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情日记到百姓档案——看裴梅镇如何创新做好群众工作
万年县裴梅镇地方不大,名气不小。这里是“民情日记”的发源地。本世纪之初,一个以“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为主题的“民情日记”活动由裴梅镇发起,迅速扩及全县,继而走进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各大新闻媒体,吸引了全国上下关注的目光。
怎样在“民情日记”的基础上把群众工作向纵深推进,是摆在裴梅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今天的裴梅,对此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实现了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和升华。他们推出群众工作新的载体——“百姓档案”,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创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进百姓家门,做百姓家人
“百姓档案”,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记录百姓静态和动态情况的载体。从静态的角度说,在档案中可以找到群众的姓名、年龄、住址、职业(包括外出务工和创业)、文化程度以及住房、收入、计生等内容;从动态的角度说,干部经常深入群众,传达上级政策,传播致富信息,倾听群众呼声,并将村情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做、所难、所急、所盼记录在册。对区域内的民意实现同步掌握、全域掌握、动态掌握,可以深入客观地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从而合理地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
今年2月,裴梅镇启动三级双连环工作机制,发放“干部群众联系卡”,正式开展“百姓档案”创建活动。全镇干部进村入户与6700多农户见面,上户率为100%,填写了6670份纸质档案,为6670户家庭建立了微机电子档案,并且制作了百姓档案手册,全镇干部人手一本。所有资料实行微机分类和动态管理,及时反映社情民意,成为覆盖农民群众的“信息库”和基层干部了解帮助群众的“资料室”。
“百姓档案”的服务内容涵盖政务、村务、家务3个层面,包括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发展经济、计划生育、文明创建、村务监督等;服务方式实行“三个办理”:立即办,一切符合政策法规要求能够立即办理的事项,立即办理;领着办,政策法规不够明朗,需咨询上级有关部门或需要群众个人签署的事项,都由第一责任人引领群众办理;代为办,一切符合政策法规要求、手续齐全、限时办理的事项,都由第一责任人代为办理。通过创建,大力倡导走进农家送服务、走进问题找答案、走向规范抓制度,形成干部入户常态化、干部群众一家人的浓厚氛围。
【记者感言】
任何工作要想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必须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必须把“为什么”这个问题搞清楚,才能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镇党委书记陈德平坦言,建立“百姓档案”是要与群众沟通思想、对称信息、融洽感情、形成互动,“百姓档案”建立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过程。
百姓有事说话,干部去想办法
关注民生、了解民意、凝聚民心,通过“百姓档案”,裴梅镇广大党员、干部以更加积极、更加主动的姿态走进了百姓中间,也把“百姓档案”真正装进了自己的心中。去年,由于葛粉滞销,种葛大户彭军平一直为存放在家里的600多斤葛粉销路犯愁。他把这件烦心事告诉了镇计生办在本村包片的干部王铭英。王铭英很快想起了早已装在脑子里的一条信息:几天后,全县要召开工农业产品展销会。他立即帮老彭联系了参展摊位,交易会期间又全程服务,帮着老彭把积存葛粉卖完了。村民吴建年是一桩交通事故的受害者。由于这起交通事故的合法赔偿还有1.3万元未能有效执行,他为此到有关部门奔走了3个年头,可还是没能拿到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吴建年把这事说给了镇行政办包片干部夏长虎。
夏长虎毫不含糊,积极会同交警部门,多次上门同肇事方讲政策、摆道理。经过耐心细致的协商,不到半个月时间,终于促成了余款全部落实。
【记者感言】
万年县委书记陈荣高说,“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做好群众工作,经济就能发展,社会就能稳定,群众就能安居乐业,什么事情都能迎刃而解。这就叫一通百通。”“百姓档案”的创建让干部和群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让大事变小事、难事变易事,活动效果日益显现。据不完全统计,自2月份以来,共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00余个,代办各类事务1200多件,落实致富项目近10个。继2008年全镇财政收入跃上1000万元台阶,实现“两年翻一番、三年超千万”的目标,今年可望突破1500万元大关。裴梅镇还先后获得全省信访工作先进乡镇、全省文明乡镇创建先进乡镇等荣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