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2020-10-13 来源:好走旅游网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俨然(yǎn) 箬篷(ruò) 魅力(mèi) 器皿(mǐn) ....

B.窈窕(yòu) 垂髫(tiáo) 造诣(zhí) 蒹葭(jiā) ....

C.好逑(qiú) 溯洄(huí) 悄怆(chuàng) 雎鸠(jū) ....

D.豁然(huò) 怡然(yí) 篆文(zhuàn) 荇菜(xìnɡ) ....

3、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五一期间,织金洞游人如织,摩肩接踵。 ....

B.蜀锦的传统技艺让许多现代工厂生产出来的锦缎黯然失色。 ....

C.韩国政府自出心裁地部署“萨德”,引起周边国家的强烈不满。 ....

1 / 13

D.网络是柄双刃剑,它虽然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但是也会藏污纳垢。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

B.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C.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

D.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超大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

5、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比喻——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鲁迅《社戏》)

B.拟人——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贺敬之《回延安》)

C.借代——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用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

D.引用——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6、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2 / 13

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②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③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④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A.②④③①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②④①③

7、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静态的远处的景。(《野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黄鹤楼》)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使至塞上》)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江水以情意,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渡荆门送别》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3 / 13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于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桥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受以足,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有他言,不复之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下列各项对段中加下划线词含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游玩

B.良因怪之 于是,就

C.与老人期 约定

D.喜曰:“当如是。” 判断动词

2.将文中划浪线部分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

4 / 13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

3.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

(2)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别这么独,让它吃!”

②接着,老郭对儿子说:“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别那么独,让它吃!”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

5 / 13

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

⑤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

⑥一夜无话。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起初,我以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在叠被子。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⑦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摘自《今晚报》2016年3月6日)

1.本文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

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4.请谈谈你对“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的认识。在生活中你又是如何践行(至少

6 / 13

从两个角度来谈)良好教养的?

1.①郭德纲拦阻儿子驱赶喜鹊的行为并教育他。(儿子不让喜鹊吃柿子,郭德纲拦阻并教育)

②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后认真整理床铺。

2.示例: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写出作者的出乎意料,表现这位女士的良好教养。

3.结构上:照应题目,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有良好教养的人的高度赞美。

4.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名词,拥有良好的教养,是对这个人的最高评价,正所谓名副其实。

示例一: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示例二:遵守交通规则。(能体现学生良好教养的示例即可)

2、一把老钥匙

王举芳

⑴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我说:“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

7 / 13

⑵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我的钥匙没?”

⑶“喏,在这儿。”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⑷“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我说,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母亲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地上的凌乱。

⑸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

⑹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⑺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三婶是我家后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三婶说,我正发愁找不到你家呢,你说这城里的楼一个框一个框的,看着都叫人眼花缭乱。我让三婶家里坐坐,她直摆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⑻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裹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

⑼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

8 / 13

着母亲。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地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汇的眼神里都藏着忐忑。

⑽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做邻居的那些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得很好,亲姐妹一样。吃过晚饭,三婶拿了几床铺盖说,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走,到你们家去,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屋。三婶掏出钥匙打开老宅的锁,我们怔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們从未离开过。

⑾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三婶说,咱不说远亲近邻,我懂你妈的心思。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庄稼人走到哪里,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另外,我给你们钥匙,还有一个原因。还记得你在家的时候,经常问我为什么总带着一把老钥匙吗?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山里,是土房子,因为一场突来的泥石流,房子没有了,但母亲一直让我们自个儿保存着属于自己的那把老钥匙。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老钥匙,摸摸老钥匙,想象着转动钥匙打开门锁,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在眼前演电影,心里就热乎乎的,就连当初的一些懊恼、吵闹都成了好。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家。

⑿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

⒀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母亲摩挲着钥匙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

⒁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也会摩挲那把老宅的钥匙。那一个个匙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9 / 13

⒂三婶来电话说村里要建社区了,老房子要拆迁了,用不了多久,老家的人也都要住进楼房里了。停了停,她说:“也好,咱们有钥匙。”

⒃几年过去了,母亲一直保存着那把老钥匙,再也未丢过。

⒄老钥匙陪着母亲风来雨往,不经意间常生斑斑锈迹,但都会被母亲那厚重、灵巧的双手反反复复摩挲着擦亮。

(选自《时代文学》2018年第7期,有删改)

1.请参照下面表述将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母亲寻找钥匙一一( ① )——( ② )一一陪母亲回老宅——( ③ )

2.阅读第⑼段画线语句,联系上下文,分析“我”和弟弟“忐忑”的原因。

3.理解文中第⑷段画线语句的含义。

那一个个齿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婶这人物形象。

5.文中的“老钥匙”承载着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写作题(40分)

10 / 13

岁月静好,芬芳满园,八年级,正是一个承上启下,雷雨交加的夏季。日益繁重的学业,也许让我们烦恼沮丧,但也激发了我们的斗志,磨砺了意志,让我们更乐观、更坚强;日趋激烈的竞争,也许让我们备感压力,但师长的关爱,朋友的鼓励,让我们更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付出;学习之余,各项艺术活动或兴趣爱好,不仅调节了我们的身心,也让我们的青春岁月更丰富,更充实。加油吧,我的未来不是梦。

请以“八年级,一个 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充完整题目,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写成记叙文;③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⑤不得抄袭套写。

11 / 13

参考答案:

B

C

B

A

D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1. D

2.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

3. (1)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

12 / 13

(2)天明时(张良)一看老人送的书,竟然(或原来)是《太公兵法》。

1.弟弟卖掉老宅;三婶送回钥匙;我们珍藏(保存)钥匙

2.回老家的途中看到母亲精神爽朗,感受到母亲对老宅的依恋,再想到瞒着母亲卖掉老宅,怕母亲伤心责怪而感到愧疚不安。

3.老钥匙的一个个齿痕,能让我们想起老宅,唤醒、开启在老宅的那段有意义的潜藏在心底的生活记忆。

4.①重情重义。三婶买下老宅,主动送回钥匙。②淳朴热情,善解人意。我们回到老家,三婶周到热情地接待;三婶懂“我”妈的心思。③热爱故土家园。三婶讲述自己家“老钥匙”的故事;老房子将拆迁时三婶的话。

5.①对故土家园的依恋之情。文中人物对老钥匙的珍视,对老宅的依恋。②血脉亲情。三婶讲述的故事中,回想起与亲人生活的场景。③邻里真情。三婶送回钥匙;我们回乡时,三婶热情周到的接待。

13 /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