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解读——兼谈中日民俗视野中的民族性差异
2021-09-05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4卷第2期 (2006年第2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No.2 Vo1.24 No.2 20o6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民俗解读 兼谈中日民俗视野中的民族性差异 陈勤建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092) 摘要:什么是民俗?不同国家、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就中日民俗中的民族性差异进行分析,认为从生活层面 看’,民俗是一种生活相,从文化的层面看,民俗是一种文化模式;从哲学的层面看,民俗就是一个族群独特的、特有 的、思想文化的起点和思考的原型。 关键词:民俗;民族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C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1(2006)02—006O一06 什么是民俗?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其实不然。 最初人们认为民俗就是古老的、落后的生活习俗,渐 渐地发现这个内涵不足以涵盖民俗的全部内容,直 到今天,对于什么是民俗这个问题,不同的国家,不 同的学者仍有不同的看法,今天我想在这里简单地 谈一谈我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我想从以下三 个层面分析一下什么是民俗。 主要是太阳崇拜。那么后来为什么改成朝南了呢? 这就是生活技艺经验积累的智慧。在生活中悟出一 个道理,在我们居住的北半球,朝东居住是不合适 的。这种改变是在生活中慢慢积累而产生的,渐渐 形成一套理论,什么理论?风水理论。 一想到风水,我们马上会说,封建迷信。然而十 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外国出了很多介绍中国风水 理论的书,称之为中国的潜科学。我们不否认风水 中有封建迷信的成份,特别是风水理论的后期。可 第一个层面,生活的层面,生活的角度。什么是 民俗?民俗是一种生活相。什么是相?这是佛家的 是风水理论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东西 的。它的核心是一个人如何选择自己居住的地方, 就是要考虑到风的流向,水的走向。实际上,地球上 不是任何地方都是适合人居住的。那么人适合居住 在哪里?我们的先民创造了一种理论。(图示,略) 平时我们说“左青龙,右白虎”,这是怎样一种理论? 它就是说山势的走向关系到风的流向和水的走向。 在我们中国的理念中,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有环而 向外流水的这个位置就是穴,这个位置是最佳的居 用语,佛家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比如说,什么 是火,火是一种焰相,水是一种流相。民俗是一种生 活相,也就是一种风行的生活样,生活的惯制。它不 是我们所想像的尽是古老的,古老只是一个方面,关 键是它是活的流动的活世态的生活相。在生活层面 表现为日常不经意的生活的技艺和生活的习惯,生 存的经验和智慧。 比如我们现在买房子,一般理想的样子,现在仍 保留要朝南的,为什么要朝南的?因为有阳光,好像 好简单,可是大家知道我们的古人花了多少时间选 住地——风水宝地。这种理念适用于我们生活的北 半球,这一地区,季节风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很大。东 择“朝南”吗?我告诉大家,在四千年前,我们现在 所在的“东夷”地区房屋的朝向是东面,朝着太阳, 面季风带来大量雨水,平时我们都能感觉到东面的 墙上容易渗水,于是东面要有屏障,把雨水挡住,西 面有屏障,把西北风挡住。