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沈阳市地下建筑工程退线管理规定研究报告一

2020-06-15 来源:好走旅游网


沈阳市地下建筑工程退线管理规定研究报告一

《沈阳市地下建筑工程退线管理规定》(以下简称“退线规定”)是《沈阳市地下建筑工程控制管理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退线规定共分成五大部分:一、关于与其他规范的适应性:二、与道路红线,基地界限的退线要求:三、与城市绿线、蓝线的退线要求;四、与城市紫线、黄线的退线要求;五、其它退线要求。

标签:地下建筑工程;退线规定;离界间距

《沈阳市地下建筑工程退线管理规定》(以下简称“退线规定”)是《沈阳市地下建筑工程控制管理規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告旨在通过材料的分析,类似规范标准的比较与相关经验情况的推演,论述退线规定中量化指标要求的合理性。以求在退线规定推广应用后,便于专业机构、专业人士查找依据,更好地理解本规定的意义和实际目的。

总体上看,我国关于建筑工程退线的国家层面相关管理规定并不多,关于地下空间控制的就更少了。值得参照的仅有《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前者仅界定了建筑物及附属设施的类别范围,只有后者明确了具体的控制指标要求。我国幅员辽阔,涉及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发展阶段各有不同,很难在全国层面上制定一个统一的用之四海皆准的行业规范。那就需要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切实可行的退线规定来指导实际的工程建设,避免出现由于规定不清,地下空间开发混乱无序的局面。

沈阳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沈阳经济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大量的改建区和新建区的退线控制问题,规定无法统一,建设就会出现灰色地带,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尽快出台统一的地下建筑工程退线管理规定。

本退线规定共分成五大部分:一、关于与其他规范的适应性;二、与道路红线,基地界限的退线要求;三、与城市绿线、蓝线的退线要求;四、与城市紫线、黄线的退线要求;五、其它退线要求。其中第二、三、四条是关于单建或结建的地下建筑工程的退线要求;第五条是除单建、结建地下建筑工程以外的其他自用地下构筑物、管井、管沟的退线规定。本篇将详细阐述第一、二条。

一、是地下建筑工程退线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法规与规范标准。 二、是各类退线规定中最常见的部分,所以相对来说除了国家层面的规定外,地方规定也较细,同本条款相关的规范内容摘录如下:

国家层面的有: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第4.2.1条: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建造……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规划·建筑·景观》

第2.2.4条:地下建筑物距离用地红线宜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坪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0.7倍,为保证施工技术安全措施的实施,其距离最小不得小于5米。旧区或用地紧张的特殊地区,需考虑开挖时的施工设备用地及地下管网铺设最小不得小于3米。

一般情况下,国家层面的规定指的是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下限要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政治经济发展情况也不一致,所以国家层面对于地下建筑工程的最小退线距离给了一个3-5米的范围。通过表一的对比发现,各地区地下建筑工程的退线、退界距离基本与地区所在的地域无关。表一中列举的中小城市一般都是按照国家层面的技术要求进行控制的。但对于大(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考虑到原有建成区地下空间存量很大,城市核心区寸土寸金的实际情况,加上城市综合管理能力的领先水平,把地下建筑物的退界距离定在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的0.7倍,最小值应不小于3米。而厦门则把最小值定在了4米,十堰市则定在了5米,这充分说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最小值就控制得越小。所以从类比相似性来看,沈阳同厦门、武汉、广州同属副省级城市,其中厦门最小退界距离定在4米,武汉、广州退界距离则定在了3米,但考虑到厦门、武汉、广州规定出台的时间,且沈阳市2000年的规定里已将退道路的最小距离定位了3米,只是退界距离为4米,而上海市03年出台的规定已经将最小退线退界距离定为3米,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且为了鼓励沈阳市地下空间的开发,适宜将沈阳按照超大城市的标准来制定。再结合类似规定细节,将本条款规定制定如F:

地下建筑的离界间距,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底部)的0.7倍:按上述离界间距退让边界,或后退道路规划红线距离确实有困难的,应采取技术安全措施和有效施工方法,经相应施工技术论证部门审评,并由原设计单位签字认定后,其距离可适当缩小,但其最小值应不小于3米,且围护桩和自用管线不得超过基地界限(D1≥0.7H且D1>3米)。當开发用地地块面积较小,结建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底部)的0.7倍大于地上建筑退让距离时,地下建筑退让距离等于与其地上建筑退线。(当0.7H>D时D1=D且D1≥3米)。

注:

1、D为结建地下建筑工程的地上部分的退界距离

2、D1为结建或单建地下建筑工程的离界距离

3、H为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底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