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国际商贸城模式在西部的可行性探讨
摘要:随着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文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创造了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其中义乌商贸城模式作为本土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性和可移植性。
关键词: 义乌商贸城模式商业综合体西部可行性
1由马路市场向商业综合体的演变
1982年9月,义乌县政府正式开放稠城镇小百货市场,铺设水泥板的露天市场,由此诞生了湖清门第一代马路市场。1984年,义乌县政府斥资新建第二代室内棚架小商品市场。紧接着城中路第三代棚架市场于1986年竣工开业,市场内建有综合商业服务及工商、税务、邮电、金融等管理服务大楼。其后经过多次扩建至1990年底,第三代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专业批发市场。由于市场化的不断发展第四代大型室内柜台式市场于1991年动工兴建。传统的市场仅有单一、孤立的市场主体,缺少配套设施,甚至连市场内部交通、安全等都难以符合基础要求,在早期物资紧缺,信息不畅的客观环境下,亦能生存和发展。但是随着社会进步,信息畅达,物流便捷,只有单一市场主体的传统市场弊端越来越多:产品形象无法展示,品牌价值难以提升,且只能针对低端市场、低端客户,已无法适应商品交易的发展。为改善传统市场的弊端顺应国际化发展需求第五代大型现代室内市场应运而生—中国义乌国际商城。2002年9月,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投入使用。2005年9月,国际商贸城二期全面建成。国际商贸城成为目前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商品批发市场。
2义乌商贸城模式的特点
义乌国际商贸城是一个以市场、专业街区、超市、精品百货广场、写字楼等配套,具备国际采购、商务办公、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工商管理等全方位功能的商业综合体。相比较传统市场而言,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市场模式,它体现了商业配套和生活服务双轨模式的与时俱进,它是一个整体布局完善、功能特色鲜明、多样化、多层次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3义乌商贸城在临夏市的可行性探讨:
义乌商贸城作为一种本土化商业综合体模型,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商业设施的完善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西部城市化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以临夏.义乌国际商贸城概念规划为例进行一些可行性分析,为义乌商贸城模式在西部的可移植性做一些探索。
3.1共同的商业气氛
临夏与义乌,地域相隔遥远,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别,但是经过实际调研
发现临夏与义乌有一个核心的相似之处:商贸氛围浓厚。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形成之前,有一支庞大的“鸡毛换糖”队伍,南到广东,北达中原,走街串巷从事小商品买卖。而据统计青藏高原有500多家商铺1万多临夏市籍从事商贸活动,形成了覆盖藏区的商贸网络。
3.2产业结构的优势
从公布的统计资料看,临夏市的产业结构分布中以贸为主的第三产业比较发达,是甘肃西南部地区的重要商业和文化中心,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远远高于一二产业,成为主要产业。
3.3特殊的区位优势
临夏市处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中原农区与高原牧区、温带与寒带过渡地带的中心和枢纽位置,是古代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地区的门户,东部农区和西部藏区两大经济区域结合部,是商品流通中转枢纽和过境集散地;另外,临夏市伊斯兰建筑艺术、饮食服饰、生活礼仪、民族风情等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等穆斯林世界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旅居侨胞较多,与国外穆斯林有广泛的民间联系。在商贸业方面对国内外穆斯林聚居区具有独特的辐射优势和中转集散功能,具有立足大西北,辐射中西亚的战略地位。
3.4基础设施的完善
临夏市是甘肃西南部的交通枢纽,与国道312线、省道兰郎线、临循(青海循化)公路连接,与州内各县、青海省和甘南、定西等地区有便捷的交通联系。交通便捷,物流基础完善,完全能保证大宗货物的吞吐。东面与兰州市、南面与甘南州都只有2个小时的车程。康临高速公路完工后将融入兰州市一小时都市经济圈。邮电通讯设施配套完善,信息通讯完全实现了电子网络化。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等迅速兴起,商贸城可依托于便捷的物流,将市场商品及临夏特色产品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打造西部地区的网络淘宝商城。