北面也有屏障,剩下这个 收稿日期:20o5一l2—26 作者简介:陈勤建(1948一),男,上海市人,博导,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文联民间文艺家协 会副主席,现主要研究方向为民间文化。 6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地方就是最保暖的。然而这还不够,还需要有水,人 活着不能没有水,所以我们看到这里有山上流下来 的溪水,这水是活的,向外流,既保障生活用水,又能 把生活污物带走,因而健康。由此可知,我们的风水 梦》里的林黛玉说‘我爱你’的话,那么《红楼梦》也 就没有了。”(鼓掌,大笑)这就是东西方恋爱婚姻习 尚的最实质的差别。 在生活中,这样的场景相当多,民俗就是我们活 理论基本要素,就是选择最适宜人居地的风的流向 和水的走向。利用山体和河道来确定适合人居住的 环境。我们现在住的房子,北京的四合院和南方的 厢房,其实就是古代的风水理论的原型,利用人工建 筑的方式来实现了。我们的理念就是生活的习惯。 的世态的生活相,生活场,生活流。我们会发现我们 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细节都和民俗分不开。比如我随 便拿两支铅笔当筷子,用筷子恐怕是我们生活中最 常见的现象。可是为什么要用筷子?想过没有?世 界上有用刀叉和用筷子的两种习惯。为什么用刀 从风水理论引申到很多。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几句, 当今的建筑有的真的惨不忍睹。上海造了那么多玻 璃外墙的高楼,不符合我们风水的理念,根本就对生 活是有害的。为什么?这种建筑模式来自北欧,北 欧为什么需要玻璃外墙,因为天气比较寒冷,需要采 光。而我们处在亚热带,我们需要散热,我们现在用 空调制冷,却增加了上海的热岛效应,又浪费我们宝 贵的能源。这种西方的建筑模式移植到中国来,我 看是典型的建筑垃圾。(鼓掌大笑)。 从生活层面来看,民俗是生活的技艺,包括我们 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我们年轻人谈情说爱。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我们自由恋爱,和民俗有什么关 系?看似无关,可是在实际操作上又是怎样的呢? 说出来大家不要笑,上海滩上的女孩子的恋爱经我 调查过,她们给我总结了三个词:“face,class,花露 水”。这是上海的方言,face和class都是洋泾浜英 语,一个是脸面,一个是阶层和地位。谈朋友主要是 三点,长的怎么样,地位是否门当户对,男方喜欢低 就,女方喜欢高攀。最后她们就说,最终,就是“花 露水”,看男方“花”功到家不到家,到家了就完事 了,嫁给他就嫁给他了。所以看看在上海滩谈朋友, 女孩子一般是不会主动说“我爱你”的,要绕很大的 圈子让男方说“我爱你”才行。西方人没有这种习 惯,爱就是爱,没什么可以绕的。所以外国人对中国 这种“含蓄”真的感到无法理解(大笑)。大家不要 笑,事实如此。有一次复旦大学招了一批法国女郎 学习中文。她们学习古典文学,别看她们是法国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语言学习,语言关过了,读《红楼 梦》。文字看得懂,意思无法理解。有一次一位法 国大家闺秀突然跳起来,把书桌上一扔,“干什 么!!”叫了一声。旁边的人都一楞,一个陪读的中 国男青年教师问:“怎么了?”“没什么,看这个书窝 囊!,,‘‘为什么?”“林黛玉干什么要这样?”“那么,要 怎么样行呢?”“不是很简单嘛,说一句话啊”“什么 话?”“我爱你!不就完了吗?”这位男教师一时愣 住,无言可答,想了半天,说:“哦,假如你要《红楼 叉?因为游牧民族为了撕裂动物,要用刀叉。可是 为什么我们会用筷子?我们的筷子是模仿什么?说 出来大家不要泄气,是模仿鸟的爪子,我们吃的大米 饭,就是鸟食。我们古人就是和鸟争食,才发现了大 米,才开始种水稻的。这不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重 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我的专著《中国鸟文化》 或《中国鸟信仰》。今天我想和大家说的是用筷子 的习俗。我不知道在座各位小时候父母长辈有没有 教过你们怎样用筷子。