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药理学重点(内有表格极易理解)

2023-03-10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一篇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药效学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 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甚至给病人带来痛苦的反应。

治疗指数(TI):药物研究时用来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TI=LD50/ED50 或 TI=TD50/ED50 【LD50:半数致死量 ED50:半数有效量 TD50:半数中毒量】 TI越大,越安全。 安全指数(SI):SI=LD1\\ED99

四个名词: 1、副作用:药物本身固有的,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伤性反应,较严重、可预知。

3、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少数免疫反应异常患者,受某些药物刺激后发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与剂量和疗程无关、与药理作用无关、不可预知)

4、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到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效应。

受体与药物结合的两个条件:1、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2、内在活性: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能力。

受体药物类型:1、激动药 2、拮抗药 3、部分激动药(亲和力较强、内在活性弱)

第三章 药动学

脂溶扩散(简单扩散):药物通过溶于脂质膜的被动扩散。(绝大多数药物的转运通过此种方式进行)

膜孔扩散(滤过扩散、水溶扩散):指分子量小、分子直径小于莫空的水溶性极性或非极性的物质,借助膜两侧

的流体静压和渗透压差,被水带到低压一侧的过程。 药物的吸收:

首关效应(首过效应,第一关卡效应):

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都要先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体循环。药物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内、肝脏内通过

时,被某些酶灭活代谢,进入体内循环的药物量减少,这一过程称~

(舌下含服或直肠给药时,直接吸收入体循环,不经过肝门静脉,因此无首过消除效应。) 药物的分布:药物随血液循环进入各器官、组织甚至细胞内的过程。 药物的转化(药物代谢):肝内进行

药物的排泄:1、肾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被动重吸收、肾小管主动分泌

【当苯巴比妥、水杨酸等弱酸性药物中毒时,碱化尿液可使药物的重吸收减少,排泄增加而解读】 2、胆汁:【肝肠循环】:

某些药物经肝脏转换为极性较强的水溶性代谢产物,也可自胆汁排泄,由胆汁排入肠腔并随粪便

排出。有些药物可经常粘膜上皮细胞吸收,经门静脉、肝脏重新进入体循环,这种小肠、肝脏、

胆汁间的循环过程称为肝肠循环。

药物消除类型:一级消除动力学、零级消除动力学、米氏消除动力学(?)

第二篇 外周神经系统药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概论

传出神经系统受体分类【大题!】

α1 血管平滑肌 皮肤、粘膜、内脏血管收缩 α-R 胃肠平滑肌 胃肠平滑肌舒张 α2 瞳孔开大肌 扩瞳

肾上腺素R β1 心脏 心脏兴奋 β-R 肾小球旁细胞 RAAS兴奋

β2 平滑肌、等血管 骨骼肌血管、冠脉、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肝脏 肝糖原分解

M1:胃壁细胞 心脏:抑制

M M2:心肌细胞 平滑肌:胃肠、胆道、胆囊平滑肌,膀胱逼尿肌收缩 M3:平滑肌、腺体、眼 腺体:分泌增加 乙酰胆碱R 眼睛:瞳孔缩小 NM:神经肌肉接头 骨骼肌收缩 N

NN:神经节 节后神经f兴奋

D1受体:肾血管平滑肌 多巴胺R

D2受体:突触前膜和平滑肌效应器上

第六章 拟胆碱药

分类 药名 机制 直接作用于胆碱受体 毛果芸香碱 抗胆碱酯酶药 新斯的明 M胆碱受体激动药(对眼平滑肌和与Ach竞争性地与AchE结合,阻碍Ach的腺体选择性作用较强) 水解 (易逆性类) 对眼的作用 眼:(滴眼液) 不易通过角膜进入前房,对眼的作用弱 缩瞳 ——虹膜睫状体炎 降低眼内压 ——闭角型青光眼 调节痉挛 ——视物(远物)模糊

第七章 有机磷酸酯类的毒理及胆碱酯酶复活药

毒理:

有机磷酸酯类为难逆、持久性抗胆碱酯酶药,可与胆碱酯酶牢固结合,生成难以水解的磷酰化胆碱酯酶,

使胆碱酯酶失去水解的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Ach在体内大量堆积,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

胆碱酯酶复活药: 氯解磷定 碘解磷定

第八章 抗胆碱药

阿托品——M-受体阻断药(平滑肌解痉药) 药理作用及应用:

