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践研究
作者:田晨
来源:《科技资讯》2019年第19期
摘 ;要:高等院校进行创新人才培育活动时,应该及时转变教育理念,搭建相应的人才培育体系,从而对学生展开全方位、多元化教学评价。借助于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水平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和整理教学弊端,制定专业性改善方案,促使学生具备更高的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校创新 ;人才培养 ;机制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a)-0120-02 1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 1.1 传统观念限制
高等院校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类课程,可是并没有将其纳入到人才培养规范体系。学校不够重视,使得学生在进行此类课程的学习时更加不关注,无法树立和锻炼创新思维。而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校存在着此类课程会影响到正常学业的错误认知,不了解创新能力与理念可以为学业带来催化剂,最终课程开展流于形式化。此外,社会传统文化与学生个人性格缺陷,使得一部分学生疲于应付各种实习活动和考试,无法深入研究岗位内涵,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即便是有创新想法也难以坚持将其转化为实际成果。 1.2 评价机制漏洞
第一,学生评价机制。学生评价内容包括评价方式、主体、标准、内容以及效果,关注学生是否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论知识理解程度,培养创新性思维。现阶段,学生评价主要以教师主观为导向,会受到个人情绪等主观性因素限制,客观性、可靠性不足。第二,教师评价机制。教师评价内容包括科研论文、课程数量等,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分数占比过少,并且教评通常不够真实客观,没有尊重和分辨学生有效意见。同时,教管部门针对学校人才培育工作缺少监督,使得外部企业和职能部门无法真正意义上参与教育活动,更不能够给出正确评价,造成评价机制主体的客观性、多元性要求无法达成。 1.3 实践过程脱节
人才培养活动中呈现出教育形式单一、内容守旧也是实践和过程相脱节的主要表现,创新培养应该在课程形式设计上展现出新的特征。但是,实际情况表明,培养模式缺少科学安排和规划,体系不够健全,片面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却忽视创业教育本质目标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灌输式教学理念严重限制学生想象力与好奇心,使得动手能力也随之弱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反思 2.1 创新人才模式创新成效
我国各高校通过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一教育理念创新。各高校普遍树立了多样化人才培养意识,提出“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育宗旨,将强化结合和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将创新能力与知识复合有机结合起来。其二创新培养模式,采用优生优教育、多专业发展、大类培养、个性化发展,各高校纷纷开设创新实验班或成立实验独立学院,以此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探索。聘请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教师担当任课教师,实施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机制,尊重学生个性。一些高校还重视学生国际化培养,引进并开设国际课程,或挑选优秀学生到国外交换学习。其三,创新教学和管理体制。一些学校开设实验班,采用竞争机制,对学生进行动态培养,并在管理方面上确保创新培养人才计划的顺利进行。 2.2 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反思
在实践过程中导师制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实验资源缺乏,并同院校其他制度产生了冲突,学生之间凝聚力较低,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成本高昂,出国留学或交换学习的效果不明显等。事实上,2016年我国高等院校学会组织开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讨会议上,十多所高校在深入研究讨论时,也十分担忧现阶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的认同困惑、资源困惑与制度困惑。
各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媒介,探索与实践怎样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辩证地改革教学模式,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调整教学计划,编制最新教材,为大学生创造“主体”环境,遵守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空谈误国,实干兴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型人才。 2.3 课程教学改革
地方高校培养管理类研究生要本着市场需要的原则,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家对社会发展的重视以及国际市场环境的多样化,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内容和方式已经不再适合了。第一,需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让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来教授,同时老师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学习,这种方式能让老师和学生都达到自省的效果,学生可以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和积累站上讲台的经验,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好就要学会改进,就会尝试新的方式,创新的萌芽就慢慢出现了。同样,老师在听学生讲解的过程中也是检验老师的教学成果,学生做得不好,老师也会从中总结,是不是自己本身讲解的问题,在后来的教学中会有所改变,这种改变也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从而对学生创新产生积极影响。第二,地方高校要明确创新培养理念和办学模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研究生,并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研究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如经济和管理紧密联系,管理类的学生也需学习相关的经济学基础课程,诸如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在互联网移动终端和大数据背景下,需要在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理学理论基础上與时俱进,学习新一代中外管理学家的思想。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春花认为,互联网上半场要拥有大量用户,在下半场时要把用户变顾客,管理效率要更高,这无疑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倡创新。所以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结合与时俱进的案例,例如要求国内外管理大家来演讲、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国内外新兴案例等,并严格按照培养方案实施。第三,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管理类研究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企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地方高校要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管理类人才培养对理论的学习固然重要,但万不可脱离实际,一定要与实践相结合。 2.4 深化创新观念
高校需要将工作重心转移至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促使教学理念和模式有效升级。综合性分析国内已进行的教育改革活动可以得出,中心内容均是增强教学质量和效率,而这也是符合高等院校改革趋势的正确选择。可是,因为我国经济文化和国外不断交融,想要更好地适应时代特征,克服国外理念对高等院校的影响,必须及时制定应对方案,全面规划学校教育方案以及长期发展战略。持续加强高等院校管理机制、人才培育模式以及教学方式的分析力度,借助于健全的制度规章推进改革活动的实施,实现时代发展和高校教改相适应。 2.5 健全评价机制
高校评价机制的健全工作需要由教师考核与学生反馈两方面组成,企业评价和政府部门管理提供必要辅助。学校增设创业类、创新性学分,通过学分互认方式帮助学生接触更多学习情境,进一步开拓学习视野。合理增加学生考核内容与方式,重视考评结果应用和反馈,确保教师、学生双方均能够得到清晰认知,弥补自身不足。改善教师考核体系,转变片面重视科研的错误认知,升级为实践和学术结合、提升课程质量,保障学生研有所获、学有所得。需要注意的是,评价机制应该在学前调研、学中解惑、学后反馈、结业跟踪等环节收集整理学生意见,优化培养过程。 参考文献
[1] 张晓鹏.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8(3):7-11. [2] 李娜.印度高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8(4):75-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