我小的时候,一开始是这样 用筷子的(示范:筷子交叉夹东西),还没等我反应 过来,一个巴掌已经过来了。是我外婆,她说这个是 “搞七二三”,这个上海话很难翻译,就是北方人讲 的“不顺”“别别扭扭”的。不能这样拿筷子。然后 改过来,这次握筷子的位置,我又拿得比较高,只见 外婆又一个巴掌打过来,“你拿这么高干什么!你 将来要出远门的。”结果不幸言中,我高中毕业就到 北大荒去了。当然,恐怕,这纯粹是偶然巧合(大 笑)。我想说的是,生活中有很多规范,看不见,摸 不着的,却要求我们处处遵守。真的是这样,比如还 是筷子,到现在我还是无法忍受,就是现在有些年轻 人,特别是大学生,打完饭以后,筷子朝饭里一插。 每次我看到,我都觉得特别不舒服。为什么?中国 习惯上坟,祭祀祖先的时候,就是这样把筷子插在饭 上,请祖先用饭的(大笑)。还有一个我们风俗习 惯,好客。一吃饭就给人家夹菜。“哎呀,菜不多, 要吃饱。”夹来夹去,是不是?后来大家说不卫生, 中国人改用“公筷”,可是要知道对有些民族来说, 即使是用公筷他们也还是受不了。比如老一辈的日 本人,你这样给他夹菜,他就会受不了。为什么呢? 首先他们没有夹菜的习惯,但是他们有这样的动作, 是在特殊场合下做的。人死了,火化了,还有一些小 的骨头没有火化,作为亲朋好友,大家团团围坐,一 块一块夹出来,同时还要虔诚地拜一拜。所以你做 这样的动作,在他看来,不是什么美味佳肴,而是马 上想到过世亲人的骨头,这个谁受得了!(笑声) 所以从生活的层面来看,民俗体现在方方面面, 6l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例子举不胜举,这是第一个方面。 从文化的层面看,民俗是什么?民俗是一种文 化的模式。所谓模式,是一种样式,它概括了某种规 范。这种规范,有时候很难用语言来表达,但是却有 着无形强大的法约力量,潜移默化地制约着我们的 言行,日常的行为举止。 我们平时常常打电话,平时常有学生打电话到 我家,我不在,她就问我的夫人:“陈老师住在这里 吗?”那么我的妻子会回答:“是住在这里,他现在不 在…”在中国是很正常的,不会引起多大的疑问。 假如这句话换在另外一个国家,可能同样是这句话, 要出大问题。比如现在的日本,我就曾经亲身经历 过这样一件事情。八十年代中叶,刚刚改革开放不 久,我受邀访问日本。当时感觉非常兴奋,在临走 前,我的老师教诲我,看看西方社会,不要太惊讶,以 后我们国内也会发展;我说这个能接受。然后他话 题一转,说:“你可要当心哦”我说:“当心什么?”嘿 嘿,老先生笑了。他说:“当初我们在日本时,留学 生当中流行的一句话是人生追求目标:日本老婆,中 国菜,花园洋房。”他不提倒也罢了,这一提我倒是 很想看看这日本老婆到底怎么样。所以一下飞机我 就仔细地看,发现没什么特别的嘛。然后发生了一 件事情,当时我们的团长拜托当时在东京读博士的 一个北大的女学生打电话给他过去的一个属下,告 诉他,他到日本了。这位女学生就在我的房间里打 电话,她就用日语问了一句:“张先生住在这里吗?” 对方是一位女性,那就不依不饶了。马上问:“你是 谁?”这个女孩马上解释:“哦,我是谁谁谁的翻译。” 不行,还追问:“你究竟是谁?”“我就是翻译啊”“那 么你知道我是谁?我要告诉你,我是她妻子,我是她 正式的妻子。”“我还告诉你,我们两个什么时候相 识,什么时候相爱,什么时候结婚,在哪个教堂结婚, 证婚人是谁,我都要一一告诉你,让你听明白了。” 罗罗嗦嗦半小时,这个女孩子就跪在地毯上应了半 小时。我实在无法理解,“哎呀,打个电话怎么打那 么久,那么麻烦。”“出大事了。”我倒一紧张,心想出 什么事了。过了五分钟,团长房间电话响了,是这位 太太查询有没有这个中国的代表团,有没有这个女 孩子;又过了五分钟,总台电话响了,还是这位太太 查询有没有这个女孩子做翻译。前前后后折腾了一 个小时,当时我心里就想,哎呀,这个日本老婆真厉 害!怪不得老师要跟我说当心。到了晚上,张先生 来了,我就说:“你怎么搞的,把上海的‘妻管严’带 62 到日本来啦,你太太怎么那么厉害的?”他说:“误会 了,误会了,我太太不是这样的。”然后他解释了一 下,原来在日本,你问:“张先生住在这里吗?”的意 思是他是“寄居”在这里,借房子住在这里的。人家 太太能不动气吗?如果问:“张先生在家吗?”那么 明确他主人的地位。一字之差,引起了那么大的误 会。这就是文化模式,生活的方式。 然后,我就既好奇又随意地问:“那么你的日本 老婆究竟怎么样?”,我按中国人惯性的想法,听到 的回答,大概应该是“还好”一类的谦辞,最多是“不 错”这样的赞誉。