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探索水乡文化丰富艺术底蕴

2022-12-01 来源:好走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探索水乡文化丰富艺术底蕴

作者:陈衍兰

来源:《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17年第03期

摘 要:番禺具有独特的岭南水乡风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气质。那么如何更好地引导儿童理解和解读本土艺术?为此,围绕“关注番禺水乡文化,努力构建鲜活的美术课堂”、“追溯水乡文化渊源,丰富儿童的艺术底蕴”,探讨如何将番禺水乡文化引入美术课堂,让儿童挖掘生活中充满生命力的本土文化资源,并以当代的视角来传承发扬地方文化。 关键词:水乡文化;美术课堂;本土艺术;地方文化 一、关注番禺水乡文化,构建鲜活的美术课堂

番禺是珠江水陆交通辐射中心,四周湖环水绕,境内河网纵横,具有独特的岭南水乡风貌,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气质,为开展美术学习提供了鲜活而具体的素材,是探寻生命的根源。

创作的源泉是我们所熟悉的生活和地方。教师要挖掘生活中充满生命力的本土文化资源,从现实的生活中获得触手可及的客观的、具体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了解当地的特色活动、节庆、传说、故事等,体会美术就在我们的身边,并指导儿童进行相应的创作,从而让学生创造出充满岭南生活特色和气息的作品。让儿童感悟本土艺术的魅力,从本土艺术中汲取精华,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心,丰富视觉经验。创作时,以儿童的视角来展现朴素而纯粹的精神世界,传达儿童自己的审美追求和艺术观念。

开展水乡文化艺术创作教学的尝试和研究,让儿童认识到学校开展水乡文化创作课程的价值所在,体现“能开发和利用地方美术文化资源,探究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思想,感受水乡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汲取本土优秀的美术文化,发展儿童艺术综合表现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创作出富有本土特色及充满童真童趣的作品,让儿童表达出对家乡热爱的情感,达成儿童个性的完善和陶冶深厚的人文情怀”。 二、追溯水乡文化渊源,丰富儿童的艺术底蕴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收集整理番禺美术资源

倚水而居的番禺人,孕育了充满水之灵性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教师要鼓励儿童大胆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如上网搜集,书籍摘记、咨询长辈、走访实地拍摄记录等,通过观察、交流、解读、讨论、质疑、阐释并总结,把所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小册子,编绘成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或者声色俱全的幻灯片,然后学生之间共同分享成果。学生可以从中认识到番禺文化是积淀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遗产,是岭南文化乃至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岭南画派发祥地”之称,又被誉为“广东音乐之乡”、“粤剧之乡”,是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习过程中,教师及时了解儿童遇到的问题,给儿童适当的指导,为儿童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从中汲取美学元素,获得新的启迪。 (二)开展各种主题的美术创作活动 1. 举办摄影比赛,搜寻本土特色风光

举行以水为线索的搜寻番禺本土具有水乡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的摄影比赛,如传统的名胜古迹,具有诗情画意的水乡风光,水色弥漫的石拱桥。用方便快捷的数码相机或手机记录这些生动场景。老师适时教孩子一些构图取景、抓拍的技巧,让他们在按动快门的一瞬间留住美好的画面,在寻找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的特色,如山水相间、蕉叶婆娑、荷香缥缈、古桥沧桑、掩映绿荫中浑然天成的古建筑。美就在我们的镜头里,也藏在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中。 2. 注入时代气息,采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创作

番禺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可以分三条主线来研究:一是寻找反映南粤地域特色的砖、灰、陶、石、木的雕塑艺术;二是反映浓厚水乡文化特色的沙湾飘色艺术;三是反映南粤豁达开朗、知情义、重进取的沙涌鳌鱼舞、凌边乞巧、龙舟竞渡、舞狮舞龙等民俗活动。尝试开展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在创作中弘扬优秀的本土文化。结合传统节日端午节,学校开展了划龙舟习俗的专题学习,设立“龙舟造型欣赏”、“番禺龙舟的习俗活动手抄报创编”、“龙舟环保小制作”、“比一比,谁的小粽子装饰得最美”、“龙舟竞渡绘画”等主题,通过活动感受异彩纷呈的龙舟活动。群舟竞渡、赛龙夺锦,场面壮观,给人一种五彩缤纷、喜庆吉祥的感觉,迎合了我们的审美观念,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从色彩上感受龙舟风格迥异,它们造型独特,色彩鲜明,装饰美观,充分体现民间艺人的想象力,集和谐、象征、天趣和工巧性于一体。

在创作中,引导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和材料来表现主题,如发挥水彩笔、油画棒细腻而丰富的表现力,描绘美丽水乡的自然风光;也可利用抒写性强的水墨点染岭南民风民俗、风土人情;特别是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可用橡皮泥等材料创作特色小吃、花草树木、建筑等,着重表现水乡新韵。在活动中感悟家乡的美,在传承、延续中迸发创新精神。 3. 探究民间艺术的美学特点,重点在于色彩研究

民间艺术凝聚人们朴素的想法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拜与敬畏,随着岁月的沉淀,民间图案色彩具有当时的审美特征,形成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它既有质朴、率真、鲜明对比的特点,又有素雅、淳朴民风的特点。让儿童寻找一些民间艺术作品,或绘画作品,或民间表演的照片,或工艺品。再从大量的资料中再分组,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分析、比较,并进行积极的交流与讨论,领悟作品传达给我们的思想感情。

如欣赏异彩纷呈的沙湾飘色时,表演艺人的着装对红色、黄色、绿色等高纯度原色的大胆运用。栩栩如生的舞龙醒狮的色彩运用更是饱满、亮丽无比,金色、黑色、白色、红色、黄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等一派万紫千红,跳跃闪烁,张扬着积极向上的生命力。出自慧心巧手的民间艺人的广绣色彩更是浓烈,红是红,绿是绿,很少复色变化,讲究“随类赋彩”,喜欢表现物体的本色。这些对色彩的运用源于五行色彩观和求吉心理,呈现五彩缤纷的赋色体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与儿童的色感有一些共同点,契合儿童喜欢表现色彩缤纷的世界的特点,教师要发挥儿童对色彩的敏感度,引导儿童从民间艺术和谐统一、鲜艳浓郁的色彩风格中对物象色彩大胆取舍,学习鲜明的色彩搭配。

因此,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培养儿童对色彩的感知、理解和运用能力,引导儿童更好地掌握色彩、塑造物体,进一步运用色彩表达感觉和情感。在创作中吸收民间装饰上色彩纯朴的理念,进行真诚、自由、随意的艺术表达,满足儿童交流和宣泄情感的需要。

总的说来,儿童通过充分参与、积极尝试,进行深入的、多层次的研究和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临摹、摄影、写生、想象、创作等。同时还注重内容的丰富多彩,开放创新,在学习中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体验和想象,注重原创性,体现当代精神。在不断关注中传承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在实践与探索中增进现代的文化新意,在呵护和发扬中拓展更新的空间,使传统文化绽放出靓丽的新貌,在孩子的手中发出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2.

[2]番禺县文化志编辑委员会.番禺文化志[M].广州:番禺县文化志出版社,19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