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xx省委 xx省人民政府 __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 __》(xx发〔xx〕13号)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食品工业发展,结合实际,制定xx市食品工业发展实施方案。
到2020年,全市食品工业经济规模进一步壮大,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产业体系更加完善,食品工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更加凸显,成为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经济规模进一步壮大。力争食品工业产值比xx年翻一番,总量突破600亿元,年均递增15%左右;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到300家,年产值亿元以上加工企业达到100家、超10亿元达到15家,力争打造年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1家、100亿元企业1家;培育产值200亿元食品产业集群2个、100亿产业集群1个。
(二)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体系全面建立,力争著名商标达到100件、驰名商标10件。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食品工业深度融合,传统食品工业改造提升进一步加快,产品加工深度向精深加工转变,产品价值链向高端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二次加工率达到50%以上,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20%左右。
(三)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生态、绿色发展措施全面落实,农业“三品”认证达到500个,地理标志产品力争达到10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6个,资源循环利用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
(四)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从标准化原料生产、产品加工、仓储、物流配送的全产业链体系,形成经济优势明显、科技含量高、产业规模大的粮油、畜产、酒类及饮料、健康养生保健食品、蔬果制品等五大产业体系,带动食品产业上下游发展的全产业链。
(一)做强粮油加工业。2020 年,粮油加工业产值力争达到280亿元,创建著名商标力争达到30件、驰名商标达到3件,力争培育产值亿元以上企业50家、超10亿元企业8家、50亿元企业1家。
1. 加快发展主食食品加工。着力推进面粉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主食馒头、包子、饺子、早餐食品等主食工业化产品,积极开发花卷、锅贴、杂粮营养馒头等多系列、多特色、差异化的面制品;支持和鼓励xx五得利食品、正宇食品、恒瑞面粉、于氏德霖食品公司等开发鲜切面、营养强化面、杂粮面、蔬果面等面条新产品。每县区引进2—3家全国知名食品企业投资建设主食工业化项目,打造主食工业知名品牌。
2. 扩大休闲营养食品生产规模。以发展健康型、功能型、方便型食品为突破口,加快面粉企业转型和小作坊加工点的提升和改造,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长货架期、方便休闲型营养饼干、面包、蛋糕及其他焙烤食品加工,支持涡阳85食品、xx法普瑞、“一闻香”食品等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休闲食品发展。
3. 大力发展玉米食品加工。在发展玉米制粉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玉米焙烤食品、即食面、玉米饮料、营养粉、杂粮粥、杂粮复合营养粉等玉米食品。每县区引进2家玉米加工企业投资玉米加工,加快推进蒙城荣源铁航玉米乳加工项目。
4. 提升大豆、芝麻、薯类等杂粮加工水平。通过招商引资和支持传统豆制品加工作坊改造、提升,着力发展豆腐、豆干、豆芽(绿豆芽)、粉皮等豆制食品工业化生产,进一步开发新型、营养健康豆制食品。加快对芝麻油、脱皮芝麻、粉丝等加工技术改造、装备提升及产品改良,结合药食兼用品种开发,重点发展营养搭配合理、养生保健功能定位准确、方便食用的组合式杂粮类产品和杂粮饮料,打造一批养生保健杂粮产品知名品牌。
5. 开展粮油副产品综合利用。重点推进小麦麸皮、次粉、胚芽以及小麦淀粉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重点开展谷朊粉的食用、药用和饲
用等多层次开发及谷朊粉生产废水废液中蛋白质、戊聚糖等利用。着力发展水溶性蛋白、生物活性肽、拉丝蛋白、小麦麸皮多糖等高附加值产品;积极开展豆粕、芝麻粕功能蛋白、多肽的提取和精制,做大精加工,做强深加工,做细循环利用。
(二)做大畜产品加工业。2020年,力争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00亿元,创建著名商标力争达到15件、驰名商标达到1件,力争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25家、10亿元以上企业4家,打造生猪、肉羊、肉鸡(鸭)、肉牛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构建畜牧养殖和畜产品加工联动发展的产业体系。
1. 大力发展冷却肉、分割肉。在稳步发展猪肉冷却肉、分割肉的同时,重点发展黄淮白山羊、肉牛、肉鸡(鸭)、雪花牛等冷却肉、分割肉加工,建设配套的冷链物流系统,建成产品质量安全的高端冷鲜分割肉供应体系,加快推进屠宰加工企业HACCP管理体系认证。
2. 加快休闲肉制品开发。用现代工艺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风味肉制品,开发延伸精深加工产品,加快中式肉制品、休闲熟食肉制品工业化生产步伐,扩大低温肉制品、功能性肉制品的生产,发展牛羊肉、禽肉制品。支持xx东升食品、蒙城宏健公司、xx恒盛食品、绿膳坊食品、东昕食品、谯城正益食品等开发酱卤肉、传统风味肉制品等系
列休闲食品。大力推进畜产品加工业招商,每县区引进2家肉食加工知名企业。