不料,他回答一句话,你们万万不 会想到的:“好得受不了”(哄堂大笑)。接下来我愣 住了,一般中国人都会谦虚一下,他怎么说得这么过 头?于是我问:“怎么好得受不了?”原来张先生从 社科院到日本,没有学历;这个女孩,法国巴黎艺术 高专的硕士研究生。地位相差很悬殊。第二,这个 女孩在日本是开画廊的,家里不是千万富翁别想开 画廊,尤其在日本。好像张先生是高攀了。没想到 的是,张先生每天早上起来,他夫人饭菜都准备好 了,伺候他穿衣,吃饭,西装革履地出门。张先生没 有工作,不过在日本,男人,特别是成了家的男人是 不可以待在家里的,所以每天照样出门,去图书馆。 到了晚上,还不能马上回家。好男人是不能准时回 家的,只有在公司里没有出息的男人才准时回家 (笑声)。所以要到这个小酒馆喝两杯,那个小酒馆 喝两杯,喝到微醉才回家。妻子照顾他吃饭,洗澡, 睡觉。更让人受不了的是晚上睡觉时,妻子给他按 摩,按摩到入睡(大笑)。这位日本女孩从小就学习 按摩,给父亲按摩,结婚后顺理成章就给丈夫按摩。 晚上如果张先生睡不着,妻子马上会醒了,紧接着又 给他按摩(哄堂大笑)。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好得 受不了”。但是日本标准的大家族的女孩子就是这 样的,即使丈夫没有工作,没有钱,还是丈夫,要维持 丈夫的尊严。当然,现在日本社会也有变化。并且 这样的文化模式自然也有它的平衡点。在日本,丈 夫的工资是要交给妻子的,基本上是原封不动交给 妻子的。零花钱都是妻子给的。(笑声)这就是日 本的现实生活的场景。所以我一直开玩笑地告诫去 日本留学的女留学生不要跟日本的男人搞婚外恋, 很少有成功的。因为日本的男人经不起离婚的冲击 的(鼓掌.大笑)。 实际上从文化层面讲民俗不是我发明的,美国 有个著名的人类学和民俗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就 写过一本《文化模式》,再早些她写过一本《菊与刀》 (或译《菊与剑》)。这本书在日本影响很大,因为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在二战时期盟军针对最后一个对手一一日本所作的 文化研究。我们大概觉得打仗是军人们的事情,和 文化人有什么关系?但是美国的这类学者却是展开 军事行动以前政府和军事部门高级的咨询顾问。我 们知道,二战期间,德国投降以后,在关于如何对付 日本的问题上遇到了难题。原本是想再搞一次“诺 曼底登陆”。可是大家知道没有实施,就是因为有 了这本《菊与刀》,关于日本国民性的第一本文化模 式方面的专著。美国人原本想象对待德国一样对待 日本,采取“跳岛”战术, 个岛一个岛打下去,但是 打得异常辛苦和惨烈,到最后连美国人自己都害怕 起来了。为什么?每打一个岛,日本人都死光光。 男人都战死,没有战死的也自杀,女人还跳海。九十 年代初,有一次我到冲绳岛去,当地接待方安排我们 参观一片海滩,说是当年日本妇女集体跳海的地方。 这确实是真实的,西方人当时感到震撼,没有办法再 打下去。德国和日本是两个不同文化模式的民族: “罪恶文化”和“耻辱文化”。前者是德国这样一个 民族,错了就是错了,有罪就投降;但是,日本不是, 打不过你了,明明失败了,也不会承认自己有罪。只 有耻辱,没有什么罪不罪。日本人最可怕的是他们 没有“恶”的概念,这一点我最后要讲。通过研究, 盟军指挥官发现日本是和西方不同的民族,不能用 同样的方式去对待他们,特别是在战争中。最后的 结果就是扔原子弹,迫使日本人投降。并且在日本 战败后,美国人采取了一切措施保护日本的天皇,这 一点也是针对日本的国民性作出的决策。用武力是 无法解决问题的。 这种民俗作为一种文化模式,作为一个国家种 族的管理手段在历史上是很多的。中国也有这样的 例子。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我们现在看到的清官 戏很多。看到清前期的历史总好像是隐隐讳讳的, 特别是关于顺治帝的母亲。实际上历史的真实恐怕 不会象现在的文人所写的那么曲折缠绵。习俗上他 的母亲应该是嫁给了他的小叔子。因为满族等兄弟 民族入关前,从民俗文化模式的角度来讲,流行的是 “壮者社会”,而不是孝道和伦理。婚姻上哥哥过世 后,弟弟就自然地把嫂子接为自己的妻子,俗称“叔 接嫂”。不仅婚姻观念与汉族有着较多的不同,其 它文化习俗方面与汉族有更大的差别。