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2022-11-17 来源:好走旅游网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测试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为100分)姓名

题 号 得 分 一 二 三 总 分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沿溯(sù) 藻荇(xìng) 飞漱其间(shù) 与其奇者(yǔ) ....B.素湍(tuān) 燕然(yàn) ..

夕日欲颓(tuí) .

属引凄异(zhǔ) . 鸢飞戾天(lì) .

C.未寝(qǐn) 竹柏(bǎi) 无与为乐(wéi) ...D.缥碧(piǎo) 霜旦(dàn) ..

互相轩邈(miǎo) 千转不穷(zhuǎn) ..

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只是重岩叠嶂走起来要小心。 ....

B.“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无疑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建起了一座巍峨的海市蜃楼。 ....C.只见落梅山庄坐落在群山万壑之间,风景秀丽,宁静而又祥和的气氛让人望峰息心。 ....D. 西南方有一片竹林,林子遮天蔽日,棵棵翠绿挺拔。一阵秋风吹过,林子“沙沙”作响。 ....3、(2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2分)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夕日欲颓(坠落) 鸢飞戾天者(叫)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B.不见曦月(日光,文中指太阳) 从流飘荡(跟、随)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良多趣味(甚,很) 蝉则千转不穷(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1

D.四时俱备(都)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寒冷的树) ...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

5、(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

C.《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6.(8分)默写填空。

(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变化的角度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2分)

(一)(10分)阅读《黄鹤楼》完成7-10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8.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4分)

9.“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1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 虽乘奔御风( ) ②其间千二百里( ) ..③是日更定 ( ) ④湖中人鸟声倶绝( )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2分) 1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

3

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14.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任务回答15—18题。(12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文中指隐士所食之物。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互相轩邈____________ (2)窥谷忘反____________ ..(3)蝉吟鹤唳____________ (4)岂徒语哉____________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记游定惠院》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8分)

记游定惠院 苏轼

黄州定惠院①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②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③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④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⑤瓜李,遂夤缘⑥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⑦,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⑧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注释)①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②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③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④鬻(yù):卖,这里作“买”讲。⑤瀹(yuè):浸渍。⑥夤(yín)缘:循沿。⑦藂(cóng)橘:一丛橘树,藂同“丛”。⑧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 19.(3分)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园已易主__________ .②晚乃步出城东__________ .③以后会未可期__________ .

5

20.(2分)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A.本文是一篇记游小品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记录了他游定惠院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B.开头即写海棠每岁盛开,必去观赏,可见作者对这株海棠喜爱之深。

C.虽然“园已易主”,但以苏拭之故,主人对定惠院东小山上的海棠、枳木仍加意保存、爱护。

D.本文是作者应徐得之之请而作,以作为日后回忆时的谈资。

21.(3分)本文以写小事细节见长,且笔法细腻,读来情趣盎然。请品析文中的画线句。 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

三、写作(40分)

22.一年四季,人们所看到的景色是不一样的。同一个时节,不同地方、不同生活、不同心情的人所看到或者希望看到的景色也是不一样的。大自然有自己的本色,但经过人的主观情感的加工,人们的生活也就具有了不同的色彩。比如同是十月,在激情燃烧的岁月,十月是红色的;在丰收农民的眼中,十月是金黄色的……在不同心境的人眼里,相同的日子,面对相同的事物,其色彩可能就各不相同。那么,在你眼里,在你心里,或者在你的想象里,十月又是什么颜色呢?

请以“十月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6

200

7

400 600

8

800

9

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参考答案:

1、 C 2、B 3、D 4、B 5、D 6、略

7.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8.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9.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10.本诗采用黄鹤、汉阳树、鹦鹉洲、烟波等营造意境,抒发了诗人愁而不怨的思乡之情。 11.(2分)①即使 ②代词,那 ③代词,这 ④都 12.如果不是正午或晚上,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13.A

14.(4分)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2分)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1分)。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1分)。(注意:意境须答出“景”与“情”)

15.(1)往高处远处伸展 (2)同“返”,返回 (3)叫 (4)难道

16.(1)湍急的流水好像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快马。(2)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这里已经具备。

17.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分析: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树之高,山之奇。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分析: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之高,水之绿。

18.抒发了作者喜爱美好的大自然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意近即可) 19.①更换;②步行;③预料

20.A 21.这句的意思是“我们醉睡在小板楼阁上,微微醒来,只听得来作客的崔老成弹奏着雷琴,一会儿如悲风乍起,一会儿如晓月初升,琴声清脆有力,意境深远,好像并非人间”,作者将琴声比作悲风乍起、晓月初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琴声的清脆有力。 22.略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