1、抑制腺体分泌 腺体分泌过多——全身麻醉前给药、用于严重的盗汗和流涎症。 2、对眼的影响——(1)扩瞳 用于虹膜睫状体炎 (2)眼内压升高 扩瞳,检查眼底 (3)调节麻痹 验光配眼镜

3、松弛平滑肌(内脏平滑肌) 适用于各种内脏绞痛

4、心脏(了解) 缓慢型心律失常用大剂量阿托品舒张外周血管,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

5、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解救有机磷酸酯中毒引起的中枢症状

东莨菪碱: 中枢作用最强 小剂量:镇静

是洋金花的主要成分 大剂量:催眠 在大剂量:浅麻醉

第九章 拟肾上腺素药

分类 α-R激动药 α、β-R及多巴药名 去甲肾上腺素 异丙肾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药理1、收缩血管 1、兴奋心脏: 1、兴奋心脏:兴奋β1受体;舒张冠胺受体激动作用 (对小动脉、小静心肌b1 -受体:正性肌状血管,改善血供 药: 脉收缩明显;冠状力、正性频率 2、血管: 动脉舒张) 2、影响血压: α1(收缩)(皮肤、肾脏、胃肠道) 2、兴奋心脏 收缩压↑舒张压↓脉压β2(舒张)(骨骼肌和肝脏,冠脉) 多巴胺 (兴奋心脏β1,差↑ 3、升血压 反射性兴奋迷走3、舒张支气管: 【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 神经,使心率减激动支气管平滑肌β2如事先给予α受体阻断药,则α受体慢) 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的作用被阻断,β2受体作用占优势,3、升高血压 肌 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可被翻转,成降(强大) 4、促进代谢: 压反应。 糖、脂肪 4、舒张平滑肌:激动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5、促进代谢:糖、脂肪 应用 药物中毒性低血 压 休克 β-R激动药 α、β-R激动药 第十章 抗肾上腺素药

α-R阻滞药——酚妥拉明 β-R阻滞药——普萘洛尔

【内在拟交感活性】β-R阻滞药与β-R结合后除能阻断受体外,还对β-R具有部分激活作用,称~

【膜稳定作用】有些β-R阻滞药具有局部麻醉租用和奎尼丁样作用,这两种作用都与其降低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有关,故称~

第三篇 中枢神经系统药 第十三章 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药:一类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能引起镇静和近似生理性睡眠的药物。 苯二氮卓类:GABA BDZ→Cl通道开放→Cl进入→膜内负电位→超极化→难兴奋

第十四章 抗癫痫药与抗惊厥药

分抗癫痫药 类 苯妥英钠(大仑丁) 抗惊厥药 硫酸镁 作1、抗癫痫: 【机理】★ →{癫痫大发作首选药} 用①具有膜稳定作用,阻滞神经细胞膜上的Na+通道,减少的内流,与从而阻止病灶放电向周围正常组织的扩散(不影响病灶本身的放应电) 用 ②增GABA作用:GABA再摄取减少,诱导GABA受体增生 2、治疗外周神经痛(稳定神经元膜的作用) →{外周神经痛} 3、抗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

第十五章 抗精神失常药

抗精神病药 分类 氯丙嗪【大题!】 抗躁狂抑郁药 抗躁狂药 丙米嗪(米帕碳酸锂 明) 药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理 ①抗精神病 作 用 ②安定 ③镇吐 ④降温:发热、正常都能降 ⑤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⑥对锥体外系的影响 2、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 阻断α–R:阻断M-R 3、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减少催乳素抑制因子、促进性腺激素分泌、促进皮质激素及生长素分泌 四条DA通路: 黑质-纹状体DA通路 中脑-皮层DA通路 中脑-边缘叶DA通路 下丘脑-垂体DA通路 应1、各型精神分裂症,躁狂症 用 2、呕吐、顽固性呃逆 3、低温麻醉及人工冬眠 【冬眠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杜冷丁) 不1、一般反应 良CNS抑制、阻断M-R、局部刺激、体位性低血压 反2、锥体外系反应 应 ①巴金森氏综合征: 发生率30%。肌肉张力增加,面具脸,动作迟缓,肌肉震颤等。 ②静坐不能 ③急性肌张力障碍变态反应 ④迟发性运动障碍 3、内分泌紊乱 4、过敏 第十六章 抗帕金森药