过去,我们 的历史教材上,关注的是“扬州十屠”、“嘉定三屠”, 可是却没有关注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后来清政权 是怎么稳定下来的?根据国外的研究来看,当时的 满族就是利用满、汉族的文化模式来整合对待汉人 的。他们把两个文化模式交融。比如说,当时是乱 世,不能提倡忠,只能提倡孝。清前期的皇帝无一例 外地提倡“孝”。假如你们熟悉中国历史和文学史 的话,应该知道李密的《陈情表》,就是拿着“孝”来 作挡箭牌,不愿出去做官。所以“孝”文化模式,往 往成为中国乱世时期,统治者治理国家的一块牌子。 第二,在婚姻问题上,清统治者采取了同汉族人的婚 姻文化模式。就是不能强抢,要明媒正娶。不仅如 此,满人娶汉女还要向上级报告(笑声)。相反的, 汉人娶满族的女孩,不用打报告,只要按照汉人的六 礼娶回来就可以了。所以事实是,当时满族人只有 30万,或者说30多万,包括老人,妇女、小孩在内, 而汉族人有近1亿。后来由满族统一了整个中国, 这就是历史事实。当然,清统治者在某些方面也坚 持了他们自己的文化模式,比如发式方面。因为满 族人认为头发是天和人相互沟通的载体,所以一定 要坚持满族人的习惯,出现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 留头”的惨烈的文化整合。由此,这种综合了满汉 两族文化模式统治了中国至少300年。 这都是一种民俗的样式,一般没有文字规定,往 往象风一样在流动,我们许多民俗在文化层面都体 现着文化模式,这是第二个层面。 从哲学的层面看,民俗就是一个族群独特的,特 有的,思想文化的起点和思考的原型。民俗追根溯 源是什么?就是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源头。这个原 点都在我们身边,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没有解密。 比如说,我们这个南方的南,现在是作一个方位 词,其实它过去不是方位词,是一种民居的样式。就 是我们河姆渡为代表的“干栏式”建筑的样式。这 种建筑形式普遍存在于江南河网地带的水稻区,它 模仿的是鸟巢,建造在树上。所以在甲骨文中这个 “南”字的形态就是这种建造在树上的房屋。这是 我们最初的思想和思考。再比如说我们这个地区称 为“吴越地区”,可是为什么称为“吴”?知道吗?简 单地说,就是“老太太”,就是一个族群最年长最有 威望的女性,这个称谓至今还流传在贵州黔东南苗 族地区,反映了古老的信仰,女性的崇拜,母系社会 的女性的崇拜。说个笑话,大家都知道,上海人有两 个厉害,妻子厉害,还有舅舅厉害。这个舅舅有时候 很容光,不过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我就有亲身体验。 有一年我在家里吃饭,我妈妈就指着我二妹妹说她 没有管好儿子,读书不好。我妹妹就说:“是啊,我 是没有管教好啊,可人家都说这是舅舅的责任。”我 一听,忙说:“这个,你一没叫我辅导,二没叫我干什 6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么,这个事情好像我还不能承担这个责任吧。”她 说:“人家都这么说,舅舅没买书包,所以我儿子读 书不好。”这个“人家”说的,就是体现着民俗一种无 了类似的问题。“乔治桑素姆爵士写道:‘通观日本 历史,日本人似乎在某个程度上缺乏辨认恶的能力, 或者说他们不想解决这个恶的问题。’事实上,日本 人始终拒绝以此作为一种人生观。他们相信人有两 形的规则。后来饭吃好,我对妻子说:“走吧,买书 包去吧。”到了第一百货商店,买了一个书包。走出 来一想,不对,我有四个妹妹,小孩都读书了,这买了 一种灵魂,但并不是善的冲动与恶的冲动之间的斗争, 而是‘柔和’的魂和‘凶猛’的魂。在每个人——与 每个民族一一的生活中都有应该‘柔和’的时候和 应该‘凶猛’的时候;并不是一个灵魂注定人地狱, 另一个灵魂注定上天堂;这两个灵魂在不同的场合 个,以后又有人跳出来说我没买书包,这个问题严 重了。又回去。营业员开始还以为有什么质量问题 来找她,后来听我说再买三个,高兴坏了(鼓掌,大 笑)。这就是民俗的力量,人们在生活中往往就这 样不知不觉地顺着这无形的民俗。我研究民俗,并 不一定信奉某种民俗规范的效应,然而,做舅舅的为 自己上学的外甥买个书包也是应该的。 民俗行为规范背后的思考原型,对人类的思想 和民族的发展影响很大。最后我来说说“无恶”这 个日本民族性的问题。对于日本这个民族,现在似 乎有很多批判,可是依我看这些批判都不大到位和 彻底。