、明净。 .
②园子里愈发清新空灵,花儿万紫千红,争奇斗艳。一只蜜蜂飞过来,落在一朵粉色喇叭花上,爬向花蕊,两条细长的后腿向上翘着,不停地抓挠,柔软而迅疾,在喇叭口边儿上一闪一闪,仿若夜空里星儿的眼睛眨呀眨的。凑近了仔细看,蜜蜂的须细细软软,在窄仄(zè)的喇叭底欢快地抓挠,样子有些好笑,却又让人不禁生出几分疼爱和怜惜。
③熠(yì)熠烁烁的腿和须忽而停下来,原来花上的蜜汁被吸干了,蜜蜂要换个位置。定是为了节省时间吧,蜜蜂仍然头朝下,倒立着往旁边爬转几下,(继续 持续)它精彩的表演。“演”字一出,心里不禁生出一种负罪感,蜜蜂那么忙碌、辛苦,哪里有工夫表演?终于将花儿上的蜜汁都吸尽了,蜜蜂从幽深、窄反的喇叭花底部爬出来,一刻不停地飞向另一朵喇叭花。
④我跟过去,掏出手机,对准花蕊里的蜜蜂,接连不断地按动拍摄键,我想把蜜蜂采蜜的每一个(时间 瞬间)都记录下来。
⑤园子里真静呀,“啪啪啪”的声音听上去震天响。我试探着将手机一点一点靠近蜜
14 / 37
蜂,越来越近,几乎要触着喇叭沿儿上蜜蜂抓挠着的后腿了。然而,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蜜蜂全然不知的样子。或许它是知道的,顾不得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采蜜,采蜜。
⑥蜜蜂从花蕊里爬出来时,我将手机收了起来,随蜜蜂走向另一朵喇叭花,专心看它采蜜。
⑦我在心里有节奏地数着,一,二,三……数到二十七的时候,蜜蜂直起身子开始往外爬。在这二十七秒,不,是三个二十七秒;不,是一整个上午;不,直到我看累了,离开的时候,蜜蜂从不曾歇息一下。有时花蕊被别的蜜蜂采过了,它蜻蜓点水般在花朵上落一下,接着飞向下一朵。
⑧那片喇叭花田一朵一朵都被飞遍了、采尽了时,我抬脚离开,蜜蜂扇动起翅膀飞向路那边的一朵黄色小花。小黄花的茎(jīng jìng)太过细软,才被蜜蜂触碰着便朝地面.弯下去,幸亏蜜蜂机灵,腾地飞起来,飞向前面的花丛去了。 .
⑨蜜蜂那么小,那么弱,却一直不停地忙碌,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采蜜,采蜜。
(节选自《新青年》2018年第12期)
1.用“√”在文中( )里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和恰当的词语。
2.第⑧自然段中加点的“腾”字写出了______________。
3.给画“ ”的部分换种说法,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
15 / 37
想一想:文中的句子与改写后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的部分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一句话概括文中蜜蜂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雨越下越大,本来我要到同学家去学习,这下只好拉倒了。我坐在门口,看着瓢泼大雨出神。
爸爸喊我:“你看,雨水都溅在身上了。”
我没理会,却发现了什么奇妙的东西:“爸爸,你看!屋檐下的石头,怎么隔着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小窝?”
爸爸还没有回答,我就自己解释说:“爸爸,我知道了,那是让屋檐滴下来的雨水打的。”
16 / 37
“是吗?”爸爸故意惊奇地问,“雨水有那么大的劲儿,把石头打出窝窝来?”
爸爸这一问,我也愣住了。
爸爸见我答不出,就走过来笑着说:“这叫‘水滴石穿’。咱们这房子已有几十年了,雨点的力量虽小,可是长年累月,它总滴到一个地方,渐渐地就打出小窝来了。”接着,爸爸又说:“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有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就一定会成功的。”
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想:要永远记住“滴水穿石”的启示。
1.文中加点词“奇妙”的近义词是( )
A.美妙 B.奇怪 C.怪异 D.美好
2.读完短文后,我认为( )这个成语最能概括本文的主旨。
A.水滴石穿 B.滴水成河 C.如石投水
3.当“我”向爸爸提问时,爸爸为什么故意发问?其原因是( )
A.爸爸也不知道石头上有窝窝的原因。
B.爸爸想引导“我”明白水滴石穿的道理。
C.爸爸想逗“我”玩。
17 / 37
D.爸爸想去查一查石头上有窝窝的原因。
4.本文所告诉我们的道理与( )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是一样的。
A.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5.读完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阅读短文。
猪嘴防毒面具
①细心的人会注意到防毒面具的外形和猪嘴极为相似,这是为什么呢?莫非防毒面具的发明和猪嘴有关?为什么叫猪嘴防毒面具?