左旋多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在脑内多巴胺脱羧酶的作用下生成DA,补充纹

状体DA不足,产生抗帕金森作用

【开关现象】★(见于不良反应中的异常不随意运动) 拟多巴胺药 表现为患者突然出现多动不安(开),而后又肌强制性运动不能(关),两种现象

交替出现,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活动。

卡比多巴:外周组织的脱羧作用,是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辅助药

第十七章 镇痛药

吗啡 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 镇痛,镇静:对各种疼痛都有效,其中对钝痛强于锐痛。 镇痛同时,不影响意识和其它感觉。

有明显镇静作用,消除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 引起欣快感,可消除伴随疼痛而来的情绪反应。 镇咳:抑制咳嗽中枢,使咳嗽反射减轻或消失 抑制呼吸:降低了呼吸中枢对于CO2的敏感性

其他中枢作用: 缩瞳:针样瞳孔 催吐:兴奋CTZ 心血管系统:扩张外周血管,体位性低血压。

脑血管扩张,脑血流增加(抑制呼吸,CO2潴留) 兴奋平滑肌:兴奋胃肠道平滑肌,可止泻或引起便秘。

胆道平滑肌收缩,奥狄氏括约肌收缩,胆囊内压力增加,诱发胆绞痛。 膀胱括约肌收缩,排尿困难。 应用:

镇痛:其它药物无效的急性锐痛。

慢性钝痛不用;内脏平滑肌痉挛疼痛合用阿托品;临产阵痛不用。

心源性哮喘:消除紧张情绪、抑制呼吸中枢对于CO2的敏感性、利于左心衰的缓解和肺水肿的消除

止泻:用于急性慢性消耗性腹泻。常用阿片酊制剂。 咳嗽 不良反应:

治疗量可引起: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胆绞痛、呼吸抑制、嗜睡等; 用量过大可造成急性中毒:昏迷、针样瞳孔、BP下降、呼吸深度抑制。 连续反复用药可产生成瘾性:

戒断症状:烦躁不安,失眠,流泪,流涕,呕吐,腹痛,腹泻,出汗,虚脱,意识丧失等。

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阿司匹林

作用和{应用}: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解热镇痛作用强,无成瘾性。

{用于感冒发热及头痛,牙痛,神经痛,月经痛,等慢性钝痛。} 抗炎抗风湿作用也较强,疗效迅速而确。 {用于风湿病鉴别诊断。} 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心肌梗塞和脑血栓}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 2、凝血障碍以及出血倾向

3、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阿司匹林哮喘”。 4、【水杨酸反应】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听力减退,严重时出现精神症状,昏迷。

解救:停药;维持血压和呼吸;静注NaHCO3。 5、【瑞氏综合征】对于病毒性感染伴有发热的青少年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时有发生瑞氏综合征的危险。

表现:发热,严重肝功能不良,颅内压增高,急性脑水肿。

第十九章 中枢兴奋药

小剂量:皮层——精神兴奋、思维活跃、消除睡意

兴奋大脑皮质:咖啡因 较大剂量: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 中毒剂量:兴奋脊髓,致惊厥 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尼可刹咪

第五篇 内脏系统药 第二十二章 利尿药与脱水药

分类 药名★ 强效利尿剂 呋塞米 中效利尿剂 氢氯噻嗪 远曲小管近端 弱效利尿剂 螺内酯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作用部位髓袢升枝粗段髓质及皮质部 ★ 作用原理阻断K、Na-2Cl共同转运载体 ★

与醛固酮竞争细胞浆内抑制Na+-2Cl-共醛固酮受体,抑制K+同转运载体 -Na+交换

第二十三章 抗高血压药

分类 利尿药 药名 药理作用 氢氯噻嗪 排钠利尿 降压机制:1、细胞外液和血容量减少而降压 2、长期使用使体内轻度缺纳,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内低钠,通过Na+-Ca2+交换机制,降低细胞内钙,是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等加压物质的反应性减弱 RAS抑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卡托普利 抑制 ACE,使血管紧张素1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制药 制剂 减少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有AT1(心血管)、AT2两个亚型:氯沙坦 肾上腺β受体阻滞药 普萘洛尔 素受体α1受体阻滞药 哌唑嗪 阻滞药 α及β受体阻滞药 钙通道阻滞药 氨氯地平 半衰期最长,达40至50小时,每日服一次 交感神中枢性抗高血压可乐定 经抑制药 药 神经节阻滞药 外周交感神经抑制利血平(降压灵) 药 血管紧直接扩张血管肼屈嗪、硝普钠 张药 药 钾通道开放药 其他扩血管药