3. 开发畜产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开发畜禽血液、骨组织、脏器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开发骨素及衍生产品等各种生物制品。支持和鼓励开发动物血液、毛皮等副产物加工产品。支持东润鬃业扩大规模,提升加工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三)做优健康养生食品加工。力争培育产值亿元以上企业8家、10亿元1家,创建著名商标力争达到10件、驰名商标达到1件,形成2—3个国家知名健康养生食品品牌,打造产业链比较完善,具有xx鲜明地方特色的现代健康养生食品产业集群。到2020年,力争健康养生食品产值达到50亿元。
1. 突出发展养生代用茶。充分发挥xx中药材产业资源、加工基础和市场潜力等优势,重点开发有xx特色的养生保健代用茶产品,重点培育北京同仁堂(xx)公司、方敏药业、豪门保健品、雅丽百花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重点开发美容养颜保健茶、抗氧化养生保健茶、降血压血脂养生保健茶、健脑养生保健茶、瘦身减肥保健茶等系列产品。积极扶持八方饮品、青春塘保健品等创业型企业,支持养生保健代用茶企业进驻市食品产业园,扩
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力争2020年,形成特色鲜明、质量安全、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创业型代用茶生产企业集群。
2. 加快中药养生保健食品开发。鼓励和引导企业向中药保健品、功能性食品、药食同源食品方向发展,形成多元化的产品和市场,加速推动以药食两用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汤料、药膳、食品添加剂、调味剂、保健酒、养生美容制品等生产,着力加快以参、茸、虫草等滋补保健药材为原料的系列中药保健品开发和生产。加大药食同源中药材的研究开发力度,开展植物功能性成分提取,重点围绕xx菊、金银花等研发保健饮品生产,开发苦瓜、丝瓜、山药、桔梗、荆芥等药食同源产品,提高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能力和水平。
3. 加强特色养生保健药膳产品开发和推广。深入挖掘中医药传统文化和饮食文化内涵,在注重、继承的同时,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药膳产品药理、功效和成分等研究分析,不断丰富药膳产品科学理论,完善膳食功能性解释,鼓励中药材加工、餐饮服务企业开发药膳产品,加快药膳食疗产品在餐饮服务业的推广应用。
4. 加快传统食品工业化进程。加快传统食品改造提升步伐,充分发掘xx特色传统饮食文化资源,加快传统工艺工业化适应性改造,重点突破xx传统小吃工业化生产的技术瓶颈,加快推进板鸡、牛肉汤、牛肉馍、油炸馍、麻花、锅盔、干扣面、油酥烧饼等传统小吃工
业化生产。引进知名企业投资建设特色传统食品工业化生产重点项目,开发特色产品,满足市民日常消费和旅游市场、礼品市场的需求,弘扬xx饮食文化,培育“中华老字号” 、“xx老字号”品牌,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做稳酒类及饮料加工业。2020年,力争全市酒类及饮料加工业总产值达200亿元,其中,饮料业产值突破40亿元;力争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10家、超10亿元2家、超100亿元1家;创建著名商标力争达到40件、驰名商标达到5件。
1. 稳步发展白酒、啤酒产业。以谯城区古井镇和涡阳县高炉镇为重点,以古井集团、徽酒集团和重庆啤酒(xx)公司为龙头,加大产品研发和创新力度,开发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特色产品,力争在产品的类别、口感、功能和设计上实现新突破。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酒类企业达到30家以上,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企业1家、5亿元以上企业3-5家;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家。
2. 优先发展养生保健酒产业。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白酒产业基础,重点扶持xx集团、xx集团、xx白酒、xx佗国药、xx药业、xx饮片、xx药业等企业加快开发适合即饮市场的低度保健酒、适合中老年的养生酒系列、礼品市场的高端功能酒以及适合女性的美容健
康酒等,积极拓展保健酒市场,不断壮大我市保健酒产业规模。2020年,力争全市保健酒行业产值突破30亿元。
3. 突出发展软饮料产业。依托xx及周边地区较为丰富的谷物、大豆、蔬果、中药材、牛奶等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谷物(玉米、绿豆等杂粮、冲调类产品等)饮料、蔬果饮料(山药汁、水果汁等)、中药保健饮料(菊花茶、金银花茶等),支持xx饮品、xx饮品,xx食品饮料、xx饮料等企业加快发展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
4. 加快发展配套服务业。加大对古井配套产业园及白酒产业集群专业镇的支持力度,将产业链由生产制造环节延伸到原料基地建设、配套产业、现代服务业、工业旅游、文化旅游等环节,不断增强我市酒及饮料业的综合竞争能力。2020年,实现包装材料、包装印刷、玻璃制品等包装材料市内配套供应量50%以上。
(五)做精蔬果加工业。2020年,力争蔬果加工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力争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7家,创建著名商标力争达到5件,形成2—3个蔬果加工产业集聚区。
1. 加快特色蔬果加工。支持发展苔干、山药、朝天椒、桔梗、香椿、冬瓜、苦瓜等特色蔬果产品加工,重点发展蔬果汁饮料、酱菜、
腌制菜、风味苔干、苦瓜粉、冬瓜馅蓉、食用菌罐头和小包装风味食用菌等蔬果制品。重点支持义门苔干、精益诚食品、福顺食品、昭日食品、高公糖醋蒜加工等企业开发新产品,进一步加快特色蔬果加工。
2. 积极开发新型干燥蔬果制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发一系列新型干燥蔬果制品,支持涡阳国特食品重点开发膨化蔬果制品、蔬果粉制品、蔬果浆制品等,适度发展脱水蔬菜加工。
