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2020-07-30 来源:好走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作者:蒋益红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4年第11期

摘 要: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对提高化学教学效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就如何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几点拙见,为当前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著名化学家教育家戴安邦先生曾说:“化学实验是实施全面的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新课程教学模式是以“自主”“探究”为特征的,要求“创新”,要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如何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需要我们教师深思、探讨并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通过实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观察到有趣的现象、新颖的事物或者与生活常识产生冲突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我们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创设情境,把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将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吊住学生的“胃口”。

例如:学习“Na2O2性质”,先提出:众所周知,水能灭火,可是水也能生火,你信吗?再做实验:用晒干的脱脂棉包住约0.2 g 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用滴管在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水。观察发生的现象。棉花着火了!让学生思考:棉花为什么会着火?棉花着火需要哪几个因素?猜想Na2O2与水的产物是什么?产物如何检验?学生热烈地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老师再进行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想,整节课学生的参与性非常高,思维一直处在积极的状态,在主动的学习。又如:学习“NH3的性质”,可做“喷泉实验”。从美丽的喷泉让学生思考归纳氨气的部分性质;分析喷泉的喷发原理,让学生设计其他类型的喷泉实验。所以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注重演示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学习“苯酚的性质”,在做苯酚与溴水反应的实验时,向苯酚溶液中滴加溴水,学生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但是一振荡沉淀就消失了;继续滴加溴水,产生白色沉淀,振荡沉淀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消失;滴加溴水直到最后,溶液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并且不消失。学生被实验现象吸引住了。这时我提了几个问题:溴水滴入少量时,混合体系中存在哪些物质?溴水滴入稍过量时,混合体系中又存在哪些物质?生成的2,4,6-三溴苯酚的溶解性应如何描述?为了使反应现象明显,对反应物的浓度有何要求?该实验还可以怎样改进?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思考这一系列连贯性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提出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演示,让其余学生观察,如有异议,可相互补充,并鼓励创新设计。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兴趣、动机都处于积极状态,探究创新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利用自主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一些物质性质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先根据已有知识,迁移同类物质的性质,结合组成与性质,提出合理的假设。例如:学习“SO2的性质”,根据它属于酸性氧化物,预测它能溶于水形成酸;根据硫有+6、+4、-2多种价态,预测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还可能具有漂白性。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SO2能溶于水;指导学生验证SO2的漂白性,在此基础上对比二氧化硫和氯气漂白的特点和原理。在验证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时,让学生设计实验,选择氧化剂或还原剂进行实验。在这节课中,老师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在连续性问题的驱动下,经过实验、分析、判断、梳理,归纳出二氧化硫的一些性质。最关键的是学生感受到探究的快乐,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创新思维活跃了,探究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开展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内容非常注重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社会、科技发展的密切联系。老师除了在课堂教授知识,还应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化学的应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用化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家庭小实验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学习的好习惯。

例如:学习“胶体”后,在家里怎样利用鸡蛋制作半透膜?胶体的凝聚(自制豆腐花)、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等,这些实验都使课堂得到了很好的延伸。又如:如何检验食盐中的碘元素?如何自制家庭消毒液?怎样用自制水果电池?如何证明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怎样在家进行钠的焰色反应实验、配制多种隐形墨水、铁钉的腐蚀条件等实验。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去探究,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培养了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实验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后的喜悦。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7. [2]潘鸿章.优质课中的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9):1-5. [3]冯鹰.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及建议.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9):27-28. 编辑 温雪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