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鸟类动物的特征说课材料

2020-05-17 来源:好走旅游网
《鸟类动物的特征》说课材料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第三课《鸟类动物的特征》。这一课的教学是从学生生活中最熟悉喜爱的小鸟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体验、反馈延伸,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进而研究鸟的喙与取食的关系,向学生揭示鸟类的更多秘密。

对于这节课,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以促进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为设计理念,通过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调动起学生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本节课我的电子教案安排如下:

一、 教材分析

“鸟类动物的特征”被安排在“小草和大树”、“植物

博览会”这两节课后,它与种类繁多的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目的是向学生介绍鸟类这一动物中庞大的种群的特征,以及鸟类形形色色的喙与食物间紧密的关系,初步了解鸟类的形态与其生活方式是如何相适应的,从而进一步感悟到鸟类动物的丰富多彩。旨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生物系统,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认识世界。

本课教材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活动1“寻找鸟类的共同特征”,这一内容从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小鸟入手,利用多种鸟类的图片展示,分别从身体表面、运动方式、生育后代等方面展示出鸟类的主要特征,训练学生归纳鸟类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形成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并根据鸟类的特征判断那些动物属于鸟类,引导学生用所学的能力和方法去认识更多种动物,为下一课学习打下基础。活动2“鸟的喙与取食”是综合性趣味活动,将其与功能相近的工具联系起来,并设计模拟取食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形成结论,使学生了解生物身体结构、功能与其生活方式和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在线介绍了鸟类进化方面的内容。

二、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多数都很喜欢小动物,尤其是小鸟,但对鸟类的知识了解不多,对于鸟类的喙与食物的关系,生育后代的方式等了解很少,这些问题在本课的学习中都会逐步解决,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认知水平,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

(1)能说出常见鸟的名称。

(2)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类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科学家对鸟类起源的看法。 2.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外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设计不同的观察 项目。

(2)能根据各种资料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3)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4)能科学地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 (5)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 形状和功能相近。

3.情感目标

能把自己的推测与其他同学交流,激发学生爱鸟的情感,懂得保护鸟的意义。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我把教学重难点定位 于: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出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难点:通过实验结论,初步了解鸟类的特征与其生活方式是如何相适应的。

四、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索发现为主线的原则贯穿教学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做法是:

教法:

(一)观察比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材料,通过观察事物的现象,获得具体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炼、总结逐步形成概念.在本课中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鸟类图片,在观察图片的同时,引导学生从体表特征、运动方式、生育后代的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初步得出鸟类动物的特征,

这时寻机引发思考:蝙蝠、蜻蜓、蝴蝶是否属于鸟类?通过对比学生很自然得出更加科学准确的结论。

(二)启发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运用适当语言,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灵活运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得到发展. 学法:

(一)实践体验:为学生创设环境,通过材料主动探索,亲身体验,获取知识。在认识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的生活有什么好处时,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通过实践体验学生很快认识到不同的鸟喙其功能不同,取食方式和食物也就不同,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鸟的身体结构、功能与其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内在联系。

(二)讨论推理:讨论、推理是探索科学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师生讨论、小组讨论等形式,交流看法,取长补短,使得出的结论更加科学合理。在总结鸟类动物的特征时,这种学习方法的优点得到发挥,学生认识到“会飞”、“腿细”、“会叫”等并不是鸟类的所独有的特征,由此做出推论,较准确地得出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学课件,伴随着婉转的鸟鸣声播放鸟的图片,教师谈话引入: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天蓝草碧,鸟语花香,我想每个同学对小鸟都情有独钟,心儿常常随着飞翔的小鸟展开无穷的遐想。现在我国已经知道的鸟类有1260种,它们默默地为人类做着许多事,瞧!这些鸟多漂亮,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它们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鸟类动物的特征”。引出这节课的课题“鸟类动物的特征”。

设计意图:改变以往单一图片或物体吸引学生的方法,这样设计使学生进入情境,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受,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认识鸟的共同特征。

①小组活动。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推理等形式找出鸟的共同的特征。 设计意图:这时学生得出的结论有些不够具有代表性,但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平等交流的平台,利用推理的方法归纳总结,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得到锻炼。 ②比较哺乳动物和鸟的身体表面有什么不同,进一步得出鸟的羽毛与哺乳动物的毛不同,哺乳动物的毛是一根一根的,鸟的羽毛(正羽)是一片一片的。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的优势,将鸟类和哺乳动物做细致的对比,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以科学的态度研究问题。

③引导学生观察鸟在繁殖方面的共同特征。

通过观看图片,教师通过提问、谈话等形式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总结出鸟在繁殖后代方面的共同特征。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很难发现鸟靠产卵繁殖后代这一特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些提醒和帮助,目的是让学生对鸟类有更全面的认识,以保证结论的科学性、准确性。 ④总结鸟类的共同特征:

通过以上的观察、分析、推理,完成完整的归纳鸟类特征。

出示教学课件:鸟的共同特征是_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 设计意图:完成表格的填写之后,再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到的若干特征中,哪些是只有鸟类才具备的,用排除法逐渐删掉那些非本质的特征,最终形成共识,明确鸟的共同特征。这是思维训练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鸟。

①讨论:为什么蝙蝠不是鸟?鸡、鸭、鸵鸟不会飞行,它们不属于鸟类,这种说法对吗? ②通过讨论我们知道蝙蝠是哺乳动物。多数鸟都是善于飞行的,但也有少数鸟不善于飞行,甚至不会飞,只要符合鸟的共同特征的动物,无论它们会不会飞,无论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都是鸟。

设计意图:为了巩固学生对鸟的共同特征的认识,加深理解,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解释现象。

3、引导学生观察鸟喙

教师首先注意引导学生专业术语的使用,鸟的嘴应称为“喙”。

仔细观察鸟喙并根据形状和功能的特点,将图中的工具与鸟喙对应起来,做模拟实验,体验不同鸟喙与其取食方式的关系。讨论实验中所取的物品相当于实际环境中鸟的哪些食物,怎样能又多又快地“吃”到某种食物,要选取哪种工具最方便等问题,得出结论: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

设计意图:这里我采用层层递进的办法组织活动:激发兴趣——模拟实验——操作体验——反馈延伸,通过直观感受,帮助学生意识到鸟的各种各样的喙的形成与其食物的密切联系,使教学难点不攻自破。

4、阅读“科学在线”,谈谈得到的启示。

设计意图:这一内容的设计,有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尊重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

5、小结

学生简单地概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三)课后拓展 六、板书设计

鸟类动物的特征

鸟类动物 取食靠喙 ——喙的形状与食物有关

体表有羽毛

的特征 靠产卵繁殖后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