3. 发展蔬菜功效成分提取。发展辣椒色素、辣素等蔬菜功效成分提取及其加工副产物功效成分提取产业,研发一批具有养生保健功能的蔬菜功效产品。重点支持xx养生天下食品公司做大做强。
4. 积极开发蔬菜汁饮料制品。重点发展胡萝卜、山药等药食同源蔬菜汁饮料加工业,打造功能蔬菜汁饮料加工产业集群。
(六)加快建设食品产业园区。
1. 加快食品工业园区建设。xx年,市食品产业园要全面启动规划建设,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等工作要齐头并进,确保xx年实现入驻项目开工建设。各县区都要依托资源优势,规划建设1—2个高标准的、面积不少于3平方公里的食品产业园区,园区规划建设方案要于xx年6月底前报市政府。加快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
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冷链仓储、电子交易、检验检疫、第三方物流等综合服务平台,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完善食品工业全产业链。市及县区食品产业园都要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搭建小微企业发展平台。2020年,建成特色鲜明、错位发展、产业配套、功能完善、产值百亿的食品产业园区5个。
2.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落实食品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引导食品企业向园区集聚,全力支持市食品产业园、三县一区食品(农产品)加工园区、谯城大杨粮食产业园、古井白酒加工园区、涡阳义门工业园、高炉工业园、蒙城双涧农产品加工园等产业园区建设。围绕食品工业上下游产业发展,加快园区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体系建设,建立适应食品工业发展的仓储、冷链物流和配送体系。2020年,力争打造产值50亿元食品(农产品)加工集聚基地5个。
(七)培育市场主体。
1. 加快培育龙头企业。选择20家左右规模较大、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优势企业,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培育核心竞争力,支持其加快发展步伐,尽快成为行业领军企业。2020年力争年产值亿元以上加工企业达到100家,10亿元以上的达到15家,力争打造年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1家、100亿元企业1家。
2. 大力发展中小微食品企业。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三证合一”、 “一照一码”、“先照后证”、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改革,落实“网上办事大厅”制度,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客创办食品加工企业,落实已出台的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各项政策,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切实帮助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引导中小微企业找准定位,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2020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到300家。
(八)实施品牌战略。
1. 积极创建品牌。大力推进“质量xx”建设,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创建驰名(著名)商标、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名牌产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努力形成一批有特色、叫得响、吃得开的产品品牌。鼓励和支持瑞福祥、东升、恒盛、正宇、金冠等发展成为国内知名品牌,逐步提高食品品牌的公信力和竞争力。组织评选“xx十大食品名牌产品”,对入选企业给予表彰并优先推荐参加省和国家名牌评选。2020年力争著名商标达到100件、驰名商标10件、地理标志产品10件、农业“三品”认证达到500个。
2. 加大品牌宣传。加强产品展示宣传,研究落实在市城市规划馆内建设xx农业展览馆。大力挖掘传统农业文化传承和老字号食品的文化新内涵,提升传统农艺和传统食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鼓励食品企业参加各类食品展销活动,对政府组织各类交易会,根据参加展会的规模、层次等具体情况给予参展企业适当补贴,进一步提升我市食品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积极支持食品出口,2020年力争食品工业出口额提高10%以上。
(九)完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
1. 加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食品工业引导农业生产,发展绿色、专用、安全的加工原料生产基地,促进农业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加工导向型转变,提高农业资源的转化增值能力。注重加工专用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逐步实现加工原料的专用化、规模化和标准化。重点建设优质强筋小麦基地、优质专用玉米和杂粮基地,提升特色蔬菜、药食同源蔬菜种植标准化、规模化水平。重点发展黄牛(黑毛和牛)、生猪、畜禽、黄淮白山羊、xx北黑猪等特色畜产品生产基地。鼓励食品生产企业以“公司+农民合作社+大户(农户)”等形式,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推进原料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保证食品工业优质专用原料的有效供给。2020年,力争主要食品原料基地实现绿色化、标准化。