3.5消费人群基础
临夏市居住着汉、回、东乡、保安、撒拉等18个民族,是国内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市区人口逾10万,加之郊区近乡的流动人口,人数近20万,是全国人口高密度县级市之一。同时临夏市是回藏风情旅游线上的中转站和旅游目的地。其中兰州——临夏——甘南——九寨沟旅游线,是国内民族风情旅游的黄金路线,中外游客流量大,消费能力强。每年接待过境游客达到17万人(次)。
3.6填补空缺建立市场
现在临夏市具有规模的大型商贸城还处于空白状态,因而迫切需要建设
一个商业综合体的来改变临夏商贸产业的格局。因而需对商贸城作出一些专业规划。市场方面按照四星级市场标准设施建造,应配备自动扶梯、客货梯,设有货运停车场、仓储、餐饮服务、银行、税务、工商、配送等市场配套服务体系。专业街区(包括旗舰店、民族风情街)方面:于主体市场之外,倾力打造专业街区,专业街区依托于市场,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实现市场与专业街的互补发展。大型购物中心的规划:建一个包括精品百货商场,以及引进乐购、好又多等国际或者国内知名连锁超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站式休闲购物天堂。规划商务办公区以满足不同客户办公或投资需求。规划旅游购物中心,利用临夏的旅游优势,建设并争取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购物中心,使之成为临夏旅游的一张特色名片。
3.7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业态组合
临夏.义乌商贸城的建设可吸引临夏当地的商户以及外出经商的商户回归,进入市场经营,能大大促进临夏市农牧加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随着市场辐射力的不断扩大,商户的经营额不断扩大,就必定像义乌市场一样走“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伴随着加工生产基地的不断扩大,也将促使临夏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一种可持续循环。同时将临夏生产企业的特色产品集中在商贸城中展销,使其成为一个不落幕的展会,便利于采购商的集中采购,各种业态的有机组合,促使商贸城成为一个具备采购、商务办公、金融服务、工商管理等全方位的商业综合体。
3.8管理模式移植
临夏·义乌国际商贸城在管理模式上可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推广,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五统一原则,完善和配套优质齐全的市场服务体系。做好与义乌市场的嫁接,形成经营集约化、管理规范化、商品品牌化、营销网络化、功能服务星级化的商业贸易经营模式。同时把义乌品牌、义乌产品、义乌管理三大要素复制到临夏,并通过商贸城这个平台,建设大市场、发展大物流、搞活大流通。在商贸城中,以义乌商户为主,其他外地和本地商户并进,从而保证义乌商贸城的“纯正血统”。外地商户与本地商户和谐共生共同实现创富梦想。
4临夏·义乌商贸城对临夏市发展的影响
临夏市具有极其优越的区域优势和交通优势,具有发展物流业的良好基础。商贸城的建设有利于临夏成为立足大西北,辐射中西亚的大型商贸流通中心。商贸城的建设,能够直接解决一大批当地居民的就业,同时带动其他如服务业、旅游业、加工制造业等的就业。有利于推动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集聚。根据义乌成功的城市发展经验,一个大型市场的建设,必然能够大力推动城市建设的发展。促进临夏旅游购物的发展,在旅游购物中心、民族风情街中将临夏特色产品陈列其中,使之成为展示临夏形象和进行购物旅游的一个重要基地。依托市场办展会。把市场看作常设性、常年性的展会。 依托于市场,适时推进组织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博览会、藏族宗教与生活用品博览会等,使市场与专业展会良性互动实
现双赢。
结论:
城市的发展需要标志和名片,义乌国际商贸城作为本土化成长的一种城市综合体模型可以极大地提升城市的形象,拉动区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对于开发商而言又是一个合理的投资模型,在中国商业地产金融体系和金融产品缺失的情况下尤为适用,可以通过销售与持有类型产品的比例和组合、开发顺序和周期的调整,完成资金的长短结合和良性循环,有效解决变现和运营的矛盾。
参考文献:
《大型都市综合体开发研究与实践》龙固新 东南大学出版社
《开放下的聚合—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布局设计解析》 李雷 城市规划学刊
《城市综合体业态选择及组合比例》 刘贵文 曹健宁 城市问题 2010年第五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