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曾与英法联军为争夺某地区展开激战,双方对峙半年之久。1915年,德军为了打破欧洲战场长期僵持的局面,第一次使用了化学毒剂。他们在阵地前沿设置了几千个盛有氯气的钢瓶,朝着英法联军阵地的顺风方向打开瓶盖,把约180吨的氯气释放出去。顿时,一片黄绿色烟雾弥漫,并快速向联军的阵地飘移,一直扩散到联军阵地纵深几十千米处,致使几千名英法联军士兵中毒,战场周围的大量野生动物也相继中毒丧命。
18 / 37
③可是奇怪的是,这一带的野猪竟意外地活了下来。这件事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经过考察和研究后,科学家们终于发现是野猪喜欢用嘴拱地的习性,使它们免于一死。当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用嘴拱地,以躲避气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猪拱动后,其颗粒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野猪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赐予它们的防毒面具,因此它们能在这场氯气的浩劫中幸免于难。
④揭开了这个秘密之后,两国科学家深受启发。他们很快就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像....猪嘴巴一样的防毒面具,但这种防毒面具没有直接采用泥土作为吸附剂,而是使用木炭颗粒做过滤层,内装有可以过滤毒气的材料,猪嘴的形状能装入较多的木炭颗粒。后来经过多次改进,防毒面具采用的过滤材料更为先进可靠,吸附化学毒剂的本领更大,但它酷似猪嘴的基本样式却一直没有改变。
⑤防毒面具可以说是一件模仿猪嘴的杰作。(有删改)
1.对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引出说明对象猪嘴防毒面具。
B.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
C.特意点出防毒面具外形和猪嘴相似,提问“为什么”,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总结全文,突出说明对象猪嘴防毒面具的特点。
2.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个秘密”指的是什么?用“——”画出来。
19 / 37
3.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B.第②段的故事既引出了制造防毒面具的原因,又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野猪用嘴拱地是为了过滤有毒气体。
D.第一批防毒面具采用木炭颗粒做过滤层,内装有可以过滤毒气的材料。
4.“猪嘴的形状能装入较多的木炭颗粒”一句中“较多的”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能提出什么对理解文章有帮助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牛和鹅(节选)
就在这时候,池塘里划来了一只小船,捉鱼的金奎叔从船里跳上岸,飞快地走了过来(这些,我都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是完全昏乱了)。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的胳膊比我的腿还粗。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公鹅
20 / 37
甩到了半空中。它张开翅膀,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这一下,其余三只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塘里,向远处游去。
这一摔是那么痛快,远处的孩子们全笑了起来,我也挂着泪笑了。一切的恐怖,全消失了。因为在金奎叔的手里,鹅是那么弱,那么可笑,它,不过跟一个酒瓶子一样罢了!
金奎叔帮我穿上鞋,拾起书包,用大手摸摸我的头,说:“鹅有什么可怕的!看把你吓成这样。”
我说:“因为鹅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哇!”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摔到池塘里去。记着,霖哥儿,下次可别怕它们。”
我记住金奎叔的话,从此不再怕鹅了。有什么可怕的!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怕它干吗?果然,我不怕它,它也不敢咬我,碰到了,只是嘠嘎叫几声,扇几下翅膀,就摇摇摆摆地走开了。
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我觉得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平白地去欺负它干吗?
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1.作者只字未提牛,为什么文末却提到“我”再也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 37
2.联系全文,说说课文为什么要以“牛和鹅”为题目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奎叔的话让“我”明白的道理是( )
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B.不能仗势欺人,欺负弱小。
十二、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爬山虎的脚
①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②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城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捧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③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22 / 37
④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圈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⑤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类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圈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国,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动,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
①爬山虎是一种植物。________
②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绿的,绿得很新鲜,非常引人注意。________
③爬山虎的脚长在叶柄上。________
④“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意思是说你的手指不用费劲,就可以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________
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作者观察认真细致,具体生动地写出了爬山虎脚细微的变化:先是茎上
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________,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________ ,细丝原先是直的,巴住墙后变成的________,颜色开始是________,后来变成
23 / 37
________。
3.你觉得选文第⑤自然段中“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一句中,“逐渐”一词可以去掉吗?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概括第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心窗
有一个活泼好动的小女孩,在车祸中不幸撞断了腿,住进了医院。她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苦不堪言,度日如年,整日以泪洗面。与她同病房,靠近窗口的是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她的腿病已经快好了,每天能够坐起来观赏窗外的景色。小女孩多么想看看窗外的景色啊!可她的腿上装着夹板,高高吊起,身子不能坐起来,又远离窗口。每当老太太推窗观景时,小女孩羡慕极了。
有一天,老太太又打开窗子,小女孩情不自禁地问:“奶奶,您看见什么了?能不能讲给我听听?”老太太爽快地答应:“行,行!”从此以后老太太每天给她细细地描述窗外美丽的景色,小女孩边听边想象,不由得心旷神怡,心中的郁闷渐渐化为乌有……
24 / 37
一个月过去了,老太太出院了,小女孩终于可以起来了,她迫不及待地起身,伸长脖子,朝窗外一望,她惊呆了:窗外能看见的只有一堵黑墙!这时,小女孩的心豁然开朗,原来老太太为她推开的是一扇心窗!