2. 加强食品质量 __。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落实食品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鼓励食品企业购买先进检测设备,建立质量检测中心。大力推行SC、GMP、ISO、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尽快建立企业产品质量和企业诚信黑名单制度。完善食品 __机制,健全产地环境和产前投入品、产中安全生产过程控制及产后质量安全检测等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力争xx年建成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2020年建立市县区全覆盖的农产品(食品)质量检验检测和检疫体系。
(十)加快食品工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1. 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支持企业广泛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提升关键生产工艺、专用装备及生产线的数字化控制水平。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提升阿里巴巴“xx馆”企业入驻数量和交易规模,坚持线上和线下交易相结合,力争2020年入驻企业达到500家。鼓励和支持食品企业在京东、1号店、天猫、邮乐农品、聚农e购等电商平台开展网上营销。支持食品企业自建电商平台,创新商业模式,开拓国内外市场。
2. 推进可追溯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重点企业应用可追溯信息技术,建立集信息、标识、数据共享、网络管理等功能一体的食品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提升企业质量安全与清洁生产控制能力。
3. 推进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推进物联网技术在种养殖、收购、加工、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应用,大力推广企业生产管理非现场监管系统的示范应用,逐步实现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关键信息的采集、管理和监控。
(十一)推进食品工业科技创新。
1. 加强产学研对接合作。加快推进市政府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建立战略合作联盟。支持食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对接,成立食品工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所),联合开展食品工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合作,重点支持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和市场前景好的成果转化项目。指导和帮助重点食品企业建立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重点实验室,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食品工业科技创新体系。
2. 鼓励企业提高装备水平。组织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鼓励企业采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先进技术,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
提高自动化水平;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更新和改造,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加大食品安全、节能环保设备和设施投资,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化改造,实现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加强食品工业机械设备的研发和制造,重点推进传统特色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加快传统特色食品加工工艺的提升和改进步伐。
(十二)强力推进食品工业招商。
1. 强力推进精准招商。要把食品工业招商放在突出位置,各地、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研究食品工业招商,对重点食品工业招商项目要亲自过问、亲自调度。要突出农业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特色开展招商,坚持“种养加”项目一起招,大中小项目一起上,充分利用“借会招商、能人招商、以商招商和委托招商”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招商,不断拓展食品工业招商引资领域和合作空间。要突出抓好靶标招商,重点面向国内外食品企业100强,排出重点招商拜访名单,实行“一对一”、“点对点”靶标招商,到2020年,力争引进国内外食品百强企业投资项目10个。要突出抓好精准招商,依托重点食品园区,强化政策宣传推介,重点吸引“长三角”都市化食品企业、“珠三角”饮料及调味品企业和福建沿海地区的休闲食品企业来xx投资。强化招商任务落实,每年每县区至少拜访重点企业10家、落实投资意向3个、签订投资合同2个、引进并落地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食品工业项目2个。
2. 大力推进xx商“凤还巢”。加强与各地xx商会的沟通联系,大力宣传xx投资环境和招商政策,积极支持xx籍成功人士回xx创办食品加工企业,每年每县区要引进“凤还巢”项目2个以上。鼓励本土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开展品牌合作,开发生产中高端产品。
(一)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
