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角撑技术在某深基坑加固中的应用
摘要:
在工程建筑的建设中,技术人员通常都要对建筑的基坑进行加固,这时就运用到预应力角撑技术,本文就预应力角撑技术在某深基坑加固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对工程建筑有所帮助。 关键词:预应力,角撑技术,基坑加固 一、引言
笔者曾经参与过某个建筑工程的基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在基坑加固过程当中,技术人员采用排桩与锚杆联合支护的方案,有效的对工基坑进行加固,经过质检人员的反复的检查,证明效果与质量都没有什么问题。
而施工过程中,技术通过现场的勘测发现,施工场地非常的狭小,而且周围又紧邻着公路,施工现场的旁边是一个商业街,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所以导致施工现场并不具备放坡的条件,而施工现场之内,场地杂填土非常的松散、欠固结,粉质粘土为可塑一流塑状,水位高,给设计施工带来极大困难。
在施工中,技术人员把基坑土方开挖到底后,经过详细的观测发现,基坑有两面边坡水平位移趋于不稳定状态,最大变形已超过250mm,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技术人员采取了几项经济适用的加固措施,对基坑进行了有效维护,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工程概况
1 工程数据
笔者参与建设的某大厦位于一个城市的街心花园的南侧,而北侧则是这个城市的火车站。参建的建筑物在地上有21层,在地下有2层,而基础埋深是15米,总建筑面积达到了24560平方米。基坑的周长为198米,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北部距8层民宅9米,南部距4层临建有6米,东部距8层民宅8米,西部距道路7米。 2 工程地质概况
(1)杂填土:杂填土是一种的杂色的湿一饱和的松散的的土质,土质中主要包含由砖、碎石、粘性土、混凝土等成分组成,层厚大约为3米到5米左右。
(2)粉质粘土:粉质粘土是一种土质呈现灰黑褐色或者是棕黄色,湿一饱和的土质,含有少量铁锰质结核,局部夹有薄层的细砂,层厚大约有5米到8米。
(3)碎石:在工程地质中,含量较多的是碎石,碎石呈浅黄色,土质稍湿,中密,石英质为主,粒径0.5—10.0 cm,次棱角状,含量在5o% 左右,孔隙由粉质粘土充填,层厚0.70—2.20 m。 (4)强风化板岩:强风化板岩的质地呈棕黄色、浅黄色,土质稍湿,岩体具有散体状碎裂的结构,岩芯呈粘土状、碎片状,触手之后有一种滑腻的感觉,层厚6.5米到8.7米。
(5)中风化板岩:中风化板岩的质地呈棕黄色或者是灰绿色,岩体具有碎裂性的结构,而且土质的板理、裂隙发育完全,岩芯则
呈现碎块状、短柱状,层厚大约为3.6米到4.9米。
(6)微风化板岩:微风化板岩的土质呈现青灰色,岩体本身具有层状的结构,岩芯呈碎块、短柱状,揭露层厚6.90—10.20 m。 三、变形观测
在工程建设中,护坡桩工程已经在2008年l1月25日结束,基坑土方也在1o月10日已经开挖,技术人员为了确保基坑开挖的顺利进行,在基坑四周一共布置15个变形观测点,详见基坑变形观测点分布及加固平面2o08年10月16 日至2009年5月25日进行了变形观测。随着基坑开挖的不断进行,由于多种原因基坑水平位移出现剧增,情况如下:
1 基坑开挖至第三排锚杆位置时,变形增大,最大位移为12 mmd。 2 基坑部分区域开挖至第三排锚杆位置时变形增大,最大位移8号测点为54 mmd。 四、原因分析
1 邻近ab段是一条通往火车站货场的道路,大型载重货车来往频繁产生的震动影响,是造成基坑ab段变形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二。 2 地下水位较高,未采取适当的降水措施,锚杆注浆后地下水顺着钻杆使浆体冒出,不能很好的形成锚固体,锚杆拉力(150 kn左右)仅达设计值的1/2,是造成基坑ab段变形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三。
3 ab段呈饱和、可塑~流塑状态的粉质粘土厚达7~8 m,锚杆
发生蠕变,是造成基坑ab段变形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五。
4 当afe段开挖至第三排锚杆位置时,桩间土严重脱落达3~4 m,锚杆预应力松弛,造成7 点 五、加固措施及效果
由于该基坑场地条件复杂,采用了信息化施工的方法,随时对基坑变形情况进行观测并根据观测结果及时进行有效的加固。ab、ae段日变形量突增而且较大,根据这种情况,经计算分别安设了长20 m、33 m 的10道锚拉,并施加300~钧o kn预应力,致使该两段变形渐趋稳定。
锚拉的施工方法如下:选择基坑滑移面以外地段人工开挖直径1000 mm、深2.5 m,内置6根道轨钢,浇注c20混凝土的锚墩。然后采用2 x7 的钢绞线一端固定在承台梁下两桩之间,另一端固定于锚墩上进行张拉。在a、d、e、b、c角点分别安设了角撑并施加1000 kn预应力,致使该段处于稳定状态。
预应力的角撑技术可以采用直径280x12mm 的无缝钢管,其他的施工方法如下:首先分别将长、宽、厚为800 mm ×500 mm×20 mm 的“z”钢板与钢筋砼圈梁采用6根m25的膨胀螺栓相连接,接着将直径280x12 mm 的无缝钢管放置于“z”钢板上,把一端先焊接固定,然后在另一端使用2台手摇式60o kn的千斤顶施加预应力,最后用楔铁固定。
通过采取这些加固措施确保了基坑的稳定性,保证了地下结构
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保证了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水位埋深1.4—1.6 m,标高3.00—3.34 m。单井涌水量q=39.3 m d,渗透系数k=1.41 md。 ab段呈饱和、可塑~流塑状态的粉质粘土厚达7~8 m,锚杆发生蠕变,是造成基坑ab段变形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五。当afe段开挖至第三排锚杆位置时,桩间土严重脱落达3~4 m,锚杆预应力松弛,造成7 点处位移突增。
当基坑土方开挖到底后,观测发现,基坑有两面边坡水平位移趋于不稳定状态,最大变形已超过2o0 mm。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了几项经济适用的措施对基坑进行了加固,并取得较好效果。 六、结论
1 在工程建设中,技术人员可以将预应力钢管角撑、锚拉做为一种急救措施,在基坑抢险中频繁使用,且效果显著,是一种见效快、经济、适用、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
2 在基坑开挖的过程当中,技术人员应当结合现代信息化施工和电子动态设计,保证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结合最新的高科技卫星定位技术,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施工安全。
3 在施工建设当中,技术人员应当注意加强基坑的支护,同时,也要注意主体施工队伍的协调,避免出现超出设计要求增加附加荷载的情况。
4 在建筑工程中,通常会出现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出现,而技
术人员必须及地的进行处理,可以采取塑粉质粘土层对地下水进行疏通,同时,再采取其他适当的降水措施,并慎重采用地质钻杆拧杆式锚杆工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