以后,每当小女孩遇到挫折,感到悲伤时,她就会想起这位可敬的老太太,想起她为自己描述的窗外的美……
1.“苦不堪言”的意思是_________,小女孩“苦不堪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小女孩车祸后情绪变化正确的是哪项?用“√”选出。
A.苦不堪言一心旷神怡一豁然开朗( )
B.度日如年一豁然开朗一心旷神怡( )
C.痛苦万分一开心不已一恍然大悟( )
D.心旷神怡一以泪洗面一豁然开朗( )
3.“小女孩边听边想象,不由得心旷神怡,心中的郁闷渐渐化为乌……此处省略号表示( )
A.引文的省略 B.说话断断续续 C.语意未尽 D.沉默不语
4.为什么小女孩觉得同病房的老太太是一位可敬的老太太?
25 / 3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老太太为小女孩推开的是一扇心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小女孩再次遇到挫折,感到悲伤时,请你用积累的一句名言警句或古诗词来勉励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 课外阅读
美丽的晚霞
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再高的画家也难以描绘。
太阳身影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神奇的、美丽的云,令人想到仙境,想到梦幻的世界。
我出神地望着,眼睛朦胧起来了,天空仿佛出现了一条龙,金色的龙。它上游下窜,吞云吐雾,喷出鲜艳美丽的水花,随着云彩的移动,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看不见了。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飞起一只洁白如玉、顶冠赤色的仙鹤。鹤背上,坐着一个头顶光亮、胡子洁白的老头儿,拄着打拐杖,这不是动画片《哪吒闹海》里的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吗?那么哪吒呢?他在哪里?哦,看到了!这不,一个坚实强健、系着
26 / 37
红兜兜的小男孩,正张开双手,向他师傅飘去。
我从幻境中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好看的故事,一幅又一幅如画的美景。
当我回到现实中来时,晚霞已经消失。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柔和——______ 朦胧——______
仿佛——______ 坚实——______
2.“我”在梦幻里看到了哪些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错误的打“×”
(1)文中的“出神”,表示“看呆了”的意思。(_____)
(2)“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中的“仿佛”一词改为“好像”名意不变。(_____)
(3)神奇就是“神秘“的意思。(____)
十五、 阅读理解
27 / 37
蜡烛里的秘密
①我是前段时间来到石板镇的。小镇老是停电,得准备蜡烛。
②我一连找了三家杂货铺,店主都同样告诉我:“没有。”我很纳闷,一个镇子,怎..么连卖蜡烛的都没有?
③小镇上有四间杂货铺,我打算到剩余的那家去碰碰运气。店主看出我是新来的,直截了当告诉我:“你到街尾的老阿婆家去买吧,她那儿有。”这让我更奇怪了,老板怎么会知道老阿婆家卖蜡烛?
④于是,我顺着石板街一直走。走到尾,在一个缩进去的地方,果然有一个简陋的摊位,几块砖头和破木板搭的货架上摆着香纸和蜡烛。付钱的时候,我问老阿婆:“生意好吗?”老阿婆笑呵呵地说:“好,这不老停电吗?来我这买蜡烛的人多。不过老停电,也不好哟……”她抬起胳膊,把蜡烛递给我。我这才发现,老阿婆的腿不能动,估计是下半身瘫痪。我冲她笑了笑,满意而归。
⑤接连几个晚上还是停电,我到街上漫步。走着走着,我来到一家杂货铺,买了点东西,又跟老板闲聊起来。我好奇地问:“小镇老是停电,蜡烛生意应该很好,你为什么不进些蜡烛卖呢?”