1. 加强财政支持引导。市及县区财政每年分别设立不少于1000万元的食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食品工业发展的重大项目、研发创新、公共平台建设和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引进和开发、驰名(著名)商标创建和“三品一标”认证等。
2. 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认真落实《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__xx市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等三个办法 __》(xx政办秘〔xx〕145号)、《xx食品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xx政秘〔xx〕153号),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各县区也要根据实际,xx年底前制定扶持食品工业发展政策,重点在用地、投资强度、财政扶持、规费减免等方面倾斜支持食品工业发展。
3. 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推进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落实支持食品工业发展各项政策,强化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推进食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二)坚持项目带动,落实项目调度推进机制。
1. 加强项目谋划。全市每年谋划投资2000万元以上食品工业项目100个,其中每县区每年谋划食品工业项目不少于20个。加快储备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以上重点项目规划,力争每年每县区有10个项目具备建设条件、5个项目开工建设。
2. 坚持项目带动。量化、细化推进食品工业发展各项任务,实行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建立项目调度机制,实行项目分层、分级调度推进机制,帮助解决项目推进面临的实际困难,落实项目建设月通报制度,提高项目开工率、投产率。
(三)强化要素支撑,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1. 强化融资支持。落实《xx市人民政府关于着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意见》(xx政〔xx〕68号),引导商业银行完善食品工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充分利用“我要贷款”平台,加强银企之间的信息沟通,抓好“助保金”、新型“政银担”贷款和小额贷
款保证保险落实,扩大信贷投放。加强直接融资,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支持企业股权融资,落实企业上市奖励政策,2020年力争企业主版、新三板上市企业达到10家。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每年委托知名院校开展产业发展专题培训100人次。积极引进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的复合领军型人才,全市每年引进食品工业职业经理人20人、高级职称50人、专业技术人才100人。落实人才引进政策,确保人才能够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加强本地人才培育,依托xx师专、xx职业技术学院、xx中药科技学校及各县区职业学校,开办食品工业发展急需技术人才专业班,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3. 加大用地支持。将食品企业用地纳入年度用地计划。对重大食品加工项目用地,要优先安排、优先审批,按规定享受土地规费相关优惠政策。鼓励节约集约用地,对食品企业建设3层以上标准化生产厂房和租用政府投资多层厂房的小微食品企业,按规定享受相关扶持政策。鼓励食品企业向园区集聚,按规定享受园区用地等相关扶持政策。
(四)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1. 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定期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具体负责食品工业发展的日常工作。各县区、市经济开发区、xx芜现代产业园区也要建立相应机构,制定食品工业发展实施方案(xx年底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园区,高效推进食品工业发展。
2. 组建市食品工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搭建行业会员与政府、社会各届的桥梁,促进会员间的交流,反映会员诉求,协调会员利益,为会员提供信息、技术、合作、咨询评估、行业自律等服务。
3. 健全督查调度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每季度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开展一次督查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每季度主持召开一次专题调度会议,听取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落实议定事项。
4. 建立考核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要制定年度发展计划,明确年度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建立食品工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制定年度考核办法,列入对县区政府及有关单位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
内容仅供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