笔者很不同意简单地以国家或民族来划分优 劣。根据我十多次在日本的调查和学术交流,实际 的感受,确实很多日本人心地善良,正直无私。问题 是日本民族还有一种性格,我感到最根本的,日本人 没有“恶”的概念。这对我们来讲,好像不可思议。 其实也不难理解,举个例子,就好比我们都知道纳西 族的阿注婚,他们是没有“婚”的概念。日本民族就 是没有“恶”的概念。我是通过研究他们的民俗的 文化解码的密码一一神话系统和现实而得出这样的 结论的。举一例来说,中国古代有一个金鸡传说,说 一个穷苦人到山里,看到一只山鸡,快要死了,很可 怜,就把随身带的一点口粮给它喂一点。山鸡吃了 活过来了,很感激他,给他下了一个金蛋,然后飞走 了。今后他有困难时,金鸡还是会飞来给他下金蛋。 不过这个穷苦的人不贪婪,不到不得已的时候不会 来找金鸡。可是后来被一个地主知道了,地主就去 把金鸡抓来下蛋。金鸡拉了一泡屎,飞走了,地主去 追,追到悬崖边摔下去摔死了。故事宣扬的是好人 有好报,坏人没有好报。这个故事传到日本,其他的 情节都差不多,只不过他们的金鸡变成了一个黄金 做的鸡,谁拿到谁就发财了。最典型的是讲一个和 尚拿到了金鸡,然后他借宿在一户人家里,半夜里他 拿出金鸡来看,被主人发现了。主人夫妇俩合伙把 和尚杀了,扔到河里,自己得到了金鸡。令人惊讶的 是,故事到此就结束了。可见,日本人没有“恶”的 概念。 中国善恶的观念,在日本民族的文化心理中似 乎无相应的理念。一些外国学者在研究中早已发现 64 都是要的,都是善的。”…(P 日本神话中就积淀了 这样的文化心理基因。伊邪那岐命自己的孩子天照 大御神去治理高天原。月读命治理夜之国,速须佐 之男命去治理海洋。速须佐之男命不愿去,大吵大 闹。要去争夺姐姐天照大御神的国土,并乘胜大闹, 毁坏了天照大御神所造的田埂,填平了田里的沟渠, 并且在大尝祭殿上拉屎。当天照大御神在清净的机 房里看织女织造神衣时,速须佐之男命拆毁机房的 屋顶,把天斑马倒剥了皮,扔进机房里,以至于天衣 织女受了惊吓,梭子触击阴部,竟至死去。“天照大 御神看到这种情况,害怕了,关上天石屋的门,藏在 里面。于是高天原一片漆黑,苇原中国也全都黑暗 了,变成了漫漫长夜。于是凶神的叫喊声象五月的 苍蝇,一片喧嚣,响彻世间,各种灾祸一齐发生起 来。”[ 】(n 这样一个在中国人心目中凶神恶煞, 作恶多端的速须佐之男命竟还自以为“我的心地洁 白,所以我生的孩子是柔和的女子”,没有一点罪恶 感。后众神对他的惩处,也仅仅是象征性地罚款和 惩处:“拿出千台赎罪的物品,罚他割去胡须,拔掉 掉手指甲,脚趾甲”,流放它地为王。在日本人的心 底里,速须佐之男命,虽然闹得太过份,太离谱,众人 不得安宁,但也不是恶的,而仅仅是凶猛的而已。甚 至是一种特殊“柔和”的善象,如他自以为的那样。 这在中国人看来,真有点非夷所思了。 需要补充的是,导致日本金鸡传说崇信执于金 子处所于一端的原因,还在于日本人“无常“观影响 下的实利一一现得利思想的滥觞。生活囿于海岛的 日本人,在多地震、台风的天灾中,产生了浓厚的浮 世无常的观念。突然的地震台风,无数生灵骤然中 止生命,给活着的人生形成虚幻无常祸福莫测的神 秘感。从而构成了日本人文化心理的又一基石一一 无常。因无常,故活着在世的人,很珍惜现实实际的 东西。日本茶道“一期一会”的说法,也由此而生。 因无常,日本人往往会贸然做出非正常人的行为或 正常人无法理喻的言行!如过去的“南京大屠杀”, 当今小泉首相几次突然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学者思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想史学会会长源了圆,在《日本文化与日本人的性 子的实利追求,就会变得无所顾忌。日本桃太郎的 格》一书中谈到,天灾的地震、台风养成了日本人 故事便是明证。桃太郎,征伐鬼岛,获大批金银财宝 “台风式的忍从,在持续反复的忍从中的每一瞬间 而后归,无疑是一种持强凌弱的掠夺。但大部分日 都隐藏着突然爆发的可能。总结日本人的国民性 本人对此,没有中国式的罪恶观。无独有偶,日本众 格,便是静穆的激情,战斗的恬淡。”1945年日本战 多金鸡传说中,金制的金鸡或鸡鸣藏金被他人掠走, 败以来,对历史的许多问题,在日本人心中已“持续 合理不合理,似乎是无关紧要的,甚至对杀人掠金者 反复的忍从”,现在君不见,近来日本政府,一会儿 也不作善恶的评价。