第二十四章 抗心律失常药

分类 药名 作用原理 药理作用 Ⅰ类:钠IA类 奎尼丁 离子通适度抑制Na+道阻断内流 药 1阻断Na+通道,阻断K+、1降低自律性 Ca2+道 2延长APD和ERP 2阻断M受体:抗胆碱作用。 3 减慢传导 1降低自律性:浦。 2相对延长ERP(ERP/APD)。 3改善传导 IB类 利多卡因 1阻断Na+内流; 轻度抑制Na+2促进K+外流。 内流 IC类 普罗帕酮 1阻断Na+内流 减慢传导 重度抑制Na+2阻断β受体;抑制Ca2+内内流 流 II类:β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心得安) III类:延长动作电位时胺碘酮 程药(阻滞钾通道) IV类:钙拮抗剂 其他

维拉帕米 腺苷

第二十五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分类 增强心肌收缩力 强心苷类 植物紫花洋地黄;毛花洋地黄。国产植物铃兰、夹竹桃等 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作用药

药理1、正性肌力作用: 1、磷酸二酯酶作用 特点:加快心肌收缩速度,使心肌收缩敏捷 抑制剂(氨吡 降低心肌耗氧 酮、甲晴吡酮)

增加心输出量 【机制】★ 2、β受体激动抑制细胞膜上的Na+,K+-ATP酶 → 细胞内Na+一过性增加 → 通过剂 Na+ - Ca2+交换,使细胞内的Ca2+含量增加,心肌收缩性增强。 (多巴酚丁2、减慢窦性频率 胺) 3、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1)自律性:窦房结、浦氏纤维 (2)有效不应期 :心房肌、心室肌、浦氏纤维,房室结 (3)传导速度:房室结 4、对心电图的影响: (1)治疗量早期:T波幅度变小,甚至倒置;S-T段降低,呈鱼钩状(地高辛特有); (2)治疗以后:P-R间期延长(房室传导阻滞); (3)Q-T间期缩短:强心甙缩短心室不应期,缩短动作电位时程; (4)P-P间期延长:心率减慢。 5.对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 中毒量能明显增强交感神经节前、节后冲动的发放,即交感兴奋,由此可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

第二十六章 抗心绞痛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抗心绞痛药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分硝酸酯类 HMG-CoA还原酶抑制药 β受体钙离子类 硝酸异山梨酯 (他丁类药物) 阻断剂 阻断剂 硝酸甘油 洛伐他丁、辛伐他丁 (消心痛) 理 产生NO,激活鸟甘酸环 化酶,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1、降低TC水平 2、抑制平滑肌细胞迁移 3、抑制巨噬细胞粘附和分泌 第二十七章 血液系统药

分类 抗贫血药 抗凝血药 香豆素类 止血药 维生素K

铁剂(fe2+易吸收) 叶酸类和维生素 B12 肝素 适应症 1、缺铁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体内、体外均抗仅在体内抗凝 2、慢性失血性贫血 凝 维生素K的拮抗剂

第二十八章 消化系统药

助消化药

抗酸药(中和胃酸):NaHCO3、MgSiO3、MgO、CaCO3、Ca(OH)2、Al(OH)3 M受体阻滞药:哌仑西平、替仑西平

抑制胃酸分泌药 H2受体阻滞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罗沙替丁

抗消化性溃疡药 促胃液素受体阻滞药:丙谷胺 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 前列腺素衍生物:米索前列醇 黏膜保护药

其他粘膜保护药:硫糖铝 抗幽门螺杆菌(Hp)药:甲硝唑 止吐药

容积性泻药 硫酸镁、硫酸钠 泻药 乳果糖 接触性泻药 蒽醌类 润滑性泻药 液状石蜡 止泻药 利胆药 胆石溶解药 治疗肝昏迷药

第六篇 内分泌系统药 第三十一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糖皮质激素类药【大题!!】 1、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特点: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都有效 对炎症各期都有效 抗炎作用具有两重性

★ 机理:1、抑制磷脂酶A2:减少前列腺素类与白三烯类炎性介质生成,降低血管通透性

2、稳定溶酶体膜:阻止溶酶体内如组织蛋白酶、多种水解酶的释出,减轻细胞和组织的

损伤性反应

3、增加血管张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4、抑制吞噬细胞功能 5、抑制炎症细胞功能

