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同的老宅墙门
筑别具一格特有的装饰。舟山有句老话头叫“墙门对墙门,厂笆对厂笆”,墙门构筑得好孬,可以看出这户人家气势如何,大户人家讲究撑“门面”,墙门小,面子上是说不过去的。定海传统民居中,富家的豪门用材料最为考究,装饰最为精美,装饰手法也最为繁杂。宅主人对大门的材料往往要用特制的水磨青砖,结实耐用又适合雕刻的上等木料和最好的青石。
定海城关西大街89号蓝宅清代墙门(资料照片) 定海的老墙门大多是清代和民国年间建筑。官府和大户人家墙门一般有“八字墙门”、“歪摆墙门”。一般民居大门就简单得多了,大多是普通的“竹丝墙门”和“拼板墙门”。
大户人家也即诗礼人家,流行高大的马头墙封闭住宅,墙门大多系亭阁式,门头上的砖雕图案有着浓郁的民俗文化特色,以蝙蝠、喜鹊、仙鹤、盘长、如意等分别组成画面,各有其寓意。如东管庙弄51号的王家大屋墙门,门柱上角石雕笙笛吹歌引凤求凰和迎亲送嫁图案,门楣上数层砖雕,有砖匾,戏文故事,祥鸟瑞兽等吉祥如意图案,加上洋铁皮色的黑漆大门,使人感到豪华恢宏,气势非凡,森严壁垒,一般人家开门是道地,也有一些大户人家开门后有隔扇门,女墙或两道墙门,如我在上世纪60年代住的西大街蓝家大屋,因前有临街门楼,进门第四道才是墙门,龚家河头大院向南是西洋式周白花大门,进去后是女儿墙,再是向东中式翘檐式墙门,进去后才是石板道地,定海人开门朝向还很有讲究,一般朝东、西、北三向开门,当武将者居家大门切不可以向北开,否则就有“败北”之忌,如西街蓝府大门是朝南偏东的,西门外左城脚跟26号武举人周槐之“举人第”大门是向西开的,文人不顾忌向北,如太保庙弄里举人孙尔瓒之宅向北开门,且穿堂而出,也叫“漏底台门”。还有定海东管庙弄17号刘坤记大院,有门数道,大道地中有方石板公道穿堂而过,也是典型的“漏底台门”,商贾人家,门不宜向南开,因“五行”中商屋
金,火克金,所以定海商家大门或石匾,镌有“紫气东来“第颜,东汉哲学家王充就有“商家门不宜向南,征家门不宜向北”之说,因地基所致不得不向南开门者,也大部朝南偏东斜向开门,因而就有了“歪摆墙门”之说。
定海大户人家的隔扇内门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内容有“渔樵耕读”、“琴棋书画”、“暗八仙”(渔鼓、荷花、葫芦、花篮、宝扇、竹笛、宝剑、檀板)和“忠孝节义”等,如道头顺裕弄33号孙家清代老宅中的中堂欹斜格花隔门扇上的浮雕和东管庙弄36号的王顺成清代老宅中的内门上的浮雕,都是一件件精致的工艺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另一种是“八卦”砖饰等,也就是驱邪的“暗八仙”。在城关中大街73号门墙上,就有一“八卦”砖饰。木雕多是莲花、葫芦、桃子、玉鱼、灵芝以及丹凤、松鹤、喜鹊等图案,体现了主人的“讨彩”心理。如莲花雕饰寓意“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气节,成为“清正明洁”的象征。缠枝莲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定海东管庙弄51号的王家大屋墙门门罩(阿能 摄)
柳行徐家司马第“海岳传芳”门匾(资料照片) 定海民居有着独特的文化风格,最具表现力的就是门额和厅堂上的横批,俗称门厅匾,其形式集文学、书法、雕刻、装饰美学等为一体。凝聚亲和,导向归一,这是门匾题字最有价值的社会历史效应,这种凝聚着厚重历史的民俗风情实物资料,被称作海岛市井文化的“活化石”。门匾本是汉魏时期门阀制度的产物,舟山人作为一种崇尚祖训、铭记历史、注重家教、爱惜名节的文化传统,历经千百年流传下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海岛民居门匾。海岛民居门匾习俗,说明了舟山迁徙人口普遍对祖居地的崇念文化。如清政府康熙三十七年在定海城衜(原卫海路隆泰行弄)创设了对外商务和海关事务的“红毛馆”,红毛馆由九幢楼屋组成,门上悬一方匾额,书有“万国来同”四个大字,意思对来此经商的各国商人一视同仁,显现了舟山高高在上的商主地位。定海册子丁家大院正厅挂有“存心堂”匾额,意思是“不管你走到天涯海角,
但心存故里”。普陀展茅柴家走马楼正堂悬挂有“茂林堂”字匾。展茅翁家宗祠堂中悬有“六桂堂”金字匾,均是风光其家族荣耀。另有定海小沙王家村王国祚为民请命后,其故居悬有乡人所献“复翁堂”匾。还有清代定海人虞长赓常做善事,积善乡里,其堂上匾额为“一乡善士”。金塘有柳行徐家司马第“海岳传芳”匾额、陈家“昌占五世”匾额和大丰徐姓“新安望重”匾额等。白泉田中央王氏祖堂清光绪皇帝钦旌“节孝”匾额。秀山厉家墙门的上方有一砖页匾额,上题“德礼不易”四字。刘鸿生因捐助兴办定海公学(今舟山中学),1923年3月,北洋政府以大总统名义颁发“乐育菁莪”匾额嘉奖。定海最后一位举人孙尔瓒孙氏大院有南通状元张謇书赠的“有政堂”匾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