⑥店主笑了笑,这才告诉我秘密。原来,老阿婆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他们几家杂货铺商议之后,偷偷有了一个约定:不卖蜡烛。
⑦听了店主的话,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28 / 37
1.请你概括第②—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老阿婆家摊位的描写,从中你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
3.在买蜡烛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请把心理变化过程填写完整:
纳闷——(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动。
4.在与杂货铺老板的交谈中,“我”知道了蜡烛里的秘密是_____________,他们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5.“听了店主的话,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感动“我”的是( )
A.老阿婆身体残疾,却还自食其力。
B.三家杂货铺都不卖蜡烛,“我”在第四家买到了。
C.四家店铺老板同情老阿婆,从他们约定不卖蜡烛的行为可以看出他们善良的心。
D.“我”终于知道了蜡烛里的秘密。
答案
29 / 37
一、
1. 不到1米高 碗口粗了
2.一名普通的林区护林员的责任
3.老段日复一日不辞辛苦地工作。
4.对老段而言,守护这片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大山就像守护“家”。
这句话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形象,也很温暖。
5.④
6.C
7.因为老段作为林区护林员三十年来日复一日的工作,不辞辛苦,敢于寂寞,苦中作乐。真的把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成了伴儿,把这座大山当成了“家”一样的对待。
二、
1.①偶见柚子树②饲养十姊妹。
2.没有矛盾。因为是第一次看到果实丰硕的柚子树,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所以,即使景色不见得很美,在作者看来也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30 / 37
3. 加强语气 引起读者思索承上启下(或:过度)。
4.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
5.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却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三、
1. B D A C
2.叶圣陶
3. 仔细观察 位置 形状 颜色
4.不好。因为“漾”字使句子具有了动感,写出了叶子被风吹过的动态美。
四、
1.炫耀 采 稍
2. 老师仿佛是一盏灯,为我们照亮前方的路。 这里的景色很美,我仿佛在哪里见到过。
3.独立特行
4.为了突出她生活的简朴。
31 / 37
5.失败乃成功之母
6.只有处在失败的境地,才会有欲望努力向上,才会认真地选片,认真地拍片,力图让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完美。只有处在失败的境地,才能虚心接受一切建议,不骄傲,不张狂,始终有一颗虔诚之心。
五、
1. 偷看 谨慎 诱人
2.B
3.作者夜游雁荡山看到的景点有:合掌峰、双笋峰、金鸡峰、犀牛峰。
4.因为作者所站的位置不同,所看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样子不相同。
5.B
六、
1. 牛犊 壮牛 老弱
2. 指老牛临死前不多的晚年 老年的喜爱
3.任重务劳;没有怨言;辛苦;像老牛一样任劳任怨、踏踏实实工作,默默奉献的人
32 / 37
4.B
七、
1. 一丝不苟 彻夜难眠 一帆风顺
2. 演出时 演出后 星期六早上、到了晚上、回到家里。
3. C E A F B D G
4.要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件事。
八、
1.chéng 继续 瞬间 jīng
2.示例:蜜蜂非常机灵,起飞的速度极快
3. 蜜蜂那么忙碌、辛苦,没有工夫表演 文中的句子是反问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表现出蜜蜂的忙碌、辛苦,没有空闲表演。
4.示例:作者发自内心地对勤劳、专注的蜜蜂感到敬佩。
5.示例:身体弱小,却一直不停地忙碌,专注地采蜜,非常勤劳。
九、
33 / 37
1.B
2.A
3.B
4.A
5.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有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就一定会成功的。
十、
1.D
2.当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用嘴拱地,以躲避气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猪拱动后,其颗粒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
3.C
4.不能。“较多的”准确地说明了用猪嘴的形状能装入更多的木炭颗粒,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防毒面具为什么不直接使用泥土做吸附剂?
十一、
34 / 37
1.鹅欺负“我”,“我”知晓了原委,由此联想到经常被“我”欺负的牛,对比起来,弱小的“我”不无缘无故欺负强大的牛了。
2.作者是想借牛和鹅两种动物来告诉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要换个角度去看待事情。
3.B
十二、
1.正确;错误;错误;错误
2.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小圆片;弯曲;嫩红的;灰色
3.不可以。逐渐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
4.主要写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十三、
1. 痛苦到了极点,不能用语言来表达 她在车祸中不幸撞断了腿,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
2.A√ C√
3.C
35 / 37
4.老太太通过-一个善意的谎言帮助小女孩度过了那段困难痛苦的日子,为她推开了一扇心窗,用自己的言行教会女孩乐观地面对挫折。
5.因为老太太帮助小女孩摆脱了心中的郁闷痛苦,使小女孩对窗外美丽的景色充满了想象,重新获得了对生活的希望,而这一切主要源于小女孩心态的转变,所以说老太太为小女孩推开了一扇心窗。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十四、
1. 轻柔 隐约 好像 稳固
2.“我”在梦幻里看到了:金龙、仙鹤、太乙真人、哪吒。
3. √ √ ×
十五、
1.“我”走了三家杂货铺买不到蜡烛,最后在老阿婆家买到了。
2.老阿婆生活艰辛
3. 奇怪 满意而归 好奇
4. 四家杂货铺老板约定不卖蜡烛 救济老阿婆
36 / 37
5.C
37 / 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