6、抑制炎症后期肉芽组织的增生

7、抑制某些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的产生

(2)抑制免疫与抗过敏: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加速致敏淋巴细胞的破坏和解体

(3)抗内毒素

(4)抗休克:严重的休克抢救,中毒性休克疗效尤其好

(5)影响血液和造血系统:使血中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大剂量使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增多

(6)允许作用:帮助性激素发挥作用 (7)中枢及其他作用:1、退热

2、兴奋中枢:氢化可的松可减少脑中抑制性递质 γ-氨基丁酸的浓度 3、促进消化: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 4、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2、临床应用:(1)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替代疗法) (2)严重感染

(3)预防炎症的后遗症

(4)自身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 (5)休克 (6)血液病 (7)局部应用

3、不良反应:

(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亢进综合征 (2)诱发加重感染 (3)消化系统并发症

(4)骨质疏松、延缓伤口愈合 (5)延缓生长发育

(6)肾上腺品质萎缩和功能不全 (7)反跳现象 (8)诱发精神异常 (9)白内障、青光眼

第三十二章 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

分甲状腺激素 类 (T4、T3) 抗甲状腺药 硫脲类 碘及碘化放射性碘 β受体拮抗(131I ) 物 药 药T4作用慢、弱、抑制 T3、T4 的合成: 理长 抑制过氧化酶对酪氨酸的碘作T3作用快、强、化及缩合(对已合成的T3、用短 T4无影响)。 ★ 【不影响释放;不拮抗T3、T4的作用】

第三十三章 抗糖尿病药抗糖尿病药

口服降血糖药 胰分岛类 磺酰脲类 素 药 理作用★ α-葡萄糖苷双胍类 酶抑制药 (苯乙双胍、二甲双胍) (阿卡波糖)

1.对胰岛功能尚存糖尿病患者有降血糖作用:1. 促进组织对G的摄 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 取; 2. 增强胰岛素作用: 2. 增加肌肉组织中糖酵①使受体数量和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 解; ②大剂量抑制胰岛素代谢 3. 减少G在肠道吸收; ③降低胰岛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4. 减少肝内糖异生; 3.促进生长抑素释放,使胰岛α细胞释放胰高5. 增加胰岛素与其受体血糖素下降 结合 4. 其它: 6. 拮抗胰高血糖素 抗利尿、抗血栓

第七篇 化学治疗药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指细菌与抗菌药物反复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 交叉耐药性:细菌对某一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药物也产生耐药性。 第三十六章 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杀菌剂 磺胺类

第三十七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分类 青霉素类【6-氨基青霉烷酸(6-APA)】 青霉素G 头孢菌素类【7-氨基头孢烷酸(7-APA)】 作用赫氏反应:治疗梅毒或钩端螺旋体病、炭疽三代:格兰阴性菌所致各系统的中度感染 特点过程中,出现发冷、发热、头痛、局部症状四代:对抗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引起的★ 加剧等现象 各系统严重感染或其他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严重感染

第三十八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1、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作用在细菌核蛋白体50S大亚基 2、 林可霉素类——抗菌谱窄

第三十九章 氨基糖苷类与多肽类抗生素

分类 氨基甙类抗生素 多肽类 庆大霉素——最常用,链霉素——第一个多黏菌素类 抗结核药 不良反1、耳毒性(第八对脑神经损坏) 应 2、肾毒性 3、神经肌肉阻滞 4、变态反应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 1、肾脏毒性 1、耳毒性 2、神经系统毒性 2、肾毒性 第四十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

分类 四环素 氯霉素 不良1、局部刺激性——口服胃肠道反应,肌注引1、抑制骨髓造血功能——a、可逆性的血反应 起剧痛或局部坏死,稀释后静脉滴注引起静细胞减少b、不可逆再生障碍性贫血 脉炎 2、【灰婴综合征】:由于新生儿和早产儿2、【二重感染】:使用光谱抗菌素,使敏感菌肝肾功能发育不全,使用大剂量氯霉素受到抑制,而不敏感菌如真菌或耐药菌快速易引起蓄积中毒。表现为腹胀、呕吐、繁殖,造成新的感染。 呼吸抑制乃至皮肤灰白、紫绀,最后循3、对骨骼、牙齿 环衰竭、休克,称灰婴综合征 生长的影响——与金属离子-钙形成络合物3、其他——口服胃肠道反应,长期服用使牙齿黄染,影响骨骼发育 会一起二重感染。 4、其他——肝损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