这在自持“君子喻利,取之有 派兵;一会儿修订周边有事法;一会儿嚷嚷要修改宪 道”的中国人眼中,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然而,中 法……,“每一瞬间都隐藏着突然爆发的可能”。我 国金鸡传说崇信中讲德大于利,这在日本等外国人 们中国政府和人民真要警惕呀!万不可掉以轻心!! 看来,是否有点矛盾或宋襄公式的蠢态呢?中日两 日本学者芳贺矢一先生在《国民性小论》中将日本 国,隔海相望,然而,两个民族文化心理模式差别之 人的国民性归结为十项,第三项为“现实的,实际 大,持之可见一斑。金鸡传说崇信由此差异而导致 的”,以我观之,也是无常观下的一种人生姿态。日 不同的文化走向,也是情理中的了。 本人对自己的国民性,常常不免自我赞美,日本人的 最后,总结一下,民俗归根到底是什么?我看民 确也有不少可贵的民族性格。但对自己的弱点,常 俗归根到底是“人俗”。如果说我们一个人有生物 常看不透。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包括 的生命,那么我们也有文化的生命。人是生物生命 溢美自己淡泊、清高性格的背后,实际上还是“无 和文化生命的双重复合体。如果生命的基因是 常”在作祟:既然人生祸福难定,不知何时轮到自 DNA,那么文化的基因就是从哲学理念上的民俗。 己,在现实境遇中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日本人更趋于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自己的民族,我们一定要了解 抓住不放。 我们自己的民俗;要了解外国的民族,也一定要能够 上述日本人对善恶的眼光及生活透镜,观察中 解析他们的民俗。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知己知彼, 国的金鸡传说崇信,其价值的理念,当然会有所不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热烈鼓掌) 同。原沉浸于其问的中国式的惩恶除贪,助善救贫 (根据讲演现场录音整理整理者华东师范大学 的善恶观念,在日本民族集体心理中找不到合适的 对外汉语系研究生胡颖) 位子。从而,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见了,心中也无 参考文献: 法认同。所以,一经流人日本国土,溶人日本民俗文 [1] (美)本尼迪克特.菊花与刀[M].江苏:浙江人民出版社, 化模式中时,就被不经意地整合掉了。除了尚存的 1987. (日)安万侣.古事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一点金鸡啼鸣吉祥之意,总体的眼光,被金光闪闪的 [2]金子所攫获。而缺乏善恶辨析的心理,一旦偏执金 责任编辑:谢亚平 An Interpretation of Folklore ——Nati0nal Difference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Folklore CHEN Qin—jia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92,China) ’ Abstract:Folklore van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and the scholoars may have different views.On the basis of hte analysis of the diference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folklore,folklore is a life picture in terms of life,a cultural model in terms of culture and a special,uniqu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starting points in terms of philosophy. Key Words:folklore;national nature;difference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