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中国制造业的分析

2022-10-12 来源:好走旅游网


对中国制造业的分析

对中国制造业的分析

一、从政治角度分析:

1、 金融危机以后,欧美国家将重新回归并更加重视“高端制造”,并有一系列的奖励措施,如美国将“再工业化”作为其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 2、 东盟国家希望将高端制造迁回本国,或者转移到比中国生产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墨西哥等地;

3、 中国进行产业升级,政府要求“腾龙换鸟”,即让高端制造业进来,低端制造业出去,造成发展不平衡;

4、 中国颁布的法律,如员工的基本工资不能低于GDP的增幅,每个月加班不能超过36个小时,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这些对制造业来说不是很实用;

5、 中国的制造业的配套设施跟不上,如电力、水力、煤使用有限制; 二、从技术角度分析:

1、 技术创造能力低,缺乏核心竞争力。中国多数行业的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大部分产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基本停留在仿制的低层次阶段;绝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的机制和优秀人才,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原创性技术和产品甚少,自主开发能力薄弱;

2、 竞争优势的层次低下。中国制造业大多集中在低水平层次上,增值能力有限,附加值较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高技术产业严重不足。在我同外贸领域取得领先竞争优势的行业80%以上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高技术领域中,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的竞争力指数均非常低,“世界制造工厂”实际上是世界低端产品及零部件的廉价供应商。在重装备制造业,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一路下跌。 三、从经济角度分析: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受研发能力弱、管理粗放、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中国制造业就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压力。2008年,由美国次贷引起的金融危机自爆发以来很快席卷全球,国际经济的衰退给中国的经济稳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中国的制造业更是雪上加霜。鉴于此,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铁、工、机”三大项目的投资力度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随着投资力度的加大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中国制造业已经开始逐步回升。

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人均增加值)和增加值率,与美、日等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我国制造业仍然停留在劳动密集阶段,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也低。虽然中国制造业目前发展迅速,但其增加值的总量及人均占有量仍旧与制造业强国有很大距离。2000 年中国制造业(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 人均增加值为11662 美元/ 人,而同期美国制造业人均增加值是它的10.2 倍,日本是它的6.7 倍。到2006 年,美国的制造业人均增加值还是中国的7.3 倍。即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到2003 年中国也还低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人均665美元) 以及西亚和欧洲的发展中地区(人均615 美元) ,只高于南亚和东亚、北非的发展中国家。1993- 2006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平均值为26.6%,而美国为47.2%,日本为36.9%。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大大低于美国和日本,说明中国制造业的获利能力不强,制造业技术水平较低。也说明了中国制造业

障,更需要每一个企业都能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遵守法律法规,同时也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好习惯。

在制造业中,有违规占有地、排放污水和有害气体这样破坏环境的;有频繁出现质量问题的;有克扣员工工资,任意延长工时的。这种企业对法律的漠视和践踏,反过来也成了中国制造企业发展的致命瓶颈。 六、从环境角度分析: 1、从市场环境方面分析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国家经济水平逐步缩短与西方发到国家的差距,人民

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低工资、低待遇的中国劳动力初期开发阶段已经成为历史。在这个发展的历史转折点到来的今天,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挑战。以往的核心竞争力是拥有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而目前这种优势正在衰退。而且这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大势。各种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成本优势更加面临被遗失殆尽的危险。此外,全民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更加对原有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提出了挑战。依靠成本优势吸引来的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谋求转向更多劳动力尚未开垦的南亚、非洲国家。同时,由于技术革新,技术领先国家正在加强自动化生产能力的建设、加强节能减排措施,传统劳动密集型、能源密集型产业正在脱胎成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2、从自然环境方面分析

资源是人类极其重要的生存环境。由于人口的过度增长、工业化、城市化的开发和利用,是自然环境面临严重的破坏和污染。传统制造模式利用大规模生产方式为人列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是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速了资源的稀缺速度。特别是中国入世以后,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投资条件好,劳动力丰裕廉价的中国投资建厂,我国本土工业业蒸蒸日上,无疑中国会成为新世纪制造业的一个大工厂,这时的制造业面临的环境问题挑战也越来越严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